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作品之一。本文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赏析了霍桑的小说《红字》,对小说中红色字母A做出了新的解释,提出红色A字蕴含了“美国”这一深层次却容易被广大学者们所忽视的理解。
关键词: 霍桑 《红字》 字母A 象征
1.引言
《红字》是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他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新纪元,开启了具有美国独特的风格的文学传统。作为畅销书,这部小说影响了大量的作家,吸引许多读者的阅读兴趣。自小说发表后,人们对这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以及小说中字母A的丰富多彩的含义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字母A的含义被定义为“通奸”、“天使”、“能干”等。有些致力于研究字母A的含义的论文中(宋艳华,2004)表明,字母A的含义是随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是不确定的。还有人认为字母A的含义与上帝和宗教有关。本文则试图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尝试分析字母A的意义,以及字母A象征“美国”的原因。
2.霍桑与《红字》
霍桑是浪漫主义时期美国才华横溢的小说家,也是开创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第一人。霍桑的作品中深受三种系统主义的影响:清教主义、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在这三种不同主义的影响下,形成了他对世界的怀疑态度并且使他的小说背叛了尘世现象中二义性的信仰,同时也决定了他的作品中注重结构的写作风格,并使他自己成为使用象征主义手法的一位大师。作为浪漫主义的一位著名作家,霍桑在他的小说中将象征主义运用得炉火纯青。同时他也是一位擅长心理学的作家。将这两种写作手法充分运用的一部典型作品就是《红字》。
《红字》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7世纪中叶的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美丽善良的海斯特从英国来到波士顿的一个小镇。在丈夫失踪两年后,海斯特爱上了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并与他生了一个女孩珍珠。事发后,她被清教法庭判处胸口佩带红色A字(意为通奸)示众受辱,作为惩罚。而齐林窝斯刚好看到了这一幕,为了报复,隐埋在丁梅斯代尔身边,用残忍的精神追逼日夜折磨他。丁梅斯代尔虽未暴露,但内心受到深痛的自责,终日惶恐不安。最终公开了自己的“罪行”并心力交瘁而死。随后,齐林窝斯也死去了,并且留下了很多金钱给珍珠。同时,海斯特与镇上的人们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离开殖民地一年后,海斯特回到村庄并且继续佩带红字。
3.对字母A的理解
在《红字》中,佩戴在海斯特胸前的字母A的象征意义发生过多次的变化。从小说故事的最开始,字母A很容易就被人们理解为通奸(Adultery),因为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的相爱是不符合清教徒设置的法律,他们犯下了通奸的罪行。海斯特必须在胸前佩戴代表通奸含义的红字A。“这个红字产生了一种魔力,使她脱离了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被包围在自己的天地里”。由此字母A表示了孤独和疏远的意思。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海斯特佩戴着红字A为小镇上的人们做针线、守护病人、照看孩子……总是出现在人们最需要的地方,于是A又变成了能干(Able)。小说最后,海斯特通过自身的智慧和无私,改变了人们对她的态度,赢得了人们对她的尊重,成为了一个能从精神上和心灵上给人以鼓舞的天使(Angel)。
然而,无论字母A代表了什么,都无法全面概括其所代表的全部含义,也无法让读者停止对它所含意义做出更多的解释。字母A尽管佩戴在海斯特胸前,但是它的意义却和小说中其他几个主要人物却是密切相关的。而从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海斯特、丁梅斯代尔、齐林窝斯及珍珠的姓名和性格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这几个人物分别代表了“美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四种人。
3.1海斯特——反对清教、维护人民权益的先锋勇士
为了寻找真爱,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相爱。当罪行揭穿时她必须在胸前佩带红字,许多人认为她是罪有应得,但是后来人们认同了她并且向她表示了敬佩。他们是这样评价的:“这是我们的海斯特——是全镇人们的海斯特——她对穷人如此友善,对弱者伸出援助之手,对困难者进行劝慰。这个红字具有红十字会修女胸前十字架的魔力,它象征着某种神圣。”
同时海斯特她还具有骑士的英勇的战斗精神,她敢于向清教权威挑战,为了幸福她冲破清教徒法律的束缚。不仅仅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她更是一位战士,为了自己,为了所有妇女,所有人的权利而奋斗。例如,她始终站在她情人丁梅斯代尔的身边,帮助他战胜齐林窝斯。在一定的程度上,海斯特的勇敢行为给严肃的清教世界带来了阳光。我们不可能否认有人怨恨清教主义,但是只有海斯特敢于站起来反抗。清教徒法律在人们的内心扎根了:人对周围的事物没有真正的决定权,只有上帝才能够决定这一切。因此他们停止反抗的步伐,只是做嘴上文章。然而,海斯特相信人们有权利确定他们的命运。对清教主义的反抗,她达到了目标并且了解到社会并不是由上帝说了算,而是随时变化。因此在故事的结尾,霍桑安排海斯特回到镇上,让海斯特的命运来证明赢了清教主义。
3.2丁梅斯代尔——伪善的清教懦夫
丁梅斯代尔是镇上一位令人尊敬的教士,应该有圣洁的心灵;然而,他不仅是个伪善的家伙,更是一个懦夫。作为海斯特的同伴,他与海斯特犯了同样的罪孽,然而却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罪孽,而是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继续布道。他的布道给教民带去了天堂般玄妙的感觉,使更多灵魂因此而被拯救,然而他自己却未能拯救自己。在小说的结尾,丁梅斯代尔坦白了自己的罪行,悲剧地死去,成为了清教主义的受害者。霍桑通过丁梅斯代尔这个人物,将清教主义的虚伪和残忍表现得淋漓尽致。
3.3齐林窝斯——阻碍自由前进的反动者
齐林窝斯这个名字本身就表示这个人是非常残忍的。他的名字中的Chilling来自“Chilly”,意思是让人感觉凄凉。他与海斯特结婚,只是因为他想有个家庭。他很博学,理应有个温暖仁厚的心,然而他的心灵扭曲了,是个十足的反动者。他设法找到与海斯特同伙的丁梅斯代尔,并疯狂地摧毁丁梅斯代尔的心灵,最后将他置于死地。然而,齐林窝斯比他的受害者还要惨——在复仇的过程中他自己也一直受到了精神和心灵的煎熬,最终害死了他自己。实际上,有许多美国人,像齐林窝斯一样,严格遵守清教主义,成为妨碍民主和自由进展的反动者。
3.4珍珠——经历重重困难后的胜利者
对于海斯特来说,珍珠不仅仅是她的孩子,更加是一个鲜活的红字,向人们昭显她的羞耻,并时刻提醒海斯特不要忘记她的羞耻。对于丁梅斯代尔来讲,珍珠是迫使他承认自己罪行的人。她经常问牧师为什么不断地抚摩胸口。自觉或不自觉地,珍珠对海斯特胸前明显的红字和丁梅斯代尔胸口上无形的红字产生了兴趣。珍珠扮演起了鲜活的红字的角色,并最终促使丁梅斯代尔交代他的罪行,而且使海斯特更加坚强。如果没有珍珠,丁梅斯代尔不可能最终减轻了痛苦,海斯特也不可能鼓起勇气摆脱齐林窝斯去追求自己的生活。
在小说的最后,霍桑给了珍珠幸福美好的生活。她继承大笔金钱与丈夫过上了平安的生活。作为生动的红字,珍珠的生活告诉我们,海斯特最终取得了胜利。她所做的和珍珠所得到的都告诉人们,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虽然道路曲折,一旦经受住艰难险阻,终将会达到目标。
3.5字母A代表“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四类人的背景解释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7世纪中叶的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新英格兰在美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历史记载,1620年,英国实行君主制,像清教徒想摆脱国王一样,国王也想除掉清教徒。国王授予一个清教徒小组去美国的新英格兰建立英国殖民地。1628年,查尔斯国王的宽容助长了殖民地的扩张。十三年后,大约一千个英国人,主要是清教徒,移居波士顿地区。波士顿逐渐成为了美国最大和最兴旺的清教徒镇。因此我们说美国是一个建立在清教主义上的国家。
大量的清教徒移居者使美国,特别是在波士顿的日常生活主要呈现清教色彩。清教主义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教徒思想体系成为设计他们的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神职人员手中积蓄了很多力量,用严密的宗教方式保卫殖民者的权利。而严密的清教徒没有宽容之心,因为他们相信命运是由上帝控制的。公开纪律和处罚被用于惩罚罪行或劝阻人们触犯同样的罪行。敢于反抗宗教信仰的那些人的下场就是保持沉默了或被驱逐。霍桑曾写道:“新英格兰主要是清教徒主宰,在波士顿附近安家的那些人深刻地影响了美国文化。”这就是17世纪美国的现实。作者本人也攻击清教徒的不良行为,例如宗教狂热和不允许所谓的异端邪说。而他的多数作品也多以美国清教徒的过去作为主题,主要是描述人的精神态度和在殖民地期间,卡尔文主义压力下,受残暴的教权控制的生活悲剧。同时作为浪漫主义的先驱,霍桑的作品也反映了浪漫主义要求在政治上享受自由和民主的观点,其作品的人物形象深刻地代表了“美国”成长的历史,而《红字》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了,这正是字母A能代表“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四种不同类型的人的有力解释。
4.结论
《红字》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原因之一就在于小说中字母A拥有的多种象征意义,它将小说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字母A象征什么,每增加一个解释,小说的思想也更进一步。同时,字母A含义的不确定性给小说带来了神秘感,并且提高小说的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结合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作者背景,认为字母A的含义有了新的含义。即字母A象征美国。而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就是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类型人物的代表。
参考文献:
[1]Nathaniel Hawthorne.The Scarlet Letter[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5.
[2]黄立,白冰.论《红字》中海斯特的形象[J].山西师大学报,2003,(1).
[3]李亚明.《红字》主要人物象征义新解[J].当代文化与教育,2005.1.
[4]梁亚萍.美国文学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5]龙毛忠,王慧.美国文学精华导读[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6]崔竞生,郭建友.迷失于社会传统中的女权战士:论《红字》中海斯特的形象演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
[7]苏欲晓.罪与救赎:霍桑《红字》的基督教伦理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7.4.
关键词: 霍桑 《红字》 字母A 象征
1.引言
《红字》是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他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新纪元,开启了具有美国独特的风格的文学传统。作为畅销书,这部小说影响了大量的作家,吸引许多读者的阅读兴趣。自小说发表后,人们对这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以及小说中字母A的丰富多彩的含义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字母A的含义被定义为“通奸”、“天使”、“能干”等。有些致力于研究字母A的含义的论文中(宋艳华,2004)表明,字母A的含义是随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是不确定的。还有人认为字母A的含义与上帝和宗教有关。本文则试图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尝试分析字母A的意义,以及字母A象征“美国”的原因。
2.霍桑与《红字》
霍桑是浪漫主义时期美国才华横溢的小说家,也是开创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第一人。霍桑的作品中深受三种系统主义的影响:清教主义、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在这三种不同主义的影响下,形成了他对世界的怀疑态度并且使他的小说背叛了尘世现象中二义性的信仰,同时也决定了他的作品中注重结构的写作风格,并使他自己成为使用象征主义手法的一位大师。作为浪漫主义的一位著名作家,霍桑在他的小说中将象征主义运用得炉火纯青。同时他也是一位擅长心理学的作家。将这两种写作手法充分运用的一部典型作品就是《红字》。
《红字》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7世纪中叶的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美丽善良的海斯特从英国来到波士顿的一个小镇。在丈夫失踪两年后,海斯特爱上了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并与他生了一个女孩珍珠。事发后,她被清教法庭判处胸口佩带红色A字(意为通奸)示众受辱,作为惩罚。而齐林窝斯刚好看到了这一幕,为了报复,隐埋在丁梅斯代尔身边,用残忍的精神追逼日夜折磨他。丁梅斯代尔虽未暴露,但内心受到深痛的自责,终日惶恐不安。最终公开了自己的“罪行”并心力交瘁而死。随后,齐林窝斯也死去了,并且留下了很多金钱给珍珠。同时,海斯特与镇上的人们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离开殖民地一年后,海斯特回到村庄并且继续佩带红字。
3.对字母A的理解
在《红字》中,佩戴在海斯特胸前的字母A的象征意义发生过多次的变化。从小说故事的最开始,字母A很容易就被人们理解为通奸(Adultery),因为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的相爱是不符合清教徒设置的法律,他们犯下了通奸的罪行。海斯特必须在胸前佩戴代表通奸含义的红字A。“这个红字产生了一种魔力,使她脱离了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被包围在自己的天地里”。由此字母A表示了孤独和疏远的意思。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海斯特佩戴着红字A为小镇上的人们做针线、守护病人、照看孩子……总是出现在人们最需要的地方,于是A又变成了能干(Able)。小说最后,海斯特通过自身的智慧和无私,改变了人们对她的态度,赢得了人们对她的尊重,成为了一个能从精神上和心灵上给人以鼓舞的天使(Angel)。
然而,无论字母A代表了什么,都无法全面概括其所代表的全部含义,也无法让读者停止对它所含意义做出更多的解释。字母A尽管佩戴在海斯特胸前,但是它的意义却和小说中其他几个主要人物却是密切相关的。而从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海斯特、丁梅斯代尔、齐林窝斯及珍珠的姓名和性格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这几个人物分别代表了“美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四种人。
3.1海斯特——反对清教、维护人民权益的先锋勇士
为了寻找真爱,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相爱。当罪行揭穿时她必须在胸前佩带红字,许多人认为她是罪有应得,但是后来人们认同了她并且向她表示了敬佩。他们是这样评价的:“这是我们的海斯特——是全镇人们的海斯特——她对穷人如此友善,对弱者伸出援助之手,对困难者进行劝慰。这个红字具有红十字会修女胸前十字架的魔力,它象征着某种神圣。”
同时海斯特她还具有骑士的英勇的战斗精神,她敢于向清教权威挑战,为了幸福她冲破清教徒法律的束缚。不仅仅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她更是一位战士,为了自己,为了所有妇女,所有人的权利而奋斗。例如,她始终站在她情人丁梅斯代尔的身边,帮助他战胜齐林窝斯。在一定的程度上,海斯特的勇敢行为给严肃的清教世界带来了阳光。我们不可能否认有人怨恨清教主义,但是只有海斯特敢于站起来反抗。清教徒法律在人们的内心扎根了:人对周围的事物没有真正的决定权,只有上帝才能够决定这一切。因此他们停止反抗的步伐,只是做嘴上文章。然而,海斯特相信人们有权利确定他们的命运。对清教主义的反抗,她达到了目标并且了解到社会并不是由上帝说了算,而是随时变化。因此在故事的结尾,霍桑安排海斯特回到镇上,让海斯特的命运来证明赢了清教主义。
3.2丁梅斯代尔——伪善的清教懦夫
丁梅斯代尔是镇上一位令人尊敬的教士,应该有圣洁的心灵;然而,他不仅是个伪善的家伙,更是一个懦夫。作为海斯特的同伴,他与海斯特犯了同样的罪孽,然而却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罪孽,而是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继续布道。他的布道给教民带去了天堂般玄妙的感觉,使更多灵魂因此而被拯救,然而他自己却未能拯救自己。在小说的结尾,丁梅斯代尔坦白了自己的罪行,悲剧地死去,成为了清教主义的受害者。霍桑通过丁梅斯代尔这个人物,将清教主义的虚伪和残忍表现得淋漓尽致。
3.3齐林窝斯——阻碍自由前进的反动者
齐林窝斯这个名字本身就表示这个人是非常残忍的。他的名字中的Chilling来自“Chilly”,意思是让人感觉凄凉。他与海斯特结婚,只是因为他想有个家庭。他很博学,理应有个温暖仁厚的心,然而他的心灵扭曲了,是个十足的反动者。他设法找到与海斯特同伙的丁梅斯代尔,并疯狂地摧毁丁梅斯代尔的心灵,最后将他置于死地。然而,齐林窝斯比他的受害者还要惨——在复仇的过程中他自己也一直受到了精神和心灵的煎熬,最终害死了他自己。实际上,有许多美国人,像齐林窝斯一样,严格遵守清教主义,成为妨碍民主和自由进展的反动者。
3.4珍珠——经历重重困难后的胜利者
对于海斯特来说,珍珠不仅仅是她的孩子,更加是一个鲜活的红字,向人们昭显她的羞耻,并时刻提醒海斯特不要忘记她的羞耻。对于丁梅斯代尔来讲,珍珠是迫使他承认自己罪行的人。她经常问牧师为什么不断地抚摩胸口。自觉或不自觉地,珍珠对海斯特胸前明显的红字和丁梅斯代尔胸口上无形的红字产生了兴趣。珍珠扮演起了鲜活的红字的角色,并最终促使丁梅斯代尔交代他的罪行,而且使海斯特更加坚强。如果没有珍珠,丁梅斯代尔不可能最终减轻了痛苦,海斯特也不可能鼓起勇气摆脱齐林窝斯去追求自己的生活。
在小说的最后,霍桑给了珍珠幸福美好的生活。她继承大笔金钱与丈夫过上了平安的生活。作为生动的红字,珍珠的生活告诉我们,海斯特最终取得了胜利。她所做的和珍珠所得到的都告诉人们,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虽然道路曲折,一旦经受住艰难险阻,终将会达到目标。
3.5字母A代表“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四类人的背景解释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7世纪中叶的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新英格兰在美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历史记载,1620年,英国实行君主制,像清教徒想摆脱国王一样,国王也想除掉清教徒。国王授予一个清教徒小组去美国的新英格兰建立英国殖民地。1628年,查尔斯国王的宽容助长了殖民地的扩张。十三年后,大约一千个英国人,主要是清教徒,移居波士顿地区。波士顿逐渐成为了美国最大和最兴旺的清教徒镇。因此我们说美国是一个建立在清教主义上的国家。
大量的清教徒移居者使美国,特别是在波士顿的日常生活主要呈现清教色彩。清教主义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教徒思想体系成为设计他们的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神职人员手中积蓄了很多力量,用严密的宗教方式保卫殖民者的权利。而严密的清教徒没有宽容之心,因为他们相信命运是由上帝控制的。公开纪律和处罚被用于惩罚罪行或劝阻人们触犯同样的罪行。敢于反抗宗教信仰的那些人的下场就是保持沉默了或被驱逐。霍桑曾写道:“新英格兰主要是清教徒主宰,在波士顿附近安家的那些人深刻地影响了美国文化。”这就是17世纪美国的现实。作者本人也攻击清教徒的不良行为,例如宗教狂热和不允许所谓的异端邪说。而他的多数作品也多以美国清教徒的过去作为主题,主要是描述人的精神态度和在殖民地期间,卡尔文主义压力下,受残暴的教权控制的生活悲剧。同时作为浪漫主义的先驱,霍桑的作品也反映了浪漫主义要求在政治上享受自由和民主的观点,其作品的人物形象深刻地代表了“美国”成长的历史,而《红字》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了,这正是字母A能代表“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四种不同类型的人的有力解释。
4.结论
《红字》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原因之一就在于小说中字母A拥有的多种象征意义,它将小说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字母A象征什么,每增加一个解释,小说的思想也更进一步。同时,字母A含义的不确定性给小说带来了神秘感,并且提高小说的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结合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作者背景,认为字母A的含义有了新的含义。即字母A象征美国。而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就是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类型人物的代表。
参考文献:
[1]Nathaniel Hawthorne.The Scarlet Letter[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5.
[2]黄立,白冰.论《红字》中海斯特的形象[J].山西师大学报,2003,(1).
[3]李亚明.《红字》主要人物象征义新解[J].当代文化与教育,2005.1.
[4]梁亚萍.美国文学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5]龙毛忠,王慧.美国文学精华导读[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6]崔竞生,郭建友.迷失于社会传统中的女权战士:论《红字》中海斯特的形象演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
[7]苏欲晓.罪与救赎:霍桑《红字》的基督教伦理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