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历来被认定为一幅富有人情美、人性美、风俗美的画卷,具有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因此有人说,走进《边城》,你一定会被那浓郁的质朴民风和大自然浑然一体的人性美所深深打动;你的灵魂深处将染上这份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的纯美,思想也将会得到净化;脱下虚伪的外衣,越过世俗的樊篱,品味大自然博大的诗意,你将会追求到至真至善的人性美!然而,这个风景如画、人情美好的世界,却有它无尽的悲哀。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在这幅明净的作品背后,却蕴藏着太多的不和谐,人物内心深处蕴含着太多的辛酸和悲凉。与其说沈从文在《边城》中展示的是一幅恬静优美的湘西风情画,倒不如说是在痛苦地低吟着一曲哀婉的曲子。“神圣伟大的悲哀不一定有一滩血一把眼泪,一个聪明的作家写人类痛苦或许是用微笑表现的”。沈从文就是这样,善于将描写人类的痛苦与“微笑”联系在一起。他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写作的自传中提到这么一件事:“一个卖豆腐的青年男子从坟中挖出了一个年轻的女子的尸体,背回去睡了三天,终于与这个情人做了夫妻,但他也因此被杀了,而被处决前他始终微笑着。”这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自称:“我记得这个微笑,十余年在我印象中还异常明朗。”其实,这种微笑的背后所体现的实际上就是人类的痛苦。沈从文在创作中善于有意用“微笑”来写人类的痛苦,例如在《边城》中,微笑多次出现,“含泪”的微笑让读者“忽魂悸魄”,读后,深感人物内心的辛酸、悲凉和孤独。
小说的第八章叙述翠翠摆渡时遇到了一对母女,小女孩仅十二岁,打扮得干净漂亮,跟随母亲上城,翠翠注视着女孩,并且发现了那女孩手上还戴着一副麻花纹的银手镯,心中有点儿爱慕,其实,这爱慕何止是有点儿啊!看到女孩如此幸福,可以说,她羡慕极了。这时,她可能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也可能想象着自己如何幸福地在母亲面前撒娇……以致于那位母亲塞给她一把铜子,她竟忘了祖父的规矩了,只望着这一行人中那个女孩子身后发痴,直到醒悟过来时,才追上山头把钱还给那位妇人,不说什么,只微微摇着头回答了那位母亲,表示不能接受。这只独雏虽在微笑,其实内心却深感无限凄凉与伤感,渴望母爱,但也只能自怜啊!
第十章,翠翠到二老家看船时,得知二老要娶碾坊主的女儿时,心中充满了一种说不清的东西,是烦恼,是忧愁,还是快乐?可以说心中滋味颇复杂。但到了第十五章得知这是事实时,也不由抿着嘴微笑着。这微笑的背后却是无声的呜咽,她不能用文字,不能用石头,不能用颜色,把那点儿心上的爱转移到别件东西上去,却只让她的心在一切顶荒唐事情上驰骋,孤独、凄苦、哀婉,只能在梦幻中多次与意中人相会,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彼此相爱却都无从相知,缺乏默契和理解,因而也无从结果,可以说这微笑都是强颜欢笑,其内心的痛苦欲盖弥彰。第十六章当二老为哥哥的死痛苦不已,且归咎于翠翠的爷爷,但见着翠翠的爷爷时,“一句话也不说,只勉强似的笑着”。虽怨恨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悄悄地离开自己的意中人,心中亦是凄凉、孤独和无奈。因此第十七章中当二老和老船夫再次相遇时,老船夫跟他提起翠翠梦中听到的歌声,并跟随歌声上悬岩摘了一把虎耳草!而二老把头偏过一旁却只作了一个“苦笑”,这笑的确很苦很涩!
老船夫为了翠翠的婚事和大老的死知道二老父子对自己的责难,与他们的心理距离拉大了,心里十分难受,但与二老相遇时“怯怯地望了年轻人一眼,一个微笑在脸上漾开了”。不为别人理解,心中无奈酸楚,只能以微笑而自慰。
第十一章老船夫以为自己明白翠翠的心事的时候,“便把眼睛向远处望去,在空雾里望见了一个十六年前翠翠的母亲,老船夫心中异常柔和了。轻轻地自言自语说:‘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窼’,他同时想起了那个可怜的母亲过去的事情,心中有了一点隐痛,却勉强笑着。了解翠翠心理,为翠翠长大了而高兴,但想起自己的女儿凄凉的命运,心中悲凉,痛苦。第十一章他告诉翠翠大老托人来做媒,“翠翠不作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祖父还是再说下去,便引到死过的母亲来了。老人话说了一阵,沉默了。翠翠悄悄把头撂过一些。见祖父眼中业已酿了一汪眼泪。翠翠又惊又怕,怯生生地说:‘爷爷,你怎么的?’祖父不作声,用大手掌擦着眼睛,小孩子似的咕咕笑着,跳上岸跑回家中去了”。爷爷不让翠翠看到自己心中的悲伤和凄苦。承接第十一章而来,老船夫仍猜不透翠翠的心思,夜里躺在床上便常常陷入一种沉思里去,隐隐约约地体会到一件事情,便是……想到了这里时,他笑了,为了害怕而勉强笑了。其实,他有点忧愁,因为他忽然觉得翠翠,一切全像那个母亲,而且隐隐约约便感觉到这母女二人共通的命运。一堆过去的事情蜂拥而来,老船夫难以入眠,说到这“共通的命运”对老船夫来说,心中的不祥和悲哀的感觉其实已经全部表现出来了,他害怕孙女再重蹈她母亲的覆辙,因而,当翠翠早晨给爷爷讲述梦中听到歌声,并跟歌声飞到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时,爷爷温和悲悯地笑着,并不告诉翠翠昨晚的事实。
《边城》中的芸芸众生没有谁不是微笑的,但他们的微笑都是凄惨的。大老喜欢翠翠,并且通过行动来争取得到爱时,托杨马兵去翠翠家提亲,在等待没有结果时,却又获悉自己的弟弟也深爱着翠翠,心中充满着酸涩,“他明白了这件事,他笑了”。后来弟弟提议,夜里同去碧溪岨去唱歌,进行公平竞争,“大老把弟弟提议想想,做了一个苦笑”。最后独自离开,下桃源而遇难。船总顺顺因为儿子的婚事而痛苦,大老遇难,二老却在碾坊和渡船间都不作出选择,而且下桃源去寻找哥哥的踪迹。但他“虽还笑着谈到许多笑话,心中却似乎很沉郁”。
小说最后,翠翠的爷爷因为被二老父子误会,精神支柱坍塌,过度抑郁,在雷电交加的雨夜孤独地离开了人世,翠翠这只独雏倍感凄涼和孤独。这时翠翠祖父的老友杨马兵便来到了翠翠的身边,成了翠翠这只孤雏的唯一靠山、唯一信托人。杨马兵想起自己年轻做马夫时牵了马匹到碧溪岨来对翠翠母亲唱歌,而翠翠母亲却不理会,如今自己却成为这孤雏的唯一靠山时,不由得苦笑!
综上所述,透过人物微笑的面孔,可以看到孤独与悲凉在人物的内心却是如此深重!众多的人物无不在微笑的面纱下饱尝孤独凄凉的苦酒含恨而去,或无不还在咀嚼着其间的酸楚。这可以说就是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
《边城》虽然“一切充满了善,充满了完美高尚的希望,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良善与单纯的希望终难免产生悲剧”。《边城》被许多读者看作是“一部证明人性皆美的著作”。认为边城的人民民性淳朴、善良、正真、富有人情美,认为那个世界没有礼教,没有世俗偏见,没有明争暗斗。然而这一切,人们均以微笑作为交流的方式,但透过这种神情,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痛苦和辛酸,由此可以看出作品所写的人性美人情美(即生命之美)均充满着一种凄凉的色调。
小说的第八章叙述翠翠摆渡时遇到了一对母女,小女孩仅十二岁,打扮得干净漂亮,跟随母亲上城,翠翠注视着女孩,并且发现了那女孩手上还戴着一副麻花纹的银手镯,心中有点儿爱慕,其实,这爱慕何止是有点儿啊!看到女孩如此幸福,可以说,她羡慕极了。这时,她可能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也可能想象着自己如何幸福地在母亲面前撒娇……以致于那位母亲塞给她一把铜子,她竟忘了祖父的规矩了,只望着这一行人中那个女孩子身后发痴,直到醒悟过来时,才追上山头把钱还给那位妇人,不说什么,只微微摇着头回答了那位母亲,表示不能接受。这只独雏虽在微笑,其实内心却深感无限凄凉与伤感,渴望母爱,但也只能自怜啊!
第十章,翠翠到二老家看船时,得知二老要娶碾坊主的女儿时,心中充满了一种说不清的东西,是烦恼,是忧愁,还是快乐?可以说心中滋味颇复杂。但到了第十五章得知这是事实时,也不由抿着嘴微笑着。这微笑的背后却是无声的呜咽,她不能用文字,不能用石头,不能用颜色,把那点儿心上的爱转移到别件东西上去,却只让她的心在一切顶荒唐事情上驰骋,孤独、凄苦、哀婉,只能在梦幻中多次与意中人相会,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彼此相爱却都无从相知,缺乏默契和理解,因而也无从结果,可以说这微笑都是强颜欢笑,其内心的痛苦欲盖弥彰。第十六章当二老为哥哥的死痛苦不已,且归咎于翠翠的爷爷,但见着翠翠的爷爷时,“一句话也不说,只勉强似的笑着”。虽怨恨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悄悄地离开自己的意中人,心中亦是凄凉、孤独和无奈。因此第十七章中当二老和老船夫再次相遇时,老船夫跟他提起翠翠梦中听到的歌声,并跟随歌声上悬岩摘了一把虎耳草!而二老把头偏过一旁却只作了一个“苦笑”,这笑的确很苦很涩!
老船夫为了翠翠的婚事和大老的死知道二老父子对自己的责难,与他们的心理距离拉大了,心里十分难受,但与二老相遇时“怯怯地望了年轻人一眼,一个微笑在脸上漾开了”。不为别人理解,心中无奈酸楚,只能以微笑而自慰。
第十一章老船夫以为自己明白翠翠的心事的时候,“便把眼睛向远处望去,在空雾里望见了一个十六年前翠翠的母亲,老船夫心中异常柔和了。轻轻地自言自语说:‘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窼’,他同时想起了那个可怜的母亲过去的事情,心中有了一点隐痛,却勉强笑着。了解翠翠心理,为翠翠长大了而高兴,但想起自己的女儿凄凉的命运,心中悲凉,痛苦。第十一章他告诉翠翠大老托人来做媒,“翠翠不作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祖父还是再说下去,便引到死过的母亲来了。老人话说了一阵,沉默了。翠翠悄悄把头撂过一些。见祖父眼中业已酿了一汪眼泪。翠翠又惊又怕,怯生生地说:‘爷爷,你怎么的?’祖父不作声,用大手掌擦着眼睛,小孩子似的咕咕笑着,跳上岸跑回家中去了”。爷爷不让翠翠看到自己心中的悲伤和凄苦。承接第十一章而来,老船夫仍猜不透翠翠的心思,夜里躺在床上便常常陷入一种沉思里去,隐隐约约地体会到一件事情,便是……想到了这里时,他笑了,为了害怕而勉强笑了。其实,他有点忧愁,因为他忽然觉得翠翠,一切全像那个母亲,而且隐隐约约便感觉到这母女二人共通的命运。一堆过去的事情蜂拥而来,老船夫难以入眠,说到这“共通的命运”对老船夫来说,心中的不祥和悲哀的感觉其实已经全部表现出来了,他害怕孙女再重蹈她母亲的覆辙,因而,当翠翠早晨给爷爷讲述梦中听到歌声,并跟歌声飞到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时,爷爷温和悲悯地笑着,并不告诉翠翠昨晚的事实。
《边城》中的芸芸众生没有谁不是微笑的,但他们的微笑都是凄惨的。大老喜欢翠翠,并且通过行动来争取得到爱时,托杨马兵去翠翠家提亲,在等待没有结果时,却又获悉自己的弟弟也深爱着翠翠,心中充满着酸涩,“他明白了这件事,他笑了”。后来弟弟提议,夜里同去碧溪岨去唱歌,进行公平竞争,“大老把弟弟提议想想,做了一个苦笑”。最后独自离开,下桃源而遇难。船总顺顺因为儿子的婚事而痛苦,大老遇难,二老却在碾坊和渡船间都不作出选择,而且下桃源去寻找哥哥的踪迹。但他“虽还笑着谈到许多笑话,心中却似乎很沉郁”。
小说最后,翠翠的爷爷因为被二老父子误会,精神支柱坍塌,过度抑郁,在雷电交加的雨夜孤独地离开了人世,翠翠这只独雏倍感凄涼和孤独。这时翠翠祖父的老友杨马兵便来到了翠翠的身边,成了翠翠这只孤雏的唯一靠山、唯一信托人。杨马兵想起自己年轻做马夫时牵了马匹到碧溪岨来对翠翠母亲唱歌,而翠翠母亲却不理会,如今自己却成为这孤雏的唯一靠山时,不由得苦笑!
综上所述,透过人物微笑的面孔,可以看到孤独与悲凉在人物的内心却是如此深重!众多的人物无不在微笑的面纱下饱尝孤独凄凉的苦酒含恨而去,或无不还在咀嚼着其间的酸楚。这可以说就是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
《边城》虽然“一切充满了善,充满了完美高尚的希望,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良善与单纯的希望终难免产生悲剧”。《边城》被许多读者看作是“一部证明人性皆美的著作”。认为边城的人民民性淳朴、善良、正真、富有人情美,认为那个世界没有礼教,没有世俗偏见,没有明争暗斗。然而这一切,人们均以微笑作为交流的方式,但透过这种神情,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痛苦和辛酸,由此可以看出作品所写的人性美人情美(即生命之美)均充满着一种凄凉的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