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长存的价值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zl900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的胡同数不清,但留下来的越来越少,更多的只是留在“老北京”的记忆中了。据考证,“胡同”为蒙古语,本是水井的意思,原记为“通”,元代时始有这个称谓。胡同用来标记地理方位,和街道、巷道、弄堂是一个意思,但只有北京叫胡同。一座座的四合院就分布在大大小小的胡同内,承载着北京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胡同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进行,一条又一条胡同被拆或改造,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再也不见昔日北京胡同的安详或喧闹,也让许多人留下不尽的怀想和伤感……
  看到由画家况晗的铅笔画和作家陆元撰写的胡同故事组成的《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风貌》一书,甚为欣喜。这本书极为独特和别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因而具有收藏价值。其价值在于:
  第一,况晗的铅笔画开辟了一个新的画种,他画的北京胡同作品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藏品。
  况晗的铅笔画为许多人关注和喜爱。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远在该书“序言”中这样评价:
  他用笔考究,使扁宽的速写铅笔产生出不同的线条排列,来反映不同的质感和意境;他对素描的结构造型、色彩光感和色阶的把握非常准确,做到一笔到位成型,不涂不改;他吸收了中国水墨画的优良传统,浓淡相宜,又结合了西方写实画风,虚实交融。他在东方传统和西方艺术汇融中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画面上古老的胡同被赋予了清新之气和勃勃生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舒乙说:“宽笔铅笔画可以说是况晗的发明,此前仅有个别外国人拿来做速写,真正当一种正规的艺术创作手段的还没有。……宽笔铅笔画看起来和常见的铅笔画一点都不一样。猛一看,还以为是水墨的呢,感觉很好,很美。”云峰画苑董事长、国际收藏交流协会会长郭浩满说:“令人欣赏其作品时如在朗读一首充满韵律和节奏感的诗,并感受到那种痛快和淋漓尽致。”
  况晗用铅笔画北京胡同,线条粗细有致,明暗对比分明,浓淡相间,疏密得宜,画出了老北京的苍凉和古朴,表现了北京居民的日常起居、市井生活,传达了普通人的思想感情,用北京人的话说:“就是这个味儿!”况晗自己说:“我画北京胡同,并非胜在如何逼真,胜在怎样巧妙的表现手法,我想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这些作品背后透出的淡定、宽容的情怀才是最打动人的。”
  那各式各样的门楼、飞檐斗拱,说明其主人不同的身份;沿街的小摊、院落空间的充分利用,述说着老百姓的生活感受。好多幅作品中我们都看到墙壁上有大大的“拆”字,事实上没过多久,这些胡同就不存在了!有的画面是高楼大厦与断壁残垣并存,如《珠市口东大街的改造》,说明城市变迁的脚步,“除旧立新”在同时进行。况晗“用铅笔和推土机赛跑”!1995年以前,他的创作大多在胡同里实地写生,后来,他发现自己的铅笔已经跑不过推土机了,只能到处去拍照片作为素材。从中选择一些再画出来。
  他的铅笔画,很费时间,也很费力。完成一幅作品,往往需要几天甚至上十天,画时手臂和手指都要很用劲。他从1990年夏天开始画北京胡同,一画就是十八年!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和耐力!多年手握粗细不同的铅笔着力作画,他的右手中指已磨出黄豆大的硬茧。谁能料到,画画竟也是体力活!正如郭浩满先生所说:“况晗的铅笔画需要有极高的造型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同时需要有深厚的功力和强劲的臂力。这些综合修养和实力并非短期内可以形成,而是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和探索,凭着悟性和执著才能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和高难度技法。”
  况晗的铅笔画融合了素描、油画、水墨画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又有浮雕一般的质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很深的意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第二,与铅笔画作品相应,陆元撰写的胡同故事使这本书具有史料价值。
  陆元生于北京东城区明清顺天府旧址旁的交道口,长于西城区元大都海子畔的白米斜街,“含英咀华,夜读元明清三代史;寻幽探秘,日访老北京四九城”,为“食烟火斋”斋主。他撰写过有关北京历史地理方面的文稿数百篇。应画家况晗之请,他为每幅画画中的地方写下“解说词”,使我们了解历史的变迁。况晗穿行在胡同里,在写生、拍照积累素材外,也和几代生活在胡同里的老爷子老太太聊天,了解了不少胡同里的故事,积累了很多资料。经过作家陆元的文字加工和充实历史材料的表达,使每幅静止的画面仿佛“活”起来了,让人联想胡同里的风云际会、世事变迁。住在胡同里的居民也不一定完全了解胡同的历史,通过这本图文并茂的书,看到熟悉的场景,知道了其中的掌故,怎不让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
  例如,顶银胡同附近是举行科举考试的贡院。据《清代的官制》,“进士、举人、贡生都戴金顶,生员、监生则戴银顶”。光绪八年顺天府乡试时,有一万六千名秀才赶考,想象一下:秀才们帽子上顶着明晃晃的银顶子在通往贡院的胡同里溜达,难怪这条胡同被叫作“顶银”胡同!
  “南豆芽胡同”、“前拐棒胡同”、“东棉花胡同”、“南锣鼓巷”、“烟袋斜街”、“西兴隆街”、“大力胡同”、“抄手胡同”……这一条条胡同,经历过多少春夏秋冬,记录着多少人间沧桑!然而,能记录下来的毕竟是少数,也有很多湮没无闻。也许,就在那些不起眼的胡同里,曾经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喜剧!近年来兴起的口述实录,对于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功不可没。
  第三,铅笔画出的胡同“旧貌”和照片反映的所在地“新颜”对比,令人不只是感到景物的更替,更感到时代的变迁。
  这本书让人感到厚重的历史感和强大的震撼力!胡同的消失,一方面,体现出经济的发展,高楼大厦取代了低矮的平房,人们的工作、生活条件更好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历史年轮的无情,怀旧、眷念故居是人之常情,一条条胡同的消失也叫人嘘唏不已!其中蕴涵着人们复杂的感情。
  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李耀林写的序以《一支铅笔留住胡同》为题,指出:“从城市文化原生态保护的角度看况晗的绘画艺术,他的画在艺术价值之外,还有文化抢救的意义,他把胡同保存在绘画中,用铅笔刻录了城市的文脉和变迁。”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脚步加速,大部分胡同毕竟留不住,胡同的消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也有必要保留一些胡同,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而且,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在历史照片中、在画家的绘画作品和作家的文字记录中,这些胡同不仅是历史的存在,也将是永恒的存在!
  展读全书,也有一些遗珠之憾。北京胡同里有很多名人故居,如宋庆龄故居(后海北沿)、鲁迅故居(宫门口二条)、郭沫若故居(前海西街)、梅兰芳故居(护国寺街)、茅盾故居(后圆恩寺)、邓小平故居(宽街)、胡耀邦故居(史家胡同),等等,这些都值得画、值得写,更能引起人们的景仰和怀念。如果在描绘景物的同时,还能加上人物肖像素描,是否可以更让人回味?
  这本书很有创意,将在历史的发展中显示其长久和宝贵的价值。我们也期望读到它的续篇和新篇!
其他文献
从1919年7月蔡晓舟、杨景工编的第一部关于五四运动的书——《五四》出版以来,八十多年中,与“五四”相关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由此建构起来的“五四”形象也可谓千人千面,众说不一。在众多“五四”学的著述中,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新著《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一书,是最近比较特别的一部。该书以五四新文化为对象,除“导言”外,由六个独立的章节组成,内容涉及广场上的学生运动、《新青年》中的文体对话、蔡元培的大学
当代的《文选》学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就《文选》的成书、文本源流、注释、历代《文选》学等加以探讨,二是对《文选》中所载作品进行研究。顾农的《文选论丛》即包括这两方面内容而以后者为主。全书五十五篇,内容非常丰富。上卷论《文选》的编者、编撰背景及文学趣味、《文选》的注解、《文选》与《文心雕龙》、《诗品》的比较;下卷则论《文选》所载作家作品,上起《楚辞》,下迄南朝的江淹、丘迟,有考证,有思想艺术的
由鄢烈山先生作序的《意外或偶然——报人读史札记》,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不但能令读者增加很多历史知识,而且针砭时弊,足以警惕人心。为了使此书更臻完善,我想提出几点意见和作者商榷。  第72页:“可惜王安石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于是凡是赞同他,同时也是他认为有能力的,不论处于哪一层次,都要破格提拔,韩绛、吕惠卿、苏辙等的升迁可以佐证。”  据我所知,苏辙并非王安石一派,他和其兄苏轼一样,是反对新法的。《
靳彤: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编写组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语文学科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科书、语文教学设计、阅读与阅读教育,独著、主编、参编著作10部,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建设》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建设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一、王国维的“创造性背离”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按:应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人间词话》初刊稿第二十六则)这就是广为人知的“人生三境说”。  在这一则词话中,王国维引用了三个词句来
文本细读这一理念这几年已经被搞语文研究和语文教育的同仁们越来越多的说起,也越来越达成了共识,这也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性质的定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實践性课程。”[1]可见语言文字这一“细处”是根本,教育家叶圣陶说“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对语言“细处”的强调更是到了一个高度,文本细读的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细教文本?如何指导学生把一篇文章读细,作为一线教
美国学者埃里克·尤斯拉纳(Eric.M.Uslaner)所著《信任的道德基础》一书所探讨的问题,不仅是美国所面临的问题;而且也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间越来越凸显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目前的当务之急。而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运用社会的信任度作为参照系来研究的。  一个社会和谐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上反映出来。那么信任是什么?它以什么为基础?它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20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提要》  马宝珠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40.00元  说到史学名著,自应有其特殊的学术含义,即突出地反映某一史学思潮、彰显其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者。20世纪的史学思潮大体经历了“新史学”、新历史考证学(时人亦称为“实证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确立及其发展、新时期史学的恢复和兴盛等过程。《20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提要》一书所收入的已故史学家的百种著作,大致可以反
风靡海内外的《夏济安日记》(1946年1-9月)虽然篇幅上和吴宓的十大本日记相去甚远,但读来却每每为二人极其相似的挣扎而喟叹。钱钟书曾评价吴宓“是一个矛盾的自我,一位‘精神错乱’的悲剧主角;在他的内心世界中,两个自我仿佛黑夜中的敌手,冲撞着,撕扯着。”(李洪岩《近代学人与钱钟书》,第54页,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这句话用来形容夏济安,至少是1946年的夏济安,也是恰如其分的。他对R.E宗教式
2017年全国小学生和初中生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第一课的内容不再是拼音字母,而是六个汉字“天地人、你我他”。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中央台的电视采访中解释说,这是因为,针对小学生来说,刚入学就学拼音太困难。其实,这一看似简单的改变,是一种遵循人的语言学习规律的改革,可以说是对语言生成原理和语言与人之间的存在关系的正确理解和实际运用。这一原理是:语言生成是句生成,人的语言认知思维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