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一门重要的方法学[1]。对于非预防专业(临床、基础、护理、药学等)的学生而言,学习流行病学,不仅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能力,掌握科研的思维和方法,而且对于提高我国的卫生事业的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卫生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流行病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非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生也不太重视流行病学的学习,因此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流行病学教学工作已经势在必行。作者近几年在非预防专业的流行病学教学实践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现将几点体会和思考报告如下。
一、加强对流行病学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群体观念
流行病学是一门方法学,它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护理学等各个学科。掌握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完整和系统地分析和解决疾病预防控制和临床诊疗中的问题[2]。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不仅仅要具有各项不同的临床技能,还需要具有宏观的思维,预防的理念。如果一个医生只单纯的关注临床治疗,而忽视了临床科研,它的临床工作能力也不可能有显著进步。我们通过流行病学的方法在临床中应用的具体实例来强调流行病学的重要性,如临床诊断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对临床的诊断价值和意义。通过强调重要性,来改变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
二、关注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紧跟新形势,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一切行为最好的动力。面对21世纪公共卫生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结合当前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内容,根据疾病防治的新形势,为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兴趣。在近几年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我们增加了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方面的新内容,比如在传染病流行病学一章中,我们给学生介绍了艾滋病研究的最新进展、新疆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基本知识、防治措施和国家政策,已经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一些工作等。当SARS及禽流感发生时,我们及时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并和疾控中心联系,并动员部分学生参与疾控防控的部分工作,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疾病防治的最新动态及处理过程。同时根据专业的不同,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果是临床专业的学生,就多介绍一些传染病的治疗方法,如果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就多介绍一些传染病在护理中注意的防范措施等。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三、融合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流行病学的很多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兴趣不高,上课效果急需改善。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比如启发式、讨论式等,将很多的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提高他们综合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我们采用的问题导入式教学法( PBL) ,该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3-4]。例如在讲解实验性流行病学一章中,我们在一周前将一个临床案例如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发给同学们,然后分组准备。在课堂教学时,然后老师先简要的介绍案例,循序渐进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些案例都和临床工作紧密相连或者是自己亲身经历,通过现代多媒体教育手段,如身临其境,栩栩如生的呈现在课堂上。在这一过程中,启发和讨论交替使用,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讨论,学习到新的知识。因此受到学生欢迎。但是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对于年青的教师来说,不易实施,难以推广。
四、充分利用流行病学网站、论坛、图书馆等新型工具,扩充流行病学知识
针对非预防专业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的特点,因此如何利用课外资源获得相关的流行病学知识,已成为学生的基本技能,对于流行病学的学习也显得非常重要。如现在的很多流行病学精品课程网站,里面就有很多流行病各章节的教学课件,复习习题以及教学视频等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我们还教会同学们学会利用一些专业的数据库和医学论坛,比如,利用清华同方医学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医学数据库等查阅本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另外一些专业的医学网站或论坛也是获取流行病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丁香园论坛,公卫人等,如果有不懂的知识下载你需要的相关资料。这种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五、提高流行病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专业能力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课程,流行病学专业的教师数量总体还是较少,流行病学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因此加强流行病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在流行病学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我们要掌握本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力求将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作为青年教师也要经常去参加对外交流和学习,观摩教学名师教学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流行病学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应积极的和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专家联合,进行现场流行病学的科研工作,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立明.流行病学[M].6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13.
[2]沈洪兵.流行病学[M].8版1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胡志斌,彭志行,沈红兵. PBL 教学模式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37: 317-319.
[4]杨林胜,吴红燕,张志华,等. PBL 教学模式下流行病学的课程设计[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 2) : 165 -166.
作者简介:
朱俊宇(198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肿瘤流行病学。
通讯作者:
朱琳(1969-),女,卫生事业管理主任医师。
一、加强对流行病学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群体观念
流行病学是一门方法学,它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护理学等各个学科。掌握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完整和系统地分析和解决疾病预防控制和临床诊疗中的问题[2]。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不仅仅要具有各项不同的临床技能,还需要具有宏观的思维,预防的理念。如果一个医生只单纯的关注临床治疗,而忽视了临床科研,它的临床工作能力也不可能有显著进步。我们通过流行病学的方法在临床中应用的具体实例来强调流行病学的重要性,如临床诊断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对临床的诊断价值和意义。通过强调重要性,来改变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
二、关注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紧跟新形势,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一切行为最好的动力。面对21世纪公共卫生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结合当前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内容,根据疾病防治的新形势,为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兴趣。在近几年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我们增加了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方面的新内容,比如在传染病流行病学一章中,我们给学生介绍了艾滋病研究的最新进展、新疆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基本知识、防治措施和国家政策,已经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一些工作等。当SARS及禽流感发生时,我们及时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并和疾控中心联系,并动员部分学生参与疾控防控的部分工作,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疾病防治的最新动态及处理过程。同时根据专业的不同,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果是临床专业的学生,就多介绍一些传染病的治疗方法,如果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就多介绍一些传染病在护理中注意的防范措施等。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三、融合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流行病学的很多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兴趣不高,上课效果急需改善。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比如启发式、讨论式等,将很多的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提高他们综合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我们采用的问题导入式教学法( PBL) ,该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3-4]。例如在讲解实验性流行病学一章中,我们在一周前将一个临床案例如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发给同学们,然后分组准备。在课堂教学时,然后老师先简要的介绍案例,循序渐进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些案例都和临床工作紧密相连或者是自己亲身经历,通过现代多媒体教育手段,如身临其境,栩栩如生的呈现在课堂上。在这一过程中,启发和讨论交替使用,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讨论,学习到新的知识。因此受到学生欢迎。但是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对于年青的教师来说,不易实施,难以推广。
四、充分利用流行病学网站、论坛、图书馆等新型工具,扩充流行病学知识
针对非预防专业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的特点,因此如何利用课外资源获得相关的流行病学知识,已成为学生的基本技能,对于流行病学的学习也显得非常重要。如现在的很多流行病学精品课程网站,里面就有很多流行病各章节的教学课件,复习习题以及教学视频等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我们还教会同学们学会利用一些专业的数据库和医学论坛,比如,利用清华同方医学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医学数据库等查阅本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另外一些专业的医学网站或论坛也是获取流行病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丁香园论坛,公卫人等,如果有不懂的知识下载你需要的相关资料。这种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五、提高流行病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专业能力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课程,流行病学专业的教师数量总体还是较少,流行病学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因此加强流行病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在流行病学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我们要掌握本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力求将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作为青年教师也要经常去参加对外交流和学习,观摩教学名师教学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流行病学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应积极的和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专家联合,进行现场流行病学的科研工作,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立明.流行病学[M].6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13.
[2]沈洪兵.流行病学[M].8版1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胡志斌,彭志行,沈红兵. PBL 教学模式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37: 317-319.
[4]杨林胜,吴红燕,张志华,等. PBL 教学模式下流行病学的课程设计[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 2) : 165 -166.
作者简介:
朱俊宇(198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肿瘤流行病学。
通讯作者:
朱琳(1969-),女,卫生事业管理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