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家园”网站创始人吴明华,大学毕业后到上海创业,至今已3个年头了。期间,吴明华体验了创业的甜酸苦辣,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大学生创业者,对大学生创业有着深刻的感受和认识。作为“过来人”,他提醒大学生创业者注意规避以下雷区。
雷区一:眼高手低
比尔·盖茨的神话,使IT业、高科技业成为大学生眼中的创业金矿,以至于不少学生不屑于从事服务业和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其实,高科技创业项目往往需要一大笔启动资金,创业风险和压力都非常大,大学生如果对自身经验和能力认识不足,对创业的期望值又过高,一开始就起点较高,很容易失败。因此,大学生创业不妨放平心态,深刻了解市场和自己,然后从小做起,从实际做起,第一步走稳了再走第二步。
雷区二:纸上谈兵
缺乏经验是目前大学生创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大学生创业者不习惯对其产品或项目做市场调查,而是进行理想化的推断。例如:“如果有3亿人需要我们的产品,每件售价100元,我们就有300亿元的销售市场”——这种推断方法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常常起着误导作用。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一些可行性研究也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创业,才能长久。
雷区三:单打独斗
在强调团队合作的今天,创业者想靠单打独斗获得成功的概率正大大降低,团队精神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创业素质。风险投资商在投资时更看重有合作能力的创业团队。如今大学生一般都有个性,自信心较强,在创业中常常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这些都影响了创业的成功率。因此,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强强合作,取长补短,要比单枪匹马更容易积聚创业实力。
【各抒己见】
虽然目前还没有数据证明在校大学生创业和一般人创业失败的比例孰高孰低,但在校大学生毕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使得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倒闭也显得“不同寻常”。我们看到了大学生创业者的失败,但更多地也看到了不少成功的企业。让我们倾听一下他们的声音吧。
“做足功课有备创业,要有失败准备”—宋迪,大学里读计算机,现成功地经营一家餐饮企业。毕业后在西安高新区工作了2个月,认为不适合自己的性格,辞职后他选中了门槛较低的餐饮业。9月28日,是宋迪周年店庆,当初投资几千元的小店面,如今有几十万元的资产。他建议有创业念头的大学生,做任何事情都需深入调查,做项目前多考察,不能盲目乐观。
“创业艰难贵在坚持”—长发飘飘、爱背双肩包的郭晓茹看上去依然像名大学生,可事实上,3年的创业历程她已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她创办的英语培训机构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口碑和相当的实力。她说,大学生自主创业,有挫折也有收获,最主要的是坚持,不要放弃信念。
“勤思勤学懂得借力”—“我现在北京一家物流公司上班,以前的生意退出了,转给朋友干了。”从学生到老板,又从老板回到打工者身份的李卫平告诉记者,自从毕业后他几乎没有在原单位好好干过。“我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人,不想在单位做那些乏味的工作。”总结大学生创业的经验,李卫平觉得刚开始最好不要单打独斗,要找一个懂经营、懂市场的人合作,先跟着学,学他的经商之道、经济头脑和处世方式,然后还要有眼光发现商机。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借力,需要别人的扶持与帮助。
“只要方向对路”—大学毕业后在高校教学的束顺斌,对工作中接触到的市场咨询行业很感兴趣,而自己从学生到老师也没有实践经验,因此决定“下海”。他希望40岁以后再回到学校教书育人,用自己切身经验教育学生,努力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束顺斌办公司之初,举步维艰——内地企业领导经营观念相对落后,对市场信息的要求较弱,更谈不上为市场调查付费,更多的只是在依赖行政关系和个人经验,决策的主观性强。但现在公司服务过的客户已达80多家,2005年公司发展到上海。他说只要方向是对的,总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