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以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为例,通过对2013级、2014级新生进行SCL-90测试,调查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2013级新生心理异常占7.65%,而2014级新生心理异常占12.30%,两届新生心理普测结果“异常”学生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焦虑、敌对四个症状,偏执、抑郁症状也较明显。研究通过分析、调查研究,为开展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关键词]独立学院 新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119-02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卫生部、团中央联合下发《教育部卫生部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文中提出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各高校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好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教育办学体制创新成果,是一种符合现阶段教育实情的办学模式,其特殊性也决定了独立学院学生的独特性,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低于国内常模,比普通高校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因此,对独立学院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并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为有的放矢地对新生进行心理问题干预提供依据,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2013级、2014级新生(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为2013年和2014年分别收集的),其中2013年为1801名被试,有效数据1755份,有效率为97.44%,2014年为1699名被试,有效数据1642份,有效率为96.64%。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本研究使用量表为SCL-90,该量表被普遍应用于高校新生心理普测,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共10个因子,5点计分。采用上机作答的网络测评软件,任何一个因子分数大于等于2.5即被认定为心理异常,因子分数大于等于3分则被定义为需要特别关注。
个体辅导:对网络测评软件评定为“异常”的学生进行个体访谈,通过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详细了解学生情况,调试一般心理问题,解决严重心理问题,转介精神类疾病。
教师反馈: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生活,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及同学,都对周围学生有所了解,对于有异常行为和认知的学生,通过教师和同学的反馈,也在心理约谈范围之内。
心理普查与个体辅导相结合,保证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普查中的不真实因素,在约谈及教师反馈中得到解决,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所做心理普测时间为10月底,新生军事训练结束后一个月,心理约谈时间为11月中旬至次年1月中旬。通过对两届新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2013级新生心理异常人数134人,所占比例为7.65%,经过个人访谈,最终需要关注的人数为19人,占“异常”人数的14.17%,而2014级新生心理异常人数为202人,所占比例为12.30%,经过约谈,最终需要关注的人数为17人,占“异常”人数的8.41%。两届新生心理普测结果“异常”学生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焦虑、敌对四个症状,在偏执、抑郁症状两方面也较明显。研究通过分析、调查研究,了解2013级、2014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之后开展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寻找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下面列举笔者在心理约谈中遇到的五个典型案例,对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与讨论。
事例A:女,宿舍为四人间,性格内向,喜欢安静看书练字写文章,自述刚进大学时与舍友关系良好,之后不知什么原因舍友与其疏远,并且总指桑骂槐,让她很难受,一次回宿舍发现自己的一件衣服被扔在地上,并踩有脚印;新生信息采集的照片也被舍友拿出来开玩笑,多次试图与舍友沟通,但关键时刻总说不出重点,舍友听了几句就不想再听下去。现在宿舍处于3对1的状态,她与舍友基本不说话,平时也不太愿意在宿舍呆着,宿舍只是休息和必要的时候才回,平时都是自己一个人行动。
独立学院乃至其他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便是宿舍矛盾问题,这也是近年来容易出现危机事件的问题,产生矛盾是由于宿舍同学之间在性格问题、生活作息、竞争或住宿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A女生明显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经过深入了解及与宿舍其他同学交流发现,A女生性格懦弱,在交往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不愿主动与人交流,她所描述的宿舍生活很多是自己“认为”的,并不一定是真实发生的。长时间处于自己的小世界,不善于与人交流,说话重点性不强,在意别人的眼神,对方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或表情都会被她理解为“她已经不耐烦了,不想听我说了”,之后便不再说话,不论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转身回到自己的书桌前或者背书包出门。这便产生了很多误会。大学期间最珍贵的是宿舍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学会倾听,更要学会表达自己,避免误会的产生。
事例B:男,南方农村人,性格开朗,比同龄人成熟。来到天津之后,南北差异、环境差异、水土问题导致近段时间焦虑、烦躁、抑郁。自述希望自己能在北方大城市发展,所以选择这所学校,但是来到学校之后各种不适应,而且大学生活与自己想象中的差异很大,其他同学在课余时间会娱乐放松自己,他选择打工历练自己,增加社会经验,有时候显得与周围人格格不入。
适应问题一直是新生入学半年之内普遍存在的问题,B学生的问题,更多的是未上大学前在脑海中勾勒了理想的大学蓝图,由于过于美好,在见到现实中学校的样子及同学时,会有很大心理落差,导致情绪异常,晕论效应下对周围一切都看不上,甚至否定自己的选择。超出年龄的成熟,让他具有领导能力,作为班委很多事情处理得很好,但是最初的愿望落空后,在学校环境不如他意的情况下选择做兼职,为将来进入社会打好基础。这样的决定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但另一方面容易导致与同学的脱节,失去目标。教师应该帮助同学正确地认识自己、认可周围环境,乐观看待、积极进取,同时要接纳自我,树立自信心。 事例C:男,英语专业,非独生子女,对自己专业不满意,想学习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但是转专业需要降级重修,并且在本学期要通过英语和经济两种专业课程,英语专业在学习了近半年的时间里感觉不难,就业前景也可以,可是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在,因此近来比较纠结,情绪低落并伴有敌对心理。
大一学生在进行学校及专业的选择时,多数情况下是父母的选择,或者是考虑到将来的就业问题,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填报志愿。一旦开始学习,则会产生纠结,知道利弊但是做不了决定,徘徊犹豫。教师一定要对这部分学生多关注,开学之初进行专业教育时,详细介绍本专业的性质、内容、教学体制、就业方向等,及时解答学生关于专业方面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利弊,在能力范围内考虑兴趣志向问题,尽快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事例D:女,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家境困难,自尊心强,进入大学后,开始有亲戚为母亲的再嫁做准备,内心的不安及失落导致最近与母亲关系不合,经常吵架,同学与朋友多数劝她但没有人真正站在她这边。自述知道母亲为了她很辛苦,也希望可以有人与母亲组建家庭,希望母亲幸福,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自记事开始父母就吵架,直到初三的时候父母离异,选择跟母亲生活,父亲在一次性支付一笔费用之后便再没出现过。小时候的经历让她对男同学态度恶劣,并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自尊心很强,但是过于敏感,极易受周围环境及人物的影响。
特殊家庭氛围的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所关注的群体,这部分群体包括家庭贫困、父母离异、留守家庭、几代单传家庭、重组家庭、多子女家庭等。D女生从小生活在争吵中,产生极度不安全感,害怕失去亲人,失去母爱,这时候需要家长、教师及同学更多的关爱,在确定不论发生什么改变,身边人永远爱护她的时候,会渐渐放下心防。同时她要学会正确处理父亲与其他男生的区别,学会与异性交往,正确处理困难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发展健全人格。
事例E:女,与男朋友在不同城市上学,通过查看人人网、QQ状态、微信朋友圈,感觉男朋友劈腿,两人最近也经常因为小事在电话里争吵、冷战,影响正常大学生活,自述与男朋友已交往两年,但因为是在高中,父母和老师都禁止早恋,二人一直偷偷见面,感情比较稳定,但没有小说和电视上那么热烈,现在的情况很苦恼,不知该怎么办。
大学生恋爱、失恋现象普遍存在,但由于学生不能正确处理恋爱中出现的情况危机,容易产生矛盾,E女生与男朋友因为在不同城市,不经常见面,相互怀疑猜忌,而且并不为自己解释,导致关系紧张,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恋爱观,正确处理恋爱中产生的矛盾,或者走出失恋阴影,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
笔者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发现,近年来同性恋者增多,而且部分学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但也有部分学生并不是真正的同性恋者,主动预约心理咨询的同性恋者多数是在如何与父母沟通上产生问题。现阶段,在中国同性恋还是不能为多数人所接受,特别是家长,不允许孩子有同性倾向,这不仅妨碍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容易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性取向,并对其做出正确判断,做好家长与学生间沟通的桥梁,保证这部分学生健康成长。
三、结论与建议
独立学院新生心理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心理问题已成为学校危机事件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学生因为压力、恋爱、人际交往等问题突发精神疾病、自杀等现象越来越多,保证学生顺利、健康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学校及教师的工作重点。通过心理普测筛查出的学生,除去不认真作答或题意理解不对的学生之外,需要心理调适的学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他们有个性但不成熟,思维活跃但过于理想化,敢于挑战冒险但害怕失败,追求完美但又自卑怯懦,在这些矛盾冲突下导致自己心理异常。对这部分人的关注及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及其他相关教师的工作重点。首先,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选择合适课程,如“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就业指导”“恋爱心理学”等;其次,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长期观察并定期进行心理约谈,解决其心理问题;第三,培养学生不同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与现实接轨,减少空想目标;第四,加强心理委员队伍建设,通过朋辈辅导解决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第五,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包括人员配置及教师技能的培训。
伴随着独立学院新生以及其他在校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今后班级管理及学校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对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宝华,原慧,王芳.用SCL-90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情况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06):504.
[2]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葛操.当代大学生心理分析[M].北京:工商出版社,2002.
[4]沈德立,梁宝勇.走进阳光地带——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高普梅.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3).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独立学院 新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119-02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卫生部、团中央联合下发《教育部卫生部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文中提出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各高校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好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教育办学体制创新成果,是一种符合现阶段教育实情的办学模式,其特殊性也决定了独立学院学生的独特性,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低于国内常模,比普通高校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因此,对独立学院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并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为有的放矢地对新生进行心理问题干预提供依据,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2013级、2014级新生(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为2013年和2014年分别收集的),其中2013年为1801名被试,有效数据1755份,有效率为97.44%,2014年为1699名被试,有效数据1642份,有效率为96.64%。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本研究使用量表为SCL-90,该量表被普遍应用于高校新生心理普测,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共10个因子,5点计分。采用上机作答的网络测评软件,任何一个因子分数大于等于2.5即被认定为心理异常,因子分数大于等于3分则被定义为需要特别关注。
个体辅导:对网络测评软件评定为“异常”的学生进行个体访谈,通过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详细了解学生情况,调试一般心理问题,解决严重心理问题,转介精神类疾病。
教师反馈: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生活,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及同学,都对周围学生有所了解,对于有异常行为和认知的学生,通过教师和同学的反馈,也在心理约谈范围之内。
心理普查与个体辅导相结合,保证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普查中的不真实因素,在约谈及教师反馈中得到解决,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所做心理普测时间为10月底,新生军事训练结束后一个月,心理约谈时间为11月中旬至次年1月中旬。通过对两届新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2013级新生心理异常人数134人,所占比例为7.65%,经过个人访谈,最终需要关注的人数为19人,占“异常”人数的14.17%,而2014级新生心理异常人数为202人,所占比例为12.30%,经过约谈,最终需要关注的人数为17人,占“异常”人数的8.41%。两届新生心理普测结果“异常”学生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焦虑、敌对四个症状,在偏执、抑郁症状两方面也较明显。研究通过分析、调查研究,了解2013级、2014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之后开展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寻找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下面列举笔者在心理约谈中遇到的五个典型案例,对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与讨论。
事例A:女,宿舍为四人间,性格内向,喜欢安静看书练字写文章,自述刚进大学时与舍友关系良好,之后不知什么原因舍友与其疏远,并且总指桑骂槐,让她很难受,一次回宿舍发现自己的一件衣服被扔在地上,并踩有脚印;新生信息采集的照片也被舍友拿出来开玩笑,多次试图与舍友沟通,但关键时刻总说不出重点,舍友听了几句就不想再听下去。现在宿舍处于3对1的状态,她与舍友基本不说话,平时也不太愿意在宿舍呆着,宿舍只是休息和必要的时候才回,平时都是自己一个人行动。
独立学院乃至其他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便是宿舍矛盾问题,这也是近年来容易出现危机事件的问题,产生矛盾是由于宿舍同学之间在性格问题、生活作息、竞争或住宿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A女生明显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经过深入了解及与宿舍其他同学交流发现,A女生性格懦弱,在交往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不愿主动与人交流,她所描述的宿舍生活很多是自己“认为”的,并不一定是真实发生的。长时间处于自己的小世界,不善于与人交流,说话重点性不强,在意别人的眼神,对方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或表情都会被她理解为“她已经不耐烦了,不想听我说了”,之后便不再说话,不论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转身回到自己的书桌前或者背书包出门。这便产生了很多误会。大学期间最珍贵的是宿舍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学会倾听,更要学会表达自己,避免误会的产生。
事例B:男,南方农村人,性格开朗,比同龄人成熟。来到天津之后,南北差异、环境差异、水土问题导致近段时间焦虑、烦躁、抑郁。自述希望自己能在北方大城市发展,所以选择这所学校,但是来到学校之后各种不适应,而且大学生活与自己想象中的差异很大,其他同学在课余时间会娱乐放松自己,他选择打工历练自己,增加社会经验,有时候显得与周围人格格不入。
适应问题一直是新生入学半年之内普遍存在的问题,B学生的问题,更多的是未上大学前在脑海中勾勒了理想的大学蓝图,由于过于美好,在见到现实中学校的样子及同学时,会有很大心理落差,导致情绪异常,晕论效应下对周围一切都看不上,甚至否定自己的选择。超出年龄的成熟,让他具有领导能力,作为班委很多事情处理得很好,但是最初的愿望落空后,在学校环境不如他意的情况下选择做兼职,为将来进入社会打好基础。这样的决定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但另一方面容易导致与同学的脱节,失去目标。教师应该帮助同学正确地认识自己、认可周围环境,乐观看待、积极进取,同时要接纳自我,树立自信心。 事例C:男,英语专业,非独生子女,对自己专业不满意,想学习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但是转专业需要降级重修,并且在本学期要通过英语和经济两种专业课程,英语专业在学习了近半年的时间里感觉不难,就业前景也可以,可是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在,因此近来比较纠结,情绪低落并伴有敌对心理。
大一学生在进行学校及专业的选择时,多数情况下是父母的选择,或者是考虑到将来的就业问题,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填报志愿。一旦开始学习,则会产生纠结,知道利弊但是做不了决定,徘徊犹豫。教师一定要对这部分学生多关注,开学之初进行专业教育时,详细介绍本专业的性质、内容、教学体制、就业方向等,及时解答学生关于专业方面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利弊,在能力范围内考虑兴趣志向问题,尽快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事例D:女,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家境困难,自尊心强,进入大学后,开始有亲戚为母亲的再嫁做准备,内心的不安及失落导致最近与母亲关系不合,经常吵架,同学与朋友多数劝她但没有人真正站在她这边。自述知道母亲为了她很辛苦,也希望可以有人与母亲组建家庭,希望母亲幸福,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自记事开始父母就吵架,直到初三的时候父母离异,选择跟母亲生活,父亲在一次性支付一笔费用之后便再没出现过。小时候的经历让她对男同学态度恶劣,并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自尊心很强,但是过于敏感,极易受周围环境及人物的影响。
特殊家庭氛围的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所关注的群体,这部分群体包括家庭贫困、父母离异、留守家庭、几代单传家庭、重组家庭、多子女家庭等。D女生从小生活在争吵中,产生极度不安全感,害怕失去亲人,失去母爱,这时候需要家长、教师及同学更多的关爱,在确定不论发生什么改变,身边人永远爱护她的时候,会渐渐放下心防。同时她要学会正确处理父亲与其他男生的区别,学会与异性交往,正确处理困难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发展健全人格。
事例E:女,与男朋友在不同城市上学,通过查看人人网、QQ状态、微信朋友圈,感觉男朋友劈腿,两人最近也经常因为小事在电话里争吵、冷战,影响正常大学生活,自述与男朋友已交往两年,但因为是在高中,父母和老师都禁止早恋,二人一直偷偷见面,感情比较稳定,但没有小说和电视上那么热烈,现在的情况很苦恼,不知该怎么办。
大学生恋爱、失恋现象普遍存在,但由于学生不能正确处理恋爱中出现的情况危机,容易产生矛盾,E女生与男朋友因为在不同城市,不经常见面,相互怀疑猜忌,而且并不为自己解释,导致关系紧张,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恋爱观,正确处理恋爱中产生的矛盾,或者走出失恋阴影,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
笔者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发现,近年来同性恋者增多,而且部分学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但也有部分学生并不是真正的同性恋者,主动预约心理咨询的同性恋者多数是在如何与父母沟通上产生问题。现阶段,在中国同性恋还是不能为多数人所接受,特别是家长,不允许孩子有同性倾向,这不仅妨碍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容易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性取向,并对其做出正确判断,做好家长与学生间沟通的桥梁,保证这部分学生健康成长。
三、结论与建议
独立学院新生心理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心理问题已成为学校危机事件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学生因为压力、恋爱、人际交往等问题突发精神疾病、自杀等现象越来越多,保证学生顺利、健康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学校及教师的工作重点。通过心理普测筛查出的学生,除去不认真作答或题意理解不对的学生之外,需要心理调适的学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他们有个性但不成熟,思维活跃但过于理想化,敢于挑战冒险但害怕失败,追求完美但又自卑怯懦,在这些矛盾冲突下导致自己心理异常。对这部分人的关注及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及其他相关教师的工作重点。首先,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选择合适课程,如“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就业指导”“恋爱心理学”等;其次,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长期观察并定期进行心理约谈,解决其心理问题;第三,培养学生不同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与现实接轨,减少空想目标;第四,加强心理委员队伍建设,通过朋辈辅导解决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第五,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包括人员配置及教师技能的培训。
伴随着独立学院新生以及其他在校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今后班级管理及学校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对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宝华,原慧,王芳.用SCL-90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情况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06):504.
[2]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葛操.当代大学生心理分析[M].北京:工商出版社,2002.
[4]沈德立,梁宝勇.走进阳光地带——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高普梅.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3).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