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笔者刚听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门课肯定枯燥、无用,学生一定不愿听。但在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笔者发现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学生还是会对这门课感兴趣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上好这门课,就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只有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达到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目的,才能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贴近实际
贴近实际的本质就是贴近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贴近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现实。就如思政教研室主任魏老师所说:“我们不能总是拿着几年前的案例来给学生上课,这样的事例离学生太远了。”教学内容与客观现实脱节也是长期以来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上课不爱听讲。为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一定要贴近实际,使学生能触摸到、想象到、感受到。比如在讲《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这一章中,我以“小悦悦事件”为例,让学生思考这一事件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激发了学生积极、热烈的讨论和发言,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就是要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要从大学生的身边事、眼前事、点滴事入手。把能引发学生真实感受的教育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生活过程德育化,把教育培养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细节当中;使德育过程生活化,使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自觉升华道德境界。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内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在上课的过程中,笔者经常把学生当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和具体案例引入课堂,比如关于学生应该怎样树立学习目标这个问题,笔者会列举学生当中因为没有树立学习目标而挂科,以致不得不转专业的案例,也会列举因为树立了明确学习目标而拿到奖学金的案例。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有鲜明对比的这两种事例,可以更深地触动学生的心灵,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贴近学生
贴近学生的根本点在于贴近学生的心灵。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心理,深入挖掘能引起学生强烈共鸣和心灵震撼的素材,尽可能入情入境,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感受到社会道德是他们情感和内心世界的精神支柱,与他们息息相关。如在讲《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时,笔者和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笔者先让学生在纸上写出他们的人生目标,然后我从中抽取一部分,把它念出来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再把抽出来的学生的人生目标进行分类,从而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使他们明白了进入大学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小步。由于学生积极、认真地参与和热烈、踊跃地发言,这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道德需要和选择。大学生作为现实社会中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和追求,有丰富自己和发展自己的需要。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时,让学生就“在大学谈恋爱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进行辩论,从而使学生明白了如何正确地对待恋爱和学习。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尽管大学生已经成年,但心智方面还未成熟,他们会碰到许多难以适应的困难,特别是需要与选择、判断与认可上的困难。教师要把社会道德的普遍要求与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避免空洞说教,尽量帮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发展和完善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彭喜红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思政部;谢梦君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
一、贴近实际
贴近实际的本质就是贴近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贴近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现实。就如思政教研室主任魏老师所说:“我们不能总是拿着几年前的案例来给学生上课,这样的事例离学生太远了。”教学内容与客观现实脱节也是长期以来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上课不爱听讲。为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一定要贴近实际,使学生能触摸到、想象到、感受到。比如在讲《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这一章中,我以“小悦悦事件”为例,让学生思考这一事件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激发了学生积极、热烈的讨论和发言,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就是要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要从大学生的身边事、眼前事、点滴事入手。把能引发学生真实感受的教育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生活过程德育化,把教育培养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细节当中;使德育过程生活化,使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自觉升华道德境界。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内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在上课的过程中,笔者经常把学生当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和具体案例引入课堂,比如关于学生应该怎样树立学习目标这个问题,笔者会列举学生当中因为没有树立学习目标而挂科,以致不得不转专业的案例,也会列举因为树立了明确学习目标而拿到奖学金的案例。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有鲜明对比的这两种事例,可以更深地触动学生的心灵,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贴近学生
贴近学生的根本点在于贴近学生的心灵。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心理,深入挖掘能引起学生强烈共鸣和心灵震撼的素材,尽可能入情入境,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感受到社会道德是他们情感和内心世界的精神支柱,与他们息息相关。如在讲《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时,笔者和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笔者先让学生在纸上写出他们的人生目标,然后我从中抽取一部分,把它念出来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再把抽出来的学生的人生目标进行分类,从而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使他们明白了进入大学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小步。由于学生积极、认真地参与和热烈、踊跃地发言,这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道德需要和选择。大学生作为现实社会中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和追求,有丰富自己和发展自己的需要。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时,让学生就“在大学谈恋爱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进行辩论,从而使学生明白了如何正确地对待恋爱和学习。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尽管大学生已经成年,但心智方面还未成熟,他们会碰到许多难以适应的困难,特别是需要与选择、判断与认可上的困难。教师要把社会道德的普遍要求与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避免空洞说教,尽量帮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发展和完善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彭喜红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思政部;谢梦君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