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认识汉字的性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张靖哲(1990-),汉族,辽宁葫芦岛市人,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1
  自古以来,我们都说汉字是象形表以文字,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时候也是如此教授,那么这个问题到底正确与否呢,来自法国国立东方语言学校的杨志棠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一些她的看法。
  我们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日——月——明。日和月都明显是由太阳的形状演变而来,而太阳和月亮都是有光亮的,那么组合起来就是“明”了。那么对这一观点,外国是这样描述的:“The Chinese written language is a representation of an ideographic language”,“La langue chinoise est une langue idéographique,invariatible et hautement métaphonque en ellemème”。杨志棠花了不少时间在这一研究上,从字形到句法进行研究,从8个笔画——214个部首——八万汉字——词——句子这一顺序研究中得出这一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不能以汉语是“象形表以文字”这一说法教授外国学生汉语,这有很大危害:
  第一,把“象形表以文字”之说作为“诱饵”,使初学者误认为凡汉字都有类似的理据,与汉字习得的现实存在很大的距离。第二,过分强调汉字与字母文字在字形上的区别,忽略任何文字都是“音形以”为一体的本质。第三,为教汉字而教汉字,忽略汉字这一交流工具的社会功能。第四,用西语的此解释非词的汉字,造成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词的错觉。
  我们针对这一点,首先从西方说起。16世纪下半夜,基督教传教士进入东亚,学会说官话并读写汉字。一些传教士曾经认为:汉字可以用来书写不同的语言,如日语;汉字可以用来写中国境内不同的方言。以为汉字可以通过字形直接表示意义,他们试图解释汉字里每个部件的意义。他们通过书信和报告的方式将传教事业的成果以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政治、宗教、文化、技术、民俗习惯等)传达到欧洲。
  这对欧洲知识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世界通用文字”的设想,以汉语为模式,建立一种与语音无关的“意义公式”。对18世界启蒙主义思想家有很大的影响。
  回到主题,我们怎样理解汉字的特点?在这里,对于成熟读者和初学读者来说是不同的:首先,成熟读者,一旦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文字的表音功能就会退居二线,因此才有“一目十行”或“对角线阅读”的可能性,对于达到一定的阅读水准的成熟读者来说,任何文字都有直接表以的功能。其次,对于初学读者,大量心理语言学调查表明,初学读者首先的需求是读出音来,以便直接得出意义,语音意识的重要性,这对拼音文字来说相对容易。
  我们具体来看一下文字的“表以有效性”。所谓“表以有效性”是指看到字形就能直接“聯想”到它所代表的语言符号。对阅读者来说,字形区别性越强,认读效率就越高。汉字是典型的表以有效性强的文字。即使是拼音文字,也同样有这个功能,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在认读的时候,词形的差异越大,形体特征越鲜明,对大脑刺激越强烈,视觉分辨率就越高。即使是表音相对透明的文字,也会通过词形变化的方式来区别词语:如意大利文:amo,ami,ama,amiano,amate,amano。而口语里的其一用过书写形式得到补偿,如英文The sun’s rays meet.(阳光的射线互相交错。)和The sons raise meat.(儿子们生产肉类。)
  回到“表意”一说的起源,沈兼士1920年代《文字形义学》:“综考今日世界所用之文字,种类虽甚繁多,我们把它大别起来,可以总括为两类:(1)意符的文字,亦谓之意字。(2)音符的文字,亦谓之音字,意字的性质,不以声音为主,而以表示形象为主,用文字来形容具体活抽象的事物之状态,如文字画,楔形文字,中国的象形·指事·会意各字皆是;以表示声音为主,大都是由意字转变来的,如欧美各国通用的拼音文字。”在中国,文言文是一种百分之百的“笔治”和“目治”的语言,汉字即文言文的词。古代的小学和辞书通过“形训”、“声训”,或“互训”的方法来解释汉字的意义。
  汉字是用表意体系的附后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词素的。汉字不和汉语的语音发生直接的联系。一般把汉字看成隐音形义的统一体,带有机枪的表意性。即使是形声字,虽然有了声旁,但这种表音成分并不能确定字的完全正确的读音,而是要依靠表意成分才能确定汉字所表示的意义。所以尽管汉字中有带表音成分的形声字,但就整体和实质而言,汉字还是属于表意汉字。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讨论从未休止。表意文字、表形文字、音意文字、音节文字、语素文字、语素音节文字……不一二组。除了语言学意外,讨论汉字性质可以从其他几个不同的角度出发:从哲学的角度,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根基;从文化的角度,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强调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特性;从古文字学的角度研究汉字的演变历史;从审美的角度把汉字书法看作艺术的升华。然而,从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看,就必须排除这类社会心理因素,科学地评价汉字体系。
  名不正则言不顺。汉字的特性不能用“表意文字”的说法来界定。凡自源文字都使用过“表意符号”,但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可以称作“表意文字”。人类使用文字来记录和保存对世界的认知,其认读和书写的机制相当复杂。文字系统一旦成形,随不脱离话语,但必定取得相对的独立性。而且,使用者越多,就越不容易改变。更重要的是,字母本社并不是文字,仅仅是文字的基础,就像汉字的笔画一样,只有在初创时期严格地遵守了“一字对一音”的原则。当文字固守成规,不能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变化的时候,拼写规则和语音之间就会发生严重的扭曲。当代绝大部分字母文字都不能完全“依字读音”,只能在不同程度上具备表音的透明性。
其他文献
摘 要:白居易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特殊意义在于其开发了诗歌的日常性,他的闲适诗致力于表现日常生活的细节,正视个体生命的价值,这与晚明公安派倡导的性灵文学不谋而合。文章以白居易《感时》诗及袁宏道次韵作品为例,从语言结构与情感取向分析了白居易日常诗性的建构过程及其对公安派的影响。  关键词:《感时》;白居易;公安派;日常诗性  作者简介:李映晓(1995-),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
摘 要:在中国两宋词史中,活跃于十三世纪中期的吴文英是一位重要的大词人,以质实晦涩著称。本文简要介绍了吴文英《莺啼序》的海外研究,并以小见大地总结了海外汉学批评特点,以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启发。  关键词:吴文英《莺啼序》;海外研究;文体研究;中西比较  作者简介:黄秋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当代大学生鲁迅作品阅读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项目编号:201510320011)。  摘 要:从阅读对象、阅读方式、阅读动机、阅读感受等方面对江苏师范大学理工科学生进行鲁迅作品阅读状况的调查,旨在进一步探索当代理工科大学生鲁迅作品阅读现状。结果显示,理工科学生在大学阶段的鲁迅作品阅读仍然囿于中学教材并且存在遗忘现象,网络文学的发展使得
摘 要:卡勒德·胡赛尼的代表作《追风筝的人》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阿米尔的创伤记忆,来再现其特殊的成长之旅,从而揭示出创伤记忆的恢复和个人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阿米尔;创伤记忆;成长  作者简介:马晓君(1993-),女,汉,河北省邢台市人,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丁玲的青春时代——20世纪20年代,政治历史的浪潮裹挟着一代女儿从乡土卷入城市,由封建农村的生活方式向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进行文化性迁移,面临着新的生存处境。本文从丁玲的两篇小说作品——《梦珂》和《莎菲女士的日记》入手,由女性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分析这一代女性的内心精神世界,由她们的异化和孤独,阐释女性启蒙和女性幸福最终获得的艰难。  关键词:女性启蒙;丁玲;《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  [
摘 要:本文以《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为文本,从文本中人物塑造上男女角色的倒置、文中反复出现的梦境以及小说的循环式结尾三个维度来分析詹姆斯·格罗弗·瑟博在文本中对于反讽修辞的运用,借此反映瑟博对当时美国社会的担忧。  关键词:《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反讽;美国社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1  一.引言  詹姆
摘 要:刘慈欣是中国科幻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科幻小说不仅充满了理性的逻辑思维,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刘慈欣在瑰丽奇幻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中表现出了人类独有的超拔的精神,在现实和科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也重构了无数人对宇宙、生命的思考认知。  关键词:科幻小说;刘慈欣;科幻与生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0-0-01
摘 要:上海作为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经过时间的洗礼它留在我们印象中的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城市形象,但要具体说到上海的人,很多人对上海人的评价是排外、自大。然而上海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上海呈现给人们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在新中国成立后,王安忆也开始了对上海的探索,她用另一种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上海,她让我们看到了上海人务实的一面。本篇文章主要从王安忆的《长恨歌》来浅析上海人的务实精神。  关键词:上海
摘 要: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本文将对林黛玉这个人物进行分析,她的冰雪聪明、她的无上才情以及她的幸与不幸。还会探讨她性格特征,以及与此关联的她的最终命运。  关键词:林黛玉;性格;命运  作者简介:张艳华(1983-),汉族,陕西延安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0
摘 要:《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于1830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一经面世便受到广泛的好评。作为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露、批判现实的伟大作品,书中主人公更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典型人物。下面本文将谈谈《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关键词:《红与黑》;于连;自我价值体现和悲剧人生;文学形象  作者简介:艾荟萃(1989.8-),硕士学位,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学科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