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惩罚不是惩罚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时下,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已成为多数教育者的共识。惩戒本身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适度惩戒蕴含着教育者良好的期待和深远的关爱。如何科学地实施惩罚教育,是问题的关键。为此,我们选登了4篇有关教育惩罚的文章,希望能引起一线老师更多的思考。
  
  一个概念的理解,一段幸福的经历,一场痛苦的蜕变,一曲哀伤的笙歌,整整用了25年。
  ——题记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班主任,“惩罚”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总是如影相随,而对于惩罚的理解似乎还能窥见国家民主进程和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过程。我对惩罚的理解经历了三次嬗变,也折射了我对教育理解的不断加深,其轨迹,也正是我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过程。
  
  皖南15年:教育的惩罚就是体罚
  
  1984年,我从师范毕业分配到皖南的一所农村初中任教。在这所学校,我一待就是15年,且连续担任15年班主任。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和教育理念使我在那个圈子里“近墨者黑”,我几乎相信教育就是一种惩罚,甚至适度的体罚也是惩罚,在惩罚中才能完成教育的全部使命。
  初为人师,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对我说,你第一次进班,一定不能给学生好脸色,否则,今后你就镇不住学生了。他见我“似懂非懂”,就进一步“用事实说话”:你看,某老师整天不开笑脸,他上课时带一把尺子。班里学生都怕他,就连其它班学生也怕他,说他是“冷面杀手”。他的班级纪律最好,校长经常表扬。我说,我天生爱乐,怎么办?这位仁兄到底是“老江湖”,“点化”我说,那你就在平时乐吧,但是,进教室前整理一下自己的表情。德育主任也宣扬:班主任就是教官,专门管犯错误的学生;学生不犯错误,要班主任干什么?怎么管?你们看着办,我要效果!此话掷地有声,以至于二十多年后,在我耳边依然清晰。
  那时,乡风淳朴,孩子们被惩罚后是万不敢跟家长说的,否则倒霉的还是孩子自己;每次接待家长来校或家访,总有家长叮嘱我们,我的孩子听话吗?不听话,你就打,我和他妈妈绝不怪你!有些家长说了同样的话后至多说一句:不要打头,会变笨的。教育就是惩罚,甚至就是体罚。有的班主任规定,一个词语默不出一板子、骂人一次三板子、打架一次五板子
其他文献
品德课堂是心灵呼应的精神花园,是道德发展的生命历程,是美化行为的成长驿站。而每一堂课的情景导入则是一个美丽的起点,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展开一次次愉悦而富有意义的求真、向善、趋美的学习之旅。    一、巧设“疑”念,引人入胜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亚里士多德  问题情境以“情”为经,将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特长、志向、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教学应有的位置上;以“问题”为纬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关涉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工作的重大意义在于,在基础教育领域,没有哪一门学科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可以与班主任的影响力相匹敌。  过去,我们非常强调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意义与价值,强调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其实,班主任工作也关涉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对学生构建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不容低估。当下社会,资讯发达,多元文化共生共长,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教育工
柯中明,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校长,广州市优秀校长培养对象,“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指导教师,全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先进个人,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
作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实践形式,课堂讨论频繁出现在当前各科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都能如数家珍般地表述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操作手法与经验。对学生和学生当下生活的关注,是道德教育有效性提升的着力点,所体现的正是道德教育向学生生活的回归。课堂讨论本身也是一种生活形态,因此,关注课堂讨论活动,尤其是关注当下正在进行的讨论活动过程,对于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象例
每个曾梦想成为教师的人们心里都产生过这样一个问号:教师是什么样的?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  也许在不同的人眼里,教师的形象是不一样的。正如一部部教师题材的电影,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教师形象就是丰富而立体的。在银幕中,那些平凡、普通的教师形象告诉我们:让我们感动的教师,一直都真实地存在着,带给我们“排山倒海”的动人力量。  感动 四部电影中的乡村教师  1993年的那部《凤凰琴》,讲述的是一位高考落榜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在课程改革与保障课程实施成效方面的主体性地位愈加凸显。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好教师,就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个性特点,创造性地整合各种资源,把孩子生活中的一切教育因子编织成多彩课程。这样,就能给孩子丰富的体验,引领孩子走向广阔的世界,为孩子亮丽的人生不断增色。  一、基于学生需要,开发
实践体验,指通过参加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让孩子亲身体验,积累和丰富生活、学习等直接经验。体验使孩子在活动中有所知、有所悟,促进其道德修养、行为习惯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故事分享:开门  我家住六楼,楼梯底层有电话门。客人来了,按电话门,楼上开关一按,门就会自动开。安全有了保障,但开关门的噪音,难免惹出麻烦。  一次,来客按着门铃不放,孩子俩不约而同地说:“没修养!”我说,“这不是修养问
不久前,笔者受委派,作为广州市白云区德育绩效评估组组长,参与了部分中小学德育绩效的评估工作。评估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  何谓德育?对这个耳熟能详、常挂嘴边的工作词汇,还有必要进行基本定义的辨析吗?  我认为有必要。因为认识决定行动。认识上的偏差,会导致行动上更严重的偏差。  听取校长关于德育绩效的自评报告,是评估组的第一项工作。我发现学校的德育绩效自评报告大都不甚理想。有的学校按
班级教育是教育科学,也是教育艺术。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教育应能自觉地遵循教育原理,又能根据教育原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做好班级教育。为此,班主任应努力学习做一名自觉教育者。  一、班主任应具有基本的教育自觉  自觉教育者从教育哲学高度,从教育——人——社会系统整体理解教育。作为班主任基本的教育自觉,就是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角色,自己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管理者、教育者,是班级中贯彻教育方针、
生命中的狂躁与喧腾至此,出奇地平抑下来了,如左冲右荡的风在一个宁静的乡村做一个安详的止栖:一切名利的热望、世俗的争伐、焦渴的物欲……如纷纷扬扬的落叶飘旋向根的安静,所谓的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人心总是在某一刻回到了最初的使命,也回复到最终的使命——听从爱的召唤,听从内在神圣的声音的召唤。翻开这一本小书,你小小的心慢慢地随着德兰修女变小变细,变得小心翼翼、细腻敏感;又慢慢觉得变大变深,变得大似广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