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新课程》是一本研究新课程、进行课程改革思考的书。早在2002年就读完并付诸教学实践。今天再读并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感触最深的一点仍然是: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践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关键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满堂灌”,就是“满堂问”,学生只是机械的听、机械地回答,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甚至死记硬背。而《走进新课程》要求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因而老师则应该把教学过程有意识地转变教学模式为——“学生生疑、质疑、解疑,教师点拨学生疑中生疑、学生再解疑”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生自己确定探究的问题;学习方式是自己潜心钻研、深入领悟、深入心通,注重自求自得,其实质便是使学生变被动应付老师的提问为主动进取,变死记硬背为灵活运用,变机械接受为举一反三,从而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中脱颖而出,插上创造的双翅,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在教学中为贯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的一些做法。
1、质疑的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才能冲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也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大胆创新。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通过多年的教学、教研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让学生学会质疑.
(1)在预习中质疑。预习是学生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自能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要把预习当作每节课教学的一个环节,放手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探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对于在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产生的一些疑惑,教师要求学生用符号或旁注表示出来,在书上留下思考的轨迹。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不断的训练中加强。
(2)从课文的题目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因此,对文章的题目进行质疑,常常是打开分析文章的窗户。在教学中,老师要常常抓住课题训练学生质疑:能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疑问?把问题梳理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学生就会主动地读,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如教《斑羚飞渡》时,我就引导学生提出:“斑羚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飞渡的?为什么要飞渡?”这样从题目入手,展开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找到了学习的路子,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3)读文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提问到善问,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入到教学中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质疑问难,可以使学生自己能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养成学生求知的兴趣。
2、解疑的方法。
会“质疑”,还要能“解疑”。以问题探究为契机,让学生感受探究问题的乐趣,学习探究的方法,创设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因此,课堂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思考;养成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的习惯;学会围绕主题探究及搜集资料的方法。
(1)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间断性和跳跃性的。留给充分时间,才有利于思维高潮的出现,才符合学生边学边想,先想后说,想好才说的思维规律。探究的核心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补充,要让学生作出评价,要充分保证问题解决的自主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就是要让这些主人去探索去创新。
(2)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间的交往与合作。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总是大于个人的智慧。运用合作探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在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或全班集体合作探究。而不是只要有问题就合作探究。二是要注意合作探究小组结构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成合作探究小组:如同质分组,分好、中、差生组;异质分组,优、中、差生混编组;结构分组,以座位前后左右为一组;自由分组,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让学生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探求问题的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吴征翠,语文教师,现居湖北保康。
践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关键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满堂灌”,就是“满堂问”,学生只是机械的听、机械地回答,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甚至死记硬背。而《走进新课程》要求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因而老师则应该把教学过程有意识地转变教学模式为——“学生生疑、质疑、解疑,教师点拨学生疑中生疑、学生再解疑”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生自己确定探究的问题;学习方式是自己潜心钻研、深入领悟、深入心通,注重自求自得,其实质便是使学生变被动应付老师的提问为主动进取,变死记硬背为灵活运用,变机械接受为举一反三,从而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中脱颖而出,插上创造的双翅,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在教学中为贯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的一些做法。
1、质疑的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才能冲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也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大胆创新。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通过多年的教学、教研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让学生学会质疑.
(1)在预习中质疑。预习是学生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自能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要把预习当作每节课教学的一个环节,放手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探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对于在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产生的一些疑惑,教师要求学生用符号或旁注表示出来,在书上留下思考的轨迹。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不断的训练中加强。
(2)从课文的题目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因此,对文章的题目进行质疑,常常是打开分析文章的窗户。在教学中,老师要常常抓住课题训练学生质疑:能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疑问?把问题梳理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学生就会主动地读,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如教《斑羚飞渡》时,我就引导学生提出:“斑羚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飞渡的?为什么要飞渡?”这样从题目入手,展开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找到了学习的路子,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3)读文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提问到善问,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入到教学中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质疑问难,可以使学生自己能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养成学生求知的兴趣。
2、解疑的方法。
会“质疑”,还要能“解疑”。以问题探究为契机,让学生感受探究问题的乐趣,学习探究的方法,创设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因此,课堂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思考;养成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的习惯;学会围绕主题探究及搜集资料的方法。
(1)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间断性和跳跃性的。留给充分时间,才有利于思维高潮的出现,才符合学生边学边想,先想后说,想好才说的思维规律。探究的核心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补充,要让学生作出评价,要充分保证问题解决的自主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就是要让这些主人去探索去创新。
(2)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间的交往与合作。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总是大于个人的智慧。运用合作探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在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或全班集体合作探究。而不是只要有问题就合作探究。二是要注意合作探究小组结构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成合作探究小组:如同质分组,分好、中、差生组;异质分组,优、中、差生混编组;结构分组,以座位前后左右为一组;自由分组,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让学生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探求问题的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吴征翠,语文教师,现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