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正是在玩的过程中,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最初的认知。户外体育游戏正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幼儿能在尽情玩耍,充分享受体育游戏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站在幼儿发展的角度,思考如何在幼儿的运动中有效地开展活动,有效进行观察和指导,进而提高幼儿户外活动的有效性。
一、基础情况
(一)理论背景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健康领域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教师既要满足幼儿在活动中身心得到放松,又要有目的、有計划地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各个环节都需要融入《指南》教育目标,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进行设计,通过幼儿的实践来调整下一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户外体育游戏作为幼儿健康领域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活动的主题是以幼儿自己讨论生成的。二是户外联合需要幼儿合作完成,自己分工进行摆放器械;三是易于多种器械的使用,空间的利用,易于教师有效观察并及时指导。因此,户外联合体育游戏在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的平衡能力、发展幼儿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上等等,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传统意义上的户外体育游戏,如:大家一起来修桥、小袋鼠跳跳跳、螃蟹运球等富有着针对性的教育目标,教师可以直接运用到户外体育游戏当中,这也是大多数幼儿园所采用的户外游戏方式。而幼儿园的户外体育器械每年都在不断更新,其中部分还属于自制玩具,同样深得幼儿喜爱。
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也会出现弊端,有时不易发现幼儿存在的不足,针对其他领域的锻炼不够充分。因此我们在实际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了调整,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挥幼儿自主性,提高体育游戏的多样性,使幼儿更加喜欢参与到活动中。
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当及时根据活动总结不足,积累经验,用实践结果修正理论指导,不断优化活动方案,提高活动开展效能,进而形成更加有效的体育联合活动观察策略。
(二)实践背景
为探索、完善户外体育活动的方案,扩大其成效,建立更加科学的有效观察实施策略,笔者按照比较固定的频率先后组织大班幼儿开展了两次户外联合体育活动,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观察和实践。
在第一次活动中,主要针对使用材料、安全性、目标难度进行了观察和调整;在第二次活动中主要针对难点以及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了研判和调整。每次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分享成功经验,并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和反思,逐步调整活动组织策略,优化活动方案。
先后两次实践活动,逐级递进,彼此联系,实现了从主题选择到完成一次联合全过程的分析研判,比较全面的检验和剖析了各个要素对幼儿参与活动的影响,对促进学前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户外体育活动实践及总结
(一)第一次体育活动实践
1.实践经过
教师针对户外体育游戏与幼儿开展了一次晨间谈话,一起讨论活动的主题背景,大部分幼儿脱口而出地选择一起搭建游乐场。根据前期经验,幼儿对游乐场的布局和娱乐设施、环境已有基本了解。
首先是场景构想。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想要搭建的场景用绘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分组进行讨论,每组有一名幼儿代表讲述讨论结果。在讨论中发现,幼儿能够完成游乐场场地的布局。
其次是动员准备。在时间活动开始前,教师将体育活动的安全性对幼儿做了强调,并做好安全预案,嘱咐幼儿一定要搭建稳固,时刻注意自身安全。
最后是材料准备和组织实施。比起成品材料,孩子们更喜欢自制游乐场的装饰物以及标志牌,此时这些在区域活动中制作的材料就派上了用场。领取材料后,幼儿分工合作,部分负责搬运木块、部分在场地内实施搭建、部分给木块进行加固,场面陆续活跃起来。
一段时间后,幼儿完成搭建,教师组织幼儿开始玩自己搭建完的作品。
突发事件。晨晨的属于班里体育水平较高的幼儿,她边玩边自言自语到:“这平衡木也太简单了吧?”说着就快速地走了过去。相反睿睿却很怕平衡木这项运动,他小心翼翼地走着,后面的小朋友说道:“快点啊睿睿,我都等不及了”睿睿一脸愤怒。
面对幼儿的问题,我们暂停了活动,召集幼儿原地坐下,进行小结。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然:“我们搭的游乐场好漂亮,有小路、有山洞还有独木桥。”
“我喜欢玩爬山的游戏”诗涵抢着回答。
睿睿说:“可是,独木桥实在是太吓人了,我都不敢走。”
这句话迎来了孩子们的一阵笑声。我便提出了疑问:“睿睿是我们班体重最重的小朋友,他为什么会不敢走呢?”
幼儿回答到“他怕摔倒”。
“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怎么才能让不敢走的小朋友也能大胆地走平衡木呢?”
“矮一点……”
“宽一点……”
“那等待的小朋友太多怎么办?”
“再搭长一些”……
2.实践总结
根据孩子们的合作体验,教师在观察幼儿搭建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出现了消极等待的现象,有的材料不够丰富,导致活动中断;幼儿过于着急完成,忽略了建构的难度和层次性。在幼儿体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幼儿并没有按照之前绘制的游乐场景实施活动。没有很好的实现《指南》中“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的目标。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在总结中指导幼儿认真思考如何结合游乐场画调整材料摆放,并根据幼儿提出的方法对相应材料进行调整,比如增加平衡木的宽度。同时为了减少消极等待的时间,还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幼儿人数,将平衡木设计成两组,一组高一组矮,其中高的一组增加了宽度,并使用连接扭实施了加固。
(二)第二次体育联合活动实践 针对幼儿的兴趣,教师在活动中事先提出了小任务,使幼儿有效的进行搭建。将三个班级的幼儿分配好需要搭建的部分,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
1.实践过程
有了第一次活动经验,幼儿的第二次搭建更加有序。每组派一名小朋友进行组织,根据图纸进行搭建,很快就完成了基本搭建。但對于调整修改的部分,幼儿想法不一,有的试图探索新的结构,有的想要增加难度,却又担心不稳固会有危险,出现了争执。
幼儿在实践中发现,结构调整之后走起来确实不太稳,有的地方搭的太长踩上去会晃。于是幼儿再一次进行了修改,将三节木板改成两节,在两节木块之间下面加一块连接木块进行固定会更加稳固,同时也能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幼儿对相应材料有所熟悉后,很快发现了教师投放的新材料——桌椅和攀爬梯子,这也是老师事先给幼儿布置的小任务“我和桌子捉迷藏”“我与梯子做游戏”两个小主题,孩子们经过思考将桌子的两条腿搭在另外一个桌子上,这样形成了小山丘,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攀爬能力、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还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
2.实践总结
在户外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向幼儿介绍了新投放的材料与小任务,并建议感兴趣的小朋友进行讨论尝试,将其融入游乐场背景下的游戏活动中。但是在幼儿讨论中自主性没有把握的很好,并没有将老师预设的目标和新材料的使用方法明确地告诉幼儿,导致幼儿比较盲目,思路不一致。
在开展户外游戏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幼儿兴趣,发布的小任务也要具有探索性和较高的层次性,不要让幼儿随意搭建,却没有理解到活动的内涵。而在最后的讨论中,教师也应及时给予幼儿有效地建议,巩固活动取得的成效。
三、教师适时介入及有效指导有助于提高幼儿体育活动质量
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幼儿除了需要丰富的活动材料,自主游戏,已有经验外,更需要宽松的活动氛围和有效地指导。因此,在活动中教师的恰当非常关键。既要消除幼儿的盲目性,又要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引领幼儿获得更高层次的经验和感悟。
例如,在给平衡木增加高度的时候,幼儿就将两个长木板摞在了一起,可是这样一来材料就不够用了,这时教师的介入非常关键,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请大家想一想如果现在需要撤掉一个木块还有保持高度和稳定性应该怎么办?”教师要把握时机介入活动,运用开放性的语言充分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尝试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做幼儿的引导者、游戏伙伴
教师需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幼儿的行为来把握他们的内心想法,理解幼儿独特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同时,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一直作为孩子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来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幼儿总结成功经验时教师都能发现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同时幼儿知道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来制定不同层次的活动。作为教师也能更加了解每个幼儿发展的水平,从而更加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指导。
总之,幼儿园户外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幼儿进行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适应个人需要、发展自我、锻炼自我的方法,它包含着比幼儿身体方面更多的内容。因此,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把幼儿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要相信幼儿的潜能,激起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尊重他们的创造,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笑得更灿烂,使孩子们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基础情况
(一)理论背景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健康领域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教师既要满足幼儿在活动中身心得到放松,又要有目的、有計划地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各个环节都需要融入《指南》教育目标,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进行设计,通过幼儿的实践来调整下一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户外体育游戏作为幼儿健康领域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活动的主题是以幼儿自己讨论生成的。二是户外联合需要幼儿合作完成,自己分工进行摆放器械;三是易于多种器械的使用,空间的利用,易于教师有效观察并及时指导。因此,户外联合体育游戏在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的平衡能力、发展幼儿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上等等,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传统意义上的户外体育游戏,如:大家一起来修桥、小袋鼠跳跳跳、螃蟹运球等富有着针对性的教育目标,教师可以直接运用到户外体育游戏当中,这也是大多数幼儿园所采用的户外游戏方式。而幼儿园的户外体育器械每年都在不断更新,其中部分还属于自制玩具,同样深得幼儿喜爱。
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也会出现弊端,有时不易发现幼儿存在的不足,针对其他领域的锻炼不够充分。因此我们在实际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了调整,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挥幼儿自主性,提高体育游戏的多样性,使幼儿更加喜欢参与到活动中。
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当及时根据活动总结不足,积累经验,用实践结果修正理论指导,不断优化活动方案,提高活动开展效能,进而形成更加有效的体育联合活动观察策略。
(二)实践背景
为探索、完善户外体育活动的方案,扩大其成效,建立更加科学的有效观察实施策略,笔者按照比较固定的频率先后组织大班幼儿开展了两次户外联合体育活动,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观察和实践。
在第一次活动中,主要针对使用材料、安全性、目标难度进行了观察和调整;在第二次活动中主要针对难点以及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了研判和调整。每次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分享成功经验,并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和反思,逐步调整活动组织策略,优化活动方案。
先后两次实践活动,逐级递进,彼此联系,实现了从主题选择到完成一次联合全过程的分析研判,比较全面的检验和剖析了各个要素对幼儿参与活动的影响,对促进学前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户外体育活动实践及总结
(一)第一次体育活动实践
1.实践经过
教师针对户外体育游戏与幼儿开展了一次晨间谈话,一起讨论活动的主题背景,大部分幼儿脱口而出地选择一起搭建游乐场。根据前期经验,幼儿对游乐场的布局和娱乐设施、环境已有基本了解。
首先是场景构想。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想要搭建的场景用绘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分组进行讨论,每组有一名幼儿代表讲述讨论结果。在讨论中发现,幼儿能够完成游乐场场地的布局。
其次是动员准备。在时间活动开始前,教师将体育活动的安全性对幼儿做了强调,并做好安全预案,嘱咐幼儿一定要搭建稳固,时刻注意自身安全。
最后是材料准备和组织实施。比起成品材料,孩子们更喜欢自制游乐场的装饰物以及标志牌,此时这些在区域活动中制作的材料就派上了用场。领取材料后,幼儿分工合作,部分负责搬运木块、部分在场地内实施搭建、部分给木块进行加固,场面陆续活跃起来。
一段时间后,幼儿完成搭建,教师组织幼儿开始玩自己搭建完的作品。
突发事件。晨晨的属于班里体育水平较高的幼儿,她边玩边自言自语到:“这平衡木也太简单了吧?”说着就快速地走了过去。相反睿睿却很怕平衡木这项运动,他小心翼翼地走着,后面的小朋友说道:“快点啊睿睿,我都等不及了”睿睿一脸愤怒。
面对幼儿的问题,我们暂停了活动,召集幼儿原地坐下,进行小结。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然:“我们搭的游乐场好漂亮,有小路、有山洞还有独木桥。”
“我喜欢玩爬山的游戏”诗涵抢着回答。
睿睿说:“可是,独木桥实在是太吓人了,我都不敢走。”
这句话迎来了孩子们的一阵笑声。我便提出了疑问:“睿睿是我们班体重最重的小朋友,他为什么会不敢走呢?”
幼儿回答到“他怕摔倒”。
“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怎么才能让不敢走的小朋友也能大胆地走平衡木呢?”
“矮一点……”
“宽一点……”
“那等待的小朋友太多怎么办?”
“再搭长一些”……
2.实践总结
根据孩子们的合作体验,教师在观察幼儿搭建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出现了消极等待的现象,有的材料不够丰富,导致活动中断;幼儿过于着急完成,忽略了建构的难度和层次性。在幼儿体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幼儿并没有按照之前绘制的游乐场景实施活动。没有很好的实现《指南》中“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的目标。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在总结中指导幼儿认真思考如何结合游乐场画调整材料摆放,并根据幼儿提出的方法对相应材料进行调整,比如增加平衡木的宽度。同时为了减少消极等待的时间,还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幼儿人数,将平衡木设计成两组,一组高一组矮,其中高的一组增加了宽度,并使用连接扭实施了加固。
(二)第二次体育联合活动实践 针对幼儿的兴趣,教师在活动中事先提出了小任务,使幼儿有效的进行搭建。将三个班级的幼儿分配好需要搭建的部分,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
1.实践过程
有了第一次活动经验,幼儿的第二次搭建更加有序。每组派一名小朋友进行组织,根据图纸进行搭建,很快就完成了基本搭建。但對于调整修改的部分,幼儿想法不一,有的试图探索新的结构,有的想要增加难度,却又担心不稳固会有危险,出现了争执。
幼儿在实践中发现,结构调整之后走起来确实不太稳,有的地方搭的太长踩上去会晃。于是幼儿再一次进行了修改,将三节木板改成两节,在两节木块之间下面加一块连接木块进行固定会更加稳固,同时也能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幼儿对相应材料有所熟悉后,很快发现了教师投放的新材料——桌椅和攀爬梯子,这也是老师事先给幼儿布置的小任务“我和桌子捉迷藏”“我与梯子做游戏”两个小主题,孩子们经过思考将桌子的两条腿搭在另外一个桌子上,这样形成了小山丘,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攀爬能力、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还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
2.实践总结
在户外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向幼儿介绍了新投放的材料与小任务,并建议感兴趣的小朋友进行讨论尝试,将其融入游乐场背景下的游戏活动中。但是在幼儿讨论中自主性没有把握的很好,并没有将老师预设的目标和新材料的使用方法明确地告诉幼儿,导致幼儿比较盲目,思路不一致。
在开展户外游戏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幼儿兴趣,发布的小任务也要具有探索性和较高的层次性,不要让幼儿随意搭建,却没有理解到活动的内涵。而在最后的讨论中,教师也应及时给予幼儿有效地建议,巩固活动取得的成效。
三、教师适时介入及有效指导有助于提高幼儿体育活动质量
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幼儿除了需要丰富的活动材料,自主游戏,已有经验外,更需要宽松的活动氛围和有效地指导。因此,在活动中教师的恰当非常关键。既要消除幼儿的盲目性,又要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引领幼儿获得更高层次的经验和感悟。
例如,在给平衡木增加高度的时候,幼儿就将两个长木板摞在了一起,可是这样一来材料就不够用了,这时教师的介入非常关键,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请大家想一想如果现在需要撤掉一个木块还有保持高度和稳定性应该怎么办?”教师要把握时机介入活动,运用开放性的语言充分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尝试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做幼儿的引导者、游戏伙伴
教师需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幼儿的行为来把握他们的内心想法,理解幼儿独特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同时,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一直作为孩子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来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幼儿总结成功经验时教师都能发现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同时幼儿知道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来制定不同层次的活动。作为教师也能更加了解每个幼儿发展的水平,从而更加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指导。
总之,幼儿园户外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幼儿进行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适应个人需要、发展自我、锻炼自我的方法,它包含着比幼儿身体方面更多的内容。因此,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把幼儿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要相信幼儿的潜能,激起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尊重他们的创造,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笑得更灿烂,使孩子们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