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研发与实施策略初探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lyc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经过收集资料,反复教研,将水韵园作为研学基地,开发以“水文化”为主题的水韵园研学旅行课程。以水为媒,通过水将成都所特有的天府文化元素串联起来,形成“四个链接”研学内容模块。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在工作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2021年5月,四川省研学旅行大会召开,会议期间传达了《四川省教育厅等14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全省各地把研学旅行实践作为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抓细抓实,推进研学旅行实践健康快速发展。这些政策文件的颁布,为学校开发研学旅行课程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但综观当前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研学旅行设计脱离实际,不能很好地做到因地制宜;研学过程走马观花式,重“游”轻“学”的问题突出;学校研学旅行大多委托给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课程内容单一固化,且多流于形式……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研学旅行活动的有效开展与实施。
  基于此,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江安河分校结合所在区域水资源丰富的特色,以水韵园为基地,开发、实施研学旅行课程,为学校研学旅行活动的有序、有效、可持续性开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以水为媒,构建特色内容模块
  我校背靠江安河,紧邻综合教育基地水韵园,水资源丰富。因此,学校经过收集资料,反复教研,将水韵园作为研学基地,开发以“水文化”為主题的水韵园研学旅行课程。以水为媒,通过水将成都所特有的天府文化元素串联起来,形成“四个链接”研学内容模块。
  在“链接历史”内容模块,学生分小组了解蜀水文化和古蜀人的治水历史,并以“我最喜欢的治水人物”为主题分享交流,感受古蜀人“创新创造”的治水智慧。
  在“链接艺术”内容模块,我们带领学生欣赏水韵天府的绿色植被和亲水景观,引导学生寻找水韵园中的湖、湿地、溪流、潭、涧等多样性的水形态,并通过拍视频、记笔记、拍照、绘画等方式“记录”下来,感受水的灵动,欣赏景观设计师根据水的特性所进行的艺术创造。
  在“链接品格”内容模块,我们引导学生将水的特性—虽无形但却坚韧,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立联系,设计了与水相关的小游戏,如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主题词,围绕主题词分享关于“水”的美德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水的“美德”。
  在“链接环保”内容模块,我们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水韵天府”展馆景观。该景观用水与附近的静湖相通,通过静湖进行物理沉淀再将水排进江安河,体现了生态平衡、人水和谐的理念。以此为启发,我们引导学生动手设计制作净化水装置,研究讨论惜水金点子,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课程设计,“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融入课程中。学生通过研学,不仅能够从感官层面直接感受到水的美,也能从实践层面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更能够从思想层面发现古人的智慧,树立文化自信,爱成都、爱家乡,主动肩负起天府文化弘扬和传承的重任,共建天府文化精神家园。
  二、翻转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研学旅行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课程,学习场景的变化,促使我们思考如何保证课程实效。在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时,我们受翻转课堂启发,将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做了前置设计,将所涉及的资料提前下发,供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学习相关知识;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驱动,让学生了解“我要学什么”
  研学旅行活动开始之前,学校会提前将编制的部分研学材料下发。该材料一方面是一份说明书,具有导学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整个研学课程实施的行动指南,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参考。材料包含了课程简介、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评价方案,以及各主题的学习内容、活动方式和学习任务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课程梗概,知道自己在这门课程中要“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如何考核”等内容,促使学生提前做准备,引导学生渐渐步入学习状态;材料中明确的出行要求和安全提示,则会引导学生了解在不同的环境下,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保障自身的安全,这也是学生社会化学习的重要方面。
  仅是让学生看材料,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通过设问以及在部分主题内容下设计前置小任务的方式,用问题驱动学生做好研学前的预习。这些问题和任务涵盖了从课程内容到出行安全的诸多方面。
  (二)设计任务清单,让学生在开放中创新
  所谓研学任务清单,就是根据研学旅行课程目标设计的、需要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清单,从属于“四个链接”内容模块下。“任务清单”促使学生将学习到的间接知识经验与生活实践相连接,侧重在综合应用和现象研究中扩展学生认知。为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任务清单的设计遵循了选择性和开放性原则。学生通过小组商议,结合小组成员的研究兴趣和知识储备自行选择任务,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这一设计大大提升了学生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在选择清单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也会适时给予建议,防止所选任务太难打击学生自信或所选任务太简单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的情况发生。此外,任务清单的选择性和开放性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不再是一件需要老师“耳提面命”的事,自选的模式让学生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们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新性地完成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乐趣。
  (三)引入研学小组制,让每一名学生参与其中
  在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另外非常关注的一点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人际互动、团队协作、专业组织、项目管理等群体行为中获得大量支持。因此,我们在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中,引入了“研学小组制”支持学生学习,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学旅行之前,我们就会指导学生完成小组的组建并开展团队建设活动,比如,商量团队名称,确定“组长—组员”的团队结构,分工协作落实研学任务,形成互助、互学、互管的研学共同体……使学生在研学旅行的各个环节都有团队归属感,形成良好的团队向心力,保证研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促进小组成员间合作,我们也会在评价层面有意识做倾斜:一人强,不算强,只有小组成员分工明确,都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来,小组才能在评价中获得高分。   三、创新评价,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要想让研究性学习在研学旅行课程中真正发“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系统的研学旅行评价机制。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可以是学生、校内老师,也可以是校外研学机构的导师、活动协助者……不同主体看待课程的关注点不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提升评价的客观性,更全面地观察学生的成长,更严谨地促进课程的完善。因此,在我校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价体系中,教师作为研学旅行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对研学旅行进行总体评价,包括课程目标达成度、学生在研学中的行为表现等。学生作为研学旅行活动的主体,对自身的表现作评价,同时也要进行同伴互评、组间互评。家长、导游及研学基地的参与人员等的评价反馈意见也不可忽视,他们的意见可以促使学校更多维度、更客观地看待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课程的常态化、健康开展提供建议。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价贯穿于整个课程,主要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所有行为表现和研究成果都可以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我校的研学旅行课程评价体系根据小学生发展规律及研学课程目标形成了由“行为习惯”“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反思与分享”“成果物化”“创新创造”等六个维度构成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既注重学生的知識认知,又注重实践体验;既关注学生的个人表现,又关注小组协作的任务完成。比如,我们既会考查学生是否能自主获取蜀水文化和治水历史的相关知识,又会考查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惜水”金点子,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既考查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形成个人见解,积极参与并完成研学各阶段任务,又考察在研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进行合理分工,有效沟通……多维度的评价结构,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支持,也有利于引导教师打破惯有的思维,改变以往单一维度的评价模式,使课程更加亲近学生,使老师更加走近学生。
  研学旅行课程的实践意义并不仅仅停留在一次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启发我们用全新的视角来反观当下的传统课程和教学,创新式变革育人过程,更好地促进育人目标的达成。
  【肖慧,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曹晓婧,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江安河分校】
  责任编辑︱郭鑫超
其他文献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018年6月30日上午,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隆重召开。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赵守盈教授,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檀传宝教授,副理事长杜时忠、傅维利、黄向阳、易连云、孙彩平教授,香港田家炳基金会代表、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李荣安教授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特邀美国著名道德教育专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Elliot Turiel教授作为嘉宾出席。省内外专家学者,贵州师范
摘要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德育思想是当代中国德育思想与实践的宝贵资源。郑板桥的德育思想在这座宝库中别具特色:他具有自觉的教育意识,认为培养明理的好人是教育的首要目标。教育目标的实现,在于教育者所建设的日用家常,在于孩子们所过的日常生活。因此,德育要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关注孩子的游戏之道、零食之道和学文之道。  关键词 郑板桥;德育;德育之道;家庭德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中华
摘 要  在人类文明史上,自古以来就有“习惯养成”的教育主张。20世纪,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其一生教育改革探索中,把这一主张创造性地转化并发展成了比较完整、系统,具有中国特色、富有科学内涵的“养成良好习惯”现代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想堪称是一种“中国教育学”的理论和话语,为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提供了宝贵借鉴。新时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
教育部召开第二批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签署暨全国学校美育工作推进会。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指出,要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三个方面高度重視和加强美育,关键是把握好六个基本原则。一是抓住灵魂,准确把握美育改革发展方向。二是抓好统筹,推动省域内美育发展协调发展。三是抓好关键,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四是抓好布局,提
奥莉加·瓦西里耶夫娜·蘇霍姆林斯卡娅,乌克兰国家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女,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继承者、研究者和传播者。  2018年是我的父亲瓦西里·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也是他离世后的第47年。他用他一生不懈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学遗产,被很多教育人称为“活的教育学”。这笔遗产是否像他本人一样已经属于翻页的历史了呢?在我看来,我们依然能从其著作中汲取某些有
金兰苑小学开办于1994年,是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方圆教育)学校、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中国象棋)学校、广东省象棋特色学校、全国象棋特色学校。  学校以棋文化教育为特色,从传承与创新棋文化的角度,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方圆育人理念。在弧线、通融的圆中参悟处世之道,在直线、规则的方中细品为人之法,最终形成“恪守规矩,信步方圆”的校训、“方圆容和,刚柔相济”的校风。在棋文化的熏陶下,师生以规矩促方圆,形成
Murray Print,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与社会工作学院教授,澳大利亚公民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领衔和参与澳大利亚公民教育课程发展和政策制定。  进入21世纪后,世界上很多问题都面临全球化的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这些问题都突破了国界的限制,解决起来相当棘手。许多国家的政府要面对更多提出质疑、不信任、不积极的公民。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曾经指出:“学校的关键任务就是对下一代进行公民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不可忽视班级的作用。班级作为教育教学基层组织,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基本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班级建设,特别是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理论、制度、载体和实践的创新。  一、班级
本文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5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依靠哪些法律机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途径和方法。  2.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学会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3.知道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和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观念。  【教学对象】  初中八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  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