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更有效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_lww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呢?这就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直是我们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 根据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我认为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恰当选择生活素材,关注学生数学思考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和生活得到有效的整合与联系. 数学教材已经从文本实现了生活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将生活化的材料引入课堂.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但数学又高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就应学会数学地思考. 当学生面对现实生活的素材时,往往习惯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
  例如,在解决问题中教师出了一道题:“小新和他爸爸妈妈在儿童节去公园玩,每人车票6元,一共要用多少钱?”此时有学生提出疑问:“小新多大了?如果小新还小,坐车的时候可以坐在他爸爸或妈妈的腿上,就不用买票了. ”还有学生说:“如果小新超过1米,要买半票. ”还有学生说:“会出现三种情况,小新买全票、买半票、不买票. ”面对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学生凭借其生活经验,从生活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创新,是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意识的体现. 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很多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注意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注重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结合他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让学生经历从生活经验逐步上升到数学思考的过程.
  二、设置问题情境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其问题往往具有非常规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反映的是现实生活、生产实际的问题或数学学科本身的问题,提供给学生问题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主导学生的想、说、做. 而提供丰富问题情境的课堂教学就意味着提供了学生亲自参加收集、分析信息的机会,发现、提出问题的机会,提供了群体间合作交流、质疑问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后,为了巩固学生的认识,教师让学生把一个大三角形任意剪成两个小三角形,学生们争论起来,引发不少质疑: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小于180°吗?其中钝角三角形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吗?学生经过商议,大家都认为要解决这些疑问,就要亲自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 最后学生终于明白了,无论什么形状、大小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学习需要——不同形状的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心灵深处那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 三、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思维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互补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不确定性. 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的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因此,教学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课时,要求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在教完这部分内容时,本以为已大功告成,但没有想到一名学生在完成练习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该怎么计算?能不能按照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多好的问题啊!这就是课堂上的生成,是教师备课时没有料想到的,它是学生自我深入思考后得出的. 那么这时作为教师该怎么做?孩子们太棒了,教师应把它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来接受. 经过短暂的思考后,改变了原先的教学思路,将学生的这个问题又推给学生:“老师相信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下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笔算三位数加减法和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方法相同,即列竖式时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这样学生又一次体验到了提出好的问题与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鼓励.
  四、加强实践探究活动,增进学生体验感悟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重加强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应用数学.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先让学生观察圆柱模型,分析圆柱各部分的组成,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拿一张长方形纸卷成筒,即圆柱的侧面,再把侧面打开,反复几次,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思考:展开图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什么?宽呢?引导学生归纳: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它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在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的基础上,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在这个过程中,每名学生都经历了实践探究这一数学活动,清晰地认识到圆柱表面积的求法,而且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教学情感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从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出发,以恰当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教学,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其他文献
稀土资源是我国的一大优势,在有色金属合金中应用稀土以提高,改善性能,是很有意义的工作。本文根据试验情况,主要介绍了在高锰铝青铜中添加微量稀土后,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的
把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寻求自学考试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培养数以万计的"用得上,留得住"的永久型人才,这既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希望所在,又是高等农业自学考试工作者面临的
<正>~~
期刊
随着全球因特网、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我国各高校图书馆将逐步迈进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自动化程度将普遍提高,使用计算机管理的图书馆业务越来越多,与计算机网络联接的图书馆也
去冬今春以来,多次到寿光.在一次次由袁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演绎到归纳的观察、思考、分析后,逐渐打开了寿光教育的"潘多拉"盒子,找到了该市教育发展改革的理念、设计、运
【摘要】 针对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现象,作者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及教育教学规律,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有益的尝试,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现象分析;措施;效果;反思  数学学科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与全民的科学素质息息相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可是,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分化程度非常严重,直接影响到公民数学
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应试型"人才,转变为"素质型"人才,已成为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它以其生动的魅力
数和形是数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全部数学可以说就是围绕这两个概念的提炼、演变、发展而逐步展开的. 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反映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而数形之间的结合,是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难懂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将非面积的问题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