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而且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 课堂教学 ;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146-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积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高已经刻不容缓。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出发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起新观念,首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都能够得到激发。在课堂中,更新教学观念,让教师明确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的引导者,教师的目的不是将语文知识一一传授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角色转化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着。师生关系既有和谐的因素,也存在着不和谐的现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氛围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学习兴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以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特点。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优秀的人格品位。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或精心启发、悉心观察,或耐心等待、有心保留、导而有方,营造最佳的教学气氛,使学生都学有所得。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和谐师生关系,就是建立一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适应,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自然适度的教育关系。那么,以前的所谓师道尊严,师尊徒卑的等级关系与当今的教育思想不相适应,需要教师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
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1.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感兴趣的情境来激發学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教师备课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目的。
2.应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只有明确训练目标,才能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倡导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1.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研究和发现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规律,探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体性特点,并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输教学信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减少备课过程中的重复性劳动,使教学活动更趋于优化。
2.鼓励小组式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一个深化和巩固单元学习重点的过程。讨论的基础是倾听,听取反对的意见,讨论的关键是寻找证据。教师在教学中可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一定的人数编成学习小组,并引导学习小组对那些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3.合作学习还有许多种方法,如小组活动比赛、交错学习法、共同学习法、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等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辅助教学,以最重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外阅读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并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引导。
2.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从生活中学。课外阅读材料应注意与课内内容的沟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3.强调读写结合。养成读写结合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课外阅读的网络化,使阅读课的容量无限增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和创造力;网络技术的交互性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改为独立思考与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
总之,身体力行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首要的工作任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经历了新的课程改革洗礼的语文课堂,必将描绘出繁花似锦的今天而迎来硕果累累的明天。
【关键词】初中语文 ; 课堂教学 ;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146-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积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高已经刻不容缓。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出发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起新观念,首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都能够得到激发。在课堂中,更新教学观念,让教师明确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的引导者,教师的目的不是将语文知识一一传授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角色转化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着。师生关系既有和谐的因素,也存在着不和谐的现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氛围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学习兴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以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特点。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优秀的人格品位。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或精心启发、悉心观察,或耐心等待、有心保留、导而有方,营造最佳的教学气氛,使学生都学有所得。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和谐师生关系,就是建立一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适应,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自然适度的教育关系。那么,以前的所谓师道尊严,师尊徒卑的等级关系与当今的教育思想不相适应,需要教师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
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1.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感兴趣的情境来激發学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教师备课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目的。
2.应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只有明确训练目标,才能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倡导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1.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研究和发现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规律,探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体性特点,并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输教学信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减少备课过程中的重复性劳动,使教学活动更趋于优化。
2.鼓励小组式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一个深化和巩固单元学习重点的过程。讨论的基础是倾听,听取反对的意见,讨论的关键是寻找证据。教师在教学中可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一定的人数编成学习小组,并引导学习小组对那些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3.合作学习还有许多种方法,如小组活动比赛、交错学习法、共同学习法、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等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辅助教学,以最重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外阅读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并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引导。
2.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从生活中学。课外阅读材料应注意与课内内容的沟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3.强调读写结合。养成读写结合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课外阅读的网络化,使阅读课的容量无限增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和创造力;网络技术的交互性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改为独立思考与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
总之,身体力行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首要的工作任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经历了新的课程改革洗礼的语文课堂,必将描绘出繁花似锦的今天而迎来硕果累累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