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观念,在活动中感知、提升、发展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角”这个单元共有两部分教学内容。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教材内容的编写体系有很大改变,没有像原教材那样从点、线、面、体由小到大逐步教学,而是比较隐秘。主要是增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三维空间转化为二维空间(立体—平面),二维空间转化到三维空间(平面—立体),通过本单元教学我有以下感触:
  一、在实物与平面图形的反复转换中感知角
  “认识角”是传统的几何知识的教学内容,本教材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安排最突出的特点是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这样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形成对角的感知,并亲身经历客观事物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做到:
  1.从学生熟悉的实物中抽象出角和直角
  教材首先设置了学生动手剪五角星、三角形的活动,呈现了几种常见实物。教师此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然后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画大小不同的三种角,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角,实现从实物到相应图形的转换,使学生意识到角是从实物上抽象出来的平面图形,使学生建立相应的角的表象,明确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形,暂不给角下定义。
  直角的认识,可从学生熟悉的正方形纸片、三角尺上描画角,再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对这些角的印象,然后教师指出这些角是直角,并在图上标出直角符号。
  2.回到现实场景中,去找出更多的角和直角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和直角后,一定要让学生回到生活的现实场景中去找出更多的角和直角。在学生寻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在新课引入的实物中找,再到教室里去找出更多的角和直角。物体是由许多面围成的,角存在于不同的面上,因此找角,都要让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是直角尽量使用直角符号,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到过什么地方有角和直角。
  通过这样从实物到图形,再从图形到实物的反复转换,使学生亲身经历身边事物“教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学生的空间观念就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并逐步形成。
  二、在实践与操作的活动中提升对角的认识
  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做——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想象、推理、验证、反思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才能逐步加深对角的本质的认识。
  教材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直角后,安排做角、进行角的大小比较、量角、拼直角、画直角等大量实践操作内容。教学是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小棒、纸张、剪刀、钉子板、硬纸条……可以采用搭、折、剪、拉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嘗试制作,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提倡合作交流,互相帮助。
  2.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可根据情况灵活选择
  此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分类、三角形的特点等几何知识打下了基础。教学时先从学生熟悉的钟面入手,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是有大小的。比较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两角大小差异明显,通过观察直接判断。第二步,两角的大小不能凭观察作出判断,教师倡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要把两个角重叠起来再比,注重重叠比较的方法。第三步是让学生交流一下还有什么比较角大小的方法,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说明和演示。
  3.直角的比、量,旨在建立直角的几何模型
  直角的大小比较也是分三步进行的。第一步比较折出的两个角的大小,让学生发现直角一样大,第二步,折出的直角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再次证明直角都同样大,让学生对三角尺上的直角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步,利用已有的直角知识在身边找直角,在量角、比角等活动中,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4.与直角比大小是辨认锐角、钝角的思考方法
  教材从对钟面上时针和分钟所组成的角的大小的比较引入,把学生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初步定位在比直角小和比直角大这个层面上,为学生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提供了思考方法。
  三、在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与技能、教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1.为平面几何知识的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2.在变式训练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操作性练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操作训练题,如“你能用2根小棒搭出怎样的角?每种角各有几个?”使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切身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编辑 李博宁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实效性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更为凸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学好教材,超越教材,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找趣点;定起点;架支点;寻拓点;秉“学”促积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开放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努力的目标。下面就如何有效使用教材
摘 要:传统数学教学过于重视对逻辑思维的训练,忽略了数学学科发展的根本是数学思想。对学生而言,除了掌握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之外,还应对数学基本思想有所感悟,以便在后续的学习成长中运用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小学数学教材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导引为切入点,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在问题研究中感悟数学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研究;数学思想 
摘 要: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就是一门艺术,教师就是这门艺术的传播者。每一堂课的过程都是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然后到最后的教学评价,就像是一件艺术品的精雕细刻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更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从让音乐传扬诗词教学的魅力、用图画丰富语文教学的色彩、用故事激起语文课堂的浪花三个方面分享了语文课堂的艺术浇灌形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形式;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
摘 要: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师生关系的构建也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保持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得到了校方以及家长们的高度关注。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思维能力等尚未成熟,这给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语文老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融洽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教学效果,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近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研究问题。基于此,阐述了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乡村少年宫”作为一项新的课程,微笑着走进了我们的青小校园。这份微笑吸引了所有老师和学生的目光,那么新奇、那么可爱。热爱舞蹈的我,非常荣幸地被选为少年宫腰鼓小组的辅导教师。作为腰鼓队的辅导教师,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好奇的眼睛,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腰鼓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对于我也是很“陌生”的课程。少年宫的课堂不同于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应该教给孩子一些日常接触不到的
摘 要:俗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等说法,可见阅读的好处:阅读可以开阔视野,阅读可以陶冶情操,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方法;阅读材料;感悟  一、充分展现阅读材料的“范本”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按照主题为单位,不同的单元不同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有一个明确的阅读训练点。比如教六年级上册第五单
摘 要: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承担的责任更重要。让孩子在入学初就养成自我控制能力,树立责任意识,努力争当优秀,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得更从容。释放天性的快乐教育不是放纵、放养,而应以规矩定方圆。   关键词:快乐教育;自控能力;责任;竞争   新一轮的班主任任教进入了四年级,引起的思考也越来越强烈。从教这么多年来发现班级管理上的问题越来越凸
摘 要: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不仅是知识素养,而且包括道德、智力和身体素养。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必须重视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目前,体育教学以显性课程为主,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必须重视探索隐性课程的开发。   关键词:小学体育隐性课程;场地器材;开发策略   小学体育教师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在这个阶段,他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小学生的需求和缺乏的学习内容,他们可以更直接地改变课程。所以,
摘 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偏远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的数量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教育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简要分析当前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以及接受教育的基本情况,然后深入研究如何有效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教育。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偏远农村地区的青年和壮年去城市打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
摘 要:作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则是望而生畏之科目。不少学生作文时因没有写头,无话可说而头痛,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为写好作文,师生往往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对于作文处于初始阶段的三年级学生尤为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看法。  关键词:观察;激发兴趣;口语训练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教给观察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