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那么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反思教学
学生的校内外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许多偶然的事件,这类事件看起来不过是一件件小事,然而细究起来却蕴含深意。教师要在这个时候及时引导,让学生进行反思,即透过表面现象深入到事物的实质或背后。经过反思,学生的作文不再停留于运用好词好句描写见闻这一层次,更加入了自己的思考,文章的层次得到了提升,鲜明的个性在字里行间得到充分的张扬。
记得有一次,有一对不知名的鸟儿在教学楼的树丛里做窝产蛋。雏鸟孵出后,学生们很是喜欢,于是一会儿去看看,一会儿又去摸摸,一会儿又有人为它们做了个遮雨的顶棚,老师们多次阻止也无济于事。最终有一天,雏鸟死了。笔者发现了这件事,就和学生一起讨论雏鸟死亡的原因,并让学生说说人类到底应该怎么和动物相处。当学生发现雏鸟的死亡竟然源于他们过度关心,他们从心里感到非常后悔,同时也明白了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真正爱动物的行为。他们的习作中写下的不仅是一件事情,更是一串串思考。如《距离营造美》:“我总以为和小鸟玩玩会让鸟儿更快乐,可是我们的好意却害死了小鸟。我看着那只空空的鸟窝,心里很不是滋味。老师说,我们与野生动物相处,应该‘小心翼翼’地与它们保持距离。我想老师说得很对,小鸟是野生的,它们有它们的生活和世界,要是我们不打扰它们的安宁,可能它们已经长出了羽毛,学会了飞翔。”
可见,在这样的习作中,学生在反思。他们眼光已不仅仅停留在“雏鸟死了”的现象上,而是深入到了实质中,写出的作文,深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二、体味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而如果学生如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腹中空空,脑中空洞,无写作之本。陆游说:“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功夫就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因此,我们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进而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如指导写秋景的文章,我带领学生走出了校园,置身于自然,学生心情荡漾,在秋景中漫步,畅游。他们仰望蓝天下自由飞翔的小鸟;扫视辽阔大地上的金黄稻穗、爆裂的豆角;倾听潺潺水流轻柔的流淌声、收割机的轰鸣声;再俯视脚下那飘落的、静静沉睡的片片黄叶,饶有兴致地拾起,玩弄,细赏,想秋天的景,秋天的人,定在学生心灵深处放飞,化为语言文字的也应是真话、实话、心里话了。
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之反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三、展示作品
在班级的后墙上,笔者开辟了一块习作园地,名为“七彩文苑”,在这片园地中,常常展示一些学生颇具灵感的习作和片断。在这里,同样的写作材料却能展示出不同的思想,颇有点“百家争鸣”意味。当新的习作张贴出来时,很多学生会驻足观看,笔者就趁势对这些作文进行点评。
如前面提过的《牛》的习作,在没有张贴之前,故做神秘地对学生说:“今天我在张贴新习作之前先要让同学说说,如果你看到一头老水牛带着一头小牛犊,你会想到些什么?”当学生纷纷说起亲情、母爱时,我说:“是的,我也和大家一样,当看到这一情景,脑中想的也是这些,这些都是没错的,写出来,都可以很精彩。然而,有一位同学,她却联想到了性格暴烈的斗牛,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看了这篇习作就明白了,对同样的一件事物,她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思考的,我们平时应该怎么看待事物。”习作展示后,学生们都说:“原来作文可以是这样的,同样的见闻不一定要写同样的东西。我们以后也应该多想想那些看来的、听来的东西。”
作文个性化写作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只有教师把学生个性的“初芽”当作珍宝一样地呵护时,个性化写作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通过实践,学生的作文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喜人场面,写作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有多篇习作在报刊中发表,并在几次征文和现场作文比赛中获得不少奖项,这真是“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四、多元化讲评
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不能唱独角戏。教师可以充当作文讲评的组织者,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各抒己见。这样的讲评比教师一个人口沫横飞效果要好得多。以我最近的一次作文训练为例子。我让同学们写一篇《我渴望……》的作文,我请同学上讲台朗读,并讲讲自己认为哪些地方较精彩,还存在哪些不足。然后同学们针对此文,发表看法。有同学描写了对纯真友谊的渴望,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从内容上分析的,有从语言上分析的,也有从谋篇布局上分析的,有的还针对文中涉及的“背叛”等字眼进行质疑。这个同学则毫不示弱,进行答辩,台上台下产生互动,气氛非常活跃。接下来,采用“毛遂自荐”法,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段(互批时找出的作文亮点),让同学们欣赏或评价。此时,我抛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课堂留5分钟的时间,师生共同总结“抒真情,写感受”类文章的写法,总结作文规律。作文讲评课大胆改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自我,发表观点,接受不同意见,既满足了成功的欲望,又培养了善纳忠言的品质,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一、反思教学
学生的校内外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许多偶然的事件,这类事件看起来不过是一件件小事,然而细究起来却蕴含深意。教师要在这个时候及时引导,让学生进行反思,即透过表面现象深入到事物的实质或背后。经过反思,学生的作文不再停留于运用好词好句描写见闻这一层次,更加入了自己的思考,文章的层次得到了提升,鲜明的个性在字里行间得到充分的张扬。
记得有一次,有一对不知名的鸟儿在教学楼的树丛里做窝产蛋。雏鸟孵出后,学生们很是喜欢,于是一会儿去看看,一会儿又去摸摸,一会儿又有人为它们做了个遮雨的顶棚,老师们多次阻止也无济于事。最终有一天,雏鸟死了。笔者发现了这件事,就和学生一起讨论雏鸟死亡的原因,并让学生说说人类到底应该怎么和动物相处。当学生发现雏鸟的死亡竟然源于他们过度关心,他们从心里感到非常后悔,同时也明白了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真正爱动物的行为。他们的习作中写下的不仅是一件事情,更是一串串思考。如《距离营造美》:“我总以为和小鸟玩玩会让鸟儿更快乐,可是我们的好意却害死了小鸟。我看着那只空空的鸟窝,心里很不是滋味。老师说,我们与野生动物相处,应该‘小心翼翼’地与它们保持距离。我想老师说得很对,小鸟是野生的,它们有它们的生活和世界,要是我们不打扰它们的安宁,可能它们已经长出了羽毛,学会了飞翔。”
可见,在这样的习作中,学生在反思。他们眼光已不仅仅停留在“雏鸟死了”的现象上,而是深入到了实质中,写出的作文,深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二、体味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而如果学生如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腹中空空,脑中空洞,无写作之本。陆游说:“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功夫就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因此,我们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进而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如指导写秋景的文章,我带领学生走出了校园,置身于自然,学生心情荡漾,在秋景中漫步,畅游。他们仰望蓝天下自由飞翔的小鸟;扫视辽阔大地上的金黄稻穗、爆裂的豆角;倾听潺潺水流轻柔的流淌声、收割机的轰鸣声;再俯视脚下那飘落的、静静沉睡的片片黄叶,饶有兴致地拾起,玩弄,细赏,想秋天的景,秋天的人,定在学生心灵深处放飞,化为语言文字的也应是真话、实话、心里话了。
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之反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三、展示作品
在班级的后墙上,笔者开辟了一块习作园地,名为“七彩文苑”,在这片园地中,常常展示一些学生颇具灵感的习作和片断。在这里,同样的写作材料却能展示出不同的思想,颇有点“百家争鸣”意味。当新的习作张贴出来时,很多学生会驻足观看,笔者就趁势对这些作文进行点评。
如前面提过的《牛》的习作,在没有张贴之前,故做神秘地对学生说:“今天我在张贴新习作之前先要让同学说说,如果你看到一头老水牛带着一头小牛犊,你会想到些什么?”当学生纷纷说起亲情、母爱时,我说:“是的,我也和大家一样,当看到这一情景,脑中想的也是这些,这些都是没错的,写出来,都可以很精彩。然而,有一位同学,她却联想到了性格暴烈的斗牛,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看了这篇习作就明白了,对同样的一件事物,她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思考的,我们平时应该怎么看待事物。”习作展示后,学生们都说:“原来作文可以是这样的,同样的见闻不一定要写同样的东西。我们以后也应该多想想那些看来的、听来的东西。”
作文个性化写作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只有教师把学生个性的“初芽”当作珍宝一样地呵护时,个性化写作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通过实践,学生的作文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喜人场面,写作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有多篇习作在报刊中发表,并在几次征文和现场作文比赛中获得不少奖项,这真是“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四、多元化讲评
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不能唱独角戏。教师可以充当作文讲评的组织者,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各抒己见。这样的讲评比教师一个人口沫横飞效果要好得多。以我最近的一次作文训练为例子。我让同学们写一篇《我渴望……》的作文,我请同学上讲台朗读,并讲讲自己认为哪些地方较精彩,还存在哪些不足。然后同学们针对此文,发表看法。有同学描写了对纯真友谊的渴望,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从内容上分析的,有从语言上分析的,也有从谋篇布局上分析的,有的还针对文中涉及的“背叛”等字眼进行质疑。这个同学则毫不示弱,进行答辩,台上台下产生互动,气氛非常活跃。接下来,采用“毛遂自荐”法,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段(互批时找出的作文亮点),让同学们欣赏或评价。此时,我抛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课堂留5分钟的时间,师生共同总结“抒真情,写感受”类文章的写法,总结作文规律。作文讲评课大胆改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自我,发表观点,接受不同意见,既满足了成功的欲望,又培养了善纳忠言的品质,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