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融合:一个值得倡导的学科心育理念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ji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心理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诸如任性、耐挫力差、攻击性心理、退缩性行为、心理孤独、心理焦虑、自闭症、抑郁心理等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应有之为。在学校心育中,除了专门心育课程外,还必须有融合性心育。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心育渗透、融合,这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

一、捕捉教材的“心育”基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融合心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用“心育”的眼光打量教材,从而捕捉语文教材中的心育基因,形成对学生进行心育的素材。只有捕捉到语文教材中的心育因子,教师才能展开有的放矢的心育活动,从而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
  以苏教版四下教材为例。《番茄太阳》一课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发言、学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小女孩带给作者的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心理。通过故事文本,有意识地培育学生善良、真挚的爱心,从而培育学生爱的心理。比如《天鹅的故事》一文,要让学生感受到天鹅的顽强,面对挫折所表现出的无畏、勇敢的品质,以及积极乐观的精神。比如《生命的壮歌》,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合作与献身精神。其中,要让学生认识到遭遇灾难时的沉着、冷静等等。通过悉心发掘教材中的心育基因,并将之运用于教学实践,可以让学生心理朝更加阳光、向上、健康、进取的方向发展。

二、构筑良好的“心育”环境


  对学生进行融合的学科心育,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育平台,构筑良好的心育环境。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学习尤其是创造性学习需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合作、交流、研讨、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语文阅读、个性心理提供外在的支持,这也是良好心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笔者在教学《祁黄羊》(苏教版四下)一课时,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祁黄羊”和“晋悼公”。在扮演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关键词体验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力。如“压根儿”“只是”“想了想”“郑重”“深感意外”“十分惊讶”等词语,就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祁黄羊完全从国家安危的视角出发,摒弃个人私心的品质。可以想象祁黄羊、晋悼公等人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当时的情态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祁黄羊、晋悼公的心理,如祁黄羊的光明磊落、晋悼公的高度信任等等。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对人物进行解读,学生才能深入地认识到人物的高贵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心育与德育是二位一体的。

三、践行积极的“心育”模式


  根据当下的心育实践研究,心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其一为“心育-德育型”;其二为“团体-小组-个体心育模式型”;其三为年龄维度建构的心育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践行积极的心育模式,比如教师要尊重学生,悦纳学生,欣赏学生,支持和帮助学生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式,培育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
  例如,教授《人类的“老师”》(苏教版四下)一课时,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明晰鸟儿与飞机,蜻蜓与新式飞机,鲸与轮船、鸡蛋与薄壳结构、袋鼠与越野汽车、贝壳与坦克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仿生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心理欲望。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自然界千姿百态的生物,都是发明家的好老师。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合作,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比如海豚与潜艇、响尾蛇与热敏元件、蝙蝠与超声定位等等。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思维,催生学生想象,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
  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人文性、工具性、艺术性等诸种特性,它承载着重要的心育使命。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培育学生的积极阅读心理,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相比较于其他学科,阅读能直抵学生的内心,直抵学生的灵魂。将阅读教育与心育融合,能培育学生性格、气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性發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北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诗歌教学古已有之。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提倡读诗,因为诗能抒发人的情感,能激发人的斗志,可以记录生活的点滴,可以评论时事。纵观部编小学低段教材儿童诗的选文,大都力求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塑造的形象和情感融合,具有色彩美、静态美、动态美等特点,并形成独特的儿童意境,充满童真、童趣。  《彩色的梦》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的第八课,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
期刊
朱永新老师指出:“共读是一个班级、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通过阅读继承共同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从而能够共同生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实践表明,学生与同伴、家长、老师共读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新补充读本》是一套由李吉林、朱家珑、成尚荣等学者编写的补充阅读丛书。其中的选文贴近语文教材的课文主题,
期刊
群文阅读,是指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阅读多个相互关联的文本的阅读模式。与传统的单篇阅读相比,群文阅读对阅读量的要求显著扩大,且阅读文本之间具有互文性,可帮助学生建构更完整的知识模块。为贴合教育实践的需求,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主要表现为,以课内文本为起点,拓展课外文本的“1+X”式阅读。群文阅读,根源于语文学科教育的内在需求,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笔者执教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對群文阅
期刊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能帮助学生学会归类,举一反三,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语言,并通过分享阅读感悟,使学生学会表达,真正爱上阅读,从而实现“阅读”与“表达”的有效融合。一、群文阅读的界定  群文阅读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阅读教学方式,是将一组文章借助于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以此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相较于传统单篇文章阅读而言,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在阅读过程
期刊
阅读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是指师生能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用生命与文本的一词、一句,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对话,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面对一个文本,细读的关键点在哪里?如何抓住这些关键点进行文本细读呢?下面以《少年王冕》一课的教学,谈谈笔者的看法。一、于形式相似处细读  文章谋局布篇、遣词造句的结构形式,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尤其是形式相似之处,更值得反复咀嚼。  《少年王冕》一文按王冕成长经历从其七岁丧父
期刊
中小学写字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书写好汉字,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能力,促进个性良好地发展。书法乃是寂寞之道,同时它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艺术,学习者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写字教学如不从育人出发,忽视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一味刻板地要求学生掌握书法技能,写好汉字,势必会成为学生的另一种课业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所以,中小学写字教学应坚持育人为本,与科学文化教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非常多,引导学生阅读古诗对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情景交融是古诗最大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望庐山瀑布》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风景诗,诗人李白以夸张的语言,比喻、想象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大气磅礴的庐山瀑布之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首古诗,重点要将文字与实景相呼应,借助诗人之笔,感受庐山瀑布的神奇色彩。可以按照读诗、听声、嚼文、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具有相辅相成的功能。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读与写的有机融合,以读导写,以写促读,才能同时提升学生读与写两种能力。鉴于此,我在教学《沙漠中的绿洲》过程中做出了创新尝试,立足于多视角,充分发掘教材中的“读”与“写”,并紧扣二者的最佳契合点,组织学生展开读与写的双重训练,以确保两种能力的同时培养和提升。一、品读重点词语,组织积累性仿写练笔  张志公指出:“模仿才是
期刊
[人物名片]屈华,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秦馀小学校校长、书记,双本科,教育学士,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能手,苏州市教育信息化柔性使用人才,苏州市电教馆小学语文教师在线培训课程开发和辅导老师。先后参与或主持“九五”—“十三五”六个省级、五个市级课题。在《教学与管理》《语文世界》《小学语文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语心》,在线培训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然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语文用信息技术来支持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结合,从而演绎出语文課堂的精彩呢?下面我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错误》这课教学为例,谈谈个人的几点拙见。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自由、真实的语文教学环境  “人文性”是新课改中提得较响的一个词。何为人文?笔者认为“人文性”最重要的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