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夫敢申恨”的背后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w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杜甫《兵车行》中有一句:“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本文结合杜甫的作者认为役夫的这个“不敢”,表现出百姓在严酷的社会现实下不堪生活的重负,却又不敢倾诉积怨心中的怨恨的情态。品味词句,于中可见杜甫深沉的忧患和沉重的悲痛。
  【关键词】杜甫 役夫 怨恨 忧患
  杜甫的《兵车行》中有一句:“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读到这首诗的人,一般都把这句轻易地放过了。而就这一段的欣赏而言,也是将重心放在“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的反常心理和“君不见青海头,古为白骨无人收”的惨境描写上。其实,倘若仔细咀嚼这一句,也是极有味道的,于中可见杜甫那种深沉的忧患和沉重的悲痛。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你这位长者虽然在向我询问有关情况,但我哪里敢倾诉我的怨愤和不满呢?”一个“虽”字,表现出“长者”的关注和忧心,而一个“敢”字,则表现出役夫的欲言又止,吞吞吐吐,有话难说,酸楚无奈。问者多情,说者多恨;问者什么都想知道,说者什么都知道但却难以说出来。深味其中滋味,令人黯然神伤,悲悯不已。
  役夫的这个“不敢”是一惯的。只有一直想倾诉而深知无法倾诉、倾诉了也没有用的人,才会在面临这种场合时表现出这种情态。但他毕竟还是说了一点,那就是赋税的繁重,县官的贪暴。这句“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的力量是很大的,揭露的社会现实也是极为严峻的。联系役夫嗫嚅的表现来看,它至少还有这样的含义:是的,赋敛极为繁苛,县官极为无情,朝廷并不是没有按察使之类的调查民情的人,也不是没有让百姓陈诉的渠道;但一则,你去陈诉那些官员是不听的,不但不听,反而觉得你是无理取闹,扰乱社会,蛊惑人心,这样,你的申诉不但没有结果,而且说不定还会给自己招来祸患;再则,即使一些官员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为了收买民心,暂时接纳了你的倾诉,而等到上级官员走了,或者等到眼前的民怨暂时安息了,那么,临到头的报复将会更为惨重。这就是像役夫这样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不敢申诉的原因。惟其不敢申诉,这样的怨恨埋在心里得不到释放和消解。本来生活现实已经够残酷了,而现在却连通过语言的方式说道一下都不能实现。那么,社会的危机就不单是“武皇开边意未已”的战争频仍,还有深埋在百姓心里的仇恨怨愤了。一旦暴发,那是不得了的事情。杜甫的担忧还有这么一层意思在里边。
  《尚书·召公谏厉王弥谤》中有句名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百姓受到的苦难是沉重的,而当连倾诉的权力也被剥夺以后,当统治者闭目塞听、无视现实的时候,当百姓内心充满了不敢的意识之后,总有一天由“不敢”会过渡到“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提下马”,到那时,天下大乱的日子也就到来了。
  李白的诗歌虽然也关注社会现实,但远远没有杜甫这么深广,所以,他有这样调侃杜甫的诗句:“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李白开玩笑说杜甫之所以这么瘦,是因为“作诗苦”,而我们倘若认真地分析杜甫的诗歌,会觉得那应该也有心灵承担了太多的忧患和痛苦的原因。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比别人总是站得高,总是看得远。这样的人,他又怎么会不“穷愁”呢?还是顾城说得好:“被人称作诗人的人,他的命运是不幸的。”
  参考文献
  [1]杜甫《兵车行》
  [2]《尚书.召会谏历王弥谤》
其他文献
古代社会经济主要是指以农业为基础的小农经济。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古代经济重心早在黄河中下游平原,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的转移过程,后期转移到了江南。而这一地域性的转变,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个复杂而漫长的转移过程中,它的转变点则是在五代、两宋时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就在全国遥遥领先。农业普遍推行牛耕,土地基本上得到了开发。随着农业的发
期刊
【摘要】新课程提出教学是一个让学生探索知识与方法、增长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教学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然而,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巧妙的导入是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本文将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导入的重要性、遵循原则以及导入方法三方面内容展开论述。  【关键词】历史教学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
窗,如取景框,可以用我的眼睛拍摄诗意、冬日的沈阳.rn我的家,住在沈阳的运河旁.走过许多城市,最难忘的还是沈阳.八卦街曲折的小路,慈恩寺幽远的疏钟,沈阳,无论走到哪里,心都
期刊
【摘要】交往对于人的社会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聋生由于听力损伤导致语言能力丧失,使得他们在沟通与交往上出现了很大的障碍,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会交往与生存发展,导致他们对自身认识不足,不能正确进行择业,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的具体实施,从而有效提升聋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生涯教育;聋校;沟通与交往;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6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图片型试题频频出现在高考历史试卷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上。如全国卷1历史试题,涉及图片的有2幅。在这方面,上海试题的步子迈得更大。以上海2005年历史卷为例,选择第2题有图片1幅、第9题有图片2幅、第13题有图片1幅、第25和32题各有图片4幅、33题有图片2幅。如果说文字型试题带给学生的是平面的感觉,那么图片题则充分地展现了历史学科本身特有的丰富广博、色彩绚丽的特征,使学生在答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