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对策研究
——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文/陈继红
摘 要:职业院校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湖北职业技术学校对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了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对策。
关键词:技能型 紧缺 人才 对策
课 题:本文系2013-2014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技能型紧缺人才形成机理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G2013C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技能型人才是工人技术队伍中的核心骨干,是各行各业生产的中坚力量,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其中技术技能型人才结构性短缺日益凸显,制约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并阻碍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职业院校要在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湖北以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国家担当探索使命,与之配套,武汉城市圈域各地将组织实施“双十工程”,即“十大示范工程”和“十大试点工程”。这些项目的建设迫切需要大量各行各业的技能型人才。下面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服务区域经济培养急需大量技能型人才所做的一些探索与对策研究。
一、利用模拟仿真训练技能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双训练”要求(技术训练和技能训练)构建模拟仿真训练项目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将以考证为目标的技能训练与以增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為目标的技术训练并重。
例如,学校护理学院利用simman综合模拟人,能够进行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和各种监测技术等模拟训练;利用成人ADAM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能够进行心肺复苏术训练;利用心肺听诊/腹部触诊模拟人,通过“电子听诊器”,可进行心音、呼吸音听诊;腹部检查电子标准模拟人真实模仿人体腹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时肝、胆囊、脾在膈肌下的运动,通过计算机控制调整各种腹部体征,可进行反复的触诊训练。
模拟人教学运用声音、图像、触觉等多种教学手段,在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情景的逼真和角色的进入,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对其尽快地适应临床、走向临床十分有益。由于模拟系统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标准化性,因此模拟系统可以用来作为考评的工具。模拟系统不但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际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考查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组织管理、沟通交流、观察和应变的能力。
笔者学校汽车学院利用汽车故障诊断虚拟软件。该系统提供丰田卡罗拉轿车常见的故障诊断实训项目30多个,一个实训项目包括多个故障点,可以从实训项目包含的故障点中随机设置一个或多个故障点,也可以指定设置一个或多个故障点,具备完整的汽车故障诊断虚拟实训车间场景。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汽车各个部件的故障设置来完成故障排除,在排除过程中可采用各种仿真检测仪器,排除故障过程自动记录。通过该模拟训练,学生加深了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培养汽车故障诊断的思路,掌握各种诊断方法在不同故障中的应用,并能根据故障情况运用相应的检测仪器仪表,为日后成为汽车机电维修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通过“双大赛”提升职业能力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项目的“双大赛”(即技能大赛和创新创意大赛)来构建学生职业能力架构,特别是在生产技术文件的指导下,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掌握的知识、技能,设计制造产品并随时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具体问题的能力。例如,学校机电工程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指导教师团队根据大赛的主题和内容,指导要求学生完成功能设计,并从结构、工艺制作、性能价格比、先进性、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优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协作精神,在备赛过程中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制作的实践工作能力。参加创新大赛实际上是团队间的比拼较量,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选拔优秀代表组成参赛团队。各参赛学生沟通合作各尽所能共同协作完成作品,无形中培养其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实现学生与用人企业的无缝对接,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笔者学校参加“双大赛”的高职学生有的在比赛结束后直接被用人单位高薪聘用,其余则顺利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院校深造。
三、建立现代“学徒制”培养技能型人才
我们从传统“学徒制”的历史认识到“学徒制”对于人才成长有极大的作用。要培养新的产业格局下的技能型紧缺人才,笔者认为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把学校与企业融合起来,让教师、师傅组成团队与学生结对来实施对学生的联合传授,从而培养学生技能。例如,学校建筑学院将专项基础技能教学课程(建筑识图、CAD制图、建筑测量放线、材料进场检测与验收、钢筋工、模板工、架子工、砌筑工等)作为“师徒制”实训项目以任务驱动进行项目教学,聘用楚天技能名师采用“项目形式师徒制”,集中于第1~2学期培养;施工现场技术交底、工程质量检验、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工程计价文件编制等综合实务能力采用“跟岗形式师徒制”,充分利用孝感周边不断城镇化的施工现场作为实训基地,集中于第3~4学期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顶岗实践能力基于校企合作的企业为平台,发挥企业能工巧匠的优势采用“顶岗形式师徒制”,集中于第5~6学期培养。
四、根据“双基地”思路来建设职教实训基地加速技能型人才培养
我们知道技能型紧缺人才掌握绝活身怀“绝技”以及“经验”的形成来自不断地学习思考、工作积累和技术创新。这就需要一定的硬件平台作为基础。德国、日本的企业教育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社会培训公共基地等给我们启示:在职业院校可根据“双基地” (既是技能训练基地,又是技研训练基地)思路来建设实践基地,它可供学生平时实践动手训练技能、参加“双大赛”时提升职业能力,又可供教师进行技术研究及培养学生技术创新能力。因此不仅要根据工序工位、操作流程、加工工艺等的需求来选配设备、布置场地,而且要符合企业的工作场景,同时从如何有利于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出发来建设基地。
例如,笔者学校机电工程学院负责建设使用的国家数控实训基地,有30多台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供学生平时实践动手训练数控加工技能,按国家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工作岗位中级工职业能力要求考核学生;有8台加工中心主要供教师进行技术研究,指导学生参加“双大赛”,带领优秀学生完成外协订单加工。学生利用学到的三维软件可完成形状复杂的机械零部件设计。要进行数控加工首先要完成程序的编制,这就需要计算零件图形各几何要素包括点、线、面、圆、球、圆柱、圆锥、曲线、曲面等的坐标,工作量较大且对于很多高职学生来说是难以胜任的,因此学校在2012年为基地配备了2台三坐标测量仪,可以对样品和成品工件的尺寸、形状和形位公差进行精密检测,并计算出几何零件各点的坐标(X、Y、Z),从而完成零件检测、外形测量、加工过程控制等任务。为支持技术创新、提高制造复杂零件的能力,学校正在规划建设实训基地配备快速成型机。
参考文献:
[1]黄享苟等.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文/陈继红
摘 要:职业院校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湖北职业技术学校对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了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对策。
关键词:技能型 紧缺 人才 对策
课 题:本文系2013-2014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技能型紧缺人才形成机理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G2013C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技能型人才是工人技术队伍中的核心骨干,是各行各业生产的中坚力量,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其中技术技能型人才结构性短缺日益凸显,制约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并阻碍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职业院校要在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湖北以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国家担当探索使命,与之配套,武汉城市圈域各地将组织实施“双十工程”,即“十大示范工程”和“十大试点工程”。这些项目的建设迫切需要大量各行各业的技能型人才。下面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服务区域经济培养急需大量技能型人才所做的一些探索与对策研究。
一、利用模拟仿真训练技能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双训练”要求(技术训练和技能训练)构建模拟仿真训练项目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将以考证为目标的技能训练与以增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為目标的技术训练并重。
例如,学校护理学院利用simman综合模拟人,能够进行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和各种监测技术等模拟训练;利用成人ADAM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能够进行心肺复苏术训练;利用心肺听诊/腹部触诊模拟人,通过“电子听诊器”,可进行心音、呼吸音听诊;腹部检查电子标准模拟人真实模仿人体腹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时肝、胆囊、脾在膈肌下的运动,通过计算机控制调整各种腹部体征,可进行反复的触诊训练。
模拟人教学运用声音、图像、触觉等多种教学手段,在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情景的逼真和角色的进入,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对其尽快地适应临床、走向临床十分有益。由于模拟系统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标准化性,因此模拟系统可以用来作为考评的工具。模拟系统不但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际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考查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组织管理、沟通交流、观察和应变的能力。
笔者学校汽车学院利用汽车故障诊断虚拟软件。该系统提供丰田卡罗拉轿车常见的故障诊断实训项目30多个,一个实训项目包括多个故障点,可以从实训项目包含的故障点中随机设置一个或多个故障点,也可以指定设置一个或多个故障点,具备完整的汽车故障诊断虚拟实训车间场景。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汽车各个部件的故障设置来完成故障排除,在排除过程中可采用各种仿真检测仪器,排除故障过程自动记录。通过该模拟训练,学生加深了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培养汽车故障诊断的思路,掌握各种诊断方法在不同故障中的应用,并能根据故障情况运用相应的检测仪器仪表,为日后成为汽车机电维修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通过“双大赛”提升职业能力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项目的“双大赛”(即技能大赛和创新创意大赛)来构建学生职业能力架构,特别是在生产技术文件的指导下,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掌握的知识、技能,设计制造产品并随时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具体问题的能力。例如,学校机电工程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指导教师团队根据大赛的主题和内容,指导要求学生完成功能设计,并从结构、工艺制作、性能价格比、先进性、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优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协作精神,在备赛过程中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制作的实践工作能力。参加创新大赛实际上是团队间的比拼较量,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选拔优秀代表组成参赛团队。各参赛学生沟通合作各尽所能共同协作完成作品,无形中培养其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实现学生与用人企业的无缝对接,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笔者学校参加“双大赛”的高职学生有的在比赛结束后直接被用人单位高薪聘用,其余则顺利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院校深造。
三、建立现代“学徒制”培养技能型人才
我们从传统“学徒制”的历史认识到“学徒制”对于人才成长有极大的作用。要培养新的产业格局下的技能型紧缺人才,笔者认为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把学校与企业融合起来,让教师、师傅组成团队与学生结对来实施对学生的联合传授,从而培养学生技能。例如,学校建筑学院将专项基础技能教学课程(建筑识图、CAD制图、建筑测量放线、材料进场检测与验收、钢筋工、模板工、架子工、砌筑工等)作为“师徒制”实训项目以任务驱动进行项目教学,聘用楚天技能名师采用“项目形式师徒制”,集中于第1~2学期培养;施工现场技术交底、工程质量检验、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工程计价文件编制等综合实务能力采用“跟岗形式师徒制”,充分利用孝感周边不断城镇化的施工现场作为实训基地,集中于第3~4学期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顶岗实践能力基于校企合作的企业为平台,发挥企业能工巧匠的优势采用“顶岗形式师徒制”,集中于第5~6学期培养。
四、根据“双基地”思路来建设职教实训基地加速技能型人才培养
我们知道技能型紧缺人才掌握绝活身怀“绝技”以及“经验”的形成来自不断地学习思考、工作积累和技术创新。这就需要一定的硬件平台作为基础。德国、日本的企业教育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社会培训公共基地等给我们启示:在职业院校可根据“双基地” (既是技能训练基地,又是技研训练基地)思路来建设实践基地,它可供学生平时实践动手训练技能、参加“双大赛”时提升职业能力,又可供教师进行技术研究及培养学生技术创新能力。因此不仅要根据工序工位、操作流程、加工工艺等的需求来选配设备、布置场地,而且要符合企业的工作场景,同时从如何有利于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出发来建设基地。
例如,笔者学校机电工程学院负责建设使用的国家数控实训基地,有30多台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供学生平时实践动手训练数控加工技能,按国家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工作岗位中级工职业能力要求考核学生;有8台加工中心主要供教师进行技术研究,指导学生参加“双大赛”,带领优秀学生完成外协订单加工。学生利用学到的三维软件可完成形状复杂的机械零部件设计。要进行数控加工首先要完成程序的编制,这就需要计算零件图形各几何要素包括点、线、面、圆、球、圆柱、圆锥、曲线、曲面等的坐标,工作量较大且对于很多高职学生来说是难以胜任的,因此学校在2012年为基地配备了2台三坐标测量仪,可以对样品和成品工件的尺寸、形状和形位公差进行精密检测,并计算出几何零件各点的坐标(X、Y、Z),从而完成零件检测、外形测量、加工过程控制等任务。为支持技术创新、提高制造复杂零件的能力,学校正在规划建设实训基地配备快速成型机。
参考文献:
[1]黄享苟等.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