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专业群建设逐渐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的热点研究领域。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并从论文总量和年度分布、论文重要产出期刊源、该领域的研究力量、论文主题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发现: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大致可分为起步阶段(2001-2006)和成长阶段(2007-2014),主要学术期刊、学者队伍及主要研究机构为基点的学术圈已基本形成,研究主题已呈现多元化。但是,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存在核心作者群缺乏、不同主题研究力度差异大等问题,学界须做出更大努力以推进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走向成熟。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文献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2-0021-04
一、引言
专业群建设思想的提出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专业划分过细导致学生就业渠道过窄的状况,提出以职业岗位群为参照组建专业群,通过构建“基础 模块”的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专业群建设思想的探索与实践,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角度,扩展到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审视如何灵活调整专业与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2006年,教育部启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要求“通过组建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促进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重点专业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提高示范院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这一阶段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关注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通过中国知网较为准确、全面的文献收集发现,我国学界在2001年发表第一篇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论文[1],迄今已有10多年时间。10多年来,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在我国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尤其是最近几年,这一研究逐渐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的新热点。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从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的2001-2014年间的专业群建设研究论文进行分析。
为尽可能准确、全面地收集相关文献,本研究使用的检索词为“专业群建设”和“高职”,匹配要求为“精确”,检索范围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全部期刊的全部数据,检索项包括“篇名”“主题”“关键词”“摘要”,项间逻辑关系为“或者”。在下载保存检索到的全部文献之后,剔除了非学术文献和重复发表文献,确定了339 篇论文作为有效样本文献进行研究。然后,将样本文献的篇名、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期刊名称、年(期)、期刊类别、期刊级别等信息从数据库中以Excel 统计表的形式导出,以便汇总分析。研究时以统计表为辅助,结合文献原文,分别按发文年度分布、载文期刊分布、作者与单位分布、研究主题分布和研究方法与视角等进行计量,最后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做定性分析,旨在梳理研究的轨迹,揭示研究的现状,探讨研究的未来走向。
二、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的年度分布
统计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论文在时间上的分布可直接反映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发展速度。我国有关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论文, 按时间分布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1-2005年,共发表论文1 篇,2006年发文3篇,此后8年里发文量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共发文335 篇,年均约42 篇,且从未间断。
根据统计结果,可将2001-2014这14年间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2001-2006),论文数量不多,研究内容主要涉及高职专业群的概念、特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意义路径及未来走向等问题,且代表性成果不多(仅有1 篇教育类核心期刊论文);第二阶段为成长阶段(2007-2014),特别是2006年《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发布,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问题的研究与思考。这一阶段学界认识到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价值,出现了较多的代表性成果(339篇论文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有76篇),有的学者将高职专业群建设作为课题开展深入的研究(有15篇论文分别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市各级各类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三、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的高频期刊分布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论文在各期刊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 339篇论文发表在168种期刊上,其中发表论文较多的高频期刊为15种,本文的高频期刊是指载有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论文4篇以上的期刊,详见表2。刊登该类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和《辽宁高职学报》,各刊发了15篇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论文。17种期刊中核心期刊有5种,分别是《教育与职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中国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其中《职业技术教育》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本公开出版的职教专业期刊,创刊于1980年,在业内具有广泛影响,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吉林省政府评定为精品期刊,该刊刊登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论文达到14篇。
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力量分布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论文的作者与机构分布,可以反映该领域研究的学者结构与学术中心所在,促进学术研究与交流。
(一)研究作者分布
通过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论文的作者发文数量的统计分析, 可以了解该领域的主要作者与核心作者群,如表3所示。339篇研究论文共有作者504位,篇均作者数1.49位。455位作者参与1篇研究论文的撰写,占作者总数的90.28%。发表2篇研究论文的有41人,占作者总数的8.13%,发表4篇研究论文的有2人,分别是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的沈凤池和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的刘佰明,前者侧重于对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后者则侧重于对计算机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发表5篇研究论文的1人,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的王清华,侧重于专业群建设的全面研究。由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 高职院校的许多教师都对该领域有所研究或实践,参与研究的人数较多,但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二)作者合作情况
合作研究是实现研究资源优势互补,促进知识交流和共享的重要方式。339篇专业群建设研究论文中,有192篇是独立完成的,占论文总数的56.64%,合作完成的论文为144篇,占论文总数的42.48%(另有3篇无作者信息)。合作论文中2 人合作将近2/3,占绝大部分,同单位合作超过八成。
(三)研究机构分布
就作者单位(以第一署名单位的一级单位为准,更名前后视为同一单位)统计来看,339篇论文出自196 家单位,表4列出了发文数最多的16家单位。表中显示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从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的主体,其中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发文量13篇并列第一,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发文量8篇位居第三。
五、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的主题分布
分析文献的主题分布有助于把握该研究领域的基本特点及重点内容, 掌握研究发展的整体趋势和规律。本文根据题名、关键词和题录信息, 并根据各主题涉及论文数量, 将论文主题分布归纳为理论研究、实践探讨、建设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案例研究七个方面(为便于统计, 对涉及多主题的论文,仅依照其研究重点的一个主题归类),各年度发文的主题分布情况详见表5。
统计发现,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随着从起步阶段步入成长阶段,研究主题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关注理论研究到近两年的以实践探讨和案例研究为主,呈现出注重专业群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提升。表5显示,有关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共计49篇,占论文总数的14.45%,这些论文主要论及专业群建设的概念、内涵、意义及专业群组建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实践探讨的论文有133篇,占论文总数的39.23%,发文量位居各类主题之首,该类论文主要是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践中的经验介绍与总结;综合论述专业群建设内容方面的论文为40篇,占论文总数的11.80%,有学者认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应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2];也有学者认为,专业群建设的主要要素包括专业群结构构建、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专业群管理等[3]。专门论述专业群建设的某一方面,如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论文数量分别为33、21和12篇,各占论文总数的9.73%、6.19%和3.54%,学者们在论述课程体系构建时,提出了“平台 模块”的课程体系[4]、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等;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可归纳为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理论指导 案例分析 现场教学”的教学模式、“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项目式教学模式等[5];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有学者认为,应当从培养制度、培养方式、环境营造、评价体系和激励措施等方面加强教师培养机制建设[6],也有学者提出了应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7]。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的案例研究论文总计51篇,占论文总数的15.04%,这一主题的研究论文涉及面很广,既有以某一职业院校为例,系统研究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构想与路径,也有以某一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等。
六、结论与思考
通过对2001-2014这14年间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并引发对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未来走向的思考。
第一,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研究由起步阶段迈向成长阶段,这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特别是2006年《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推动了研究成果数量与质量的提高。如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如何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这一研究由成长期推进成熟阶段,这就希冀该领域的研究在主题的拓展、方法的使用、视角的选取、成果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
第二,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已在众多的期刊上发表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学者队伍及主要研究机构为基点的学术圈已基本形成并将引领我国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的发展,但学术圈本身的质量及学者间的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跟其他成熟的研究领域相比,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存在刊均发文量偏少、人均发文量偏少、核心作者缺乏、高水平成果偏少等问题,所以这一学术圈还相对比较稚嫩。在学者的跨单位交流与合作方面,尤其显出不足。这就需要以此为突破口,加强学者水平的提高和学术圈质量的提升,从而带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迈进。
第三,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主题、研究内容均已呈现多元局面,但不够全面和深入,还有待更大突破。十多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已涉及基本理论问题、实践探索、建设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案例分析等研究主题,但不同主题之间在成果数量与质量方面差别很大,在诸如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的关系、专业群建设的评价体系、专业群的组织管理等一些重要主题的研究方面非常不够,今后要加大力度研究如何将专业群建设的成功案例及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层次,指导专业群的建设。
参 考 文 献
[1]应智国. 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办学特色[J]. 嘉兴学院学报,2001(4):90-92.
[2]袁洪志.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
[3]强伟纲.对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21):30-32.
[4]何静.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路径——构建“平台 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72-74. [5]董显辉.我国近十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11(1):18-22.
[6]霍丽娟.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58-61.
[7]张守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构建[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3):66-6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 has gradually become hot research field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in China. By retrieving the papers from Chinese CNKI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and implementing literature measurement analysis on the total of dissertation and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the important sources of periodicals, the research dissertation in this field, and the theme of papers,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es on 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ion has been more than 10 years, which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initial stage (2001-2006) and growth stage (2007-2014); the academic circle has basically formed basic point of main academic journals, academic team, and main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the research topics has been diversified.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ty group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s in China, such as lack of core author group and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subjects and so o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must make greater efforts to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s in China towards maturit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 bibliometric analysis
Author Yang Jie, research associate of Zhejiang Economic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文献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2-0021-04
一、引言
专业群建设思想的提出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专业划分过细导致学生就业渠道过窄的状况,提出以职业岗位群为参照组建专业群,通过构建“基础 模块”的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专业群建设思想的探索与实践,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角度,扩展到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审视如何灵活调整专业与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2006年,教育部启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要求“通过组建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促进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重点专业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提高示范院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这一阶段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关注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通过中国知网较为准确、全面的文献收集发现,我国学界在2001年发表第一篇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论文[1],迄今已有10多年时间。10多年来,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在我国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尤其是最近几年,这一研究逐渐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的新热点。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从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的2001-2014年间的专业群建设研究论文进行分析。
为尽可能准确、全面地收集相关文献,本研究使用的检索词为“专业群建设”和“高职”,匹配要求为“精确”,检索范围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全部期刊的全部数据,检索项包括“篇名”“主题”“关键词”“摘要”,项间逻辑关系为“或者”。在下载保存检索到的全部文献之后,剔除了非学术文献和重复发表文献,确定了339 篇论文作为有效样本文献进行研究。然后,将样本文献的篇名、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期刊名称、年(期)、期刊类别、期刊级别等信息从数据库中以Excel 统计表的形式导出,以便汇总分析。研究时以统计表为辅助,结合文献原文,分别按发文年度分布、载文期刊分布、作者与单位分布、研究主题分布和研究方法与视角等进行计量,最后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做定性分析,旨在梳理研究的轨迹,揭示研究的现状,探讨研究的未来走向。
二、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的年度分布
统计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论文在时间上的分布可直接反映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发展速度。我国有关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论文, 按时间分布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1-2005年,共发表论文1 篇,2006年发文3篇,此后8年里发文量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共发文335 篇,年均约42 篇,且从未间断。
根据统计结果,可将2001-2014这14年间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2001-2006),论文数量不多,研究内容主要涉及高职专业群的概念、特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意义路径及未来走向等问题,且代表性成果不多(仅有1 篇教育类核心期刊论文);第二阶段为成长阶段(2007-2014),特别是2006年《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发布,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问题的研究与思考。这一阶段学界认识到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价值,出现了较多的代表性成果(339篇论文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有76篇),有的学者将高职专业群建设作为课题开展深入的研究(有15篇论文分别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市各级各类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三、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的高频期刊分布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论文在各期刊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 339篇论文发表在168种期刊上,其中发表论文较多的高频期刊为15种,本文的高频期刊是指载有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论文4篇以上的期刊,详见表2。刊登该类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和《辽宁高职学报》,各刊发了15篇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论文。17种期刊中核心期刊有5种,分别是《教育与职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中国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其中《职业技术教育》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本公开出版的职教专业期刊,创刊于1980年,在业内具有广泛影响,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吉林省政府评定为精品期刊,该刊刊登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论文达到14篇。
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力量分布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论文的作者与机构分布,可以反映该领域研究的学者结构与学术中心所在,促进学术研究与交流。
(一)研究作者分布
通过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论文的作者发文数量的统计分析, 可以了解该领域的主要作者与核心作者群,如表3所示。339篇研究论文共有作者504位,篇均作者数1.49位。455位作者参与1篇研究论文的撰写,占作者总数的90.28%。发表2篇研究论文的有41人,占作者总数的8.13%,发表4篇研究论文的有2人,分别是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的沈凤池和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的刘佰明,前者侧重于对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后者则侧重于对计算机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发表5篇研究论文的1人,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的王清华,侧重于专业群建设的全面研究。由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 高职院校的许多教师都对该领域有所研究或实践,参与研究的人数较多,但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二)作者合作情况
合作研究是实现研究资源优势互补,促进知识交流和共享的重要方式。339篇专业群建设研究论文中,有192篇是独立完成的,占论文总数的56.64%,合作完成的论文为144篇,占论文总数的42.48%(另有3篇无作者信息)。合作论文中2 人合作将近2/3,占绝大部分,同单位合作超过八成。
(三)研究机构分布
就作者单位(以第一署名单位的一级单位为准,更名前后视为同一单位)统计来看,339篇论文出自196 家单位,表4列出了发文数最多的16家单位。表中显示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从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的主体,其中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发文量13篇并列第一,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发文量8篇位居第三。
五、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的主题分布
分析文献的主题分布有助于把握该研究领域的基本特点及重点内容, 掌握研究发展的整体趋势和规律。本文根据题名、关键词和题录信息, 并根据各主题涉及论文数量, 将论文主题分布归纳为理论研究、实践探讨、建设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案例研究七个方面(为便于统计, 对涉及多主题的论文,仅依照其研究重点的一个主题归类),各年度发文的主题分布情况详见表5。
统计发现,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随着从起步阶段步入成长阶段,研究主题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关注理论研究到近两年的以实践探讨和案例研究为主,呈现出注重专业群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提升。表5显示,有关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共计49篇,占论文总数的14.45%,这些论文主要论及专业群建设的概念、内涵、意义及专业群组建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实践探讨的论文有133篇,占论文总数的39.23%,发文量位居各类主题之首,该类论文主要是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践中的经验介绍与总结;综合论述专业群建设内容方面的论文为40篇,占论文总数的11.80%,有学者认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应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2];也有学者认为,专业群建设的主要要素包括专业群结构构建、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专业群管理等[3]。专门论述专业群建设的某一方面,如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论文数量分别为33、21和12篇,各占论文总数的9.73%、6.19%和3.54%,学者们在论述课程体系构建时,提出了“平台 模块”的课程体系[4]、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等;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可归纳为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理论指导 案例分析 现场教学”的教学模式、“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项目式教学模式等[5];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有学者认为,应当从培养制度、培养方式、环境营造、评价体系和激励措施等方面加强教师培养机制建设[6],也有学者提出了应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7]。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的案例研究论文总计51篇,占论文总数的15.04%,这一主题的研究论文涉及面很广,既有以某一职业院校为例,系统研究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构想与路径,也有以某一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等。
六、结论与思考
通过对2001-2014这14年间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并引发对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未来走向的思考。
第一,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研究由起步阶段迈向成长阶段,这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特别是2006年《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推动了研究成果数量与质量的提高。如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如何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这一研究由成长期推进成熟阶段,这就希冀该领域的研究在主题的拓展、方法的使用、视角的选取、成果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
第二,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已在众多的期刊上发表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学者队伍及主要研究机构为基点的学术圈已基本形成并将引领我国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的发展,但学术圈本身的质量及学者间的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跟其他成熟的研究领域相比,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存在刊均发文量偏少、人均发文量偏少、核心作者缺乏、高水平成果偏少等问题,所以这一学术圈还相对比较稚嫩。在学者的跨单位交流与合作方面,尤其显出不足。这就需要以此为突破口,加强学者水平的提高和学术圈质量的提升,从而带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迈进。
第三,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主题、研究内容均已呈现多元局面,但不够全面和深入,还有待更大突破。十多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已涉及基本理论问题、实践探索、建设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案例分析等研究主题,但不同主题之间在成果数量与质量方面差别很大,在诸如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的关系、专业群建设的评价体系、专业群的组织管理等一些重要主题的研究方面非常不够,今后要加大力度研究如何将专业群建设的成功案例及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层次,指导专业群的建设。
参 考 文 献
[1]应智国. 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办学特色[J]. 嘉兴学院学报,2001(4):90-92.
[2]袁洪志.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
[3]强伟纲.对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21):30-32.
[4]何静.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路径——构建“平台 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72-74. [5]董显辉.我国近十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11(1):18-22.
[6]霍丽娟.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58-61.
[7]张守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构建[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3):66-6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 has gradually become hot research field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in China. By retrieving the papers from Chinese CNKI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and implementing literature measurement analysis on the total of dissertation and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the important sources of periodicals, the research dissertation in this field, and the theme of papers,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es on specialty group construction has been more than 10 years, which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initial stage (2001-2006) and growth stage (2007-2014); the academic circle has basically formed basic point of main academic journals, academic team, and main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the research topics has been diversified.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ty group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s in China, such as lack of core author group and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subjects and so o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must make greater efforts to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s in China towards maturit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 bibliometric analysis
Author Yang Jie, research associate of Zhejiang Econo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