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分析文本时能够结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与体会。文本个性化解读必须加以规范,否则文本阅读也许就会变成文本的戏说,而流于形式。
关键词:文本; 个性化解读;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05-001
【教学实例】
《孔雀东南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分析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时,学生讨论热烈,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除了较为常见的无子说、门阀说之外,有位学生还提出了较为独到的观点——太守阴谋说。
“我认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完全是由太守一手造成。”
“观点独特,我从没听过这种论点,说说你的理由?”
“这是我在读完全文后的一个假想,太守对焦刘两家分别施压以达到让他儿子娶刘兰芝的目的,只是刘兰芝最后殉情了,他的算盘没打准。”
“能不能再具体一点,具体阐述整个假设推理论证过程。”
“也许是太守,也许是他儿子看中了‘精妙世无双’的刘兰芝,太守想为他的儿子娶刘兰芝。太守一方面先以太守的身份对焦家施压,以焦仲卿的政治前途为诱饵利诱焦母,命焦母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及理由都要迫使焦仲卿休妻;另一方面再对刘兰芝兄长以富贵利诱,诱使刘兄将被休回家的妹妹刘兰芝许配太守之子。这样太守就在幕后进行策划整个事件,一来可以让儿子娶到刘兰芝,甚至还可以传为一段佳话;二来焦刘两家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官位或富贵,两家绝不会对外声张。只是结局不在掌控之中,刘兰芝不像一般的女子那样贪图荣华富贵,而是选择了投河自尽,焦仲卿也随后上吊自杀,因此说这出悲剧完全是由太守一手策划造成的。”
“说得好,我也是这么想的”,“完全有可能”,“电视上有这样的情节”,当这位同学论述完之后得到了班上大多数学生的附和,甚至还有几位学生给了掌声。我听到这个观点时也觉得很新奇, “这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很独特啊,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值得我们去深究啊。”听到我的话,下面的学生情绪更加高涨,纷纷议论起来,那位学生更是高兴不已。
但是当学生论述完之后,稍加思索我便发现了一些破绽,提出了不同意见:“我觉得这个观点虽然很独特,但是好象还有三个地方值得去推敲,否则不足以服人,我说出来大家讨论一下。”听到我的话,全班一下子都静了下来。
“首先,太守和他的儿子有没有可能认识刘兰芝?”问题一出,学生有说知道的,有说不知道的,议论纷纷。见此,我便让学生再将课文认真的阅读一遍,然后说出理由。很快有学生从文中找到了答案;“课文中说刘兰芝婚后‘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应该没有多少空余时间出外,那么抛头露面的机会就很少,太守和他儿子也就接触不到,就不可能知道刘兰芝的。”“还有,当郡丞向太守汇报‘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太守在此之前并不知道刘兰芝。”争论很快就平息了,最后大家统一了意见,太守和他儿子没有可能认识刘兰芝。
第一个问题顺利解决,我接着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其次,如果太守想为儿子娶刘兰芝,县令会在太守之前抢先为自己儿子求婚吗?”问题一出,下面的回答极其的统一“不会”。“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太守利用见不得光的方式为儿子娶亲,太守还会大张旗鼓的以盛大的迎亲排场来迎娶刘兰芝吗?”“不会。”又是极其统一的回答,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理由,“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三个问题大家都给予了解答,那么这个太守阴谋论还能成立吗?”“不能。” 随着大家的回答,那位学生头一下子低了下去。见此,我鼓励道:“虽然太守阴谋论没有成立,但是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精神值得肯定,为此我决定给这位同学平时分加五分。”听到我的话,那位学生又恢复了常态,学生又进入了讨论,课堂再次呈现热闹的学习氛围。
【案例分析】
从以上课堂实际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积极去思考,并且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是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探究性和创造性地感受、理解、鉴赏文本,是自主的阅读实践,尝试对文本灵魂的自我解读。文本个性化解读必须加以规范,否则文本阅读也许就会变成文本的戏说。
首先,个性化解读必须以文本为依据,适度发挥。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但不能忽视甚至架空文本,置文本的基本内涵于不顾,走向与文意完全背离的解读极端。
其次,个人经验对个性化解读的影响。没有个人的经验,学生对文本的接受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说,生活储备也是个性化解读的支撑点。当他们把自己所独有的这些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带到文本解读中去,每个人的感悟就会呈现出多元的、丰富多彩的状态,但感悟的深浅与个人经验的深浅有着直接的联系,不同人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的深浅是不一样的,在个性化解读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经验的缺乏,学生无法理解文本中所涉及的生活或道理,这势必影响在求真、求善、求美的个性解读中收获的深刻度。所以,为了获得比较深刻的解读,就应该把生活储备这个支点加高。
第三,教师的正确引导。语文教学不能让浅显无聊的讨论和言说充斥课堂,语文教学从满堂灌变成了满堂说,过分迁就学生的无依据话语而弱化了教师的纠正指导职责。当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出现偏差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引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协助者,应在充分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精神的前提下,分析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合理性,肯定其合理部分,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其观点,甚至可以协助学生完成一篇小的论文。文本个性化解读同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由语文知识的传授者,课文的分析者,求同结论的权威发布者变成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组织者、帮助者。
通过《孔雀东南飞》一文的教学,我感受到了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也认识到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引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协助者,还必须具备更高层次的教学理念,掌握更新的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才能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对我们青年教师是一种挑战,需要继续去探索,后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关键词:文本; 个性化解读;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05-001
【教学实例】
《孔雀东南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分析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时,学生讨论热烈,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除了较为常见的无子说、门阀说之外,有位学生还提出了较为独到的观点——太守阴谋说。
“我认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完全是由太守一手造成。”
“观点独特,我从没听过这种论点,说说你的理由?”
“这是我在读完全文后的一个假想,太守对焦刘两家分别施压以达到让他儿子娶刘兰芝的目的,只是刘兰芝最后殉情了,他的算盘没打准。”
“能不能再具体一点,具体阐述整个假设推理论证过程。”
“也许是太守,也许是他儿子看中了‘精妙世无双’的刘兰芝,太守想为他的儿子娶刘兰芝。太守一方面先以太守的身份对焦家施压,以焦仲卿的政治前途为诱饵利诱焦母,命焦母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及理由都要迫使焦仲卿休妻;另一方面再对刘兰芝兄长以富贵利诱,诱使刘兄将被休回家的妹妹刘兰芝许配太守之子。这样太守就在幕后进行策划整个事件,一来可以让儿子娶到刘兰芝,甚至还可以传为一段佳话;二来焦刘两家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官位或富贵,两家绝不会对外声张。只是结局不在掌控之中,刘兰芝不像一般的女子那样贪图荣华富贵,而是选择了投河自尽,焦仲卿也随后上吊自杀,因此说这出悲剧完全是由太守一手策划造成的。”
“说得好,我也是这么想的”,“完全有可能”,“电视上有这样的情节”,当这位同学论述完之后得到了班上大多数学生的附和,甚至还有几位学生给了掌声。我听到这个观点时也觉得很新奇, “这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很独特啊,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值得我们去深究啊。”听到我的话,下面的学生情绪更加高涨,纷纷议论起来,那位学生更是高兴不已。
但是当学生论述完之后,稍加思索我便发现了一些破绽,提出了不同意见:“我觉得这个观点虽然很独特,但是好象还有三个地方值得去推敲,否则不足以服人,我说出来大家讨论一下。”听到我的话,全班一下子都静了下来。
“首先,太守和他的儿子有没有可能认识刘兰芝?”问题一出,学生有说知道的,有说不知道的,议论纷纷。见此,我便让学生再将课文认真的阅读一遍,然后说出理由。很快有学生从文中找到了答案;“课文中说刘兰芝婚后‘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应该没有多少空余时间出外,那么抛头露面的机会就很少,太守和他儿子也就接触不到,就不可能知道刘兰芝的。”“还有,当郡丞向太守汇报‘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太守在此之前并不知道刘兰芝。”争论很快就平息了,最后大家统一了意见,太守和他儿子没有可能认识刘兰芝。
第一个问题顺利解决,我接着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其次,如果太守想为儿子娶刘兰芝,县令会在太守之前抢先为自己儿子求婚吗?”问题一出,下面的回答极其的统一“不会”。“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太守利用见不得光的方式为儿子娶亲,太守还会大张旗鼓的以盛大的迎亲排场来迎娶刘兰芝吗?”“不会。”又是极其统一的回答,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理由,“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三个问题大家都给予了解答,那么这个太守阴谋论还能成立吗?”“不能。” 随着大家的回答,那位学生头一下子低了下去。见此,我鼓励道:“虽然太守阴谋论没有成立,但是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精神值得肯定,为此我决定给这位同学平时分加五分。”听到我的话,那位学生又恢复了常态,学生又进入了讨论,课堂再次呈现热闹的学习氛围。
【案例分析】
从以上课堂实际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积极去思考,并且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是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探究性和创造性地感受、理解、鉴赏文本,是自主的阅读实践,尝试对文本灵魂的自我解读。文本个性化解读必须加以规范,否则文本阅读也许就会变成文本的戏说。
首先,个性化解读必须以文本为依据,适度发挥。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但不能忽视甚至架空文本,置文本的基本内涵于不顾,走向与文意完全背离的解读极端。
其次,个人经验对个性化解读的影响。没有个人的经验,学生对文本的接受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说,生活储备也是个性化解读的支撑点。当他们把自己所独有的这些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带到文本解读中去,每个人的感悟就会呈现出多元的、丰富多彩的状态,但感悟的深浅与个人经验的深浅有着直接的联系,不同人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的深浅是不一样的,在个性化解读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经验的缺乏,学生无法理解文本中所涉及的生活或道理,这势必影响在求真、求善、求美的个性解读中收获的深刻度。所以,为了获得比较深刻的解读,就应该把生活储备这个支点加高。
第三,教师的正确引导。语文教学不能让浅显无聊的讨论和言说充斥课堂,语文教学从满堂灌变成了满堂说,过分迁就学生的无依据话语而弱化了教师的纠正指导职责。当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出现偏差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引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协助者,应在充分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精神的前提下,分析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合理性,肯定其合理部分,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其观点,甚至可以协助学生完成一篇小的论文。文本个性化解读同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由语文知识的传授者,课文的分析者,求同结论的权威发布者变成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组织者、帮助者。
通过《孔雀东南飞》一文的教学,我感受到了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也认识到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引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协助者,还必须具备更高层次的教学理念,掌握更新的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才能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对我们青年教师是一种挑战,需要继续去探索,后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