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尽管课外阅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外阅读是一种放羊式的阅读,不需要教师或者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事实上,课外阅读有时更需要阅读指导。本文将就新课标下的课外阅读教学操作模式做一个新探。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课外阅读;操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0-079-1一、欣赏交流
新课标在课外阅读方面有明确的规定,中年级段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时,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高年级段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基于以上新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在中高年级段,教师可以开展读中交流课。
课例:《海底两万里》(五年级)
1.导入。师:同学们,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心灵高尚的人物对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和他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喜欢读这本书吗?读了多少遍?说说你们在读书时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跟大家分享(生自由发言,师相机评价)。
五年级学生有了几年的阅读经验,交流课上我直奔主题,让他们说说自己的一些好的读书方法,也是学生间的一种相互学习。
2.考。师:方法不尽相同,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助自己更好地阅读。大家说这本书已经读了很多遍了,那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这一环节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老师设置一些考题,就书中的一些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考核。考的形式可以多样,比如分组答题,也可以抢答,考不仅可以检测学生读书情况,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赏。师:下面让我们跟随鹦鹉螺号潜入海底,来一次海洋之旅。当我们打开书,无不被其中充满灵性的语言、独特的人物性格、扣人心弦的场面所打动,请选择自己最欣赏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欣赏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就文中一些描写优美的语段,刻画人物性格的文字进行欣赏,既是一种读的过程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
4.悟。师:“读到深处情自生”,请你拿出笔写一写自己读这本书最深的感受或者最大的启发。
小结: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如此深厚的人生感悟可能是我们一辈子都无法体验到的,但是我们却能通过阅读感受到,一本有形的书却能给我们创造出无限大的阅读时空,这不能不说“最是书香能致远”。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有创意的阅读”。阅读过程是一个有生命的过程,如果说理解性阅读是给生命提供养料的话,那么阅读的感悟则是对生命高度的提升。悟,是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理解、评价、读写结合的拓展、思想认识的同构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产生新认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应该巧辟蹊径,指导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质量,领略生命之巅的秀丽风光。
5.问。同学们,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渐入佳境,而读书的最深境界是读出问题,读了这本书,你还有哪些想不明白的问题呢?
学生畅谈自己的问题。
读书贵在有疑,其中的道理古人早有揭示。宋代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代另一位学者张载也说过:“在有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疑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的过程,带着问题阅读,读完后又生成新的问题,这是递进的阅读,也是延续性阅读。由上,中高年级阅读交流课中,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模式来操作:
导入考赏悟问
这几个环节层层递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而且让学生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是这些环节并不是死的,我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
二、成果展示
对于学生读书的效果,读后展示课是一个检验的好途径,笔者的同事曾上过一节这样的课型,《西游记》阅读研究课展示,课前,她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确立小组研究主题,有的小组研究人物的性格,有的小组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有的小组还进行影片配音,有的小组改变片段成为剧本进行表演……每个小组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课上集中展示。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课外阅读;操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0-079-1一、欣赏交流
新课标在课外阅读方面有明确的规定,中年级段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时,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高年级段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基于以上新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在中高年级段,教师可以开展读中交流课。
课例:《海底两万里》(五年级)
1.导入。师:同学们,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心灵高尚的人物对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和他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喜欢读这本书吗?读了多少遍?说说你们在读书时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跟大家分享(生自由发言,师相机评价)。
五年级学生有了几年的阅读经验,交流课上我直奔主题,让他们说说自己的一些好的读书方法,也是学生间的一种相互学习。
2.考。师:方法不尽相同,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助自己更好地阅读。大家说这本书已经读了很多遍了,那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这一环节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老师设置一些考题,就书中的一些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考核。考的形式可以多样,比如分组答题,也可以抢答,考不仅可以检测学生读书情况,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赏。师:下面让我们跟随鹦鹉螺号潜入海底,来一次海洋之旅。当我们打开书,无不被其中充满灵性的语言、独特的人物性格、扣人心弦的场面所打动,请选择自己最欣赏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欣赏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就文中一些描写优美的语段,刻画人物性格的文字进行欣赏,既是一种读的过程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
4.悟。师:“读到深处情自生”,请你拿出笔写一写自己读这本书最深的感受或者最大的启发。
小结: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如此深厚的人生感悟可能是我们一辈子都无法体验到的,但是我们却能通过阅读感受到,一本有形的书却能给我们创造出无限大的阅读时空,这不能不说“最是书香能致远”。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有创意的阅读”。阅读过程是一个有生命的过程,如果说理解性阅读是给生命提供养料的话,那么阅读的感悟则是对生命高度的提升。悟,是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理解、评价、读写结合的拓展、思想认识的同构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产生新认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应该巧辟蹊径,指导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质量,领略生命之巅的秀丽风光。
5.问。同学们,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渐入佳境,而读书的最深境界是读出问题,读了这本书,你还有哪些想不明白的问题呢?
学生畅谈自己的问题。
读书贵在有疑,其中的道理古人早有揭示。宋代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代另一位学者张载也说过:“在有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疑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的过程,带着问题阅读,读完后又生成新的问题,这是递进的阅读,也是延续性阅读。由上,中高年级阅读交流课中,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模式来操作:
导入考赏悟问
这几个环节层层递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而且让学生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是这些环节并不是死的,我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
二、成果展示
对于学生读书的效果,读后展示课是一个检验的好途径,笔者的同事曾上过一节这样的课型,《西游记》阅读研究课展示,课前,她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确立小组研究主题,有的小组研究人物的性格,有的小组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有的小组还进行影片配音,有的小组改变片段成为剧本进行表演……每个小组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课上集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