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体育教学评价弊端初探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xi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核心概念是指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价值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当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评价研究。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特征是以既定的体育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相应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在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学校、教师甚至学生等是评价的主体。而体育教学的实践对象则是评价的客体,它既涵括客体的本身,也涵括客观存在的客体的社会存在。这些方面既体现了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体育教育的功能和属性,也体现了体育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價值关系。
  我国的体育教学评价开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与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促进体育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笔者就此论述如下。
  
  一、体育教学评价观念落后陈旧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提高学习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对评价认识上的错误。有的教师把评价作为评先进、晋升职称的一个筹码。有的学生把评价当作拿高分、升学、获得奖学金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实践操作中难免急功近利,有失偏颇。
  当前,对体育教学评价仍然以对静态的教学成果的评价为主,对评价的结果仍然采用数字或文字等级的形式来表述。这种受“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作用的评价方式,以定量研究的方法为基础,以预定的课程目标为标准进行测量、分析和统计,强调的是评价的“筛选”与“评判”功能,与应试教育如出一辙。它追求的“科学性”、“客观性”和“一律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被评价对象预期的能力指标,而不能真正做到准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体育教学评价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形式进行,由于评价者高高在上,脱离实际,与被评价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被评价者只有被动地接受评价,没有任何发言权。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这样的评价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的对话情境,双方互相沟通、理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的客观与真实性。体育教学评价中,由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评价者应尽量给予教师足够的主动权和表现、发言的机会。评价者除给予教师技能与能力水平的评定,也应引导教师自我认识,与教师探讨真正有价值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发扬个性教学风格。
  
  二、体育教学评价内容与标准缺乏科学性
  
  由于长期受到学科课程思想的影响,目前的体育教学评价仍然只能是各个孤立的学科课程而非课程之间的整合。评价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技术、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评价注重教学的结果,忽视体育教学的过程和条件。至于对学生的发展性目标,也就是说,对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的方面,如学习的能力、终身体育的能力、合作与交往的能力、批判与创新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关注不多。因为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有的学生不用太多努力,体能和技能也能取得好分数。而有的学生“天赋”不足,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也难以达标。这样就严重打击了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甚至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
  多年来,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的方法论是一个单一的、封闭的系统,主要推崇实证和人文两种互相对立的体系,非此即彼。体育教学现象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过程,如果只从单一的视角看问题,很可能会把评价禁锢在自己的方法体系中。因为任何一种方法都既有优点,也有不足,单一的方法肯定无法解决体育教育与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必须从多角度出发,强调方法论的多元化。美国心理学家Gardner在其多元智力理论中指出:不同的个体擅长于不同的智力方式学习,所以人类的认知表征与学习方式存在不同的形态,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既然个体可以使用不同的智力方式来学习、记忆、应用知识和创造实践,那么采用一元评价明显有局限性,应该采用多元评价。由于体育教学评价在课程结构体系、授课方式、运动竞赛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都有着不同的地方,体育课程的特点与个体的体育素质也存在明显差异,使得任何单一的教学评价都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和真实性。同时,由于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都不是万能的,因此评价要多视角看问题,要提倡方法的多元化,只有将定性与定量、绝对和相对、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教学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三、体育教学评价工具单一寡陋
  
  我国的体育教学评价长期都是从学科本身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很少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以及体育素质基础的差异。由于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迥异,体育基础不一,身体条件有别,因此,若一味采用统一的标准和单一的评价方法,就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平等享受教育”的新理念,肯定不能反映出教学和学习的真实效果,评价的功能和作用也将大打折扣。
  目前,体育教学评价主要采用量化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式。量化评价是指在评价过程中把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转化为数据或量化表,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并判断效果的过程,它解决的是“是什么”、“有多少”的问题。这种评价忽视了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很多内容是很难用数据或量表具体测量到的,因此得到的结论会不完全、不完整。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某一阶段学习之后。通过搜集资料和信息,对评价对象的效果进行整体的评估。这种评价方法更关注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条件,且由予评价在学习之后进行,所以往往失去了评价的有效反馈功能,对激励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以及改进教学的作用不大。同时,它更多地是体现甄别作用,往往导致考试成绩好的学生盲目自信,不求进步;成绩不好的学生灰心丧气,失去信心和兴趣。
  教育评价的方法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教育评价的发展是从最初的带有较大随意性和主观性的定性描述开始,发展到上个世纪80年代引进的目标导向评价和标准化测验,定量评价取代了定性评价,实证化方法大行其道,崇尚一切用数据说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步推广和应用,对定量研究的方法更加推崇备至,把体育教育和教学中的一切现象都力求定量化。如系统分析评价模式强调使用定量的资料和诸如同归分析、相关分析等数学技术。在此模式中,客观化和数量化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育教学的评价对象几乎成了没有任何主观性的纯客观现象,似乎评价者只要掌握了评价和统计分析的技术就可以解决一切。
  诚然,定量评价具有准确、高效,说服力强、易操作等特点,但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是内、外部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它既存在可以量化的客观现象,但同时也存在如个体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个体的经验、活动和主观认识、态度、情感等大量的无法进行准确量化的因素。此外,体育教育与教学本身是一门复杂的科学,研究对象难以精确化,如体育教育本质的模糊性,体育教育功能的相对性,体育教育内部联系的非线性、体育教育效果的主观性等。而且复杂度越高,有意义的精确化能力就越低。所以,体育教学评价也绝非简单的、直观的、机械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模糊过程。因此,完全的定量研究不能完全符合体育教学评价的需要,对体育教学评价是不合适的,对定量研究需要再认识。
其他文献
肿瘤细胞的失控性增殖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性之一.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及PCNA在胃腺癌及不典型增生胃粘膜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转移
作为农村小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笔者感触较多。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圈子较窄,学校及家庭条件的局限等原因,造成作文题材狭隘有限;对所写对象的理解过于简单化、概念化,文章让人感受不到纯朴率真的情感,缺乏生命力;语言积淀不够,不能“胸藏万江任吞吐”;文章缺乏创新。为了改变现状,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愿写、乐写,笔者作了一些尝试。    一、从激发兴趣入手,消除畏惧心理    小学生作文教学最关键的是要培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   一、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其中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这被称为首因效应。因此,教师利用“首因效应”来为教育教学服务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当新学期开始,不少教师或者迎来了又一批初一新生,或者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学生还不熟悉教师,对新任教师有一种神秘感,师生初次相识的第一堂课该怎么上,教师给学生留下一个怎样的印象非常关键。有的教师没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