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堂

来源 :教育·综合视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步课堂”“双视课堂”一时成為教育走向高位公平的代名词;如今,利用同步课堂结对子,正成为不少地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的新举措。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城乡同步教学,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多地已早有试点。2013年,人大附中就曾尝试以类似的“双师教学”模式将北京的课堂通过网络传输到广西、内蒙古、重庆等地的学校。近年来,成都七中的高中部采用的“异地同堂”的直播教育方式,也为广西、云南等偏远地区送去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课外培训市场上,新东方、好未来等培训机构近年来也纷纷开发“双师课堂”,采用远程直播教学的方法,将名师资源送到三、四线城市。
  浙江:城乡学校同步上课
  2018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印发《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试点工作方案》,在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试点工作。“城乡携手、同步课堂”就是由县域内的城镇优质学校与乡村小规模小学或薄弱初中学校建立紧密型结对学校,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城镇优质学校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步送到乡村小规模小学和薄弱初中。
  浙江省确定22至30组学校先行试点,每组试点由县域内结对的城乡2所学校组成。杭州、宁波、温州将分别确定小学、初中各2组学校试点,其他设区的市分别确定小学、初中各1组学校试点。同时也鼓励各设区市增加试点学校。结对的2所学校学生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两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试点学校在经过一年探索,省教育厅将开总结工作会议,开展种子学校校长、教师培训,并在2019年9月在全省全面推广成功经验,让更多乡村学校的师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浙江省金华市第一职校建立“智慧虹”工程,涵盖“网站建设”“校园一卡通”“数字化图书馆”“云课堂机房”等项目系统。金华市东苑小学以微课程建设为脉络,开发了《七彩生活》《我爱国学》《七彩航模》《生命教育》《汉字的秘密》《数学好玩》《科学好玩》等与教材相配套的微课程资源,使学生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轻松愉快地汲取知识。磐安县实验初中依托“南园·智通和悦课堂”教育平台,以电子书包为主要载体开展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该校信息主任介绍,自从电子书包使用以来,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还减弱了电子设备及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金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数字化环境已经形成,信息化应用成效显著,一师一课等教育信息资源应用指标,连年在全省名列前茅。这些基础工程的建设,均为“城乡携手,同步课堂”做了准备。此外,金华市正建设智慧教育平台,并与北师大合作,成为华东地区唯一的基础教育大数据研发与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示范区。
  目前,东阳市已形成“网络空间、网络备课、网络教研、网络课堂、个性化评价、数字化学习”六大教育云应用新模式。通过平台,开设名师讲堂近千节,同步课堂1000多节,城区所有学校、各中心小学均通过资源平台与山区学校或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浦江县的“名师飞课”,也是在浙江全省乃至全国都响当当的品牌。为充分发挥名师引领辐射作用,自2015年以来,浦江县依托区域资源服务平台开设“名师飞课”直播课堂,同时还组建了一支以特级教师、省市县名师、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各级教坛新秀等组成的名师队伍参与直播课堂,并鼓励教师应用名师飞课平台开展教科研活动。目前,浦江县“名师飞课”已探索形成了“名师常态课堂、实时互动课堂、远程互动教研、特色课程展播、教师集体备课、各级专题培训”六大应用模式。“名师飞课”项目共开设名师课堂2000余节,开展全县“名师飞课”教研活动60余次,集团、联盟间的教研活动100余次。“名师飞课”依托网络打破了时空壁垒,将优质资源实时同步送达全县中小学校,为山区和乡村学校源源不断地注入优质教育资源。
  江苏、河南:课堂在线平台
  2017年12月,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路庄小学、徐州开发区小学、睢宁沙集小学开展“同步学堂”活动。丰县路庄小学和徐州开发区小学分别主讲一节课。城乡小学开展网上结伴试点学校,是为了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由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信息化处牵头,建立的徐州市城乡学校网上结伴工作平台,负责该市城乡学校网上结伴工作。徐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师资处、教研室、装备站、电教馆共同参与。试点地区信息化负责部门和结对试点学校具体实施。徐州华网、小鱼直播、跟我学、新天地、网络听评课等在线教育运营公司参与了平台建设。
  江苏省很早就重视推广城乡同步课堂。早在2009年,同步课堂已成为江苏省扬州市城乡学校的教学常态。同步课堂上,不仅城乡学生同上一堂课,而且城乡教师也能共上一堂课。课后,城乡学校的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共同评课。一切源于扬州市大力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建设。2003年起,扬州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不仅带动了学校硬件的改善,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了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到2013年,扬州市已成功创建数字化校园300多所,占学校总数的80%,并正在将现有数字化校园逐步提升为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带动了学校管理和办学模式的转变。扬州教院附中将巡校巡课、集体备课检查、学生行为规范习惯一日养成、师生食堂评价等管理的全部过程和检查结果,上传至学校内网,推动学校的精致化管理。2017年的信息显示,扬州市文津中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备课、上课,布置和批阅作业。文津中学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教研平台,包括网上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上传、外聘专家在线指导、在线听评课、网上专题研讨等,大大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并且带动了乡村学校发展。
  从2017年年底开始,河南省渑池县外国语小学教师席改珍的课堂开场白增加了新内容,那就是面对屏幕向灵宝市五亩乡中心小学、窑坡小学等7所小学的同学们问好,这些学校的孩子正通过网络直播,参与她教授的“快乐手工”课程。这是互联网改变乡村教育的一个代表。为让更多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师生共享教育信息化红利,促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2018年8月,河南省教育厅发文,在全省启动“网上结对线上牵手”互联网 教育精准扶贫行动。   2016年以来,河南省教育厅先后资助13个贫困县开展了“互联网 教育”精准扶贫试点。这些试点地区农村学校普遍面临着交通不便、布局分散、教师匮乏的困境,而网络为这里的孩子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口。“此项行动旨在进一步将教育领域网络扶贫的重点引向教学、教研等贴近学校需求、满足师生期盼的关键环节,更加体现网络扶贫的精准性和普惠性。”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处调研员施晓春说。
  按照计划,2018年年底前,河南省所有学校实现宽带网络入班,贫困地区中小学(含教学点)多媒体教室数量与教学班级数量的比率应达到70%以上。硬件有了,孩子们能享受到怎样的资源?“行动将加快省级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市域、县域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普及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模式,构建强校带弱校、优秀教师带其他教师的长效机制。”施晓春说,这些措施将解决乡村学校“开不足课、开不好课”等难点。
  湖北:先试点,后推广
  2015年,湖北省咸宁市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偏远的桂花镇苏家坊教学点、桂花镇刘祠小学和地处咸宁城区的咸安区外国语实验小学实现了课堂同步教学。当年,咸宁市咸安区这一被称为“未来教室”的教学模式亮相青岛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受到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赞誉。
  地处山区丘陵地带的初小(小学三年级及以下)、教学点目前还有27个。这些地方的学生人数少,教师老龄化、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还存在学科不配套、年轻教师不愿去、去了也很难呆长的问题和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困难。怎样才能保障偏远地方的孩子能够像城里孩子一样,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呢?
  2014年,咸安区提出在全区中小学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并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入资金引入“未来教室”教学模式,共建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区。“未来教室”以信息技术发展最新成果为基础,融合信息时代全新教育教学理念,具有双轨展示、多元互动、自由板书、知识可视等特点。针对边远山区师资匮乏,很多学科无法开齐的情况,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咸安区教育局探索在“未来教室”基础上,实行二类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创建同步课堂和专递课堂,采取“1 2”方式,将城区中心校与一个乡镇的两个初小或教学点捆绑在一起,组成学校共同体,让农村孩子“足不出校”就能享受到来自城里优秀教师的同步授课,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互联共享。咸安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至2017年,全区实现了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全覆盖。
  而“未来教室”的应用和推广却不止于咸安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刘三女牙教授介绍,目前已经在广东、福建、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河南、北京、新疆、甘肃、辽宁、四川等地建成中小学“未来教室”1400多间,5万多名中小学师生已提前进入到信息化教育新时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校长杨宗凯教授对“未来教室”的推广有更深的理解。他说,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要想在短期内通过常规手段解决大量存在的教育均衡问题,是不现实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推出“未来教室”教学模式,就是借助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采用最现代化的教育变革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来保障不同地区的孩子能平等地接受教育,缩小地区教育差距,确保教育的“高位公平”。
  链接:优质课堂七要点
  一、提示
  新颖:抓信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引入信息,一個主题,或以不同的方式引入课程;
  关联:提供明确的建议,学生能够转移他们的学习到生活的其它方面;
  书面和口头指示:当学生忘记要做什么,老师可以马上指点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建模:显示思维过程的模型,并显示学生的范例以帮助其他学生;
  激活背景知识:提醒学生学习要涉及到的与以前相关联的知识;
  翻译:让学生把重要的理念翻译出来融入他们的生活。
  二、移动
  给学生创造移动的机会——至少有一点——学生可以有一个思考的配对成员,或者成一个小组用更长的时间来完成一个项目。
  三、选择
  选择可以包括对方的喜好,可以选择阅读策略,他们想证明什么,请选择在小组会时他们愿意和谁坐一起,或两个或以上选项的写作提示。
  四、合作
  研究表明,小组工作,三到四个学生时,成效最大;是否更喜欢一年中就与一个搭挡合作,或者可能又喜欢与三个人合作在一个小组中。
  五、等待
  老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问题大约平均是1秒钟,多项研究表明:质量和数量、学生反应的等待时间增加到3到7秒之间,效果最好。
  六、过渡
  游戏是很好的复习工具,并可以作为一个3分钟的休息或过渡时间的小憩。
  七、反馈
  研究发现,学生希望得到快速的反馈——包括教师的口头或者书面的回应,完成作业后不久马上就得到反馈有利学生成绩的提高。(来源《教育世界》)
其他文献
山西省教育厅日前发布《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竞赛活动管理的通知》,提出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前儿童的竞赛活动,坚决避免参赛项目明显不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现象发生,坚决防止由家长或其他人代劳等参赛造假行为。通知明确,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清单每年动态调整一次,在省教育厅网站公布。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門、各中小学校、各类教育机构不得组织承办或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清单之外的竞赛活动,不得
近日,北京市教委宣布:2020年秋季开学后北京將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坚持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育供给。
杭州一位小学班主任,近日在自己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教育者应该多站在“家长本位”思考教育问题,谨慎选择教育媒介。一种新手段采用之前,需要先考虑好减法。QQ群、微信群、杭州教育、钉钉,再加做实验的App,英语配音的App……家长们确实手忙脚乱!(2019年10月10日《都市快报》)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在一些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却逐渐成为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体,要求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这完全有别于传统的学习观念,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却遭遇瓶颈,主要是课程实施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城里孩子生活比较封闭,很多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那么城市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到底如何开展,如何选题,如何实施呢?笔者所在学校近
卓立:北京市润丰学校校长,原史家胡同小学校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史家胡同小学工作26年,曾创造“胡同学校新天地”蜚声全国。  2017年12月8日,北京市润丰学校VR教室,校长卓立早早来到教室,与教师一起为学生整理VR教学设备。这是五年级语文教师鲍亚利用VR技术讲解《圆明
高职课程的改革,要求对会展专业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在学生掌握会展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促使学生参与到更多的实训和实习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企业急需的会展技术能力,促使高职会展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的就业。一些高职学生因为合作能力差、责任意识不强或者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不足,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导致高职学生就业出现一定困难。因此,高职会展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教学理念、教
数学思考是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具体目标中的四大目标之一。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积淀的需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变式,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进而突破思维定势造成的干扰。2018年11月23日,由福建省特级教师夏忠领衔的“宁德市夏忠名师工作室”在与寿宁县托溪中心小学结对帮扶,在“构建为学生思维发展而教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研讨活动中,工作室名师的示范课
跨校选课,优质资源供给,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编前语  在教育均衡推进中,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曾经尝试推行跨校选课;实践证明,此类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素质,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作用良好。推行跨校选修,实现共享课程,既为均衡教育提供更多优质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为培养拔尖人才提供了成长空间。  跨校选课6年回顾  早在2013年,北京海淀区的4所中学就建立跨校选课、互认学分的小型校级交流平台:不出家门
2014年“书香社会”“全民阅读”首次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层面也跟进出台了推进全民阅读的政策导向。结合当前时代发展需要,审视当前教师阅读现状,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悦读工作室”,并以区级课题《提升小学教师阅读素养实践研究》为引领,研究怎样通过阅读提升教师素养,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研究过程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教师要成为真正的“悦读者”,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成为关键。  阅读为谁——接纳  在课
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  继《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震撼教育界,尹建莉最新力作《从“小”读到“大”》详细为读者讲述孩子的阅读养育。从100多个案例中,为家长解答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识字、古诗词、写作等问题,并为孩子推荐阅读书单,为家长推荐教育经典读物。读者们关心的“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从幼儿到小初高精神成长关键期现实问题,都能从书中找到指导性答案。作者总结近200条教育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