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战略管理的兴起客观上要求实施企业战略审计,实施企业战略审计是改善企业治理结构的需要。我国实施企业战略审计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尽快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制体系,为我国企业战略审计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企业战略审计 必要性 问题 对策
一、我国实施企业战略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1.战略管理的兴起客观上要求实施企业战略审计。战略审计源于企业的战略制定活动,即先有战略制定活动的出现,然后才有对这种活动进行评价和控制的战略审计。因此,要分析我国企业实施战略审计的必要性,就要先对我国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刘冀生认为,中国经过3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中国企业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的顾客从过去商品和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有多种不同需求和偏好的顾客群体;经济全球化使原来受贸易保护的国内企业受到来自国外更有活力企业的冲击等,中国企业已经进入战略制胜的时代。由此可见,随着我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企业将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进行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实现优胜劣汰,国内企业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五年过渡保护期的结束,我国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外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压力,中国企业唯有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可以预见,战略管理浪潮必将在中国兴起,为确保战略制定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战略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2.实施企业战略审计是改善企业治理结构的需要。应当建立企业战略审计委员会来领导战略审计工作。战略审计作为战略审计委员会的工具,可以对董事会或经理层的行为进行制约,提高董事会或经理层战略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董事会或经理层制定的战略符合企业所有者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从而有利于维护企业所有者的产权。由此可见,企业战略审计在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实施企业战略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曲明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企业战略审计理论与方法探讨》中指出,我国实施企业战略审计的主要问题有:企业机构不健全,审计人才的匮乏以及没有统一的准则和规范。笔者认为,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认识我国企业实施战略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宏观层面。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范围还未完全划分清楚,导致在某些本应该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部门或行业,政府部门的决策仍然对该行业或部门资源的最终配置状况起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通过某项政策的出台,限制或鼓励某类产业的发展,其中包括限制进入某类行业中企业的数量,这本身就具有调整利益分配的功能。这意味着企业只要获得了政府准其进入某个产业的许可证,便有可能盈利,根本不用考虑企业战略制定问题,更无需考虑战略审计了。同时由于我国现阶段民主法制体系还不健全,缺乏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平衡机制,某些重大问题的决策,尽管从形式上看是集体做出的,但实际上往往由一把手说了算,这就有可能产生行贿受贿现象,甚至出现领导人员集体腐败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能否赚钱,不在于企业能否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而在于企业能否得到政府准其进入某行业的许可证,能否得到政府部门巨额投资的项目,能否得到政府部门领导人的批示等;或者说,企业领导人考虑的“战略”是如何找关系和走后门,这严重削弱了企业制定战略并对其进行审计的动力。总之,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制体系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企业实施战略审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微观层面。再从企业层面来分析,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导致企业领导人对战略管理和战略审计流于形式,也严重制约了战略审计的发展。具体地说,我国相当多的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国有股股东并未真正到位,政府与国有企业负责人之间并未形成真正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负责人缺乏为国有企业创造价值的动力,导致他们不重视企业战略问题,或者是仅仅做了一些表面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事情,而实际上这些战略管理活动仅仅是一种形式,他们并不真正关心战略制定的科学性。既然他们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战略制定活动中去,就不要奢谈让他们重视对战略制定活动进行评价和控制的审计了。同时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带有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很多企業领导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某些企业领导人并不具备职业经理人的商业素质,他们习惯于按行政模式来管理企业,一些企业领导人形成了“与其找经营,不如抓关系;与其找市场,不如找市长”的错误思想,他们根本就不按经济规律和商业规则来思考企业战略问题,而是将精力放在跑中央各部委、找关系和请客送礼等方面,以实现所谓的“跑部钱进”。这种领导主导的企业,哪里有科学合理的战略管理?哪里有对战略制定进行评价和控制的战略审计?
三、提高我国企业战略审计水平的对策性建议
1.尽快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制体系,为我国企业战略审计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想让企业领导人真正重视企业战略管理和战略审计,就必须阻断企业以非商业方式从政府部门获得某项排他性经营权和得到政府部门巨额投资项目的途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应当由市场机制主导的行业或部门,政府就不要介入。这样所有的企业都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企业能够仅凭与政府部门的某种关系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获取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就是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正确实施的战略审计能够提高战略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即使是对那些由政府主导的行业和由政府巨额投资形成的项目,也要保证政府部门在项目审批和资源分配时,做到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这就需要加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特别是要形成对政府官员决策权的合理制约机制,要保证政府官员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活动,这样所有的企业在市场准入和得到政府项目方面的机会是均等的,企业唯有提高其产品或服务质量,靠科学合理的战略才能取胜,战略审计作为一种提高企业战略制定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制度,便可受到应有的重视。当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制体系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这也决定了改善提高我国企业战略审计水平的外部环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建立战略审计委员会,选择合适的战略审计人员。
3.培养高素质的企业战略审计人才。只有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才能对战略制定活动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控制。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会计和审计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是优秀的管理者。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的战略眼光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和综合协调能力。
4.加强对企业战略审计理论的研究,尽早出台企业战略审计准则。目前国内外对企业战略审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建议政府有关机构和学术界加大这一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争取使企业战略审计理论研究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以理论为基础,制定一批企业战略审计准则,指导企业战略审计实务工作。
上述第一和第四条建议是从宏观层面上考虑的,第二和第三条建议是从微观层面上考虑的。总之,只有从多个层面营造企业战略审计生存与发展的良好氛围,才能有效地推动我国企业战略审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3页.
[2]曲明:硕士学位论文《企业战略审计理论与方法探讨》, 2004年,第35~36页.
关键词:企业战略审计 必要性 问题 对策
一、我国实施企业战略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1.战略管理的兴起客观上要求实施企业战略审计。战略审计源于企业的战略制定活动,即先有战略制定活动的出现,然后才有对这种活动进行评价和控制的战略审计。因此,要分析我国企业实施战略审计的必要性,就要先对我国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刘冀生认为,中国经过3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中国企业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的顾客从过去商品和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有多种不同需求和偏好的顾客群体;经济全球化使原来受贸易保护的国内企业受到来自国外更有活力企业的冲击等,中国企业已经进入战略制胜的时代。由此可见,随着我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企业将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进行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实现优胜劣汰,国内企业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五年过渡保护期的结束,我国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外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压力,中国企业唯有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可以预见,战略管理浪潮必将在中国兴起,为确保战略制定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战略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2.实施企业战略审计是改善企业治理结构的需要。应当建立企业战略审计委员会来领导战略审计工作。战略审计作为战略审计委员会的工具,可以对董事会或经理层的行为进行制约,提高董事会或经理层战略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董事会或经理层制定的战略符合企业所有者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从而有利于维护企业所有者的产权。由此可见,企业战略审计在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实施企业战略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曲明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企业战略审计理论与方法探讨》中指出,我国实施企业战略审计的主要问题有:企业机构不健全,审计人才的匮乏以及没有统一的准则和规范。笔者认为,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认识我国企业实施战略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宏观层面。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范围还未完全划分清楚,导致在某些本应该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部门或行业,政府部门的决策仍然对该行业或部门资源的最终配置状况起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通过某项政策的出台,限制或鼓励某类产业的发展,其中包括限制进入某类行业中企业的数量,这本身就具有调整利益分配的功能。这意味着企业只要获得了政府准其进入某个产业的许可证,便有可能盈利,根本不用考虑企业战略制定问题,更无需考虑战略审计了。同时由于我国现阶段民主法制体系还不健全,缺乏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平衡机制,某些重大问题的决策,尽管从形式上看是集体做出的,但实际上往往由一把手说了算,这就有可能产生行贿受贿现象,甚至出现领导人员集体腐败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能否赚钱,不在于企业能否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而在于企业能否得到政府准其进入某行业的许可证,能否得到政府部门巨额投资的项目,能否得到政府部门领导人的批示等;或者说,企业领导人考虑的“战略”是如何找关系和走后门,这严重削弱了企业制定战略并对其进行审计的动力。总之,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制体系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企业实施战略审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微观层面。再从企业层面来分析,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导致企业领导人对战略管理和战略审计流于形式,也严重制约了战略审计的发展。具体地说,我国相当多的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国有股股东并未真正到位,政府与国有企业负责人之间并未形成真正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负责人缺乏为国有企业创造价值的动力,导致他们不重视企业战略问题,或者是仅仅做了一些表面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事情,而实际上这些战略管理活动仅仅是一种形式,他们并不真正关心战略制定的科学性。既然他们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战略制定活动中去,就不要奢谈让他们重视对战略制定活动进行评价和控制的审计了。同时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带有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很多企業领导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某些企业领导人并不具备职业经理人的商业素质,他们习惯于按行政模式来管理企业,一些企业领导人形成了“与其找经营,不如抓关系;与其找市场,不如找市长”的错误思想,他们根本就不按经济规律和商业规则来思考企业战略问题,而是将精力放在跑中央各部委、找关系和请客送礼等方面,以实现所谓的“跑部钱进”。这种领导主导的企业,哪里有科学合理的战略管理?哪里有对战略制定进行评价和控制的战略审计?
三、提高我国企业战略审计水平的对策性建议
1.尽快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制体系,为我国企业战略审计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想让企业领导人真正重视企业战略管理和战略审计,就必须阻断企业以非商业方式从政府部门获得某项排他性经营权和得到政府部门巨额投资项目的途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应当由市场机制主导的行业或部门,政府就不要介入。这样所有的企业都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企业能够仅凭与政府部门的某种关系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获取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就是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正确实施的战略审计能够提高战略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即使是对那些由政府主导的行业和由政府巨额投资形成的项目,也要保证政府部门在项目审批和资源分配时,做到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这就需要加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特别是要形成对政府官员决策权的合理制约机制,要保证政府官员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活动,这样所有的企业在市场准入和得到政府项目方面的机会是均等的,企业唯有提高其产品或服务质量,靠科学合理的战略才能取胜,战略审计作为一种提高企业战略制定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制度,便可受到应有的重视。当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制体系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这也决定了改善提高我国企业战略审计水平的外部环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建立战略审计委员会,选择合适的战略审计人员。
3.培养高素质的企业战略审计人才。只有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才能对战略制定活动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控制。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会计和审计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是优秀的管理者。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的战略眼光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和综合协调能力。
4.加强对企业战略审计理论的研究,尽早出台企业战略审计准则。目前国内外对企业战略审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建议政府有关机构和学术界加大这一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争取使企业战略审计理论研究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以理论为基础,制定一批企业战略审计准则,指导企业战略审计实务工作。
上述第一和第四条建议是从宏观层面上考虑的,第二和第三条建议是从微观层面上考虑的。总之,只有从多个层面营造企业战略审计生存与发展的良好氛围,才能有效地推动我国企业战略审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3页.
[2]曲明:硕士学位论文《企业战略审计理论与方法探讨》, 2004年,第35~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