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下,我们能教给学生什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z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天从微信上看到了“钟山说事”中关于高考的视频——高考天问。我被钟山大胆的言论震惊了:在中国官本位的背景下,竟然还有这么个敢冒天下之大不讳的人,能够这样字字见血的来谈论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
  在视频中,钟山罗列了我国历年来发生在高考中的事,并以一种极其愤慨的语气提出了问题:这个去年有今年有明年有年年有的高考,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是的,这样一个年年有的高考有那么重要吗?重要到学生、家长、老师以及全社会都如临大敌,为了一个高考不惜动用大批人力物力和精力?
  如果说在过去,人们寒窗苦读是为了光宗耀祖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的话,那么现在在全国扩招,只要有钱就有大学读,读出来后依然面对失业的无奈现状,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如此看重这样一场并不能给考生带来任何好处的考试呢?
  面对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我想到了我们目前所谓的“素质教育”。在教育界还没有提出“素质教育”这个话题时,我想我还是明白什么是“素质教育”的,但是现在,在进入教育界十四年之后,我越来越不明白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所谓“素质教育”是什么。
  我曾怀着满腔的热情阅读《哈利波特》,从那部描述精彩的著作中探究西方的教育;我曾认真地研读孔子的经历,知道了孔子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我也曾不断地将我国二三十年前或更久远之前的教育和现在进行对比,得到的却是一个让我伤心的结论——目前的所谓素质教育,远远落后于当初的非素质教育。
  如果说,我们的国情不同于西方国家,不能照搬他们的教育模式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寻找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个坑的走下去?
  记得上个月,我在一个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推荐下,阅读了一本日本作家写的作品——《窗边的小豆豆》。在那本书中,我发现日本的教育改革也是从五六十年代开始的。那个时候,日本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和我国八十年代极其相似。然后,就开始有一些从事教育的工作者,自发到西方国家去学习,回国后再结合本国的国情,以自筹资金的方式办起了实验学校,专门接收那些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所谓差生,以一种极其人道,完全尊重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在那个学校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老师们只提出课题,定下完成的时间,却不进行解说,所有问题的解决完全靠学生自己。他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完成当天的学习,老师则不会加以干涉。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每一个对生活都充满了好奇,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在面对问题时,也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想着找人来帮忙。
  我想,这才是素质教育吧。因为它教给了学生需要的、想要的东西,它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了独立的个体。
  我们每天都在说 “素质教育”,可素质教育是什么?到现在为止,国内并没有一个让我们可以学习的模板。我们目前所做的,是日甚一日的应试教育。虽然都知道一味的应试对学生只有百害而无一利。但是,不应试行吗?家长能不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论教师的能力吗?学校能不以学生的成绩来评定教师的业绩吗?不能。既然不能,那么,就只有应试。你考什么,我便教给学生什么。同样类型的题,就教给他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总之,所有的一切行为,皆为考试,皆为分数。所以,清醒着的你告诉我,这样的教育,除了教出一个个考试机器,还能教出什么?
  先哲们一再的告诫我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如果照着目前的形式去发展,还有何“智”可言?还有何“强”可言?君不见,现在的孩子除了上学就是上辅导班?家长们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会因为少上了一节课,少学了一分钟而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得好,他们做牛做马,事事躬亲。他们怕孩子因为洗一件衣服拖一次地板而耽误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学习成绩会不会真的如他父母所愿我不知道,但长大后自私自利,受不得委屈是一定的。一个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能力未必有多少却又受不得一丁点儿委屈的人,能够有多大的成就那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面对这样的尴尬,我不禁扪心自问:既不能给学生带来更美好的未来,又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那么我们每天所做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在这表面是素质教育,实则是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教给学生什么,我们又能教给学生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这归根到底不是教育理念的问题,而是国民观念的问题。只要这种观念一天不改变,那么无论推行什么样的教育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不管如何开的头,末了一定还得回到起点。最终都会变成“四不象”。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是观念,又怎么能轻易改变?这话说得没错。对于一个在我们头脑之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想要在一朝一夕之间改变,那是不可能的。既不能轻易转变,那就只有在点滴之中渗透。比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淡化分数的作用。将受教育当成是生活的必须而不是为了上大学或成为什么。虽然可能会发生这样那样不可预知的危险,但也应当尽可能的在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比如成立各种社团,或由学生自发组成兴趣小组,来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也可以结合本校特点开设一些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如黎族地区的学校可以開设竹杆舞、黎锦、黎染等课程,请当地有这样技术的前辈来教授。这样,既可以保持我们传统的东西不丢失,又可以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技能。相信这样的课程学生一定是乐意来学习的。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余多参与一些公益活动,以此增加课本所不能教给学生的其他知识和能力,切不可因为蛇的缘故就不允许绳子的存在。
  我们应当教给学生更实在更有用的东西。什么才是有用的呢?就是学生个体所需要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我们只有针对他们的需要,因需而教,才能被学生所接受。
  所以,就让我们在这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本着教育的初衷和坚持,教给学生做人的根本与责任,教给他们在社会上立足的品质与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蓝天下发挥独属于自己的光彩吧!
其他文献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每个人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兴趣爱好引起的。激发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因。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只要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他们便想去读、肯读、认真读,有了读的动力,朗读的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例如,我在
期刊
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低年级认识常用字1600个左右,其中有800多个字要会写”。占小学生识字量的60%,平均每學期识字应在400多个左右。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不讲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起来必定会感到吃力。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成为学习的动力,它会推动人去寻找知识、用心研究、刻苦学习。为此,在识字
期刊
我国于2009年秋开始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新课程中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地教育部门开始推广、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广,我国国民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往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而现在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转向全面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都体现在当今的基础教育上,这两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处理恰当,不但不会产生矛盾,还会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因为知识文化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近些年
期刊
一、当前中学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合唱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以及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所以教师必须有夯实的专业水平,学生能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与协作意识。但是目前我国中学音乐课堂和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严重降低了合唱教学质量与效率,所以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索:  (一)未正确认识合唱教学概念  当前大部分学校并未正确认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所以也会自然而然的忽略掉合唱教学,部分教师认
期刊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学者托尼·博赞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是一种新的思想与方法。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想象、空间等建立记忆链接,去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内容。其过程中充分发挥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讀、思维的规
期刊
班级文化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塑造、锻炼学生,影响深远。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也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为了营造我班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树立健康、文明、和谐、进取的班风、学风,形成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我经常说,跟谁在一起很重要,可以说
期刊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对他们从小就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英语的口语交际课上说的人少听的人多,学生不爱说,不敢说,甚至害怕说。”总的来说还是没有语言环境。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过程,教师不必考虑学生“不敢说”,而是寻找如何使学生有“想说”的欲望。只要学生产生了想说的欲望,他们的语言就像打开了闸门的溪流源源不断。那么,在进行口语交
期刊
一、辅助栏目的内容  历史教科书设计的辅助栏目形式多样,设计新颖,针对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包括导言、问题思考、材料研读、人物扫描、相关史事、知识拓展六部分。  二、导言部分导入新课,明确重点  导言部分总括课本主要知识,并用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目的是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并明确课文的重要知识点,强化学生学习的意识。比如,七年级上冊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导言:“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
期刊
产生背景:  近年来各地涌现出许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先后认真研究和学习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凤城六中的“分组联动,和谐高效”的教学模式、宽甸二初中的“三五式”教学模式以及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教学模式等先进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面对生源质量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学习成绩差)的现象,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期刊
小班化教学践行了“个性化教学”“人本教学”的教育理念,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都能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具有历史性的突破,真正使关注每个孩子成为可能。  小班化教学使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小班化教学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让每个孩子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而感到自豪。要求教师在班额人数较少的优势下,在任何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