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紧跟时代对教学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学、合作学法,对此有以下几点体会,望能抛砖引玉,共同促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激发合作兴趣,树立合作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好胜心强,对任何事情都要探个明白。为了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融洽感情交流。我认为师生、同学之间的对话、互动需要一个基础和平台,而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我注重课前课后与学生的谈心、交朋友,参与他们课间的游戏活动,如踢毽子、跳集体舞、做广播操等,从多方面加深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默契的教学环境十分重要。师生时常沟通交流,才能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和默契,利于促进合作学习。
2.多样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需要从内而外进行,对内而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和提高业务素质,对外而言,要在教学形式上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引入小组讨论、讲故事、讨论、游戏、小型比赛、Flash课件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的交流合作活动充满生活化、趣味化。
3.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每一次学习活动中交流合作的目標来设置课程,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规律,又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情感,取得实效、高效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9加几》时,首先,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游戏“看谁快凑10”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在以团体为单位的游戏比赛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其次,通过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合作是人们办好事情的基础”,使学生了解在现代生活中,仅靠单干而不与人合作要办好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请学生观看四川地震有关录像资料,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渗透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1.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合作意识
我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有限时空里,享有阅读、思考、活动、表达、倾听的机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把握讨论契机,设置情境或筛选信息,精要点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阐释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真正散发出个性的光芒和思维的火花。
如,在教学《聪明孩子聪明题》(一些带有较强思考性的题目)时,针对“如何正确评价自己的聪明”这个点子时,请学生先估计自己的聪明、猜想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学生自己细细考虑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希望通过合作学习这样的方式来获得答案的。这样,在这种民主轻松、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生们踊跃表达观点,交流意见,彰显个性,团结协作,伴着快乐的笑声理解了正确评价自己的重要性,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训练合作能力
对于《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一书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交流与合作”,我的理解是学生不仅能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还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一个合理的评价,从而利用交流和沟通的方法一起合作学习,最终实现目标。
为了使学生的合作交流技能得到全面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技巧。比如在学习《找规律》一课时,我课前要求各小组的学生自行出些或摆出一些没有规律的图案,这一过程是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就是读取信息、删选信息的过程。在课上,他们互相想方设法把原先没有规律的图案变成多种有规律的、有美感的图案,学生谈“设计”感受、陈述说明的过程就是合作成功的体现。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知道了在学校生活中很多的事情是通过合作就可以解决的。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利用合作的方式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促进个人和集体更快进步,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是极为有益的。
3.在小组编排中提升合作能力
首先,科学编排小组。指导学生以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时,往往采取编排小组进行。我注意将不同学习成绩、不同能力、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编排在一起,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思维,看待问题的角度。其次,明确每个组员的职责,让每一个人都担当责任,感受到自我的重要性。再次,关注弱势群体。这里的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能力发展不够突出或者特别自卑、不善于与人交流合作的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品质,教学就要长其长、短其短。素质教育讲究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在编排小组时,注意安排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帮助弱势学生,把焦点放在弱势学生身上,这样有利于弱势学生感受到关心、鼓励和自信,激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人生道路中增强自信心和热情,利于他们人生发展。笔者发现,在这种刻意安排的小组活动中,平时个性腼腆话也不多说一句的后进生,由于有了同组同学的鼓励,发言的次数逐渐增多,参与完成任务的意识也不断增强。
三、评价合作成效,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的评价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对学生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不能单一。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不能一味统一评语,否则不科学的评价会造成学生的不正确的认知,不利于促进他们更好发展。教师的评价要从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这些方面进行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哪一方面做得好,哪一方面还需要改进,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他们的差别在哪,让他们能够以一种赞赏和学习的目光去对待其他同学。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在评价上要下功夫,出汗水,这样才能发挥好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激发合作兴趣、形成合作意识是让学生学会合作的前提,科学的评价是检测学生合作效果和促使学生主动合作、进取的动力。我认为抓住以上几个环节,从激发合作兴趣,树立合作信心;渗透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评价合作成效,促进学生发展上下功夫,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合作兴趣,树立合作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好胜心强,对任何事情都要探个明白。为了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融洽感情交流。我认为师生、同学之间的对话、互动需要一个基础和平台,而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我注重课前课后与学生的谈心、交朋友,参与他们课间的游戏活动,如踢毽子、跳集体舞、做广播操等,从多方面加深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默契的教学环境十分重要。师生时常沟通交流,才能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和默契,利于促进合作学习。
2.多样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需要从内而外进行,对内而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和提高业务素质,对外而言,要在教学形式上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引入小组讨论、讲故事、讨论、游戏、小型比赛、Flash课件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的交流合作活动充满生活化、趣味化。
3.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每一次学习活动中交流合作的目標来设置课程,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规律,又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情感,取得实效、高效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9加几》时,首先,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游戏“看谁快凑10”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在以团体为单位的游戏比赛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其次,通过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合作是人们办好事情的基础”,使学生了解在现代生活中,仅靠单干而不与人合作要办好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请学生观看四川地震有关录像资料,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渗透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1.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合作意识
我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有限时空里,享有阅读、思考、活动、表达、倾听的机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把握讨论契机,设置情境或筛选信息,精要点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阐释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真正散发出个性的光芒和思维的火花。
如,在教学《聪明孩子聪明题》(一些带有较强思考性的题目)时,针对“如何正确评价自己的聪明”这个点子时,请学生先估计自己的聪明、猜想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学生自己细细考虑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希望通过合作学习这样的方式来获得答案的。这样,在这种民主轻松、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生们踊跃表达观点,交流意见,彰显个性,团结协作,伴着快乐的笑声理解了正确评价自己的重要性,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训练合作能力
对于《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一书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交流与合作”,我的理解是学生不仅能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还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一个合理的评价,从而利用交流和沟通的方法一起合作学习,最终实现目标。
为了使学生的合作交流技能得到全面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技巧。比如在学习《找规律》一课时,我课前要求各小组的学生自行出些或摆出一些没有规律的图案,这一过程是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就是读取信息、删选信息的过程。在课上,他们互相想方设法把原先没有规律的图案变成多种有规律的、有美感的图案,学生谈“设计”感受、陈述说明的过程就是合作成功的体现。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知道了在学校生活中很多的事情是通过合作就可以解决的。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利用合作的方式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促进个人和集体更快进步,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是极为有益的。
3.在小组编排中提升合作能力
首先,科学编排小组。指导学生以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时,往往采取编排小组进行。我注意将不同学习成绩、不同能力、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编排在一起,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思维,看待问题的角度。其次,明确每个组员的职责,让每一个人都担当责任,感受到自我的重要性。再次,关注弱势群体。这里的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能力发展不够突出或者特别自卑、不善于与人交流合作的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品质,教学就要长其长、短其短。素质教育讲究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在编排小组时,注意安排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帮助弱势学生,把焦点放在弱势学生身上,这样有利于弱势学生感受到关心、鼓励和自信,激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人生道路中增强自信心和热情,利于他们人生发展。笔者发现,在这种刻意安排的小组活动中,平时个性腼腆话也不多说一句的后进生,由于有了同组同学的鼓励,发言的次数逐渐增多,参与完成任务的意识也不断增强。
三、评价合作成效,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的评价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对学生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不能单一。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不能一味统一评语,否则不科学的评价会造成学生的不正确的认知,不利于促进他们更好发展。教师的评价要从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这些方面进行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哪一方面做得好,哪一方面还需要改进,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他们的差别在哪,让他们能够以一种赞赏和学习的目光去对待其他同学。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在评价上要下功夫,出汗水,这样才能发挥好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激发合作兴趣、形成合作意识是让学生学会合作的前提,科学的评价是检测学生合作效果和促使学生主动合作、进取的动力。我认为抓住以上几个环节,从激发合作兴趣,树立合作信心;渗透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评价合作成效,促进学生发展上下功夫,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