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就业难并非中国一家的难题。在金融危机蔓延、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飙升的大背景下,国外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同样一职难谋。让我们看一看他们的就业观念有哪些改变。
——编者
俄罗斯:不拘泥于专业
尽管不少俄罗斯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危机已基本结束,但危机对俄罗斯就业市场的影响仍很明显,迫使不少原本追求高薪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更趋理性,更重视职业未来前景和增加工作历练。
俄罗斯是一个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极高的国家,高中毕业生的大学入学率很高。跨入大学校门只被看做成年生活的起步。大学生往往未雨绸缪,很早就开始关注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许多俄罗斯大学生从二年级起就四处活动,寻求各种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实际工作能够和专业直接挂钩固然是好事,然而,面对毕业后改行比率很高这一社会现实,俄罗斯许多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并不刻意追求专业与实践的结合。
在俄罗斯,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学专业相去甚远的大学毕业生比比皆是。俄罗斯大学生毕业后改行的原因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是为了多挣钱,有的出于地域原因,有的受到专业局限,有的则纯粹是出于个人兴趣。
一项调查显示,俄罗斯大学生大多是很理性地看待毕业后改行这一现象。他们认为,大学教育除了让学生接受专业培训外,还给学生提供了培养个人能力的机会和场所。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后的生存能力普遍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同龄人强,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的速度总体上也快。他们毕业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相关专业的再学习和再培训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说,这些大学毕业生改行是必然的。
(刘茜)
法国:轻薪酬重兴趣
大学毕业生找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视的是什么?在法国大学生们的答案中,“工资收入”这一因素的排名相对靠后,他们最重视的是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
法国干部就业协会针对2000名法国大学应届毕业生进行过一次调查,其问题是“在接受一份工作时你都看重哪些因素”。大学生们给出的答案按照重视程度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工作令自己感兴趣、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氛围、在公司发展的前景、工作中有自主权、个人生活与工作达到平衡。工资收入在大学生们考虑就业时排名第六位。
工资收入之所以排得比较靠后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法国大学生毕业前多数已进行过实习,许多人甚至从高中起就已开始实习。对于某个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在校大学生在实习时就可对该类岗位工资情况有所了解,就业时已对薪金水平有一定心理准备。
其次,法国对雇工有详细的法律规定,尤其是对于新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在就业时有不少法律方面的保证,包括基本工资下限、带薪休假日期、实习工资比例等。他们首先可对自己应挣多少、能挣多少有个基本认识,而年终奖等工资外收入则要视其工作情况而定,一般大学生应聘时不会过于强调此项。
最后,法国干部就业协会等相关就业机构会提供行业工资基本标准。在这些机构的网站上,大学生可查询相关行业及具体工作岗位的收入标准。大学生就业后的收入状况与行业及岗位工资收入标准一般不会有太大出入。尽管收入标准只是一个收入范围,但大学生一般会按照自己的经历、能力对号入座。
企业在招聘时的侧重点也证明大学生没必要把收入看得那么重。调查显示,企业为把应届毕业生吸引过来并留住他们,最重视的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氛围、给予其足够的自主权、分配其感兴趣的工作以及应聘者是否在两年内成熟。提供合适的工资待遇只排在企业吸引人才注重因素的第五位。(田琪)
巴西:先就业后择业
随着巴西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劳动力市场收缩,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已逐渐为巴西大学毕业生所接受。
近几年,巴西大学毕业生增长速度迅猛。超过12%的失业率使众多大学毕业生在寻找第一份职业时失去了选择余地。巴西大学生普遍认为,毕业后只能先就业后择业,不管对工作是否满意,都要先干起来,逐步积累工作经验,一边工作,一边寻找自己所喜爱的工作。巴西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目标是收入高、稳定性较强的国有大公司和跨国公司,第二选择是政府部门,第三选择是小企业和服务行业。
(孟京伟)
美国:放长线钓大鱼
瑞典:不再待价而沽
在美国当今的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下,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一般认为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而不会归结于政府和他人。正因如此,美国的大学生往往把就业看成个人的事情,早早就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进行长远规划。主要表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及早规划,培养能力;二是不急于求成,不奢求一步到位。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克福雷斯特大学经济专业毕业生约书亚?金在大学二年级时就为自己制订了未来的就业计划。他首先求助于大学里的就业指导办公室,确立具体的就业目标。在校方帮助下,他早早地就获得在银行实习的机会。毕业前,他已经与一家大银行签约,获得了投资经理的职位。金说,及早确立就业目标对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尽早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为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该大学英语系毕业生凯特?弗琳则找到一份在社区高中教书的工作。尽管这份工作薪水不高,但弗琳认为,对大学生而言,第一份工作收入如何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锻炼能力,为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她打算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报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以拓展个人的发展空间。
在许多像弗琳这样的美国大学生眼中,理想应从现实做起,暂时找不到好工作,并不等于失去理想。美国某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站进行的一次民调发现,80%的受访者认为,首先是要有活可干。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学校、社会团体、用人单位和大学教授也大力参与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对大学生就业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美国劳工部主要负责制订宏观政策,做好就业调查等基础性工作。劳工部设有劳工统计局,主要职能是收集不同时期美国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等数据,重点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统计结果通过政府网站和出版物等方式向全社会公布,作为政府决策和个人择业的参考依据。劳工统计局根据这些数据编撰的《岗位需求手册》很受美国大学生欢迎,几乎人手一册。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声誉,也会影响到学校在全美的综合排名和今后的招生。因此,美国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就业问题。美国高校一般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在美国的非营利性就业组织中,以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最为著名。其会员包括800多家高校和1900多家用人单位,每年为100多万大学生和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该协会的宗旨是帮助学生选择并获得满意的工作,帮助雇主制订有效的人员招聘计划并提供优秀人选。该协会还出版期刊,对就业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求职和招聘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其中最有名的是《择业》杂志,许多学校把这本杂志列为学生就业和求职的指导用书。
此外,在美国,大学教授的推荐信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学生如能得到名教授的举荐,找份像样的工作几乎不成问题。
在相对比较公平的就业市场中,美国大学生面对就业问题采取的是长远眼光,这是一种成熟心态的体现。(杰克)
瑞典:不再待价而沽
近几年,瑞典经济受欧美各国经济衰退的影响,增长乏力,以往号称大学毕业生乐园的爱立信等大公司也纷纷裁员。面对就业压力,瑞典大学毕业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找工作的态度由被动变主动。过去,一些著名院校,如瑞典皇家工学院、斯德哥尔摩商学院等,企业是上门求才,大学毕业生则待价而沽,现在形势变了,单位用人要反复挑拣,大学生竞争异常激烈。为此,大学毕业生不得不到处搜集有关公司的人力资源信息,翻看招聘广告等。另外,许多大学在学生毕业前都要经历半年的实习期,如果急于找工作,他们就会利用这半年时间好好表现,实习期满毕业后,如双方满意,企业就可能留人。
同时,瑞典大学毕业生不再对薪水提出过高要求。IT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对刚进公司的月薪要求已大大降低。大学毕业生当然期望每周工作40小时,但现在46小时也能接受。以往,他们不愿意到自己认为很烦闷的岗位工作,如政府机关、税务部门等,现在则认为政府部门的工作比起那些经常裁员的大公司要安稳得多。
从宏观就业形势来看,瑞典现在缺少的不是工作岗位,而是大学毕业生看得上眼的工作岗位。瑞典许多产业领域长期处于劳动力缺乏状态,如医生、护理人员、幼儿教师、专业技师等。
(李平) 【编辑:陈彤】
——编者
俄罗斯:不拘泥于专业
尽管不少俄罗斯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危机已基本结束,但危机对俄罗斯就业市场的影响仍很明显,迫使不少原本追求高薪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更趋理性,更重视职业未来前景和增加工作历练。
俄罗斯是一个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极高的国家,高中毕业生的大学入学率很高。跨入大学校门只被看做成年生活的起步。大学生往往未雨绸缪,很早就开始关注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许多俄罗斯大学生从二年级起就四处活动,寻求各种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实际工作能够和专业直接挂钩固然是好事,然而,面对毕业后改行比率很高这一社会现实,俄罗斯许多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并不刻意追求专业与实践的结合。
在俄罗斯,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学专业相去甚远的大学毕业生比比皆是。俄罗斯大学生毕业后改行的原因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是为了多挣钱,有的出于地域原因,有的受到专业局限,有的则纯粹是出于个人兴趣。
一项调查显示,俄罗斯大学生大多是很理性地看待毕业后改行这一现象。他们认为,大学教育除了让学生接受专业培训外,还给学生提供了培养个人能力的机会和场所。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后的生存能力普遍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同龄人强,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的速度总体上也快。他们毕业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相关专业的再学习和再培训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说,这些大学毕业生改行是必然的。
(刘茜)
法国:轻薪酬重兴趣
大学毕业生找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视的是什么?在法国大学生们的答案中,“工资收入”这一因素的排名相对靠后,他们最重视的是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
法国干部就业协会针对2000名法国大学应届毕业生进行过一次调查,其问题是“在接受一份工作时你都看重哪些因素”。大学生们给出的答案按照重视程度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工作令自己感兴趣、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氛围、在公司发展的前景、工作中有自主权、个人生活与工作达到平衡。工资收入在大学生们考虑就业时排名第六位。
工资收入之所以排得比较靠后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法国大学生毕业前多数已进行过实习,许多人甚至从高中起就已开始实习。对于某个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在校大学生在实习时就可对该类岗位工资情况有所了解,就业时已对薪金水平有一定心理准备。
其次,法国对雇工有详细的法律规定,尤其是对于新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在就业时有不少法律方面的保证,包括基本工资下限、带薪休假日期、实习工资比例等。他们首先可对自己应挣多少、能挣多少有个基本认识,而年终奖等工资外收入则要视其工作情况而定,一般大学生应聘时不会过于强调此项。
最后,法国干部就业协会等相关就业机构会提供行业工资基本标准。在这些机构的网站上,大学生可查询相关行业及具体工作岗位的收入标准。大学生就业后的收入状况与行业及岗位工资收入标准一般不会有太大出入。尽管收入标准只是一个收入范围,但大学生一般会按照自己的经历、能力对号入座。
企业在招聘时的侧重点也证明大学生没必要把收入看得那么重。调查显示,企业为把应届毕业生吸引过来并留住他们,最重视的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氛围、给予其足够的自主权、分配其感兴趣的工作以及应聘者是否在两年内成熟。提供合适的工资待遇只排在企业吸引人才注重因素的第五位。(田琪)
巴西:先就业后择业
随着巴西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劳动力市场收缩,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已逐渐为巴西大学毕业生所接受。
近几年,巴西大学毕业生增长速度迅猛。超过12%的失业率使众多大学毕业生在寻找第一份职业时失去了选择余地。巴西大学生普遍认为,毕业后只能先就业后择业,不管对工作是否满意,都要先干起来,逐步积累工作经验,一边工作,一边寻找自己所喜爱的工作。巴西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目标是收入高、稳定性较强的国有大公司和跨国公司,第二选择是政府部门,第三选择是小企业和服务行业。
(孟京伟)
美国:放长线钓大鱼
瑞典:不再待价而沽
在美国当今的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下,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一般认为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而不会归结于政府和他人。正因如此,美国的大学生往往把就业看成个人的事情,早早就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进行长远规划。主要表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及早规划,培养能力;二是不急于求成,不奢求一步到位。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克福雷斯特大学经济专业毕业生约书亚?金在大学二年级时就为自己制订了未来的就业计划。他首先求助于大学里的就业指导办公室,确立具体的就业目标。在校方帮助下,他早早地就获得在银行实习的机会。毕业前,他已经与一家大银行签约,获得了投资经理的职位。金说,及早确立就业目标对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尽早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为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该大学英语系毕业生凯特?弗琳则找到一份在社区高中教书的工作。尽管这份工作薪水不高,但弗琳认为,对大学生而言,第一份工作收入如何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锻炼能力,为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她打算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报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以拓展个人的发展空间。
在许多像弗琳这样的美国大学生眼中,理想应从现实做起,暂时找不到好工作,并不等于失去理想。美国某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站进行的一次民调发现,80%的受访者认为,首先是要有活可干。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学校、社会团体、用人单位和大学教授也大力参与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对大学生就业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美国劳工部主要负责制订宏观政策,做好就业调查等基础性工作。劳工部设有劳工统计局,主要职能是收集不同时期美国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等数据,重点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统计结果通过政府网站和出版物等方式向全社会公布,作为政府决策和个人择业的参考依据。劳工统计局根据这些数据编撰的《岗位需求手册》很受美国大学生欢迎,几乎人手一册。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声誉,也会影响到学校在全美的综合排名和今后的招生。因此,美国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就业问题。美国高校一般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在美国的非营利性就业组织中,以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最为著名。其会员包括800多家高校和1900多家用人单位,每年为100多万大学生和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该协会的宗旨是帮助学生选择并获得满意的工作,帮助雇主制订有效的人员招聘计划并提供优秀人选。该协会还出版期刊,对就业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求职和招聘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其中最有名的是《择业》杂志,许多学校把这本杂志列为学生就业和求职的指导用书。
此外,在美国,大学教授的推荐信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学生如能得到名教授的举荐,找份像样的工作几乎不成问题。
在相对比较公平的就业市场中,美国大学生面对就业问题采取的是长远眼光,这是一种成熟心态的体现。(杰克)
瑞典:不再待价而沽
近几年,瑞典经济受欧美各国经济衰退的影响,增长乏力,以往号称大学毕业生乐园的爱立信等大公司也纷纷裁员。面对就业压力,瑞典大学毕业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找工作的态度由被动变主动。过去,一些著名院校,如瑞典皇家工学院、斯德哥尔摩商学院等,企业是上门求才,大学毕业生则待价而沽,现在形势变了,单位用人要反复挑拣,大学生竞争异常激烈。为此,大学毕业生不得不到处搜集有关公司的人力资源信息,翻看招聘广告等。另外,许多大学在学生毕业前都要经历半年的实习期,如果急于找工作,他们就会利用这半年时间好好表现,实习期满毕业后,如双方满意,企业就可能留人。
同时,瑞典大学毕业生不再对薪水提出过高要求。IT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对刚进公司的月薪要求已大大降低。大学毕业生当然期望每周工作40小时,但现在46小时也能接受。以往,他们不愿意到自己认为很烦闷的岗位工作,如政府机关、税务部门等,现在则认为政府部门的工作比起那些经常裁员的大公司要安稳得多。
从宏观就业形势来看,瑞典现在缺少的不是工作岗位,而是大学毕业生看得上眼的工作岗位。瑞典许多产业领域长期处于劳动力缺乏状态,如医生、护理人员、幼儿教师、专业技师等。
(李平)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