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社”融合发展成效初显
——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三社”融合发展,通过组织形态、生产经营、利益联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有效融合,把生产、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起来,提升农业产业效益。
5月初,走进重庆市荣昌区清流镇马草村的橙緣农业股份合作社联合社,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橘树,铺展着无尽的绿色和生机……
这一片占地5000余亩的柑橘经果林是远近闻名的柑橘产业基地。
橙缘农业股份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正是荣昌区“三社”融合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和典范。
联合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三社”融合,分别利用各自在生产管理、市场渠道、金融支撑等方面的优势,合力推动柑橘产业化发展,实现柑橘产量提升、质量提升、成本下降的“两提一降”共赢目标。
柑橘化身“致富果”
“现在一年可以卖9万多元,养老钱都有富余的了。”2019年12月,在马草村7社的柑橘基地内,柑橘种植户林广建正忙着采摘柑橘,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60多岁的林广建不仅依靠这小小的果子脱了贫,还靠它过上了红火的好日子。
在过去,马草村坐拥“秦橙血脐”金字招牌,但由于销售分散,血橙一直卖不起价钱,这让当地村民颇为苦恼。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供销合作社又站在了农村发展的前沿。
“现在搞农业,农资得进来,产品得出去,我们同样需要一个能真正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组织,就像以前的供销社。”受政策春风影响,2016年,柑橘种植大户秦兆华率先与政府共同成立了重庆市荣昌区清流镇供销社有限公司。
同年,该供销社引领清流镇、吴家镇的康元水果、鑫湖水果等5家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橙缘水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而后,联合社依托供销社的集聚优势,整合了柑橘品种,让“海棠香橙”品牌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如今,血橙价格翻倍,每公斤至少12元。
“我们联合社与近5000户村民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去年,已投产的2200亩基地实现产值2000万元,收益400万元,带动农户1510户增收。”秦兆华介绍,在联合社里,大家实现了共赢。
优化服务助发展
2020年4月中旬,听说村里的物联网中心要开展一场柑橘种植技术培训,林广建早早到场占了座。
“别小看剪枝,看似容易,其实技术含量非常高。这些年全靠大户、专家指点,手把手教种植要领,我才能有今天的好成绩。”林广建是联合社里的柑橘“种植明星”,他的柑橘产量之所以高,少不了物联网中心提供学习培训的功劳。
“我们联合社采取‘传帮带’的形式,借助种植能手和专家的经验技术,帮助更多农户增收致富。不仅如此,现在物联网中心的建成又为联合社注入了信息化新动力,实现了网上现场教学。”正坐在监控室里进行果林远程管理的秦兆华发出感叹。
原来,为了真正打通产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17年,荣昌区马草村供销社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站”搬到田间地头,并建立“物联网中心”和3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打造起“智慧农业”,实现专业合作社与供销社在阵地和资产上的深度融合,服务社员,让大家一心一意搞发展。
同年,该供销社还与顺丰快递“牵手”,引入各大电商平台抱团合作,线上线下火力全开,把“海棠香橙”品牌推向海内外。
“我只管种好柑橘,其余的事都不用管,打包、运输都由供销社的专人负责。”社员敖勇把刚采摘下来的100公斤柑橘送到物流中心,等待运输。
“以前,采摘下来的柑橘需要自己拿到镇上寄,麻烦不说,柑橘损耗也不小。自从基层供销社恢复后,肥料费用大幅降低,运输成本也大大减少,亩产值相较之前增加了上千元。”回忆过去,敖勇觉得现在种植柑橘非常轻松。
“自从有了服务站为社员服务,种植户们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对果树进行精细化管理,不少村民的亩产量已经超过了我。”看到社员的可喜成绩,秦兆华打心底里觉得高兴。
“送贷上门”解难题
“提交申请和审核资料后,200万元贷款不到一个月就到手了。”2019年10月,秦兆华收到了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荣昌支行的一笔贷款。
“有了资金,我们就可以开荒拓土、修路、完善基础设施,继续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大刀阔斧地向前进。”秦兆华说,这对大家来说真是个好事。
其实,秦兆华也曾为没有资金、贷款难发过愁。
2014年,秦兆华就曾向某担保公司贷款。长达两个月的审核时间,高达2万元的服务费让他犹豫不决,但出于柑橘基地的发展考虑,秦兆华当时也只能接受。
“农业产业发展,需要资金助力。基础设施配套、土地流转、人工、农资……每一项都需要资金投入。”秦兆华坦言。
2019年,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通过供销社的牵线搭桥,打破了贷款“抵押为王”的“金科玉律”。重庆农商行与联合社合作融资200万元,缓解了柑橘基地的资金问题,化解了秦兆华的难题。
此外,贷款的门槛和成本不仅降低了,贷款的周期也有所延长。
“我们通过‘三社’融合,主动上门考察对接,为其办理了不需要任何抵押的‘兴农贷’,帮助社员建设柑橘基地,扩大种植面积。在我们的帮助下,柑橘园的硬件水平、规模、效益均明显提升。”重庆农商行荣昌支行客服经理介绍。
“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三社’通过组织形态、生产经营、利益联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科学有效融合,把生产、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起来,大大提升了农业产业效益,也让农村产业更加兴旺。”荣昌区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三社”融合发展,通过组织形态、生产经营、利益联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有效融合,把生产、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起来,提升农业产业效益。
5月初,走进重庆市荣昌区清流镇马草村的橙緣农业股份合作社联合社,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橘树,铺展着无尽的绿色和生机……
这一片占地5000余亩的柑橘经果林是远近闻名的柑橘产业基地。
橙缘农业股份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正是荣昌区“三社”融合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和典范。
联合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三社”融合,分别利用各自在生产管理、市场渠道、金融支撑等方面的优势,合力推动柑橘产业化发展,实现柑橘产量提升、质量提升、成本下降的“两提一降”共赢目标。
柑橘化身“致富果”
“现在一年可以卖9万多元,养老钱都有富余的了。”2019年12月,在马草村7社的柑橘基地内,柑橘种植户林广建正忙着采摘柑橘,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60多岁的林广建不仅依靠这小小的果子脱了贫,还靠它过上了红火的好日子。
在过去,马草村坐拥“秦橙血脐”金字招牌,但由于销售分散,血橙一直卖不起价钱,这让当地村民颇为苦恼。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供销合作社又站在了农村发展的前沿。
“现在搞农业,农资得进来,产品得出去,我们同样需要一个能真正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组织,就像以前的供销社。”受政策春风影响,2016年,柑橘种植大户秦兆华率先与政府共同成立了重庆市荣昌区清流镇供销社有限公司。
同年,该供销社引领清流镇、吴家镇的康元水果、鑫湖水果等5家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橙缘水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而后,联合社依托供销社的集聚优势,整合了柑橘品种,让“海棠香橙”品牌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如今,血橙价格翻倍,每公斤至少12元。
“我们联合社与近5000户村民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去年,已投产的2200亩基地实现产值2000万元,收益400万元,带动农户1510户增收。”秦兆华介绍,在联合社里,大家实现了共赢。
优化服务助发展
2020年4月中旬,听说村里的物联网中心要开展一场柑橘种植技术培训,林广建早早到场占了座。
“别小看剪枝,看似容易,其实技术含量非常高。这些年全靠大户、专家指点,手把手教种植要领,我才能有今天的好成绩。”林广建是联合社里的柑橘“种植明星”,他的柑橘产量之所以高,少不了物联网中心提供学习培训的功劳。
“我们联合社采取‘传帮带’的形式,借助种植能手和专家的经验技术,帮助更多农户增收致富。不仅如此,现在物联网中心的建成又为联合社注入了信息化新动力,实现了网上现场教学。”正坐在监控室里进行果林远程管理的秦兆华发出感叹。
原来,为了真正打通产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17年,荣昌区马草村供销社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站”搬到田间地头,并建立“物联网中心”和3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打造起“智慧农业”,实现专业合作社与供销社在阵地和资产上的深度融合,服务社员,让大家一心一意搞发展。
同年,该供销社还与顺丰快递“牵手”,引入各大电商平台抱团合作,线上线下火力全开,把“海棠香橙”品牌推向海内外。
“我只管种好柑橘,其余的事都不用管,打包、运输都由供销社的专人负责。”社员敖勇把刚采摘下来的100公斤柑橘送到物流中心,等待运输。
“以前,采摘下来的柑橘需要自己拿到镇上寄,麻烦不说,柑橘损耗也不小。自从基层供销社恢复后,肥料费用大幅降低,运输成本也大大减少,亩产值相较之前增加了上千元。”回忆过去,敖勇觉得现在种植柑橘非常轻松。
“自从有了服务站为社员服务,种植户们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对果树进行精细化管理,不少村民的亩产量已经超过了我。”看到社员的可喜成绩,秦兆华打心底里觉得高兴。
“送贷上门”解难题
“提交申请和审核资料后,200万元贷款不到一个月就到手了。”2019年10月,秦兆华收到了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荣昌支行的一笔贷款。
“有了资金,我们就可以开荒拓土、修路、完善基础设施,继续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大刀阔斧地向前进。”秦兆华说,这对大家来说真是个好事。
其实,秦兆华也曾为没有资金、贷款难发过愁。
2014年,秦兆华就曾向某担保公司贷款。长达两个月的审核时间,高达2万元的服务费让他犹豫不决,但出于柑橘基地的发展考虑,秦兆华当时也只能接受。
“农业产业发展,需要资金助力。基础设施配套、土地流转、人工、农资……每一项都需要资金投入。”秦兆华坦言。
2019年,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通过供销社的牵线搭桥,打破了贷款“抵押为王”的“金科玉律”。重庆农商行与联合社合作融资200万元,缓解了柑橘基地的资金问题,化解了秦兆华的难题。
此外,贷款的门槛和成本不仅降低了,贷款的周期也有所延长。
“我们通过‘三社’融合,主动上门考察对接,为其办理了不需要任何抵押的‘兴农贷’,帮助社员建设柑橘基地,扩大种植面积。在我们的帮助下,柑橘园的硬件水平、规模、效益均明显提升。”重庆农商行荣昌支行客服经理介绍。
“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三社’通过组织形态、生产经营、利益联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科学有效融合,把生产、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起来,大大提升了农业产业效益,也让农村产业更加兴旺。”荣昌区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