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o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基础教育改革至今已实施好几年了,其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我认为,培养这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引导学生养成自觉主动参与语文探究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的素养。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呢?我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侧重于学生的学
  新《课标》指导思想在教与学关系上体现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就是说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摆脱过去的“灌输式”模式,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通过其自身实践去积累语言、领悟语意和运用语言,从而使他们提高语文素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果产生疑问,要独立寻找办法理解、分析、解决。这就是自主探究式学习。
  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上,一直沿袭着“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装式”学习模式,结果是老师疲劳、学生郁闷。随着课改的推进,有的语文老师在教学方式上有了一定改进: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理解、找答案。然而,这种教师提问先入为主式与“灌装”式从实践上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作用不大,都会束缚学生思维发展。新《课标》指导要求课堂教学活动重在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怎样才能体现教学侧重点在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呢?我的做法是这样的:让学生在自由阅读课文中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后,能自己解决问题的就自行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由学习小组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就交由班集体研讨解决,并由教师给予指导与总结。
  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侧重点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享受了“当家做主”的學习乐趣,他们就可以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学习方法。由此,教师只有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让位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走向深入,才能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正确把握教与学的量度
  初中语文学科在众学科中居于基础科、工具科的地位,学生能否把这门基础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学好,关系着其他学科学习的成败。语文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提高读、析、讲、积累、写作的能力,其工作具有艰巨性。在教学活动中,各教学环节既不可以按以往那样替学生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使学生自主探究取得最理想效果,教师的指导行为必须把握好一个量度,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
  1.给予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学习是教学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更高。学生知识的获得方式已不再像以往那种“雏鸟待哺——张张嘴”就可以了,因而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开展起来显得很费劲,特别是初始阶段更觉艰难,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探究学习所需的基本方法,当然不是故技重演——继续当“鸟妈妈”。由于这种自主探究式学习是现阶段改革的新事物,教师还没有经验,只能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可利用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以供学生们借鉴学习,激发学生对自主研究学习的兴趣。
  2.设题、选题指导
  研究的内容就是问题。问题设置和选题是否恰当、是否有价值,会影响探究活动开展的效果。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必须从培养创新思维角度来进行。选题可以不只局限在本学科,可以打破学科的界限,尊重学生的发展。当然,教师要注意把握选题的科学性、合理性。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多深入了解学生设题、选题情况。帮助学生除掉那些无效问题、无谓问题、无用问题,进而把具有主导作用和主体牵引力的“主问题”展示出来,以增强学生思考、讨论、探讨、答问方向的正确性、合理性。
  3.合理占有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谁,也可从其占有时间和空间多寡来论定。一般情况下,占有时间和空间量多者为主体,反之则为次。其实,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谁该占多点时间和空间的问题还要辩证处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果一个问题,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知之不多,或学生对老师分析某问题很感兴趣,教师的教多占一些时间也无妨,反之,教师的教则须少占课堂时间。所以,尽管语文学科有知识点多而细、繁而杂的特点,会给教师带来困难,但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导”要落到要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般情况下,不要贸然占用学生的时间。
  三、机智应对突变,灵活解决学生的问难
  演员演戏有剧本,教师上课有教案。教案是对学生群体准备的,而教学对象有其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并且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具有较高的灵活性。由此,课堂上往往会发生一些教学设想之外的“小插曲”。面对这些意外的“小插曲”,教师应机智应对,灵活引导。
  课堂意外的“小插曲”的出现,恰恰是考验一个教师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试题。不同的对待态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面对“小插曲”,如果老师束手无策,墨守成规,死抱原来的教案,结果只能是堵塞学生思路,扼杀学生开拓思维和自主探究的勇气。这种处理方式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该老师能力之低下。教师对待“小插曲”应是沉着、机智,学会因势利导,这样课堂气氛会更欢松愉悦,也更有利于进一步启迪学生心智和激发其潜能。记得我在讲授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时,有一学生站起来客气地问:“‘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句诗中的‘百丈冰’,您为什么只把它解释为‘形容冰雪覆盖面积,冰块之大’?它不可以同时形容体积吗?另外冰雪有百丈可以量出来,而那空中飘扬的愁云又怎么能量出有万里呀?”这同学话音一结束,原本活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那时,全班同学的目光在我与那发问的同学脸上盯来盯去。顷刻间我就感到我遇到“险情”了。在暗叹自己的教案设计不周之余,我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借鼓励这名同学作为契机来打破这凝结了的气氛。我说:“这位同学很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一起来思考分析一下吧。请大家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让大家见识见识,参考一下。”此时,气氛又活跃了起来。最后,那位发问的同学在和全班同学共同探讨中得到启迪,很快把这两个问题完满地解决了。后来,我在对出现这意外“小插曲”的那节课作出了总结:如果当时不沉着随机应变,即使教案备得很有条理,一节好课也会被那突发事件毁于一旦,自己也会陷入尴尬。这就是“教而有法,但无定法”规则的真正精义所在。我也深深体会到:教师必须认真练就“无法”之法,才能适应教改要求,才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语文学习中获得乐趣和知识,提高语文素质。
  另外,学术要有科学性,思维需要多向性。我们在大力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同时,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见解,不能任何问题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上几点浅陋之见彼此间是相互联系、统一的。笔者现将其总结出来,期望它能在读者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以帮助我们引导自己的学生更爱学语文,更会学语文,并引导他们提升自主探究语文的能力。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改以来,探究观念成为《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教学观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北京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21条改进意见》再一次强调“高中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反思批判的习惯”,同时主张“积极拓展、整合教学资源”。笔者认为,这里的“探究”就是师生在课堂上探讨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
摘 要: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从低年级就开始重视。新课程改革将口语交际能力定义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本文指出在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28  新《课标
摘 要: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有助于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性格和心理。而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要把握住教材内容的重点,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道德教育渗透学生的生活,并被应用于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学会尊重 为人处世  DOI:10.12241/j.iss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当下,亟需教师的专业发展,2011年10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应“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
摘 要:高中语文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极大地影响着教育工作整体的发展,同时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需要顺应新课程改革及时代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针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思维 培养策略  一、语文思维的概念  语文思维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由
笔者从教近30年,《核舟记》教了6遍,不敢说烂熟于心,自觉在字、词、篇章、内容、结构等方面心中有数,指导学生绰绰有余,但前不久在教学《核舟记》时,没有深究学生提出的问题,错失利用课堂教育学生的良机,倍感遗憾。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梳理《核舟记》文意时,读到文末“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一句,有同学说:“‘简’,书中注释为‘挑选’,是不是就相当于‘捡’?”我并未细想,便当堂表扬了那位同学,说他肯动脑筋。 
摘 要:学生的习作写成后,合格不合格,是优是劣,以什么标准来衡量?新《课标》指出:“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查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虽然新《课标》已经对写作的评价有了大方向的指引,但当下许多教师对此依然十分困惑,表现就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初中语文课堂越来越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运用情景创设、体验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表达自己。新《课标》已经明确将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并且提出了口语教学的目标。因此,提高语文口语教学水平不仅是新课改理念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十分符合语文课程的特征。  一、当前语文课堂口语交际能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伴随着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46  2020年的春节,一场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有的生活节奏。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极大挑战,从线下转为线上,课堂也“搬”到了网络上。网络课堂在多媒体课堂的基础上,融入了线上播放的特点,让学生既能够在家里跟随老师学习,又能方便通过回放来查缺补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那么,是否仅仅通过网络教学就能在疫情期间达到语文教学所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写作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拥有了更加自由的成长环境。本文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以分析以往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究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问题 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