动物性食品病理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a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动物性食品病理学检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结合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增设开放性设计实验、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教学实习质量5个方面。通过改革,初步建立一套适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动物性食品病理学检验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动物性食品病理学检验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教学;教学实习;改革
  中图分类号 TS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291-02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various disadvantages existing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animal derived food pathology inspection for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jor,and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a series of reform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These measures included adding the open experiments,comprehensively applying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perfect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practical teaching,enh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team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Through the reformation,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animal derived food pathology inspection course for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jor was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Key words animal derived food pathology inspection;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jor;experimental teaching;teaching praticum;reform
  動物性食品病理学检验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简称食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该课程是以动物解剖组织学、动物生理学、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为基础,运用动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分析肉、蛋和乳等的病变,研究动物性食品及其副产品在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和食用过程中的病理检验问题,防止人畜共患病和畜禽疾病传播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病理检验能力的重要环节,学院通过实验、实习和实训,不仅验证并运用学生所学动物病理学的理论知识,还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科学研究打下牢固基础。目前,很多院校的动物性食品病理学检验的实践教学都未能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点有机结合,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和前沿性,实践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笔者对动物性食品病理学检验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
  1 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弊端
  1.1 实验教学模式弊端突出
  动物性食品病理学检验的实验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即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部分过程由实验人员完成,部分过程由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缺乏对实验内容的思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动手机会少,实验学时不足,不利于学生规范、熟练地使用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
  1.2 实验内容陈旧且以验证性为主
  本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慢,学生不能及时地了解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最新实验技术。对学生开设的实验内容以验证性为主,学生往往是机械地操作实验步骤,综合设计性实验比例偏低,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3 实践考核体系不完善
  目前,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是依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实验报告书写和结果等进行评分,这种考核体系无法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产生了学生即使不认真做实验,只要实验报告写得好,照样可以得高分的不良现象。另外,目前教学实习的评价是通过实习报告、实习记录本、实习出勤、实习单位效果评价表和指导教师监管进行考核,也不能全面衡量学生在实习单位中的全程表现,结果造成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2 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动物性食品病理学检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组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从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模式、实验考核体系、师资队伍和教学实习5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2.1 增加开放性设计实验
  开放性设计实验指在给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的前提下,由学生广泛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加以实现的过程。由于学生所查阅的文献不同,所以设计的实验方案必然会呈现多样性,不乏有创意的方案。开放性设计实验分为6步:文献查阅、方案设计、教师修改、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和撰写实验报告。开放性设计实验的实施,一方面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通过增设开放性设计实验,实现学生和教师合作的“双主”方式,寻找“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1];另一方面显著提高实验室的开放效率。长期以来,河南科技大学一直贯彻实验室的开放政策。实验室除了要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要坚持资源最大利用度的开放原则。但如果没有增设开放性设计实验,实验室开放就只能针对参加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和参加教师研究项目的学生,而参加大学生训练计划的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不足20%,导致实验室开放程度比较小,实验室的开放效率也就比较低。但是,对食安专业的动物性食品病理学检验课程增设开放性设计实验,使本专业所有的学生都能参加到实验室开放中,为食安专业所有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发展平台,即弥补了当前实验教学学时不足,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实验室的开放效率。   2.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动物性食品病理学检验的实验教学中,面对抽象的专业术语,相似的病理变化和晦涩难懂的发病机理,学生很容易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相似的病例变化。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现状,引入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枯燥难懂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1 引入互动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提前1周公布实验内容,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和准备。针对实验中不明白的内容,先通过查教材和文献进行理解。若还没弄清楚,在教师讲授相关内容时,及时提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和学习。在整个实验教学中,以学生提问为主线,引导其不断地主动思考,实现教师 “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结合,不仅大大提高了本课程实验课的教学效果,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
  2.2.2 推行案例教学法。对有些实验内容,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如关于水肿机理的研究。主讲教师提前通知学生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根据主题查阅文献,总结水肿的主要病理特征,借助典型的临床病理特征,使学生对实验课的知识有一定感性认识,进而使实验内容变得生动易记。同时了解哪些疾病易发生水肿,引导学生思考水肿形成的机制。学生通过病例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实验内容,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实验内容,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
  2.2.3 现代教学手段在切片观察中的运用。主讲教师对实验课要求观察的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借助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拍照,经电脑编辑成PPT课件。在实验课上,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水平和层次进行观察,了解每个标本的典型病变特点,比较不同病变标本的差异,理解标本静止病变和动态病理变化之间的联系。同时,运用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教师能够对动物性食品病理学检验的切片进行详细直观的讲解,全程监控学生的观察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最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数码显微互动系统,营造出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本课程的实验内容。
  2.3 完善实验教学的考核体系
  为了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科学地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对本课程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进行改革,建立新的形成性实验考核体系[3]。包括4个部分:①实验课前预习情况占实验总成绩20%。教师提前3 d将实验内容通知学生,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实验课上,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抽查,同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和提问情况进行评分。②考勤占实验总成绩20%。正常出勤,得满分;缺席,不得得分;请假,扣10%。③实验表现占实验总成绩的30%。实验成绩不仅取决于实验报告,更要取决于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生是否积极认真地动手操作;若遇到问题,是否积极地解决,采取哪些措施,是否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若达到了预期目标,则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原理);对于实验失败的学生,有没有深刻地反思实验失败的原因,总结失败的教训。④实验报告占实验总成绩30%。具体体现在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否整洁、实验报告的绘图是否规范、实验原理的叙述是否清楚以及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否深刻。
  2.4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食安专业开设动物性食品病理学检验,对从事本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课题组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2.4.1 长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仅要提高上课经验不足青年教师的上课水平,促使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而且要求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断地学习新技术和新发展,使他们的实验教学也能够与时俱进,满足现代实验教学的需要。
  2.4.2 制定长期的师资培养计划。一方面鼓励在职教师进行各种形式进修,如全脱产的学位培养,或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经常走出校门,参加国内外相关的教学研究会议[4]。
  2.4.3 要求教师将科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科研和教学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中掌握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研活动的必要条件,而科研活动将会促进本学科的持续发展和实验内容的不断更新。只有将科研内容融入到实验教学中,才能真正使实验教学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
  2.5 重视实习基地建设,提高教学实习质量
  新形势下,我国人才市场存在“招不上工”和“找不到工作”的矛盾局面,而毕业生实践技能不强是导致矛盾出现的主要原因[5]。在高校,实践技能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来培养。实验教学通常在学校内部完成,而教学实习需要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根据培养方案,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每届都要进行动物性食品病理学检验的教学实习,笔者作为多年来教学实习的带队教师,总结了目前教学实习过程中存在问题,并针有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2.5.1 校正学生“走走形式”的实习心态。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动物性食品病理学检验的教学实习,通常在正大食品有限公司、河南众品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恒康食品有限公司和雏鹰集团有限公司等的屠宰车间实习。实习期间,学生突然从宽敞明亮的教室来到弥漫着血腥味和烤猪毛味的屠宰车间,从事重复性体力劳动,枯燥无趣,必然要经历一段适应期。有的学生随着实习新鲜感的消失,再加上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实习过程中表现出“走过程,混日子”消极状态。甚至有些学生从一開始就不愿意实习,每天到了实习单
  位后,不积极地动手操作,不希望参加实践过程,教学实习就演变成了“走走形式”教学参观和了解,浪费了宝贵的实习机会。对此,带队的实习教师应注重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强调教学实习和将来就业或继续深造之间的关联性,强调教学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加强教师的平时监督和不定期检查次数,督促学生认真完成教学实习。
  2.5.2 规范教学实习的管理环节。实习前,带队教师要重点强调实习要求、实习作业和实习纪律,如请假的程序;请假时间不能超过总实习的1/3等。一般由5位教师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实习,由于实习基地数量比较多,故带队教师不能长时间住在某一个实习基地,对实习过程的监管不力,导致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不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教师通过学生负责人模式对每个学生实习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坚持每2 d和学生负责人沟通1次的方式,密切关注学生实习的具体情况;②经常联系实习基地的实习负责人,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内容和动态,针对实习过程出中现的各种情况,随时做出调整;③教师借助各种现代化手段对学生的实习考勤进行监控。
  2.5.3 加强校外规模化实习基地的建设。目前,本专业已经建立了10个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有些实习基地如正大食品有限公司和双汇集团有限公司,车间内装备了现代化的屠宰生产线,每天的屠宰量能达到1 000头以上。而学生对有些实习基地不太满意,如三门峡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屠宰生产线还需要继续改善。希望国家和政府能够制定一些促进企业和高校教学实习结合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同时,每位教师也要利用业余时间或假期时间积极地联系一些屠宰量大和屠宰生产线水平先进的实习基地,重视规范实习基地的建设,从而为学生的教学实习提供优质的实习基地。
  3 结语
  按照“强化基础,能力本位,应用导向”的原则,对动物性食品病理学检验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既能达到充分利用本校的实验室资源,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实现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知,对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食安专业动物性食品病理学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动物的饲养场所的规范化、实验资金的投入不足等,还需要继续在摸索中不断改进。
  4 参考文献
  [1] 曾纪锋,柳贤德,林杰材,等.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多元化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4):331-338.
  [2] 康静静,彭永帅,吴凤笋,等.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动物病理学》为例[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6(5):58-59.
  [3] 赵猛,朱洪梅.食品卫生检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4):106-107.
  [4] 齐艳萍,郭东华,孙东波,等.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高《动物病理学》教学效果[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5):47-48.
  [5] 王海江,吕新,胡晓棠,等.浅谈如何提高本科生教学实习效果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2(26):163.
其他文献
摘要 泛玉298是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以自选系D0005-3为母本,自选系F335为父本,于2010年育成的紧凑型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表明,该品种表现高产、优质、多抗、易机收和适应性广等特点,2015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6年参加黄淮海生产试验。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泛玉298;选育;特征特性;优质高产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
摘要 “红茶及控量富硒红茶研制推广”是“十二·五”期间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代表性科研成果,本报告系统总结5年来本项目取得的成效。该项目成果使陕南茶区红茶生产从无到有,形成了红茶产业,并在控量富硒红茶技术上有突破。2012年荣获第十九届农高会后稷奖一等奖,2013年度荣获汉中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研制技术推广应用几年来,仅陕南汉中市就累计带来3亿元以上的新增产值,并带动陕南安康、商洛红茶生产的发展,促进陕
摘要 为了探讨红外灯和紫外灯照射萎凋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以水仙茶树鲜叶为试材,研究不同照射时间、不同照射距离萎凋处理对武夷岩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灯萎凋时间为40 min时,鲜叶减重率达到萎凋适度标准,茶多酚含量降低,苦涩味减弱,青气消失,清香显露;红外灯照射距离为30 cm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与日光萎凋接近,香气表现出清香,滋味鲜爽、醇和;紫外灯萎凋无法达到减重率标准。  
摘要 在冬春持续干旱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大麦作物的生产安全,提高产量,必须进行耕作制度改革,改变常规的生产方式。通过多年探索研究集成大麦早播抗旱减灾栽培技术,包括选择良种、种子处理、整地、适期早播、科学施肥、病虫草鼠害防治、适时收获、储藏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大麦;早播;抗旱减灾;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
摘要 采用不同药剂,研究小麦田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结果表明,秋播期采用芸天力 四冠拌种,生长期单独喷施芸天力150、300 mL/hm2,分别较对照增产8.54%、10.59%;芸天力与杀菌剂足量喷施的小区较对照增产11.88%;芸天力与农药减量20%喷施的小区较对照增产17.58%。喷施芸天力对小麦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达8.54%~17.58%,在农药减量20%的情况下,产量提高5.7个百
摘要 介绍了鲁山县蚕业生产现状,分析了制约柞蚕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柞蚕产业化发展进程提供科学参考。  關键词 柞蚕业;产业化;生产现状;制约因素;发展建议;河南鲁山  中图分类号 [S8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5-0239-02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tatus of ser
摘要 为筛选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早熟马铃薯引种与筛选试验,结果表明:9个引进早熟马铃薯品种中,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的是费乌瑞它、中薯4号、大西洋,产量表现为费乌瑞它>中薯4号>大西洋。3个品种平均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好、适应性强,适宜在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早熟马铃薯;品种引进;筛选;农艺性状;产量;西藏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 S532.03
摘要 本文首先对固原市原州区农业基本情况、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对服务需求的满意程度以及农民对气象服务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深入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原州区气象为农服务中存在的气象预报准确率有待提高、气象宣传工作力度不够、气象服务针对性有待增强、气象服务支撑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必要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以后原州区更好地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
摘要 水耕栽培是无土栽培的一种。利用水耕栽培技术对海南热带地区的叶菜类蔬菜进行种植生产,不仅可以避免因土壤连作障碍造成叶菜类蔬菜减产,而且还能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量,使蔬菜无污染、安全、无农药残留。现从大棚覆盖材料、设备配备、播种育苗、移栽、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热带地区叶菜类蔬菜水耕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叶菜类蔬菜;水耕;栽培技术;热带地区  中图分类
摘要 为生产出紫薯脱毒苗,进行了紫薯济薯18号脱毒苗的芽诱导及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济薯18号茎尖分生组织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S 0.6 mg/L 6-BA 0.1 mg/L NAA。在含有NAA的MS培养基中,当NAA浓度为1.0 mg/L时,茎的出芽和生根所需时间最短,培养28 d后叶片数和生根数也最多;但根长和株高在NAA浓度为0.1 mg/L时最高,说明NAA在较低浓度时促进根的生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