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季中晚稻目前主要在长期种植蔬菜的菜地种植,前作残肥较多,据农科院土肥所多点取样测定结果表明:连作蔬菜地的有机质、全氮含量增加、富磷、土壤酸化板结,一季中晚稻的生育期主要安排在5月至10月,此期间内热带气旋的影响次数占全年的89%以上,平均每年影响广东的台风约7.8个,在广东登陆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有3.9个,在全国各省中是登陆最多的省份,占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個数的4成。如果一季中晚稻按照早、晚造的施肥方法,往往容易造成氮肥过多、生势过旺、病虫较多、生育后期遇台风倒伏,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影响了机械收割,降低种植效益。因此,一季中晚稻的施肥技术必须根据中晚稻土壤高氮富磷和气候条件差的特点适当降低施氮量、免施磷肥和增施钾肥,从而降低群体密度,提高水稻植株的抗逆能力。本试验旨在通过不同施肥处理,寻找出一季中晚稻高产高效抗倒的施肥方法。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控氮;增钾;试验
前言:博罗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它是博罗人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博罗的大部分菜场出现了土壤酸化板结,蔬菜死苗、烂苗的现象普遍,严重地影响了菜农种菜的积极性和收入来源,我所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菜场通过一季中晚稻的水旱轮作模式可以得到改善,利用每年5—10月份高温高湿台风频繁的恶劣环境以及菜农种菜这一休闲段改种一季中晚稻,通过水旱轮作解决了土壤酸化板结,富氮、富磷等问题,为菜农增收创收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1)试验品种:黄华占
(2)肥料来源和成份:常规肥料,尿素含氮量为46%,过磷酸钙P2O5 含量为12%,氯化钾K2O含量为60%。
2.试验方法
(1)试验时间:2010年中稻
(2)试验地点:博罗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3)试验田情况:
试验每小区面积30m2,设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之间筑田埂30cm并用薄膜深埋护埂,以防肥水串灌。
(4)试验设计:
①不施肥;
②常规施肥:亩施纯N 10kg+ P2O5 3kg+K2O 8kg;
③控氮施肥:亩施纯N 5kg+ P2O5 3kg+ K2O 8kg;
④控氮无磷施肥:亩施纯N 5kg+K2O 8kg;
⑤控氮无磷增钾施肥:亩施纯N 5kg+ K2O 12kg;
(5)田间管理措施:
①育秧和移植
a育秧方式和播种量:试验以免耕抛秧方式种植,采取塑料软盘浆播湿育方式,大田用种量为1.5kg/亩,每亩大田用塑料软盘(561孔)40片。
b播种期:各处理均于6月17日播种。
c移植秧龄:于7月2日抛植,秧龄为15d,叶龄3.5片叶。
d抛秧密度:抛植密度1.43万穴/亩(按7×6寸规格)。
②耕作措施
试验田采取免耕处理,原则上不用犁耙田,在抛秧之前用灭生性除草剂处理前茬和杂草。具体做法如下:在抛秧前7d田面无水时每亩用20%的克无踪250~300mL,另加碳酸氢铵或氯化钾2~2.5kg,兑清水50~60kg,用喷雾器均匀喷洒于前茬和杂草茎叶上,喷药后第2~3d灌深水浸田,水深以淹没前茬和杂草为佳,浸泡菜田5~7d待水层自然降低或排浅水后抛秧。由于本试验地的前作是玉米,畦面又高又窄,通过适当整平,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③肥水管理
施氮处理施用的肥料为尿素,处理2氮肥分4次施用,其中基肥占30%、回青期占20%、始蘖期占25%、幼穗分化二期占25%,处理3、处理4和处理5氮肥分2次施用,始蘖期占70%、幼穗分化二期占30%;施用的磷肥为过磷酸钙,处理2和处理3每亩施过磷酸钙25㎏(全部作基肥);施用的钾肥为氯化钾,钾肥分3次施用,其中基肥占30%、始蘖期占30%、幼穗分化二期占40%。
④水分管理按常规管理方法。
3.调查方法
(1)调查方式:采用定点调查,每小区定点10棵。
(2)调查标准:回青期至分蘖终止期每5d调查一次,以后每10d调查一次。
(3)调查内容:
①调查测定项目
a 茎数消长调查:每小区各定点10科,回青期至分蘖终止期每5d调查一次,以后每10d调查一次。
b 植株干重、叶面积测定:分别在够苗期、幼穗发育二期、齐穗期、完熟期,根据茎数消长点调查的苗数,每小区取有代表性的禾科3科,分为绿叶、死叶、茎鞘和穗部,共4个部分,分别测定干重。其中,绿叶测定叶面积。
c 植株养分测定:植株地上部分,粉碎过筛,测定氮、磷、钾含量。
d 土壤养分测定:分别在施肥前和收获后,每处理取土样各1个,共5个土样。所有的土壤样本分别测定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
e成熟期测定科抗倒力和株抗倒力:每个处理测3个重复,每个重复分4点测20科,并调查有效穗数。
f 产量测定和穗粒数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同施肥处理对产量及抗倒力的影响
产量调查结果(表1)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均比不施肥对照(CK)增产,增产幅度在6.61%~24.91%之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处理4的产量最高,每亩产量为295kg,比对照增产24.91%;其次是处理5,比对照增产23.01%;再次是处理3,比对照增产10.3%;处理2的产量在4个施肥处理中表现较低,比空白对照增产6.61%。从表1还可以看出,不同施肥处理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处理4和处理5的产量显著高于处理2和处理3,说明控氮无磷施肥和控氮无磷增钾施肥对中稻黄华占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从表1也还可以看出,所有施肥处理的科抗倒力和株抗倒力均比不施肥对照(CK)增强,其中处理5的增幅较大,说明控氮无磷增钾施肥有利于增强抗倒能力。
2.不同施肥处理对分蘖成穗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1)不同施肥处理对分蘖成穗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各施肥处理的苗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且处理2显著高于处理5、处理3和处理4,处理3、处理4和处理5间差异不明显,说明苗峰随施氮量的增多而增高,且不同施氮水平间显著差异,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磷、钾肥对苗峰影响不明显;有效穗数的变化趋势与苗峰的变化相一致,施肥处理的有效穗增加,有效穗随施氮量增多而增加;施肥处理的成穗率较高,但各施肥处理间无明显差异。
(2)不同施肥处理对每穗粒数的影响
据调查,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均表现为:处理1〉处理5〉处理3〉处理4〉处理2,说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无磷增钾施肥的穗子较大、结实较好(表2)。
(3)不同施肥处理对千粒重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大,并表现为处理4〉处理3〉处理5〉處理1〉处理2,处理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表2)。
3.不同施肥处理对植株高度的影响
由表3可看出,不同施肥处理对株高和假茎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前、中期,不同施肥处理在够苗期和分化期的株高和假茎高差异极显著,处理2的株高、假茎较高,处理3、处理4和处理5居中,处理1较矮,说明前、中期的植株高度随施氮量的增多而增高,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磷、钾肥对植株高度的影响不明显。
4.不同施肥处理对叶面积的影响
从表4可看出:各施肥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均随着生育进展而增大,至齐穗期达到最大值,随之又逐渐下降。各施肥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在够苗期和分化期均比对照大,处理2增加达极显著水平,处理3、处理4和处理5增加达显著水平,中、后期各处理间的差异缩小,差异不显著;各施肥处理的群体叶面积在全生育期内均表现为:处理2较高,处理3、处理4和处理5相当且居中,处理1较小,说明群体叶面积随施氮量的增多而增大,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磷、钾肥对群体叶面积的影响不明显。
5.不同施肥处理对干物质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各施肥处理的单株干物质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进展而逐渐增加。各施肥处理的单株干物质积累在够苗期和分化期均比对照大,处理2增加达极显著水平,处理3、处理4和处理5增加达显著水平,中、后期各处理间的差异缩小,差异不显著;各施肥处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在全生育期内均表现为:处理2较高,处理3、处理4和处理5接近且居中,处理1较小,说明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多而增大,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磷、钾肥对群体干物质的影响不明显。
6.分析与评价
通过我所一季中晚稻的试验,该田块历年种植水稻而非蔬菜或稻菜轮作,土壤较板结、地力水平也不高,而且前作为耗肥较高的玉米,因此试验的产量水平较低。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具有6.61%~24.91%的增产,其中控氮无磷施肥的处理4和控氮无磷增钾施肥的处理5分别增产24.91%和 23.01%达极显著水平,控氮施肥的处理3增产10.3%达显著水平,常规施肥的处理2产量较低,比空白对照增产6.61%。各施肥处理的科抗倒力和株抗倒力具有不同程度增强,其中控氮无磷增钾施肥的处理5抗倒能力较强。
试验研究结果还表明,控氮无磷施肥和控氮无磷增钾施肥增产幅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是穗数与粒数、千粒重较协调、个体(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与群体发育(群体叶面积和群体干物质积累)较协调,从而达到增产稳产的目的。
三、结语
菜场和旱作地可利用一季中晚稻的水旱轮作模式,通过水旱轮作来解决土壤酸化板结,富氮、富磷等问题。一季中晚稻的试验充分表明了控氮无磷(增钾)施肥达极显著水平,从产量、抗倒力、穗粒数、千粒重、个体和群体发育等都有着较大的优势,历年种植蔬菜的菜地富氮、富磷偏重,建议施肥时可参考控氮无磷(增钾)的施肥技术措施,使水旱轮作模式的栽培技术得以更好的推广。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控氮;增钾;试验
前言:博罗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它是博罗人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博罗的大部分菜场出现了土壤酸化板结,蔬菜死苗、烂苗的现象普遍,严重地影响了菜农种菜的积极性和收入来源,我所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菜场通过一季中晚稻的水旱轮作模式可以得到改善,利用每年5—10月份高温高湿台风频繁的恶劣环境以及菜农种菜这一休闲段改种一季中晚稻,通过水旱轮作解决了土壤酸化板结,富氮、富磷等问题,为菜农增收创收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1)试验品种:黄华占
(2)肥料来源和成份:常规肥料,尿素含氮量为46%,过磷酸钙P2O5 含量为12%,氯化钾K2O含量为60%。
2.试验方法
(1)试验时间:2010年中稻
(2)试验地点:博罗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3)试验田情况:
试验每小区面积30m2,设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之间筑田埂30cm并用薄膜深埋护埂,以防肥水串灌。
(4)试验设计:
①不施肥;
②常规施肥:亩施纯N 10kg+ P2O5 3kg+K2O 8kg;
③控氮施肥:亩施纯N 5kg+ P2O5 3kg+ K2O 8kg;
④控氮无磷施肥:亩施纯N 5kg+K2O 8kg;
⑤控氮无磷增钾施肥:亩施纯N 5kg+ K2O 12kg;
(5)田间管理措施:
①育秧和移植
a育秧方式和播种量:试验以免耕抛秧方式种植,采取塑料软盘浆播湿育方式,大田用种量为1.5kg/亩,每亩大田用塑料软盘(561孔)40片。
b播种期:各处理均于6月17日播种。
c移植秧龄:于7月2日抛植,秧龄为15d,叶龄3.5片叶。
d抛秧密度:抛植密度1.43万穴/亩(按7×6寸规格)。
②耕作措施
试验田采取免耕处理,原则上不用犁耙田,在抛秧之前用灭生性除草剂处理前茬和杂草。具体做法如下:在抛秧前7d田面无水时每亩用20%的克无踪250~300mL,另加碳酸氢铵或氯化钾2~2.5kg,兑清水50~60kg,用喷雾器均匀喷洒于前茬和杂草茎叶上,喷药后第2~3d灌深水浸田,水深以淹没前茬和杂草为佳,浸泡菜田5~7d待水层自然降低或排浅水后抛秧。由于本试验地的前作是玉米,畦面又高又窄,通过适当整平,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③肥水管理
施氮处理施用的肥料为尿素,处理2氮肥分4次施用,其中基肥占30%、回青期占20%、始蘖期占25%、幼穗分化二期占25%,处理3、处理4和处理5氮肥分2次施用,始蘖期占70%、幼穗分化二期占30%;施用的磷肥为过磷酸钙,处理2和处理3每亩施过磷酸钙25㎏(全部作基肥);施用的钾肥为氯化钾,钾肥分3次施用,其中基肥占30%、始蘖期占30%、幼穗分化二期占40%。
④水分管理按常规管理方法。
3.调查方法
(1)调查方式:采用定点调查,每小区定点10棵。
(2)调查标准:回青期至分蘖终止期每5d调查一次,以后每10d调查一次。
(3)调查内容:
①调查测定项目
a 茎数消长调查:每小区各定点10科,回青期至分蘖终止期每5d调查一次,以后每10d调查一次。
b 植株干重、叶面积测定:分别在够苗期、幼穗发育二期、齐穗期、完熟期,根据茎数消长点调查的苗数,每小区取有代表性的禾科3科,分为绿叶、死叶、茎鞘和穗部,共4个部分,分别测定干重。其中,绿叶测定叶面积。
c 植株养分测定:植株地上部分,粉碎过筛,测定氮、磷、钾含量。
d 土壤养分测定:分别在施肥前和收获后,每处理取土样各1个,共5个土样。所有的土壤样本分别测定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
e成熟期测定科抗倒力和株抗倒力:每个处理测3个重复,每个重复分4点测20科,并调查有效穗数。
f 产量测定和穗粒数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同施肥处理对产量及抗倒力的影响
产量调查结果(表1)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均比不施肥对照(CK)增产,增产幅度在6.61%~24.91%之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处理4的产量最高,每亩产量为295kg,比对照增产24.91%;其次是处理5,比对照增产23.01%;再次是处理3,比对照增产10.3%;处理2的产量在4个施肥处理中表现较低,比空白对照增产6.61%。从表1还可以看出,不同施肥处理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处理4和处理5的产量显著高于处理2和处理3,说明控氮无磷施肥和控氮无磷增钾施肥对中稻黄华占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从表1也还可以看出,所有施肥处理的科抗倒力和株抗倒力均比不施肥对照(CK)增强,其中处理5的增幅较大,说明控氮无磷增钾施肥有利于增强抗倒能力。
2.不同施肥处理对分蘖成穗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1)不同施肥处理对分蘖成穗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各施肥处理的苗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且处理2显著高于处理5、处理3和处理4,处理3、处理4和处理5间差异不明显,说明苗峰随施氮量的增多而增高,且不同施氮水平间显著差异,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磷、钾肥对苗峰影响不明显;有效穗数的变化趋势与苗峰的变化相一致,施肥处理的有效穗增加,有效穗随施氮量增多而增加;施肥处理的成穗率较高,但各施肥处理间无明显差异。
(2)不同施肥处理对每穗粒数的影响
据调查,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均表现为:处理1〉处理5〉处理3〉处理4〉处理2,说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无磷增钾施肥的穗子较大、结实较好(表2)。
(3)不同施肥处理对千粒重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大,并表现为处理4〉处理3〉处理5〉處理1〉处理2,处理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表2)。
3.不同施肥处理对植株高度的影响
由表3可看出,不同施肥处理对株高和假茎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前、中期,不同施肥处理在够苗期和分化期的株高和假茎高差异极显著,处理2的株高、假茎较高,处理3、处理4和处理5居中,处理1较矮,说明前、中期的植株高度随施氮量的增多而增高,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磷、钾肥对植株高度的影响不明显。
4.不同施肥处理对叶面积的影响
从表4可看出:各施肥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均随着生育进展而增大,至齐穗期达到最大值,随之又逐渐下降。各施肥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在够苗期和分化期均比对照大,处理2增加达极显著水平,处理3、处理4和处理5增加达显著水平,中、后期各处理间的差异缩小,差异不显著;各施肥处理的群体叶面积在全生育期内均表现为:处理2较高,处理3、处理4和处理5相当且居中,处理1较小,说明群体叶面积随施氮量的增多而增大,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磷、钾肥对群体叶面积的影响不明显。
5.不同施肥处理对干物质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各施肥处理的单株干物质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进展而逐渐增加。各施肥处理的单株干物质积累在够苗期和分化期均比对照大,处理2增加达极显著水平,处理3、处理4和处理5增加达显著水平,中、后期各处理间的差异缩小,差异不显著;各施肥处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在全生育期内均表现为:处理2较高,处理3、处理4和处理5接近且居中,处理1较小,说明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多而增大,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磷、钾肥对群体干物质的影响不明显。
6.分析与评价
通过我所一季中晚稻的试验,该田块历年种植水稻而非蔬菜或稻菜轮作,土壤较板结、地力水平也不高,而且前作为耗肥较高的玉米,因此试验的产量水平较低。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具有6.61%~24.91%的增产,其中控氮无磷施肥的处理4和控氮无磷增钾施肥的处理5分别增产24.91%和 23.01%达极显著水平,控氮施肥的处理3增产10.3%达显著水平,常规施肥的处理2产量较低,比空白对照增产6.61%。各施肥处理的科抗倒力和株抗倒力具有不同程度增强,其中控氮无磷增钾施肥的处理5抗倒能力较强。
试验研究结果还表明,控氮无磷施肥和控氮无磷增钾施肥增产幅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是穗数与粒数、千粒重较协调、个体(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与群体发育(群体叶面积和群体干物质积累)较协调,从而达到增产稳产的目的。
三、结语
菜场和旱作地可利用一季中晚稻的水旱轮作模式,通过水旱轮作来解决土壤酸化板结,富氮、富磷等问题。一季中晚稻的试验充分表明了控氮无磷(增钾)施肥达极显著水平,从产量、抗倒力、穗粒数、千粒重、个体和群体发育等都有着较大的优势,历年种植蔬菜的菜地富氮、富磷偏重,建议施肥时可参考控氮无磷(增钾)的施肥技术措施,使水旱轮作模式的栽培技术得以更好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