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学习的最好方式是什么?是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不需要人教他怎么玩,只需要被允许。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它是童心嬉戏的世界,它能让孩子在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获得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经验。
美食屋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经营”过程中他们也遇到过不少困难。
“老师,我拿什么记?”
在美食屋游戏开始前,孩子们总会因角色分配而争吵,而美食屋游戏开始后,孩子们却东看看西瞧瞧,不知从何处下手。几次摸索之后孩子们似乎也受到了启发,田田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们美食屋有人要点餐,可是我没有纸和笔,我不知道拿什么来记录他要点的东西。”
“老师,我要记什么?”
随后几次活动,我为他们提供纸笔帮助他们进行记录。刚开始,孩子们的热情被新增加的纸和笔点燃,纷纷争当服务员为“顾客”点餐,但在游戏中却遇到了麻烦:“顾客”要求点的食物来不及记录,食物不知道用什么来表示,采用画的形式时间来不及,想快速记录却找不到好方法等等。由于大班的孩子还不会写字,所以对于“顾客”提出的点单要求难以快速完成。
“老师,我该怎么记?”
遇到困难后孩子们纷纷来寻求帮助:“老师,他们说得太快了我记不下。”“汉堡怎么画,我不会。”“我需要桌子,站着画有点难。”在孩子们的要求下我试着让他们用各种符号来代替食物。比如圆圈代表汉堡、三角形代表巧克力、长方形代表面包等。但是实际操作時发现幼儿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记录容易被他们遗忘。
发现问题后我们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我每次去饭店吃饭,饭店都会给我们一张纸,妈妈用笔在上面打勾。”“菜单上有菜的图片,看上去很好吃。”经分析我找到了头绪,对美食屋进行改造,吸纳孩子意见,一本融合各类食品的“美食宝典(点菜单)”出现了。这能引起孩子们更大的兴趣和参与持久性吗?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角色游戏是模拟真实社会的一个小社会,它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促进其社会性交往的能力,美食屋的点餐游戏便是孩子们真实体验的一个缩影。“美食宝典”制作完毕并投放受到孩子的欢迎,有了它,孩子们在进入游戏区域后不再无所事事,而是有的放矢。“服务员”拿着“宝典”请“顾客”点餐:“请问您今天想吃点什么?”“顾客”翻看并挑选中意的菜肴。当“顾客”用餐完毕,还会礼貌地给“服务员”好评。孩子在教师的鼓励下渐渐学会了对别人的赞美。
在游戏中我发现原本无所事事的孩子们渐渐忙碌起来了,采购员、送外卖的小哥、收银员、清洁工等职业应运而生。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仿佛置身在一家生意红火的美食店。“服务员”手中拿着“宝典”等候“客人”,“厨师们”坚守在厨房中烹饪美食,“收银员”仔细核对菜单价钱……这样认真的游戏精神让孩子们体会到前所未有的真实感与满足感。
整个活动中教师没有过多介入指导,“美食宝典”犹如催化剂,点燃了孩子们游戏的热情,同时提升他们的交往能力。各活动区域中的串联都由孩子们自主完成:给“理发店”送餐、到“银行”取钱、用餐完毕后对“厨师”的赞美和“服务员”的感谢,都是孩子由真实生活的体验所得,他们带着这些经验参与到自己的游戏中,不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升,更获得了游戏的快乐。
“美食宝典”制作完成后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由于它制作精美以及生动形象,在刚投入使用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希望参与到美食屋游戏中。一一说:“这本美食宝典像绘本一样好看,我太喜欢看了。”由于孩子们日渐增长的参与热情,美食屋从原来的门可罗雀到如今的门庭若市,随之带来的问题便是菜肴供不应求。美食屋特聘“顶级大厨”制作美食,还推陈出新制作创意食品。田田的“汉堡”惟妙惟肖,米米的“披萨”让人垂涎三尺,“厨师们”参加“培训班”,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网上、书上、采访厨师等渠道收集美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美的了解与欣赏提升了新的高度,同时动手的兴趣与能力也有了不断提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认知领域指出:“数与数量关系的初步理解是儿童早期数学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理解和运用数是儿童的日常生活必备的重要技能,也是儿童学习几何、测量等其他数学知识技能的前提。”在幼儿数学领域中有三个目标:第一个是有关数学的感知体验和态度,第二个是有关数、量和数量关系,第三个是形状和空间。
感知经验和操作兴趣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也为了符合当下“玩中学”的教育理念,我们特意在“美食宝典”中为每道菜肴设定了一个价格,孩子们在用餐完毕后可以按照上面的价格自行统计,然后将相应的餐费支付给“收银员”。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也会遇到找钱或者整钱换零的情况,这时“收银员”会去“小银行”寻求帮助,这样既锻炼了孩子对于数字的感知与组合练习,又进一步促进了区域间游戏的串联与互动。在这样的体验式活动中孩子们能真正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真正实现了让他们“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孩子们与家乡是同呼吸的,虽然乡音、乡情等文化不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也不容易让人想到这就是家乡的本土文化、本土资源,但却实实在在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在“美食宝典”中收罗了当地最有特色的招牌美食,如周生记的鸡爪、丁莲芳的千张包、诸老大的大肉粽和周生记的鲜肉馄饨,这些都是名扬国内外的家乡特色小吃。将这些小吃图片收纳在宝典中,游戏时教师提醒孩子向前来点餐的顾客推荐家乡的特色小吃,可以将家乡的饮食文化润物无声地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
在活动后我请孩子对活动做了评价,以往的评价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来进行评价,但这一次孩子成为了评价的主体,由他们说说自己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孩子们纷纷道出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服务员对湖州的特色美食了解不够,介绍得不够详细。”“我还吃过很多单子上没有的美食,妈妈说也是湖州的特色。”有了这些评价,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着“美食宝典”,真正让这本宝典物尽其用。
“美食宝典”已然成了孩子们的最佳表演道具,“美食屋”是他们的最佳游戏场地,忙碌的小身影俨然模仿着成人世界中的一举一动。孩子们的游戏状态不再仅仅停留于技能操作上,更多的是反映在他们的能力发展上。
现在的美食屋,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个小小区域,已经成为了小小社会的缩影,而在这个小小社会中,孩子们体验着小小社会人的完整生活。
美食屋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经营”过程中他们也遇到过不少困难。
“老师,我拿什么记?”
在美食屋游戏开始前,孩子们总会因角色分配而争吵,而美食屋游戏开始后,孩子们却东看看西瞧瞧,不知从何处下手。几次摸索之后孩子们似乎也受到了启发,田田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们美食屋有人要点餐,可是我没有纸和笔,我不知道拿什么来记录他要点的东西。”
“老师,我要记什么?”
随后几次活动,我为他们提供纸笔帮助他们进行记录。刚开始,孩子们的热情被新增加的纸和笔点燃,纷纷争当服务员为“顾客”点餐,但在游戏中却遇到了麻烦:“顾客”要求点的食物来不及记录,食物不知道用什么来表示,采用画的形式时间来不及,想快速记录却找不到好方法等等。由于大班的孩子还不会写字,所以对于“顾客”提出的点单要求难以快速完成。
“老师,我该怎么记?”
遇到困难后孩子们纷纷来寻求帮助:“老师,他们说得太快了我记不下。”“汉堡怎么画,我不会。”“我需要桌子,站着画有点难。”在孩子们的要求下我试着让他们用各种符号来代替食物。比如圆圈代表汉堡、三角形代表巧克力、长方形代表面包等。但是实际操作時发现幼儿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记录容易被他们遗忘。
发现问题后我们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我每次去饭店吃饭,饭店都会给我们一张纸,妈妈用笔在上面打勾。”“菜单上有菜的图片,看上去很好吃。”经分析我找到了头绪,对美食屋进行改造,吸纳孩子意见,一本融合各类食品的“美食宝典(点菜单)”出现了。这能引起孩子们更大的兴趣和参与持久性吗?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一、从技能操作到能力发展——促进幼儿同伴合作
角色游戏是模拟真实社会的一个小社会,它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促进其社会性交往的能力,美食屋的点餐游戏便是孩子们真实体验的一个缩影。“美食宝典”制作完毕并投放受到孩子的欢迎,有了它,孩子们在进入游戏区域后不再无所事事,而是有的放矢。“服务员”拿着“宝典”请“顾客”点餐:“请问您今天想吃点什么?”“顾客”翻看并挑选中意的菜肴。当“顾客”用餐完毕,还会礼貌地给“服务员”好评。孩子在教师的鼓励下渐渐学会了对别人的赞美。
在游戏中我发现原本无所事事的孩子们渐渐忙碌起来了,采购员、送外卖的小哥、收银员、清洁工等职业应运而生。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仿佛置身在一家生意红火的美食店。“服务员”手中拿着“宝典”等候“客人”,“厨师们”坚守在厨房中烹饪美食,“收银员”仔细核对菜单价钱……这样认真的游戏精神让孩子们体会到前所未有的真实感与满足感。
整个活动中教师没有过多介入指导,“美食宝典”犹如催化剂,点燃了孩子们游戏的热情,同时提升他们的交往能力。各活动区域中的串联都由孩子们自主完成:给“理发店”送餐、到“银行”取钱、用餐完毕后对“厨师”的赞美和“服务员”的感谢,都是孩子由真实生活的体验所得,他们带着这些经验参与到自己的游戏中,不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升,更获得了游戏的快乐。
二、从单一审美到临摹创造——发展幼儿艺术感知
“美食宝典”制作完成后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由于它制作精美以及生动形象,在刚投入使用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希望参与到美食屋游戏中。一一说:“这本美食宝典像绘本一样好看,我太喜欢看了。”由于孩子们日渐增长的参与热情,美食屋从原来的门可罗雀到如今的门庭若市,随之带来的问题便是菜肴供不应求。美食屋特聘“顶级大厨”制作美食,还推陈出新制作创意食品。田田的“汉堡”惟妙惟肖,米米的“披萨”让人垂涎三尺,“厨师们”参加“培训班”,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网上、书上、采访厨师等渠道收集美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美的了解与欣赏提升了新的高度,同时动手的兴趣与能力也有了不断提高。
三、从机械摆弄到情景主导——加强幼儿思维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认知领域指出:“数与数量关系的初步理解是儿童早期数学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理解和运用数是儿童的日常生活必备的重要技能,也是儿童学习几何、测量等其他数学知识技能的前提。”在幼儿数学领域中有三个目标:第一个是有关数学的感知体验和态度,第二个是有关数、量和数量关系,第三个是形状和空间。
感知经验和操作兴趣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也为了符合当下“玩中学”的教育理念,我们特意在“美食宝典”中为每道菜肴设定了一个价格,孩子们在用餐完毕后可以按照上面的价格自行统计,然后将相应的餐费支付给“收银员”。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也会遇到找钱或者整钱换零的情况,这时“收银员”会去“小银行”寻求帮助,这样既锻炼了孩子对于数字的感知与组合练习,又进一步促进了区域间游戏的串联与互动。在这样的体验式活动中孩子们能真正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真正实现了让他们“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四、从情景欣赏到真实体验——充实幼儿文化底蕴
孩子们与家乡是同呼吸的,虽然乡音、乡情等文化不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也不容易让人想到这就是家乡的本土文化、本土资源,但却实实在在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在“美食宝典”中收罗了当地最有特色的招牌美食,如周生记的鸡爪、丁莲芳的千张包、诸老大的大肉粽和周生记的鲜肉馄饨,这些都是名扬国内外的家乡特色小吃。将这些小吃图片收纳在宝典中,游戏时教师提醒孩子向前来点餐的顾客推荐家乡的特色小吃,可以将家乡的饮食文化润物无声地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
在活动后我请孩子对活动做了评价,以往的评价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来进行评价,但这一次孩子成为了评价的主体,由他们说说自己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孩子们纷纷道出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服务员对湖州的特色美食了解不够,介绍得不够详细。”“我还吃过很多单子上没有的美食,妈妈说也是湖州的特色。”有了这些评价,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着“美食宝典”,真正让这本宝典物尽其用。
“美食宝典”已然成了孩子们的最佳表演道具,“美食屋”是他们的最佳游戏场地,忙碌的小身影俨然模仿着成人世界中的一举一动。孩子们的游戏状态不再仅仅停留于技能操作上,更多的是反映在他们的能力发展上。
现在的美食屋,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个小小区域,已经成为了小小社会的缩影,而在这个小小社会中,孩子们体验着小小社会人的完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