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的学习在自主探究中生发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adonaargent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文化”园本课程建设的道路上,我园遵循着“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课程观,以主题探究活动为载体,以户外水区游戏为特色,融一日生活课程积极构建“水文化”园本课程体系。虞永平教授曾在学术报告中指出,“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中,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水文化”课程背景下的主题探究活动体现了“课程就在儿童的行动里”的理念,它支持着幼儿围绕某个主题,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主动、深入的探究,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对周围世界的新经验,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
  一、追随兴趣,生成主题探究活动
  基于儿童本位的理念,"水文化"课程背景下主题探究活动的内容常常是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中生发的。如,一次餐后散步中,大班幼儿发现了幼儿园小木屋种植的芽苗菜,开始激烈地讨论:“这是什么菜呢?可以吃吗?它会长多高呢?原来菜还可以种在水里啊……”考虑到幼儿对水培芽苗菜的生长变化较为感兴趣,同时让幼儿参与芽苗菜的培植,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关于水培植物生长的经验。于是,教师敏锐地捕捉了这些信息,生成了主题活动“长吧!小芽苗”。像这种由幼儿的兴趣引发的主题,不仅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而且能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
  由于3-6岁幼儿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受年龄的限制。当出现幼儿缺乏经验或主题生成有困难的情况,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兴趣程度、年龄特点及资源的可利用性。如,中班主题活动“好玩的水”就是教师基于幼儿兴趣特点生成的典型案例,中班幼儿好奇好问,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年龄特点是以直接感知经验为主。又由于水来源生活,是幼儿身边最常见到且最常接触的东西,资源的可利用性丰富。他们喜欢和水玩游戏,如吹泡泡、玩水车等,在与水接触的过程中能释放天性、充分地感知水的特性,初步萌发探究兴趣。在这一系列的价值判断下生成了此主题活动。
  可见,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倾听幼儿的声音,了解幼儿的内在动机和兴趣,从幼儿的学习、生活、游戏中去发现,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去判断,生成有价值的主题探究活动内容。
  二、聚焦问题,支持幼儿探究学习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水文化”课程背景下主题探究活动的实施,就是支持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感知,在不断尝试、操作、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多元的经验和能力的提升。
  (一)探究前讨论、提出问题
  主题探究活动前期,教师会先进行群策群力的活动,思考主题实施的可能性和机会。一般是通过头脑风暴,罗列出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形成预设的主题网络图。如,中班主题活动“大自然中的雨水”,活动前期教师抛出问题:“你们知道哪些关于雨水的事情呢?”幼儿积极讨论,产生了如“乌云密布,就是快下雨了”“雨水是透明的”“雨水可以让植物快快长大”“打雷闪电的雨天,是不能躲在树下的”等一系列话题,教师鼓励幼儿将自己所知道的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交流、分享。接着,教师继续启发幼儿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如:为什么会下雨?雨水都到哪里去了?雨水是什么味道的?雨水可以喝吗?等等。主题探究前的讨论,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还能及时梳理幼儿想要了解的问题,为接下来的探究之旅做好铺垫。
  (二)探究中发现、研究问题随着主题活动的展开,幼儿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应支持幼儿进一步探究,使他们在深度学习中积累多方面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大班主题活动“好玩的泡泡”中,幼儿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吹泡泡工具,在探究吹泡泡的过程中提出“怎样吹出不容易破的超级大泡泡”的问题,教师鼓励幼儿通过查阅资料、动手操作实验等,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接下来的玩泡泡探究过程中,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超级泡泡水的调制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在一定比例的洗涤剂中加入适当的糖、甘油和胶水,吹出来的泡泡不容易破且有弹性。有了调制超级泡泡水的经验后,幼儿对吹各种各样的泡泡兴趣越来越浓厚,特别是“神奇的泡泡长龙”吸引着幼儿一次又一次的探究。当教师启发幼儿思考“什么样的泡泡器才能吹出泡泡長龙”时,于是幼儿继续像科学家一样去操作、探究,去发现“泡泡长龙”的秘密。“水文化”课程背景下的主题探究活动过程,让幼儿的学习从问题中生发,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式探究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得以发挥,主动性学习得以提升。
  三、关注需求,丰富主题探究课程
  主题探究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给予了幼儿更自主的探究空间,使他们的学习目的性更强、参与性更高。在主题探究活动的进程中,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关注到幼儿主题探究活动的需求,创设活动区、建立家园互动、推进高潮事件等,进一步丰富主题探究课程,为幼儿的主题探究之旅提供有益的经验支持。
  (一)创设活动区域,支持幼儿探究
  基于主题探究的需要,创设相关的活动区,可以满足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需要。中班主题活动“好喝的果汁”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探究的需要,与幼儿共同创设了“果汁作坊”活动区,幼儿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在区域活动中制作果汁、探究关于果汁的问题。幼儿还经常邀请开饮品店的家长入园,帮助他们解决制作果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幼儿在动手制作果汁的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交往能力,促进了社会性发展,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果汁作坊”活动区的创设和适时的家长助教活动,满足了幼儿自主探究的需求,进一步丰富了主题探究课程。
  (二)生发高潮活动,推进深度学习   美国学者凯兹博士在“项目课程”研究中提到,“高潮活动展现的形式完全要依项目课程的主题而定……只要是对幼儿有意义、有价值的,或是能引起幼儿去制作并且以具体建构呈现的活动都可以是高潮活动。”大班主题活动“好玩的泡泡”中,幼儿在不断尝试操作、探究、体验中,成功吹出了各种各样的泡泡。于是,经过教师提议,幼儿决定在幼儿园的泼水节开幕式活动中,进行一场“泡泡秀”表演。在筹备节目的过程中,幼儿进行了演员的选拔、节目的编排,特别是对展示什么样的泡泡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在教师的支持下,在泼水节开幕式中成功展示了精彩的“泡泡秀”表演。“泡泡秀”表演成为了整个主题的高潮事件,不仅丰富了主题探究课程,而且使幼儿的探究之旅更生动、有趣,更富有教育意义。
  四、环境创设,呈现幼儿探究轨迹
  在主题探究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环境作为隐形课程的一部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主题探究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图文符号进行表征,并根据主题活动的深入,适时调整环境,鼓励幼儿参与主题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学习看得见,使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一)图文符号表征,凸显环境的“教育性”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使用符号表征自己的想法,并以幼儿看得懂、说得清的图文呈现他们的探究学习进程,对幼儿的学习经验进行梳理、概括、补充和展示,让主题环境“会说话”。如,在中班主题活动“我们来养鱼”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将幼儿自己讨论并记录的“养鱼的照顾计划”展示在“饲养角”,提醒着幼儿应有计划地照养鱼。在养鱼的过程中,当幼儿发现鱼缸的水变脏了、鱼儿死了、泥鳅变色了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猜测、观察、尝试解决等活动,教师便引导幼儿继续用自己看得懂的图文记录下来,呈现在主题墙面上。只要是有价值的问题、有意义的探究过程,教师都能及时、有条理地帮助幼儿梳理并呈现在环境中,起到了分享、交流、回顾的作用,凸显了环境的教育价值。
  (二)根据课程调整,关注环境的“动态性”
  主题探究活动课程应是鲜活、灵动、充满生命力的。因此主题环境应是呈“动态性”的,主要体现在:一是主题墙面应随着课程的推进不断调整,体现幼儿学习的进程;二是主题环境不应只是局限在班级主题墙面中,还应根据活动的生成不断变化和生发,让幼儿的学习痕迹渗透到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奇妙的水”的实施过程中,幼儿经历了关于水的浮力、表面张力、吸附力等方面的探究,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经验,在探究过程中,幼儿用图画表征了自己的猜想、操作和发现,每一次探究后教师将幼儿的表征图卡展示在主题墙上,还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探究水的奇妙之旅的图文资料,DIY整理成册并展示在阅读区,让幼儿之后可以继续回顾、交流。在“争当护水小卫士”的活动中,幼儿绘制了节约用水的海报和标志,教师鼓励幼儿将海报张贴在幼儿园的醒目位置,同时将节水标志张贴或悬挂在幼儿园的各个盥洗室或戏水池,让幼儿学习的痕迹延伸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教师根据主题探究课程的实施,让环境随着幼儿的探究学习而变,随着课程的深度学习而变,凸显了“动态”环境的教育价值。
  “路漫漫其修远兮”,“水文化”园本课程的建设永远都在路上。我们始终坚信: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在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研究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秉持“让幼儿的学习在自主探究中生发”的理念,放慢步伐、静待花开,倾听幼儿的声音,肯定幼儿的想法,支持幼儿不断探究学習,不断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努力让主题探究课程像水文化一样,更加灵动、个性且有价值。
其他文献
主持人 王 艳  感谢双方家长的精彩发言!大家的观点是我们当下对于入学准备过程中常见的困惑,通过辩论,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其实,作为幼儿园,我们从孩子一入园就在为孩子三年后的入学做准备了。有的家长也许仍会疑惑:“我的孩子不学知识,害怕小学的进度太快,到了小學一年级的话能不能真的跟上?”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请全国优秀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新建路小学羊市街校区执行校长吴亚波老师来
期刊
如果抛开这张画的作者年龄,单从画面上来看,这是大师气质十足的作品。在纸张二分之一处大胆分割,在色调上制造强明暗冲突,蓝色的天空加适度的留白,热烈的色彩处理与冷静的画面控制,有形的房子与无形的暗夜构成形态上的变化,一点黄色的月亮打破黑夜的沉闷,与用两笔画出的黄色墙壁形成呼应……这一切都宛如艺术家的精心布局,但事实上它是一个小孩子无意中流露的心声。  多多(化名)在“说”什么?让我们用眼睛“听一听”。
期刊
“春色滿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每到春天,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首诗,我喜欢这一抹红杏。幼儿园里因充满着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便感四季如春,花香四溢,有一种春色满园冲破围墙,溢出园外,蓬勃、关不住的生命力。孩子们的眼睛是那么明亮,思维是那么灵动,生命是那么有活力,我常常“趴在墙头”等他们。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园长老师,于洋又把娃娃家的东西搬进建构区了!”我随着默
期刊
正方观点  @憧憬: 幼儿园是孩子的乐园,稚嫩的肩膀不应该过早地承受知识的重担。幼儿园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学习的品质、积极向上的性格等的关键期,我们应利用各种游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而不是一味传授知识。孩子接受知识也有他的敏感期,在孩子自觉自愿的基础上适当进行。纵观幼儿园孩子上小学的经验发现,在幼儿园知识储备多的幼儿升入小学,成绩起先会遥遥领先,但上了三年级以后,会后劲不足,相反那些在幼儿园会玩
期刊
大家都知道,当我们问孩子“快上小学了,你要准备什么?”孩子往往会说:“我要准备一个又大又漂亮的书包”“我要准备铅笔、橡皮、铅笔盒”等,可见此时孩子关注的是经验性准备。当我们提到“上学”两个字时,孩子通常会感到兴奋,兴奋马上就要进入新的环境;但同时又会有压力,会担忧,会恐惧,不知道自己在新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担忧不会写作业怎么办,不会上课怎么办。孩子在经过幼儿园三年的学习后,他们逐渐形成了入学倾向性。
期刊
作品阐述  作品类别及材料:有趣的滚动属于益智类玩教具。主要使用超轻粘土盒、PVC管、洗衣机管、矿泉水瓶、生活餐具等。  创新点:有趣的滚动是以滚动为主轴的趣味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小球在不同轨道滚动的趣味。玩具主要由6条滚动轨道组成。  安全性:此玩教具使用材料时我们进行了包装,修剪,确保孩子们游戏的安全和乐趣。我们将游戏轨道固定在高度适宜的版面上,游戏时孩子们拿着小
期刊
最近网络不断疯传各种版本的学生群殴、羞辱同伴等事件,其情节恶劣程度令人发指,一时间热议一片,大家纷纷感慨“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孩子在生命成长过程中究竟缺失了什么?”我带着沉重的反思开始关注我们的幼儿园活动。  小班的美术活动“好朋友”中,教师跟孩子一起欣赏照片“好朋友在一起”,当教师出示“一起看蜗牛”的照片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发出声音:“哇,好可爱的小蜗牛!”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期刊
最近大家都在关注孩子上小学的问题,当问到“入学前需要进行哪些准备”时,大家最关注的则是知识技能储备方面的准备。在2019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山西省启动仪式辩论会分会场,特邀请了西羊市幼儿园的家长就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展开辩论。希望通过家长的思想碰撞,正确认识过度强调知识准备的利弊,降低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过度焦虑,真正实现家庭、幼儿园、社会多方联合,共同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  主持人 王 艳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要让儿童“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艺术领域的目标也强调了幼儿对艺术的“情感态度”。“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以上两个文件所倡导的基本精神是向传统艺术教育的挑战,要求我们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的、科学的
期刊
作品阐述  作品类别及材料:小小戏迷社属于艺术类玩教具,主要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废旧纸箱、奶粉罐、竹竿、口服液瓶等。  创新点:小小戏迷社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营造快乐氛围,获得快乐体验,展现出一个阳光、自信、活泼、开朗的自己。  安全性:此玩教具用安全环保的材料,分乐器、服饰、道具三大类进行制作。用旧毛线、旧蚊帐、旧布料、旧纸板做成蒲剧表演的演出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