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龙文化(2)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6857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像是一本书,读得越久,懂得也越多。在我逐渐扩大的精神之海中,总有龙的身影——《山海经》《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甚至在四大名著中也能发现它们的踪迹:《西游记》有“白龙马,蹄朝西”。《三国演义》中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读到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章,一句“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的深沉感慨令我心弦大动,似有洪钟在空旷的山谷回响——不是因为曹操将“龙”的形象带入了自己的理想,衬托着他包容天下的胸怀,而是在青梅略酸、笑谈英雄之际可与一代英豪比肩的龙——不服从束缚它的天空,不服从约束它的大地,盘旋而上,直冲云霄,发出霸气十足的声音:
  问苍茫大地,舍我其谁!
  龙总是这样,进入我的生活中,带着磅礴的能量。
  王树增先生在《长征》一书中讲述的那支走向西北的红军队伍,在中国版图上蜿蜒出一条巨大的L形线。我久久地盯着这条神奇的线,总觉得它像什么。像昆仑?不,比昆仑更庄严肃穆。像长江?不,比长江更奔腾不息。像长城?不,比长城更沉重曲折。它到底像什么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带我去我们县城的长征广场看演出。开始,表演并不太好看,现场哈欠连天,观众陆续离去。当我与父亲也转身欲走,压轴表演的节目登场,瞬间挽回了所有觀众的注意——舞龙。一队人举着龙身,一人在前方舞动着花球。“龙”先盘踞在舞台上,似乎被旁边的球挑逗得生气了,腾身而起,“龙”随着球动,盘旋而上。但球好像永远都略胜一筹——“龙”追了很久也咬不到花球,但龙不屈不挠,咆哮着,穷追不舍——表演像用了“吸星大法”:稀稀拉拉、懒散的人群忽地聚拢,一个又一个挺直了腰板,屏息凝神地看着。“龙”继续追逐,在舞台上独舞,独鸣,显得有些许孤单。这时有人拍手叫好,一个,两个,三个……都叫起好来,声浪像钱塘江的大潮呼啸而来,又像台上的“龙”发出怒吼,一声盖过一声,最后前浪声和后浪声拍打在一起,凝结成实体,幻化成龙,与台上的“龙”共舞、共鸣。
  我在声浪中默默地站着,总觉得那正张牙舞爪的纤长身姿似曾相识。昆仑?长江?长城?都不是。寻寻觅觅,眼前的舞龙图倏地和电极一样把另一块记忆唤醒,最后像是能和舞龙图构成榫卯结构,拼接在一起。沉心一想,与其合二为一的竟是红军用自己的双脚和鲜血在中国版图上绘出的那个红色的大L形!忽地一惊,我寻找了几天的答案竟是龙:那条“龙”在它盘踞中的赣南惊醒,贴地而行,一路向西,在古城遵义思考,在赤水上空盘旋,在金沙江旁掀起惊天巨浪,在大渡河畔进行长途奔袭,在雪山之巅迎接鹅毛大雪,在松潘草地洒下细雨绵绵……尽管困难重重,尽管遍体鳞伤,但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为全国人民的未来与希望,它从未放弃,也不可能放弃。一次次受伤,一次次抬头,当他们把人类潜能与极限发挥到极致时,它终于发现了,追上了,咬住了仅属于自己的“花球”——一颗闪耀在陕北吴起的还在冉冉上升的红星。
  去年,我去了陕西,顺路登上秦岭,望见它从西蜿蜒而来,腾身而起,向东,再向东,又潜进淮河,逼临东海,长啸而去。
  今年暑假,我再次背起行囊,随父母西行,去了埃及。就在胡夫金字塔附近的一座基督教教堂旁,有一面悬挂的三角旗上印着被一串阿拉伯文禁锢的黑龙,它长着黑暗的翅膀,眼神阴邪,一脸的轻蔑,耀武扬威。仿佛只要有人替它解下符咒,它就能突破禁锢,冲向高空,喷吐火焰,滥施淫威;或者重新回到它曾称霸一时的希腊神话中,雄踞通天塔顶,等待每年的鲜血祭祀。
  这个陌生的国度,风有点大,扬起的浮尘渐渐迷了我的眼。我遥想起中国龙的阳刚正义,回头对身旁的父亲搭了一把手,说:“来,看吧,还是我们中国的龙不一样啊,不一样的。”
  父亲说:“孩子,龙其实并不存在于世间,但它作为一种强大的信仰与象征,潜伏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里,深入每个人的基因中。也许,它现在正喘着粗气望着它的传人,望着你呢!”
  是的,它在望着我,我也在望着它。它在童年记忆里,它在历史传说中,它在传统节日里,它在山川大河中,它也在黄皮肤黑眼睛里。
  点评
  作者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体悟讲述了他心中的龙。这龙既有现实中的表现——舞龙,但更是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的象征,且与中国人的文化、历史相系。与类似的文章相比,作者加入了更多的体验,而且文章由浅入深,逐渐推进。
其他文献
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中语文教学指明了追求的方向,而从高中学段学情、教学实际和各个素养的内在关系来看,审美能力应该作为高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育的突破口。审美能力培养要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养,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总结审美素养培育的具体操作策略。结合教学实际,从审美培育的教材发掘、教学设计两个角度阐述高中阅读教学审美能力培育的基本方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审美素养;培育策略  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一个女孩子向父亲发牢骚:“为什么生活对我总是这么残忍?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再也无法忍受了!我要崩溃了!”  她的父亲是个厨师,他把她带到了厨房。他在三个锅里分别装满了水,然后放到高温的火上烧。很快,锅里的水被煮开了。他往第一个锅里放了些胡萝卜,往第二个锅里放了几个鸡蛋,在最后一个锅里放了些磨碎的咖啡豆,然后,一句话也没说,由着水把它们煮沸。  女儿咂巴着牙齿发出声响,不耐烦地等着,对父亲的行为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了正果。回到长安,皇帝亲自招待这一行人,为他们接风洗尘,准备论功行赏。师徒几人谁不想争个头功?于是各自滔滔不绝,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的功劳。  孙悟空急于出头,掏出金箍棒,摆了个架势,挺起胸膛,大声说道:“没有俺老孙——齐天大圣降妖除魔,你们都不知道见阎罗王多少回了!”说完拎起金箍棒,猛地往地上一戳。  唐僧缓缓地站起来,压住众人的声音,用一反常态带着
【主题心语】爱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愫,也是人们永恒的探讨话题。爱的方式千差万别,有宽广无私的博爱,有呵护有加的溺爱,有沉默无语的关爱……请大家一同来阅读下面三篇文章,深入思考并大胆表达你心中的感悟,去探寻属于你心中爱之方程式的答案吧!
德国作家威塞尔的小小说《举世无双的珍品》非常精彩,读来让人爱不释手。其精彩处起码有以下一些:  故事情节设置巧妙。开篇没作任何交代,运用人物对话直接切入故事情节,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开门见山。黑心珠宝店老板本德尔乘人之喜好,以次充好,将一颗只值千元的钻石以10万马克的天价卖给了舒尔曼夫妇。舒尔曼发现上当后,不动声色地设计了一个以牙还牙的计谋,要求再买一颗同样的钻石,不考虑价格。贪心不足的本德尔果真
漆黑的夜空中,唯有星星点点的光在那块幕布上闪烁。小路上有一对人——我与外婆在散步。  一阵微风吹过,和着鸟虫的鸣叫,轻轻地将夜空中的云推走,顿时路变得敞亮起来——月亮出来了,柔和的光倾泻在我和外婆的身上,还点亮了前方的俩人——也是一位老人和一个小孩。  孩子尚小,似乎刚学会走路,摇摇欲坠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却又不禁为之担心。不出所料,孩子摔倒了。老人年迈,但面容和蔼,他伸出一只手,对孩子说:“来,
我接触童话《小王子》的时候,已经算是很晚了。在这之前,我不知道圣埃克苏佩里,当然也不会认为,我这个年纪再看童话,却是一件恰到好处的事情。  但是我庆幸我看了,并且认为这个年纪看,正合时宜。童年正是读童话的时候,阅读条件有限。不过那个时候要是看到,估计也不爱看,还有可能看不懂。童年时候的喜好跟现在孩子们看《熊出没》《喜羊羊》差不多,非常随大流。  而《小王子》,我觉得大人看更合适。但是要看懂,我们得
A  由于个头矮小的缘故吧,我一直坐在教室第一排的位置。按理说娇小玲珑的女生很可爱,在班上会有好人缘,但我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几乎没有同学愿意与我交往,他们叫我“乡下土豆”,说我性格怪僻,一点意思都没有。我也觉得他们没意思,宁愿沉溺于一本又一本在别人看来很无聊的书籍中。  初中两年,我一直都是这样过的:独来独往,班级活动能不参与的我都不会去,一定要参与的,我也只是在里面凑个数而已,躲在角落,不引人注
怀揣着青春与理想,《初中生之友》30岁了。“在我最美的年纪,最幸运的莫过于遇见你。”一位年轻读者这样给我们写信,而我们要说的是:《初中生之友》30年,初心不改!  《初中生之友》最惦念的,是在你蓓蕾初开的日子,遥望的梦是不是花团锦簇的星云;《初中生之友》最惦念的,是你发弯上的小花儿,怎样瞧着你墨香的课本以及妙曼汉字如诗行般在你作业本上弹奏……  这时候我们像魔术师,变出你需要的“栏目”万花筒,端出
寓义  仲由百里负米的故事说的是孔子的弟子子路,他非常孝敬父母。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他为人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故而从百里之外负米奉养父母。父母去世后,子路感叹百里负米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地递减。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