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作为一种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学手段,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多媒体的利用,能够创设具体生动化的教学情景,将教学内容以多元化的形式进行展示和呈现,为教学流程设计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和趣味性。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来深入探究分析多媒体教学是如何运用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并创造出教学的新活力和新氛围,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贡献。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阅读;应用
立足于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枯燥,学生对于学习则缺乏兴趣和动力,两者缺乏双向的互动和交流,阅读教学正处在亟待进步与发展的关键阶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从一个新型的教学方式的尝试转变成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因此,人们对于多媒体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两者的有机结合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教育界也越来越重视如何才能将多媒体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利用价值最大化。本文将立足于多媒体教学本身的特征,对其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进行内在关系的探讨。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趣味性教学内容设计
人们对于生动化的信息接受比起单一表达形式的信息的接受要更深刻更具有记性性。多媒体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它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的表达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单一的英语阅读可以通过多媒体对其进行形象生动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灵动形象的影视资料等生动化的处理后再呈现给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率。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趣味性设计,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笔者通常在一节课的导入环节就会采用多媒体进行歌曲、故事、影视资料等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引入,以保证为接下来的教学塑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或者,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往往需要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学习语篇中的重点词汇、语法知识以及问题特征。
例如,笔者在讲解有关于地球环境保护这一内容时,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价值。首先,笔者收集了大量有关于地球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并进行有机的组合和筛选,以保证最终呈现给学生的资料的精简性和代表性,最后笔者用多媒体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将图片、文字说明、影视资料等展示给学生。进而,教师可以从导入内容切入今天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录音来带领学生对整片文章进行整体的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框架性的思考和理解,并进行主题和中心思想的归纳和概括。接着,笔者再利用大屏幕对文章的重点词汇、句型、语法规则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并配以适时的课堂习题操练,进一步巩固完善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实践运用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国教育也在不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多媒体的出现无疑加速推动了这一转变过程,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提供了科学技术上的支持。
对于学生而言,多媒体的介入能够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讲解更为全面具体而又生动形象,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摆脱了浮于表面的机械理解,进而拓展到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突径,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利用多媒体与其它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多媒体与其它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才是将多媒体教学利用最大化的途径和方法。多媒体可以和做游戏、唱歌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创设出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比如说,笔者经常在教学中将多媒体与游戏进行有机结合。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5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让同学们以游戏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用多媒体将分角色扮演的台词展示出来,提供便利的条件。这样的教学方式的结合,使得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里获得了知识的累积和能力的发展,塑造了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多媒体与角色扮演只是两种教学方式结合的一种形式,它既兼具了角色扮演的高度参与度,也囊括了多媒體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与其它教学方式的结合更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能够碰撞出更多更不一样的火花。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固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需要多媒体与其它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多媒体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利用最优化。
结语: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价值,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的英语学习情景,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为学生解决英语教学中的难题,实现学生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并在教学中对其进行合理的实践运用,最终实现推动英语初中阅读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力会. 浅谈使用PowerPoint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开发[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05)
[2].唐燕玲.论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与综合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2008,(8)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博瑞实验学校 611731)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阅读;应用
立足于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枯燥,学生对于学习则缺乏兴趣和动力,两者缺乏双向的互动和交流,阅读教学正处在亟待进步与发展的关键阶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从一个新型的教学方式的尝试转变成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因此,人们对于多媒体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两者的有机结合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教育界也越来越重视如何才能将多媒体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利用价值最大化。本文将立足于多媒体教学本身的特征,对其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进行内在关系的探讨。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趣味性教学内容设计
人们对于生动化的信息接受比起单一表达形式的信息的接受要更深刻更具有记性性。多媒体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它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的表达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单一的英语阅读可以通过多媒体对其进行形象生动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灵动形象的影视资料等生动化的处理后再呈现给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率。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趣味性设计,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笔者通常在一节课的导入环节就会采用多媒体进行歌曲、故事、影视资料等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引入,以保证为接下来的教学塑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或者,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往往需要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学习语篇中的重点词汇、语法知识以及问题特征。
例如,笔者在讲解有关于地球环境保护这一内容时,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价值。首先,笔者收集了大量有关于地球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并进行有机的组合和筛选,以保证最终呈现给学生的资料的精简性和代表性,最后笔者用多媒体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将图片、文字说明、影视资料等展示给学生。进而,教师可以从导入内容切入今天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录音来带领学生对整片文章进行整体的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框架性的思考和理解,并进行主题和中心思想的归纳和概括。接着,笔者再利用大屏幕对文章的重点词汇、句型、语法规则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并配以适时的课堂习题操练,进一步巩固完善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实践运用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国教育也在不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多媒体的出现无疑加速推动了这一转变过程,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提供了科学技术上的支持。
对于学生而言,多媒体的介入能够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讲解更为全面具体而又生动形象,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摆脱了浮于表面的机械理解,进而拓展到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突径,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利用多媒体与其它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多媒体与其它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才是将多媒体教学利用最大化的途径和方法。多媒体可以和做游戏、唱歌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创设出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比如说,笔者经常在教学中将多媒体与游戏进行有机结合。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5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让同学们以游戏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用多媒体将分角色扮演的台词展示出来,提供便利的条件。这样的教学方式的结合,使得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里获得了知识的累积和能力的发展,塑造了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多媒体与角色扮演只是两种教学方式结合的一种形式,它既兼具了角色扮演的高度参与度,也囊括了多媒體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与其它教学方式的结合更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能够碰撞出更多更不一样的火花。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固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需要多媒体与其它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多媒体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利用最优化。
结语: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价值,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的英语学习情景,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为学生解决英语教学中的难题,实现学生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并在教学中对其进行合理的实践运用,最终实现推动英语初中阅读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力会. 浅谈使用PowerPoint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开发[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05)
[2].唐燕玲.论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与综合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2008,(8)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博瑞实验学校 61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