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是高校最基本的单位。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高校教学管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班级建设与管理逐渐成为难点问题。本文从学生工作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大学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并对强化班级建设与管理提出了若干意见。
关键词:高校 学生工作 班级建设
班级是构成高校育人系统的一个学校基层组织,是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的基本承载体与落脚点。班级虽是一种临时性的组织,但从学校全局来看,旧的班级解体了,又会建立新的班级,班级总量相对保持平衡,这个动态过程的每一环都是学生工作所不能忽视的。因此,笔者认为,要适应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大学应该重视班级的建设与管理。特别是在强调高校的教育质量、培育学生科学精神、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更应该把班级建设与管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一、高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1.班级管理严重缺位
目前,各高校学生管理中都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辅导员或班主任配备不齐、精力或责任心不够、经验不足等。有时一名辅导员要管理数百名学生,而有些学校连一名专职辅导员都没有,更没有健全的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组织。如果仅靠学生干部来管理班级,那教育的缺位与缺失就显而易见了。
2.学生工作管理者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便捷化,很多学校、院系以及班级不愿意开班会,使得班级的概念模糊了。而且在班级管理上,很多班主任认为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可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这种班级管理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辅导员和班主任没有直接干预班级的管理工作,也导致了班级自我建设的松散,班级内部如同一盘散沙。
3.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新旧体制交替的特定历史时期,他们的思想被刻上了时代的烙印。大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很多困惑和矛盾,一方面他们有极大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也形成了拜金意识、享乐意识和极端个人主义。尤其是“90后”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而又价值多元的思想状况日益突出,家庭经济困难群体、心理问题群体等特殊群体的问题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
二、大学班级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1.重视班级管理
现阶段,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班级建设的重要性,班级育人的有效性,探讨班级建设的各种有效途径,通过班级文化的导向、班级活动的凝聚、班级制度的约束,提高班级的有效作用力,培养出全面发展、符合祖国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重视班级管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辅导员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是联系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纽带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因此,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既是加强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教育管理的重要前提。为此,必须重视辅导员的专职培训,不断培养和提高辅导员的素质;第二,建立和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实行制度管理,既可以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又可以促使全班学生理智、自觉地遵守纪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限制少数学生的无组织、无纪律和懒散行为;第三,要建立以辅导员为核心、班主任或班导师为配角、学生干部为补充的班级学生管理体系。同时,要创造有利于班级履行管理职能的“软”“硬”条件,按照“近距离管理、近距离服务”的理念和“缩小管理单元、下移管理重心、激活管理活力、提高管理效能”的思路,努力构建系(院)——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系统,这样才能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参与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
2.强化班级团学组织建设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基层组织建设是共青团工作的生命线。在系(院)建设的基础上,增强班级团学组织的活力,对于提高管理水平,营造优良学风,增强管理效能,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不断加强班级团学组织的建设,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加强班级团学组织建设。应注重思想建设,首先解决好“入脑”问题,另外还要提高团学干部的素质,要完善组织内部的机制和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深化服务理念,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其次,要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充分发挥党、团员大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避免流于形式和不切实际的工作,保持思想观念和行动的一致性;最后,我们应该构建系(院)、年级、班级三级学生工作管理体系。以精简系(院)级团学组织干部为核心,增强他们的宏观管理能力,增加年级团总支这一基层组织,达到提高系(院)级团学工作的执行力,强化年级辅导员与班级团学组织的沟通、协调和管理的目的。
3.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夯实基础
任何一个班级建设的意图,都要依靠班级干部的传达、贯彻、组织实施,依靠骨干队伍宣传带动、以身示范。因此,在确定班级建设的目标之后,首要任务就是认真选拔和建设一支能独立工作的班级学生干部队伍,要把那些品行好、学习好、能力强,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人选拔出来,担任班干部。而且,班干部要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班干部是实现班级目标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要通过传、帮、带的方式,精心栽培他们,帮助学生干部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班委的协调能力。协调能力高的班委,能很好地调动班级同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妥善处理同学中的消极情绪。另外,辅导员还要对学生干部采取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绝不能仅看到其长处,而偏袒其缺点,否则,将不利于班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也有损他们在同学心中的威信和形象。
班级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班级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我们在重视班级工作的同时,还要继续积极完善高校班级的建设与管理机制,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廖元新,胡邦宁等.试析新时期高校学生班级建设的实践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2]宋效红.非正式组织理论对高校班级管理的启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
[3]王新忠,王铁强.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4]冯智恩.大学班集体建设的理论分析与制度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高校 学生工作 班级建设
班级是构成高校育人系统的一个学校基层组织,是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的基本承载体与落脚点。班级虽是一种临时性的组织,但从学校全局来看,旧的班级解体了,又会建立新的班级,班级总量相对保持平衡,这个动态过程的每一环都是学生工作所不能忽视的。因此,笔者认为,要适应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大学应该重视班级的建设与管理。特别是在强调高校的教育质量、培育学生科学精神、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更应该把班级建设与管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一、高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1.班级管理严重缺位
目前,各高校学生管理中都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辅导员或班主任配备不齐、精力或责任心不够、经验不足等。有时一名辅导员要管理数百名学生,而有些学校连一名专职辅导员都没有,更没有健全的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组织。如果仅靠学生干部来管理班级,那教育的缺位与缺失就显而易见了。
2.学生工作管理者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便捷化,很多学校、院系以及班级不愿意开班会,使得班级的概念模糊了。而且在班级管理上,很多班主任认为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可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这种班级管理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辅导员和班主任没有直接干预班级的管理工作,也导致了班级自我建设的松散,班级内部如同一盘散沙。
3.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新旧体制交替的特定历史时期,他们的思想被刻上了时代的烙印。大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很多困惑和矛盾,一方面他们有极大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也形成了拜金意识、享乐意识和极端个人主义。尤其是“90后”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而又价值多元的思想状况日益突出,家庭经济困难群体、心理问题群体等特殊群体的问题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
二、大学班级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1.重视班级管理
现阶段,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班级建设的重要性,班级育人的有效性,探讨班级建设的各种有效途径,通过班级文化的导向、班级活动的凝聚、班级制度的约束,提高班级的有效作用力,培养出全面发展、符合祖国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重视班级管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辅导员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是联系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纽带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因此,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既是加强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教育管理的重要前提。为此,必须重视辅导员的专职培训,不断培养和提高辅导员的素质;第二,建立和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实行制度管理,既可以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又可以促使全班学生理智、自觉地遵守纪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限制少数学生的无组织、无纪律和懒散行为;第三,要建立以辅导员为核心、班主任或班导师为配角、学生干部为补充的班级学生管理体系。同时,要创造有利于班级履行管理职能的“软”“硬”条件,按照“近距离管理、近距离服务”的理念和“缩小管理单元、下移管理重心、激活管理活力、提高管理效能”的思路,努力构建系(院)——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系统,这样才能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参与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
2.强化班级团学组织建设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基层组织建设是共青团工作的生命线。在系(院)建设的基础上,增强班级团学组织的活力,对于提高管理水平,营造优良学风,增强管理效能,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不断加强班级团学组织的建设,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加强班级团学组织建设。应注重思想建设,首先解决好“入脑”问题,另外还要提高团学干部的素质,要完善组织内部的机制和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深化服务理念,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其次,要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充分发挥党、团员大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避免流于形式和不切实际的工作,保持思想观念和行动的一致性;最后,我们应该构建系(院)、年级、班级三级学生工作管理体系。以精简系(院)级团学组织干部为核心,增强他们的宏观管理能力,增加年级团总支这一基层组织,达到提高系(院)级团学工作的执行力,强化年级辅导员与班级团学组织的沟通、协调和管理的目的。
3.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夯实基础
任何一个班级建设的意图,都要依靠班级干部的传达、贯彻、组织实施,依靠骨干队伍宣传带动、以身示范。因此,在确定班级建设的目标之后,首要任务就是认真选拔和建设一支能独立工作的班级学生干部队伍,要把那些品行好、学习好、能力强,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人选拔出来,担任班干部。而且,班干部要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班干部是实现班级目标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要通过传、帮、带的方式,精心栽培他们,帮助学生干部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班委的协调能力。协调能力高的班委,能很好地调动班级同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妥善处理同学中的消极情绪。另外,辅导员还要对学生干部采取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绝不能仅看到其长处,而偏袒其缺点,否则,将不利于班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也有损他们在同学心中的威信和形象。
班级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班级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我们在重视班级工作的同时,还要继续积极完善高校班级的建设与管理机制,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廖元新,胡邦宁等.试析新时期高校学生班级建设的实践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2]宋效红.非正式组织理论对高校班级管理的启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
[3]王新忠,王铁强.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4]冯智恩.大学班集体建设的理论分析与制度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