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基于问题学习”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shan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问题学习”是以问题为基础展开学习和教学的过程。它不以单纯学习和掌握知识为目的,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解决问题时,学生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同时需要把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寻找和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而能较好地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室制取CO2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用“基于问题学习”法组织教学,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有效建构,教学效果就比较好。
  开始教学时,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再由浅入深地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后进行自主探索或在教师引导下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1:实验室常用什么制取CO2?石灰石主要成分是什么?稀盐酸中的溶质是什么?
  上述问题属于回忆旧知识,问题难度不大,即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解答,这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再去发现”已有的知识,理顺旧知识,从而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为新旧知识的顺利联结打下基础。而且,让学生通过解决上述问题完成了对已有知识的“再次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2:根据化合价的规律,你能猜出反应后生成物是什么?
  其实上面的反应是有规律的,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这个规律,因而Ca2 与Cl-结合生成CaCl2 ,H 与CO32-结合生成H2CO3,得到如下化学方程式:Ca CO3 2HCl=CaCl2 H2CO3 。
  在解决本问题的过程中,激活了学生有关的先前知识,而且把处于问题情境中的信息加以重新组合,通过知识整合,获得了新的信息,并获得探究体验和感受。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重新组合”也是一种创新。
  问题3:你有什么要问吗?
  传统教学中学生提问题不多,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提出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通过问题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包括合情合理的常规性问题,也包括非常规性的问题,有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使问题很简单,但也会使学生拥有提出问题的经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在本问题情境下,学生很自然就想到要制取CO2为什么反应后没有生成CO2 ?于是学生就有疑问,引出学生将要探究的问题,必然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发现能力。而发现能力则是创新能力的三大表现形式之一。
  问题4:碳酸稳定吗?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也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一味地要求学生背诵化学方程式。诚然,大容量高强度的强化训练也能取得暂时的效果,但由于学生没有体验,思考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弱,不会处理陌生情境中的问题。而学生通过本问题的思考,综合上述问题后得到如下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 2HCl=CaCl2 H2O CO2↑,培养了学生的合成能力,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合成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问题5: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哪些物质?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本问题情境中,学生根据CaCO3和Na2CO3 的组成知道,它们的区别是阳离子不同,就可以考虑将原来的Ca2+替代为Na+,当然要注意化合价,结果得到如下反应:Na2CO3 2HCl=2NaCl H2O CO2↑。这样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创造性。迁移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本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问题6:做馒头时,面团经过发酵后生成一些酸,这时常加入Na2CO3揉和后做成馒头,然后加热,蒸熟的馒头变得疏松多孔,为什么?如果Na2CO3加多了,馒头变得发黄且有涩味,请你设计一种可行的办法,除去馒头中多余的Na2CO3。
  这问题要求学生学会如何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师可适时让他们合作探究和讨论,给各种不同意见以充分的表达机会,使学生的思维过程表现出来,学生会感受到观点、方法的不同,从而可以更好地反思和评判彼此的想法和做法,包括让其他学生对所说的不同看法能有一个理解和评价的机会,学生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今时代知识的剧增使人们不可能在数量上追求知识,因而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载体,理想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放到一定的情境中。“基于问题学习”通过问题链的展开,让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条知识链,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进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竖河中学)
其他文献
在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对于创业教育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学生的创业意识、参与创业实践情况、对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的选择以及其他方
<正> 1.前言铱的发现比铂晚50多年.铱具有非常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它熔点高(2447℃),比铂的熔点高700℃左右,硬度也高(无论是铸态、加工态或退火态均为铂的5倍多).还具有高的
"尬&#215;"类词成为当今颇受欢迎的网络流行语,这样一种网络语言的走红,是由各种机制推动的,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现借鉴三个平面的理论,对"尬&#215;"类词进行研究,发现其在使用
阅读有什么好处呢?有人总结:一个人阅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越聪明—以后在校的时间越长—获得的文凭越多—生活质量会越好—下一代的素养会越高。阅读不仅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影响人的一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地把培养幼儿前阅读(也称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的阅读)的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
1.前言铑络离子在不同介质中于滴汞电极上还原产生的极谱波已有不少报道.我们在LiCl-NaOH底液中,应用双-4-酰基吡唑啉酮类络合剂对微量铑做极谱测定,效果较好.双-4-酰基吡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并不是知识机械地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孩子那儿,它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来看,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师生关系。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
<正> 1.引言液膜分离是在溶剂萃取分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离技术,适于湿法冶金和处理工业废水.液膜分离技术需要借助于载体的作用来实现,载体选择性的高低,主要决定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课堂里,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不能仅仅关注课文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假如要我写,还可以怎么写?这就是说阅读教学要有作文训练的意识,作文教学也要有阅读训练的意识,在读写结合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关注语言范式,写词句  词句
课堂提问是教师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获取知识、师生进行双边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同时,提问还能培养学生流利表达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1.提问要有针对性  由于在一个班中学生总是有好有差之分,水平各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