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究竟是什么?人们有多种理解。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字,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学,也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章,还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化、语言和人文。从这些表述来看,倘若把语文的定义抽象为语文就是“语言 ”,或许是可以达成共识的。如此看来,只要我们能够紧紧把握住“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无论再怎么在“ ”上做文章,大概都可以算得上是语文。就是说,我们可以以“语言文字运用”为圆心,画出无数的同心圆,这个同心圆可以延伸到社会、经济、科技各领域,甚至可以大到“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便是“大语文”教育观的逻辑起点。
事实上,这样的教育观是有历史渊源的。在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并不独立设科,文、史、经、哲,以及政治、道德、伦理,乃至自然科学是相互融通、浑然一体的,也因此而培养出无数的济世之才和文史通家。
这样的教育观是有理论依据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决定了语文学习必须是一種全方位的综合性学习,必须是同时指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题学习;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学习必须依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教育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实践中用语文。
这样的教育观有着广阔的实践创新空间。语言作为符号性实践,是人与社会发生关系的特有方式,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人们的认知空间、思维空间和表达空间可以无限延伸,也因此带来了教育创新的无限可能性。公安教育人正是秉持这样的教育观,开拓出一条教育创新的新路。其教育创新的路线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以语文为原点,向其他领域拓展以形成新的课程。如公安县杨家厂小学从“语文 ”研学旅行的角度,以语文为原点,广泛延伸到乡土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科技文化,从团队合作、行为习惯、调查访问、探究学习、反思写作等多个层次、多个角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孟家溪小学则从“语文 ”非遗的角度,开发了独具特色的“三袁志 中国梦”校本课程,推崇三袁文化,传承三袁精神,讲述三袁故事,吟唱三袁诗词;南平镇港关小学突出“语文 ”特色,开发了“话说南平”“文庙传说”“南平人家”“抗洪英雄李向群”等特色课程,那些充满内涵的地方文化由此走进了新时代语文课堂。二是以语文为内核,纳入多种资源以谋求语文课的突破。如倪家塔小学针对乡村小学习作教学课程干瘪、课堂不活、动机不明、指导不实、素材窄化等问题,以“有意思”切入,构建了“语文 ”趣事活动特色课程,以游戏的方式,开掘生活、学科课程中趣事活动的原生价值及教学价值,促进儿童语言、思维、认知能力发展,实现了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突破;东岳观小学推行“语文 ”整本书阅读活动,通过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课内外联读,引导学生从单篇走向整本书,从蹒跚学步到独立行走,再到“连滚带爬地跑”,实现了阅读教学的有效突破。三是以语文为“靶向”,将丰富多元的课程向语文素养聚焦。公安县实验小学用“语文 ”武术的思路,打破学科边界,整合学科资源,将语文与武术、武术礼仪、武学进行深度整合,崇文尚武、知行相激,激发了学生展示、表演、学习、表达的兴趣;埠河小学设计了礼仪伴我行、经典传我情、艺术润我心、景点带我游、科技助我飞、阅读展我智等主题,推动多学科融合教学;油江初级中学将体育与美育课程向语文靠拢,让语文与“太极、合唱”特色训练融合共生,有效地提升了“健美课程”的文化内涵,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
从语文出发,可以有效整合课程,可以带来语文课堂的裂变,可以有效提升其他课程的品质。从语文出发,走进“语文 ”新时代,走向教育创新的广阔天地,这是公安教育人带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事实上,这样的教育观是有历史渊源的。在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并不独立设科,文、史、经、哲,以及政治、道德、伦理,乃至自然科学是相互融通、浑然一体的,也因此而培养出无数的济世之才和文史通家。
这样的教育观是有理论依据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决定了语文学习必须是一種全方位的综合性学习,必须是同时指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题学习;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学习必须依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教育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实践中用语文。
这样的教育观有着广阔的实践创新空间。语言作为符号性实践,是人与社会发生关系的特有方式,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人们的认知空间、思维空间和表达空间可以无限延伸,也因此带来了教育创新的无限可能性。公安教育人正是秉持这样的教育观,开拓出一条教育创新的新路。其教育创新的路线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以语文为原点,向其他领域拓展以形成新的课程。如公安县杨家厂小学从“语文 ”研学旅行的角度,以语文为原点,广泛延伸到乡土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科技文化,从团队合作、行为习惯、调查访问、探究学习、反思写作等多个层次、多个角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孟家溪小学则从“语文 ”非遗的角度,开发了独具特色的“三袁志 中国梦”校本课程,推崇三袁文化,传承三袁精神,讲述三袁故事,吟唱三袁诗词;南平镇港关小学突出“语文 ”特色,开发了“话说南平”“文庙传说”“南平人家”“抗洪英雄李向群”等特色课程,那些充满内涵的地方文化由此走进了新时代语文课堂。二是以语文为内核,纳入多种资源以谋求语文课的突破。如倪家塔小学针对乡村小学习作教学课程干瘪、课堂不活、动机不明、指导不实、素材窄化等问题,以“有意思”切入,构建了“语文 ”趣事活动特色课程,以游戏的方式,开掘生活、学科课程中趣事活动的原生价值及教学价值,促进儿童语言、思维、认知能力发展,实现了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突破;东岳观小学推行“语文 ”整本书阅读活动,通过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课内外联读,引导学生从单篇走向整本书,从蹒跚学步到独立行走,再到“连滚带爬地跑”,实现了阅读教学的有效突破。三是以语文为“靶向”,将丰富多元的课程向语文素养聚焦。公安县实验小学用“语文 ”武术的思路,打破学科边界,整合学科资源,将语文与武术、武术礼仪、武学进行深度整合,崇文尚武、知行相激,激发了学生展示、表演、学习、表达的兴趣;埠河小学设计了礼仪伴我行、经典传我情、艺术润我心、景点带我游、科技助我飞、阅读展我智等主题,推动多学科融合教学;油江初级中学将体育与美育课程向语文靠拢,让语文与“太极、合唱”特色训练融合共生,有效地提升了“健美课程”的文化内涵,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
从语文出发,可以有效整合课程,可以带来语文课堂的裂变,可以有效提升其他课程的品质。从语文出发,走进“语文 ”新时代,走向教育创新的广阔天地,这是公安教育人带给我们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