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实践表明,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尤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1、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和启发性
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应服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学生要从问题中学到什么、思考什么,要形成何种能力和品质,并紧扣教材的关键,在重点、难点和特点上设问,以便使学生集中精力,突破重难点,体现特点。课堂提问要努力做到“导而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提问中可适当暗示思考的方法和突破点。如:“小明有8个梨,小强的梨比小明的多10个,小强有多少个?”教师在提问时就要把“比小明多10个”多”字突出来,让学生能准确的抓住问题的关键字眼进行思考。
教育家维果茨斯基认为:“如果问题的假设全在学生已知知识范围内就只是大脑皮层简单探索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如若提出的问题过深,大脑皮层模糊一片,就不会有明显的兴趣点,引不起大脑在多形式、多层次的交错综合,只有把问题设在最近发展区才能引起兴奋点。”提问要使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跳一跳”能达到这个区域。对此,我们设计的提问就应该略微超越学生现阶段认知的内容,不宜太浅,也不宜太深,好的课堂提问要发“悱愤”之功,奏登堂入室之效。提问要具有启发性,避免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提问要有的放矢,让学生一听就明确要求、懂得如何思考,而不能让学生不着边际。脱离教学内容。
2、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性
教师问题的艺术性,主要指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如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教学机智,智能水平、语言的情感力量等方面。“艺术性”强调语言的煽动性、语气的激励和信任性、提问的有效性。通过问题去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强烈的探究欲,勇于自主提出问题并能带着极大的热情去研究、去解决。我们在课堂上常常可以听到许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提问,也常常可以听到许多教师喜欢重复学生的发言。教师的问题、语言艺术性对学生的发展起关键作用,主要表现为问题的煽动性、幽默性、精练性、概括性等方面。对课堂教学时间作了定量分析,可以发现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时间占了课堂教学时间大的比重。显然,教师的问题、语言要精炼,言简意骇,学生才能拥有自己的时间去思考、去提问、去解决问题。所以教师的提问数量更力争做到少而精。如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有一个细节,是在学生实验前我设计了三个要求并利用课件出示:杯中装多少水?放盐、糖或者味精之前先观察什么?怎样放盐、糖、味精?让他们懂得先思而行、三思后行,尽量提高效率,缩短时间、增加实效。引导学生设计好实验过程是做实验之前的重要准备,有助于小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3、课堂提问要注意时机的选择性
课堂提问要捕捉最佳提问时机。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学生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之时。如:在教学二年级的退位减法是,同学们在老师的简单引导下能正确的列出竖式,但不知道怎样计算,因此被减数的个数比减数的个位小。老师没有急于讲解。而是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说被减数的个位好比儿子,被减数的十位好比爸爸,现在儿子买东西不够了怎么办呢?同学们都眼前一亮,齐声回答:“向爸爸借!”“很好。”老师说,“那向爸爸借多少呢?”就这样顺势引导,让学生在精力高度集中之时讲解怎样做退位减法,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退位”这个难点。
4、课堂提问要体现探究的原则
设计好的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有几种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对不同的结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各执一词时,教师既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由争论,也可以参与辩论,但不能压制学生的思维,这样,既活跃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留下一定的课后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所竭力倡导的。
5、课堂提问一定要有技术性
课堂问题的提出要有技巧,教师本身要用激情和美德的语言去敲击学生的心灵,提问时要师生平等,情真意切,声情并茂,用慈爱、关心、朴实、动人的语言娓娓道来,去感染学生,振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减轻学生心灵负担,完成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实现创新教学。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恰当使用问题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语言的训练,能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弊端,更还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师生的探究能力、思辨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最重要的是会提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国外教育家有一种说法: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就是他提出问题的水平,问题的深度和智力的高度。假如我们教学基本能力迁移的角度看问题,从学生一辈子受益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在教学中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大大值得的。
6、课堂提问要有等待性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所留的时间很短,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壳,回答的难度也会增大,他们往往会因组织不好而放弃回答的机会,甚至简单的问题也会发生“舌尖反应”——形成的想法到了嘴边又忘得无影无踪。反之,如果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回答的内容就会增加,创造思维的成分也会增多。其间,教师可环视全体学生,用目光激励学生,不要频频重复和追问。当学生思路受阻或回答不全面、不正确时,教师要给与温馨的提示,诱导学生作答。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有效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显出了独特的魅力。不仅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素养,同时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亲历了科学、体验了科学、感悟了科学,为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如何把握提问的契机?怎样的问题才能不断指引着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等等。如何高效、扎实地上好每节课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寻求答案,这些都是我们所要不断追求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是一样,关键在于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和启发性
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应服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学生要从问题中学到什么、思考什么,要形成何种能力和品质,并紧扣教材的关键,在重点、难点和特点上设问,以便使学生集中精力,突破重难点,体现特点。课堂提问要努力做到“导而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提问中可适当暗示思考的方法和突破点。如:“小明有8个梨,小强的梨比小明的多10个,小强有多少个?”教师在提问时就要把“比小明多10个”多”字突出来,让学生能准确的抓住问题的关键字眼进行思考。
教育家维果茨斯基认为:“如果问题的假设全在学生已知知识范围内就只是大脑皮层简单探索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如若提出的问题过深,大脑皮层模糊一片,就不会有明显的兴趣点,引不起大脑在多形式、多层次的交错综合,只有把问题设在最近发展区才能引起兴奋点。”提问要使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跳一跳”能达到这个区域。对此,我们设计的提问就应该略微超越学生现阶段认知的内容,不宜太浅,也不宜太深,好的课堂提问要发“悱愤”之功,奏登堂入室之效。提问要具有启发性,避免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提问要有的放矢,让学生一听就明确要求、懂得如何思考,而不能让学生不着边际。脱离教学内容。
2、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性
教师问题的艺术性,主要指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如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教学机智,智能水平、语言的情感力量等方面。“艺术性”强调语言的煽动性、语气的激励和信任性、提问的有效性。通过问题去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强烈的探究欲,勇于自主提出问题并能带着极大的热情去研究、去解决。我们在课堂上常常可以听到许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提问,也常常可以听到许多教师喜欢重复学生的发言。教师的问题、语言艺术性对学生的发展起关键作用,主要表现为问题的煽动性、幽默性、精练性、概括性等方面。对课堂教学时间作了定量分析,可以发现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时间占了课堂教学时间大的比重。显然,教师的问题、语言要精炼,言简意骇,学生才能拥有自己的时间去思考、去提问、去解决问题。所以教师的提问数量更力争做到少而精。如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有一个细节,是在学生实验前我设计了三个要求并利用课件出示:杯中装多少水?放盐、糖或者味精之前先观察什么?怎样放盐、糖、味精?让他们懂得先思而行、三思后行,尽量提高效率,缩短时间、增加实效。引导学生设计好实验过程是做实验之前的重要准备,有助于小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3、课堂提问要注意时机的选择性
课堂提问要捕捉最佳提问时机。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学生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之时。如:在教学二年级的退位减法是,同学们在老师的简单引导下能正确的列出竖式,但不知道怎样计算,因此被减数的个数比减数的个位小。老师没有急于讲解。而是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说被减数的个位好比儿子,被减数的十位好比爸爸,现在儿子买东西不够了怎么办呢?同学们都眼前一亮,齐声回答:“向爸爸借!”“很好。”老师说,“那向爸爸借多少呢?”就这样顺势引导,让学生在精力高度集中之时讲解怎样做退位减法,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退位”这个难点。
4、课堂提问要体现探究的原则
设计好的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有几种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对不同的结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各执一词时,教师既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由争论,也可以参与辩论,但不能压制学生的思维,这样,既活跃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留下一定的课后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所竭力倡导的。
5、课堂提问一定要有技术性
课堂问题的提出要有技巧,教师本身要用激情和美德的语言去敲击学生的心灵,提问时要师生平等,情真意切,声情并茂,用慈爱、关心、朴实、动人的语言娓娓道来,去感染学生,振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减轻学生心灵负担,完成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实现创新教学。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恰当使用问题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语言的训练,能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弊端,更还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师生的探究能力、思辨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最重要的是会提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国外教育家有一种说法: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就是他提出问题的水平,问题的深度和智力的高度。假如我们教学基本能力迁移的角度看问题,从学生一辈子受益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在教学中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大大值得的。
6、课堂提问要有等待性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所留的时间很短,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壳,回答的难度也会增大,他们往往会因组织不好而放弃回答的机会,甚至简单的问题也会发生“舌尖反应”——形成的想法到了嘴边又忘得无影无踪。反之,如果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回答的内容就会增加,创造思维的成分也会增多。其间,教师可环视全体学生,用目光激励学生,不要频频重复和追问。当学生思路受阻或回答不全面、不正确时,教师要给与温馨的提示,诱导学生作答。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有效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显出了独特的魅力。不仅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素养,同时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亲历了科学、体验了科学、感悟了科学,为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如何把握提问的契机?怎样的问题才能不断指引着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等等。如何高效、扎实地上好每节课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寻求答案,这些都是我们所要不断追求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是一样,关键在于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