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教媒体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努力达到看得见、听得进、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通过教学体会到电教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理解字词;理解课文;启发想像
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因此,必须通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电教媒体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努力达到看得见、听得进、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通过教学体会到电教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古诗教学运用电教手段,帮助理解字词
小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能够丰富教材内容的表达方式,使原来仅靠文字和图片来表达的教学内容变成能引起视觉和听觉冲击的声像材料来展示给学生。
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儿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级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二、解决课文重点和难点,利于深入理解课文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之所以备受推崇,还在于它活化、细化、具体化、形象化教学内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飞夺泸定桥》一课,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难点是学生没有泸定桥的感性认识及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不知道泸定桥的结构和夺桥过桥时的危险。教学这一课的第六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放映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泸定桥的结构。然后又打开录音机,播放“震耳欲聋”的波涛声。此时,我又让学生对照课文,研究为什么称“泸定桥”为“天险”,这时,在录音机中,又不断传出“嗒嗒嗒……”的机枪声,更渲染了当时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突出夺泸定桥的艰难。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习这段时,我先提问:“红军战士怎样奋勇夺桥的?”在学生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该自然段的情节后,再让学生看幻灯片。此时我在一张幻灯片的基础上覆盖了一幅二十二勇士奋勇夺桥的幻灯片,并播放配有冲锋号、枪炮声、喊杀声等紧张、雄壮音乐声的录音,形象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于我恰当地使用幻灯和录音,学生就仿佛置身于夺桥的情景,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理解重点、难点体会中心思想期间,由于播放了波涛轰鸣的声音,学生也就很直观地理解了:震耳欲聋“的意思。
三、启发想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想像,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运用电教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例如,在讲《长城》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边播放录像,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长城雄伟壮观的画面,听到豪迈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长城的特点“长而壮观,高大坚固”就会脱口而出。而且,“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配以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思维整体结构获得优化,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正是由于电教媒体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注重恰当与电教媒体整合,以此来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让我们的教学效果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马跃辉.浅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J].学周刊,2011(05).
[2]梁剑新.让语文教学插上信息的翅膀--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J]. 学周刊, 2011(03).
[3]张宏静.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10).
[4]赵香琴.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11).
作者简介:乔平,男,1988年生,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人,现就职于宕昌县木耳小学,职务为语文教师。
【关键词】理解字词;理解课文;启发想像
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因此,必须通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电教媒体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努力达到看得见、听得进、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通过教学体会到电教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古诗教学运用电教手段,帮助理解字词
小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能够丰富教材内容的表达方式,使原来仅靠文字和图片来表达的教学内容变成能引起视觉和听觉冲击的声像材料来展示给学生。
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儿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级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二、解决课文重点和难点,利于深入理解课文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之所以备受推崇,还在于它活化、细化、具体化、形象化教学内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飞夺泸定桥》一课,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难点是学生没有泸定桥的感性认识及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不知道泸定桥的结构和夺桥过桥时的危险。教学这一课的第六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放映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泸定桥的结构。然后又打开录音机,播放“震耳欲聋”的波涛声。此时,我又让学生对照课文,研究为什么称“泸定桥”为“天险”,这时,在录音机中,又不断传出“嗒嗒嗒……”的机枪声,更渲染了当时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突出夺泸定桥的艰难。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习这段时,我先提问:“红军战士怎样奋勇夺桥的?”在学生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该自然段的情节后,再让学生看幻灯片。此时我在一张幻灯片的基础上覆盖了一幅二十二勇士奋勇夺桥的幻灯片,并播放配有冲锋号、枪炮声、喊杀声等紧张、雄壮音乐声的录音,形象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于我恰当地使用幻灯和录音,学生就仿佛置身于夺桥的情景,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理解重点、难点体会中心思想期间,由于播放了波涛轰鸣的声音,学生也就很直观地理解了:震耳欲聋“的意思。
三、启发想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想像,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运用电教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例如,在讲《长城》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边播放录像,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长城雄伟壮观的画面,听到豪迈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长城的特点“长而壮观,高大坚固”就会脱口而出。而且,“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配以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思维整体结构获得优化,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正是由于电教媒体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注重恰当与电教媒体整合,以此来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让我们的教学效果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马跃辉.浅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J].学周刊,2011(05).
[2]梁剑新.让语文教学插上信息的翅膀--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J]. 学周刊, 2011(03).
[3]张宏静.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10).
[4]赵香琴.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11).
作者简介:乔平,男,1988年生,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人,现就职于宕昌县木耳小学,职务为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