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记得《江苏教育》上曾经这样介绍孙老师,他风度翩翩、光彩照人,他的课堂上孩子都展现出了:“生气”——生机勃勃、神采飞扬、生动活泼;“灵气”——眼睛闪闪发亮、充满灵动的眼神;“朝气”——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孙老师曾经说过:“给孩子一缕阳光,他们会还你一个灿烂的太阳。”刚读到这句话时,我有些疑惑不解,孩子们真会如此吗?亲眼见证了孙老师的情智课堂后,我不得不感叹:孙老师的话真有道理,每个孩子都像即将盛开的鲜花,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怀着期待,等待他们绽放。
在孙老师的课堂上,放手让孩子对课本质疑、对老师质疑、对同伴质疑,然后放手让孩子解疑。学才能发现疑,有疑才能有思,“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孙老师上课总是说:“我喜欢听不一样的声音。”“你还出什么不一样的了吗?”孙老师在课堂上总是用这样的语言去激励学生,鼓励他们说出不同的见解。细细思量,孙老师为什么能够处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他们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孙老师心中有着对学生的尊重。他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板书也采用孩子的回答;他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质疑解疑都由学生完成。在他的课堂上,真正实现了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反观自己的教学,还常常牵着学生顺着自己的教案走。比如在教学《江雪》时,我让学生找一找诗中的哪个字上你能看出老渔翁的孤独,我心目中的答案是“绝”和“灭”,当学生回答到:“寒”时,我一下就放掉了。再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我让学生给这么一幅温馨的画面取个题目,学生取了“乡间温情”,我却不采纳,反而把自己毫无诗意的“田园乐”写在了板书上。也许,像我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也许我们课后也会反思,我怎么没有采用孩子的精彩回答呢?对照孙老师的课,我想,我们就是把老师作为本位,而非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如果我们也时时心中装着学生,把尊重学生放在第一位,那么我们课堂上这样的行为肯定就能避免了。
尊重能激发学生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学习,尊重能使学生以最大的自信参与学习,尊重能使学生有足够的勇气参与学习。因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老师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组织者、引导者,这样我们就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孩子会变得越来越生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会变得越来越灵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会变得越来越融洽。我会永远记住,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即将盛开的鲜花,我一定怀着无限的期待,去聆听花开的声音。
(作者通联: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在孙老师的课堂上,放手让孩子对课本质疑、对老师质疑、对同伴质疑,然后放手让孩子解疑。学才能发现疑,有疑才能有思,“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孙老师上课总是说:“我喜欢听不一样的声音。”“你还出什么不一样的了吗?”孙老师在课堂上总是用这样的语言去激励学生,鼓励他们说出不同的见解。细细思量,孙老师为什么能够处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他们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孙老师心中有着对学生的尊重。他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板书也采用孩子的回答;他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质疑解疑都由学生完成。在他的课堂上,真正实现了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反观自己的教学,还常常牵着学生顺着自己的教案走。比如在教学《江雪》时,我让学生找一找诗中的哪个字上你能看出老渔翁的孤独,我心目中的答案是“绝”和“灭”,当学生回答到:“寒”时,我一下就放掉了。再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我让学生给这么一幅温馨的画面取个题目,学生取了“乡间温情”,我却不采纳,反而把自己毫无诗意的“田园乐”写在了板书上。也许,像我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也许我们课后也会反思,我怎么没有采用孩子的精彩回答呢?对照孙老师的课,我想,我们就是把老师作为本位,而非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如果我们也时时心中装着学生,把尊重学生放在第一位,那么我们课堂上这样的行为肯定就能避免了。
尊重能激发学生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学习,尊重能使学生以最大的自信参与学习,尊重能使学生有足够的勇气参与学习。因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老师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组织者、引导者,这样我们就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孩子会变得越来越生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会变得越来越灵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会变得越来越融洽。我会永远记住,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即将盛开的鲜花,我一定怀着无限的期待,去聆听花开的声音。
(作者通联: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