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植物染料的制作技艺

来源 :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锦植物染料的制作技艺,是我国保留沿用至今最为原始的染料制作技艺。造靛法制作染料,揭示了印染的起源,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信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对民族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黎族是海南岛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她们逐渐掌握了各种植物染料的制作技艺。她们制作的染料,以植物为主,矿物为铺,多数为野生,少数为人工栽培。制作染料的植物可利用的部分包括心材、树皮、茎块、枝叶、花、果等,其中心材、树皮、茎块、枝叶等制作染料为多,入染量大。人们需经过造靛法、煮沸法和浸泡法等技艺制作染料。
  一、染媒的制作
  制作染料,首先要制作染媒。染媒染色是现代较先进的一种染色方法。染媒,就是使染料和被染物关系亲和的物质。在染色工艺之中使用染媒是染业的一大进步,它扩大了色彩的品种,使色度加深,提高了色彩的鲜艳度,复合色也大大增多,使染料和织物的亲和关系增强,不易退色。染媒有碱水、蚬壳灰、酒等。
  1.碱水的制作
  草木灰本身含有碱的成分,具有多种金属元素。人们先用一个畚箕摆上一层稻草,然后铲一些草木灰放在稻草之上,再挂在屋檐下,畚箕底下放一个盆,用水淋过的草木灰,透过稻草慢慢滴入盆里,这就是过滤后的碱水。
  2.蚬壳灰的制作
  蚬壳灰做染媒,对棉纱腐蚀性较弱,村民喜欢用它做染媒。
  春节期间,在落地船型屋的附近,平整一块地。把牛粪干摆放在地上三层,牛粪干上面摆放一层蚬壳,又铺二层牛粪干,再摆放一层蚬壳,以此层层往上摆放,直到一箩筐的蚬壳摆放完,最后摆放二层牛粪干,牛粪干堆积成高约100厘米的塔式。晚上入睡时,在顶部挖一个坑,铲火炭倒在上面,让火慢慢地燃烧。第二天早上,火灭了,蚬壳干脆了,捡起放入坛,煮一锅开水倒入坛里,盖住坛口密封,一个星期后蚬壳烂后,便可使用。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采摘一种黎语叫“者让”的植物叶子,铺在箩筐上,把烧透的蚬壳放入筐里,煮一锅开水倒入筐中,再把蚬壳盖住,捂一周后,将蚬壳泥摊开晒干,晒干后的蚬壳灰放入坛里密封备用。
  3.酒的酿造
  在染色过程中,把酒倒入染液中可改善色彩,还能加强染料的渗透性,令织物有较好的染色效果和牢固程度。
  煮米饭放凉,按1个酒饼拌5斤米饭的比例,放入罐里发酵。1个月后,取出发酵的米饭倒入锅里,加清水搅均匀。锅上扣蒸酒器,蒸酒器的上面放一盆清水,酒流与酒桶之间用竹管连接,酒慢慢流入桶里。蒸酒后经常换凉水,让水蒸气下降,这样出酒多,100斤米可酿150斤酒。
  二、造靛法制作
  采摘一把假蓝靛或者木蓝的茎叶放入缸里浸泡,盖住缸口,4天后假蓝靛或木蓝迅速腐烂发酵,当浸泡假蓝靛或木蓝的水,由粉绿色变为深蓝色后,便剔除杂质。缸表面起一层泡沫,泡沫呈红色为佳,这称作沤靛。
  兑入一定数量的染媒,比例是60斤假蓝靛或木蓝的汁液,2斤蚬壳灰,2斤碱水,2两酒或酒糟。用竹制喇叭口搅棒不停地搅拌,搅拌均匀后,让其沉淀。然后把水倒掉,留下底层深蓝色的泥状沉淀物,这道工序称碱化,即造靛的过程。
  靛的生成主要是假蓝靛或木蓝中的靛甙在起作用,假蓝靛或木蓝经发酵以后,靛甙经水解成吲哚,在正常氧化作用下吲哚缩合靛蓝。生成靛蓝的同时也产生另一种染色物质靛白,靛蓝和靛白可以互相转化,靛白溶解度较小,呈弱酸性,可以染丝织物和毛织物,还可以染棉麻织物,它还会影响靛蓝的氧化回复。靛白的另一特性是极易溶解于碱,溶于碱后不仅可以染丝、毛织物,也可以用来染棉麻织物,扩大了染色品种和入染范围。这就是在靛泥之中加入蚬壳灰、碱水和酒等强酸性物质的原因。
  三、煮沸法制作
  黎族妇女把植物熬煮后,使色素释放出来,取染料入染棉纱。许多植物都含有不同的色素。
  1.褐色植物染料的制作。用钩刀剥取牛锥木的树皮,把牛锥木的树皮切成一块块(约10厘米),与两块牛皮一起放入大锅里熬煮,熬煮的时间越长颜色越深。10斤染料加蚬壳灰2两、碱水1两。熬煮1天的染料变成桔黄色,3天为桔红色, 7天为褐色, 10天为赭石。为了使颜色更深,用火把几块牛锥木的树皮烧成呈木炭状,放入锅里与熬煮了15天的赭石染料一起煮,过5天后染料为咖啡色。在熬煮的过程中树皮的色素释出完后,再换新的牛锥树皮。加牛皮熬煮的染料含有润滑剂,染色后的棉纱光滑耐用。
  2.红色植物染料的制作。砍伐苏木,取苏木的心材切成片,放入大锅里熬煮。10斤染料加2两碱水。熬煮1天的染料为桔红色,3天的染料为大红色,7天的染料为深红色,10天的染料为紫红色。
  3.黑色植物染料的制作。剥取乌墨木的树皮,把树皮切成块,放入大锅里熬煮。10斤染料加3两蚬壳灰,2两碱水。熬煮1天的染料为猪肝色。如果加豆角叶、芒果仁一起熬煮,颜色则偏黑。乌墨树皮、豆角叶、芒果仁含有单宁酸。在用钩刀剥离树皮时,单宁酸与铁器上的铁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黑色鞣酸高铁,在植物单宁酸分子结构中,存在大量的亲水基因,这些基因易溶于水,对棉纤维附着力很强。在染色过程中,铁盐与单宁酸反应,在亲水基因的亲和作用下,纤维上生成无色的鞣酸亚铁,同时又在常温常压的空气中氧化成不溶性的鞣酸高铁沉淀,由于鞣酸高铁呈黑色,所以织物也就被染成黑色。
  四、浸泡法制作
  黎族妇女把植物捣烂后,通过浸泡数日后,使色素释放出来,取染料入染。不同的植物可以提取同一种色素。
  1.绿色染料的制作。采集谷木的叶子,放入木臼里,捣烂后兑水搅拌均匀,就变成绿色染料。或者把捣烂的叶末,放入陶缸里浸泡数日,滤去杂质,也成为绿色染料。
  2.黄色染料的制作。采集姜黄的茎块,放入木臼里,捣烂后兑水搅拌均匀,就成为黄色染料。或者浸泡姜黄的碎末,三天后滤去杂质,成为黄色染料。姜黄本身有柠檬黄和桔黄两种颜色。
  各种染料在染色的过程中,在光合作用下,可以变化成许多种颜色。日照强,染的颜色偏暖;日照弱,染的颜色偏冷。
  黎锦植物染料的制作技艺,是我国保留沿用至今最为原始的染料制作技艺。造靛法制作染料,揭示了印染的起源,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信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对民族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1998年1月24曰,《相约星期六》亮相上海荧屏;迄今为止;,这档电视征婚节目已经走过了整整的八个年头。2004年,该节目荣获全国电视文艺节目星光奖之优秀栏目奖。  2006年,新改版的《相约星期六》一露面,就成为近两年来上海电视综艺节目的一个新亮点。改版以来的平均收视率为9.8%,最高到11.7%,超过去年6.6%的平均收视率。  节目组现有制片人一个。编导四名;其中一人未婚。    旧版·新版
期刊
这些无声的黑白影像,尽管有些已说不清楚拍摄的时间和地点。然而,如此真实的记录着黎族社会的影像,能保留下来实属不易。它们,是研究黎族及海南岛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2005年8月,已故的美国在琼专家金博格·埃里克将此前在美国找到的摄于1937年的无声黑白电影《海南红山之外》,捐给海南省民族学会。次年10月又将26张反映黎族苗族群众社会生活的珍贵老照片,捐给省民族学会。2007年省民族学会在北京征集到
期刊
黎锦图案是穿在黎族人民身上的史书,是民族历史的探源体,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体现。她采用传统的款式、鲜明的色彩、民间的纹样、手工的深情,给人以视觉强烈的感受。在历史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与人的大部分交流通过这种身体语言来完成。  历史以来黎族织锦的图案繁多,尚有传承的织锦图案有:  作为拓荒先躯的黎族祖先,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勤劳顽强的性格艰苦创业,
期刊
1956年好莱坞影后格蕾丝·凯丽与摩纳哥大公兰尼埃联姻轰动了全世界,被称为世纪婚姻。1982年格蕾丝不幸死于车祸。但此后她家的新闻和绯闻仍不断地出现子媒体。2005年4月8日,81岁的兰尼埃大公去世,格蕾丝全家终于陨落了——    这次婚姻被称为世纪婚姻。它使小小的摩纳哥公国名声大霞。女方是美国宾州一个砖瓦工的女儿,后来成为世界上最受人崇拜的好莱坞影后,男方则是欧洲最耀眼的钻石王老五,位于法国南部
期刊
对于黎锦的进一步研究,必须要求更多的研究者走向世界,把黎锦放在世界的平台上以更纵深的角度去进行探索,发掘各民族织品的艺术精华所在,才能将这门古老的艺术传统永远承传下去,发挥民族精品的光辉。  海南黎族织锦的图案,丰富多彩,与东南亚群岛一带的织锦图案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各自不同的地方特色。由于海南岛与东南亚群岛各岛屿的自然生态环境有相同之处,但又有各自的特色,所以在织锦中所呈现的图案也各具特色。在马
期刊
1961年,有一位法兰西人科拉因,怀着献身艺术的憧憬,张开双臂,从高楼上自由落体。据说,此君便是行为艺术的鼻祖。且不说这种象征自我毁灭的起始之步不吉,单论种子里已蕴藏了自杀因素的艺术之花,它们是否就能悦人心目?  会有人来反驳我的疑惑,因为我提到了心目。艺术当然是要用眼睛来观看的,但是愉悦的难道不是心灵?如果没有观者的参与,行为艺术再怎么行为,也只是一种自说自话。我不是反对行为艺术,而是对这几年在
期刊
国内外收藏家和研究家们之所以对黎锦情有独钟,一个重要原因,海南黎族的纺织至今还保留着几千年的、原始的、世代相传的技艺,被人形象地比喻为“原始纺织的活化石”。  自从2009年10月海南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对黎锦的收藏炙手可热,不少来自欧美的收藏大家也不远万里深入海南黎族山区调查和购买。国内外收藏家和研究家们之所以对黎锦情有独钟,
期刊
在黎村里,你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图景,在房前屋后、树荫下,妇女们坐在草席上,脚蹬绕线木棍,微躬着腰在飞快地穿梭着织布。一幅幅令人惊叹的、绚丽多彩的黎锦就从此诞生。  黎族妇女自七八岁开始学习纺织,人人都擅长纺织,每个妇女都有一套加工棉花、纺纱、染色、织布工具。纺纱织布是妇女从事家庭手工业的主业之一,白天除了田间劳动、家务之外,主要从事纺纱织布。在黎村里,你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图景,在房前屋后、树荫下,妇女
期刊
作为传承人,她崇高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令人动容。她用双手编织着属于黎族人民的“民族魂”;用她的坚守告诉我们黎锦技艺在走过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后,仍将生生不息。  她用双手织出的黎锦承载着一个不朽的民族精神;她用对黎锦的执着和挚爱抒写着她的织锦人生;她用黎锦技艺传承属于黎族人民的特有文化内涵。她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容亚美。  乐东县千家镇永益村,这里农田肥沃
期刊
远远的,看见她们有的手拿针线,有的拿布料,聚精会神地在布料上来回的绣着。走近一看,只见一缕缕色彩斑斓的棉线,如同一道七色的彩虹,在黎族姑娘手中变得灵动。  在亭亭屹立的槟榔树下,有一群穿着贯头上衣和短式筒裙的黎家姑娘,三五成群席地而坐。远远的,看见她们有的手拿针线,有的拿布料,聚精会神地在布料上来回的绣着。走近一看,只见一缕缕色彩斑斓的棉线,如同一道七色的彩虹,在黎族姑娘手中变得灵动。自古以来纺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