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阅读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才能获得更高更好的阅读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以下一些基本的方法和途径。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会失去读的兴趣,将读书看作一种负担,这样老师就要好好引导他们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一般采取以下的方法:
1.1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魅力。
小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充分利用课外及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熏陶。
1.2设疑激趣——激发读书的欲望。
老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
1.3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及品质。
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姿态。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2.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2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信息处理和消化。
2.4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2.5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3.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3.1开发图书馆(室)。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3.2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3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4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进入情感交融的境界。
4.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空间
事实证明,优秀学生的语文能力大都得益于课外,许多专家学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也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获得的。教师必须大胆改革阅读教学的面貌,想方设法将学生领到快乐、自由的精神王国。因此,教师在原有阅读课的基础上,可以定期开设以下类型的阅读课:
4.1阅读鉴赏课。课堂上,教师朗读一些文学名著的精彩部分、报刊杂志中搜集到的精彩文章、学生自主选择的阅读材料等,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染学生,用情节曲折的故事吸引学生,让学生领略到课外读物的乐趣,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愉悦。
4.2读书交流课。学生是读书交流课的主角,教师是组织者。以对话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一周来的读书情况。学生可以朗读课外书中的精彩片段,可以谈自己读完某本书后的感受,也可以针对同一本书谈各自不同的见解,还可以向大家推荐好书。读书交流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读书谈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思维的火花互相撞击,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4.3自由阅读课。教师要创设一种安静、自由的阅读氛围并时刻关注、激励每一位学生阅读方面的进步,为他们提供贮蓄人文素养的源头活水。
总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要求教师借助优秀文本去点拨。只有导之以“法”,学生阅读起来才能如鱼得水,顺风行船。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以下一些基本的方法和途径。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会失去读的兴趣,将读书看作一种负担,这样老师就要好好引导他们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一般采取以下的方法:
1.1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魅力。
小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充分利用课外及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熏陶。
1.2设疑激趣——激发读书的欲望。
老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
1.3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及品质。
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姿态。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2.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2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信息处理和消化。
2.4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2.5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3.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3.1开发图书馆(室)。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3.2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3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4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进入情感交融的境界。
4.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空间
事实证明,优秀学生的语文能力大都得益于课外,许多专家学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也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获得的。教师必须大胆改革阅读教学的面貌,想方设法将学生领到快乐、自由的精神王国。因此,教师在原有阅读课的基础上,可以定期开设以下类型的阅读课:
4.1阅读鉴赏课。课堂上,教师朗读一些文学名著的精彩部分、报刊杂志中搜集到的精彩文章、学生自主选择的阅读材料等,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染学生,用情节曲折的故事吸引学生,让学生领略到课外读物的乐趣,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愉悦。
4.2读书交流课。学生是读书交流课的主角,教师是组织者。以对话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一周来的读书情况。学生可以朗读课外书中的精彩片段,可以谈自己读完某本书后的感受,也可以针对同一本书谈各自不同的见解,还可以向大家推荐好书。读书交流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读书谈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思维的火花互相撞击,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4.3自由阅读课。教师要创设一种安静、自由的阅读氛围并时刻关注、激励每一位学生阅读方面的进步,为他们提供贮蓄人文素养的源头活水。
总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要求教师借助优秀文本去点拨。只有导之以“法”,学生阅读起来才能如鱼得水,顺风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