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联合国迎来她60岁华诞,回顾60年来联合国在发展领域里的努力,应该说,在丰富发展理念方面,联合国比任何一个国际组织和经济发展学界的专家学者的贡献都多。
1945年10月24日,中、法、苏、英、美等国家批准《联合国宪章》,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充分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和自觉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和尊重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作为历史的产物,联合国也迎来她60岁华诞。为此,联合国大会9月14至1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首脑会议,重温联合国宪章和宗旨,围绕如何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展开讨论、评估成员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进展情况。会议通过了“成果文件”。170多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峰会的庆典活动,各国领导人充分肯定了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强调加强联合国作用的重要性并再次对继续履行《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职责与义务,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做出庄严承诺。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发展道路蜿蜒曲折。联合国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对于联合国所承担的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的双重任务来说,人们往往认为她重安全,轻发展。但是,在总结了联合国创建60年来,在发展领域里的探索与实践后,人们可以肯定:联合国是不负使命的,她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在纪念联合国诞辰60周年之际,回顾她对发展理念的贡献,强化她的作用,展望她的未来,赋予她新的使命,对于从事发展合作的工作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50年代(成立初期):探索发展问题
二战结束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由于刚刚获得政治独立的国家多处于经济欠发达状态,如何巩固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在这段时间里,受到古典经济学家的影响,联合国的发展学说以市场价格机制运作为理论核心,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崇尚贸易自由化。但实践结果证明,西方传统经济学并不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联合国数据显示,尽管推行贸易自由化曾在拉美地区奏效,却只是“昙花一现”,好景不长。根据发展经济学家、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主席普雷维什的“依附论”,国际贸易只“肥了富人”,因为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双方之间的贸易是不平等的。而这种不平等的交换,使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持续恶化。
鉴此,受发展经济学的影响,联合国主张发展中国家要依靠宏观计划、实行国有化和奉行进口替代等战略,来加速资本积累和工业化。同时,联合国决定实施庞大的技术援助方案。联合国发展业务系统由此应运而生,并不断扩大。通过这个系统的所属机构,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及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开展的发展援助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官方发展援助(ODA)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0年代:第一个发展十年的尝试
1961年,第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划时代的1710号决议,启动了联合国倡导的第一个发展十年,以缩小发达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决议号召加强国家计划的有效性,走工业化之路,加速现代化进程,增加私营和公共部门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提高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的创汇水平,将裁军后节省下来的开支用于经济及社会发展,扫除文盲、消除饥饿和疾病;大力推广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
令人困惑的是,从联合国的实践结果来看,依靠国家计划和“进口替代”的战略来实现资本积累和工业化的尝试,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联合国第一个十年的努力,虽然使部分低收入国家获得了5-6%的经济增长,但却没有使这些国家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根本的改善。在消除饥饿、营养不良和扫除文盲方面,也收效甚微,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日益恶化。对第一个发展十年的实践进行反思后,联合国认识到,这个时期的发展理念虽然也包括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过多地追求全球经济增长指标。这是因为人们坚信经济发展是使生活条件改善、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生活改善和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直接结果。遗憾的是,实践证明,这两个假设条件是片面的,因此,第一个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局面,其结果,并没有真正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70年代:“第二个发展十年”历经坎坷
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联合国启动了第二个发展十年。与第一个十年比较,联合国发展理念在强调物质与资本积累的同时,更加关注公平、更加注重将经济增长的成果惠及穷人。然而,联合国在发展方面的努力并非坦途。基于发展中国家现实而提出的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建议,如创造就业机会和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等,实施起来阻力重重。究其原因:要创造就业和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就意味着要在富人和穷人之间重新分配国民收入,公共部门的投资也要更多地向低收入人群和非正规部门的人群倾斜,这些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因此,尽管联合国有着良好的愿望,通过了众多决议,但遗憾的是,这些决议最终都成了“纸上谈兵”。
与此同时,石油危机导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采取的集体行动震撼了南北关系。借此东风,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更加广泛的要求,改善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呼声日益高涨。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改革不合理的贸易、金融体制。然而,南北双方的谈判是冗长的,且大都无果而终。
80年代:与“华盛顿共识”的抗衡
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严重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面临深层次问题的困扰。在发达国家经济发生滞胀、福利社会陷入危机,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累累债务和发展战略失灵的情况下,新古典经济学派试图寻找出路。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开出应对危机的“药方”,即所谓的“华盛顿共识”,要求这些国家实行结构调整,取消或削减补贴,弱化政府在社会服务领域里的职能,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实行企业私有化等,并将这些条件强加于发展中国家,甚至以此作为提供官方发展援助的前提。
在这一阶段,联合国与传统经济学派产生冲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贸发会议等机构纷纷呼吁,经济结构调整方案不能以昂贵的社会成本为代价,官方发展援助不应附加条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87年出版了《人性化的结构调整》一书,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和“儿童优先”的发展理念,强调发展战略调整过程中人的因素以及关注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必要性。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大会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和最不发达国家的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对于那些债务缠身的国家,特别是重债穷国(HIPICs),贸发会议建议发达国家加速债务减免,扩大减免范围;加强援助、减债以及国际贸易和私营部门投资促进等政策之间的协调。与此同时,贸发会议还通过援助向债务国提供有关债务管理的技术合作。对于最不发达国家,贸发会议建议加强这些国家的市场机制建设,开发它们的生产和供应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商品多样化,并呼吁国际社会增加官方发展援助,提高援助使用效率。
我们看到,尽管联合国的声音常常被西方传统经济学所淹没,但她始终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这一段时间里,联合国不仅在发展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信念,所实施的发展援助方案也成效显著。社会发展指标显示,人均寿命、儿童死亡率、营养状况、受教育的机会等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联合国发展战略的成效与发达国家“药方”的失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90年代: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
90年代是联合国在发展领域收获颇丰的年代。此间,联合国更加坚定地推动发展中国家确立和实施“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担负起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和实施更为平衡的综合发展政策的重任。
在这个十年当中,联合国倡导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并通过了相关决议和行动纲领。如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全民享有教育世界大会、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世界妇女大会、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以及世界粮食峰会等。
在联合国的积极推动下,“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上述会议的召开,联合国在基础服务(卫生、教育、饮水等)、性别意识、妇女儿童权益和人口与生殖健康以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了基本原则和具体目标,对发展议程的形成发挥了重要和先导作用,为世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积极贡献。
21世纪前10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化的进程突飞猛进,所有国家都面临着挑战,对于那些综合实力强大的国家,机遇大于挑战。这些国家利用信息革命、引进资金和技术、提高生产率和扩大出口,使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对于其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弱小国家而言,全球化则使它们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其结果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因此,这些贫穷国家的人民认为,全球化对于他们而言仅仅是一场充满谎言和欺诈的噩梦。因此,联合国呼吁,要使全球化惠及所有人,对它的治理至关重要。
世纪之交,联合国召开了千年首脑会议,安南秘书长向成员国提交了新千年报告。报告提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为全球公正与大团结搭建国际体制,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各国的经济持续增长,消除贫困,创造就业机会,抗击艾滋病,降低婴幼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加强基础教育特别是女童教育,改善贫民窟环境,提供安全饮水,消除性别歧视,弥合数据鸿沟。千年首脑会议通过了“千年宣言”,为各国在发展领域里的努力,提出了最基本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时限和衡量标准,即“千年发展目标”。这些目标成为国际发展合作的里程碑。
在刚刚结束的联合国60周年峰会上,与会领导人决心创建一个更加和平、更加繁荣、更加民主的世界,继续在减债、发展筹资和动员国内资源、贸易与投资和商品、金融及经济安全、就业、农村与农业发展、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等重大疾病的防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科技进步、性别平等、保护弱势群体和援助最不发达国家等方面进行努力。由此,继续推动各国消除贫困,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成为联合国在21世纪头十年的重要使命。
与联合国的合作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联合国不仅通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发展学说,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技术援助。目前,通过联合国发展业务系统,如开发计划署、人口基金和儿童基金会等主要机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技术援助每年达60亿美元,成为多边无偿援助的最大来源。联合国援助的普遍性、中立性及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代表处和任职人员深入基层的优势,使其可以直接参与各国发展进程,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深受发展中国家的欢迎。
我国自1979年开始与联合国发展业务系统的相关机构进行合作。26年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口基金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提供的约14亿美元的发展援助 ,为我国引进了适宜技术和较为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关键设备,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引进了发展新思路和新概念,特别是推动了我相关国策的出台。从中国与联合国相关机构的合作中可以折射出双方发展理念的契合点。中国政府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既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也是多年来我国与联合国合作的成果。
相对于我国的巨大需求和自身努力来说,联合国的援助可谓沧海一粟。但是通过有限的援助,我们打开了一扇与世界交往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借鉴了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加速了我国发展进程。通过这个窗口,也使世界了解了中国。联合国援助所起到的“种子钱”和“催化剂”的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不是简单用货币的概念能够衡量的。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时候,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与联合国的合作。我们期待着双方的发展合作继续配合我国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环保和水资源利用,建立循环节约型经济;倡导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怀艾滋病人即受艾滋病影响的人群、保护妇女儿童权利,体现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加速中国改革开放,实现小康和千年发展目标的进程。
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也将更多地利用联合国这个多边舞台,发挥成员国的作用。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60周年首脑会议上,宣布了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五项举措,包括给予与我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零关税待遇,免除与我国有外交关系的重债穷国2004年底前的债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贷款及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相关援助,提供包括防疟特效药在内的药物,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培养3万名各类人才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奉行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工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决心和努力。
联合国将对世界发展继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回顾60年来联合国在发展领域里的努力,尽管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正如安南秘书长所说,“联合国不是一块纪念前人宏愿的石碑,岿然不动,而是一项不断完善的工程。尽管与人类其它所有努力一样,联合国并非完美无缺,但她仍顽强地履行其神圣的使命,努力与时俱进,力争上游”。
应该说,在丰富发展理念方面,联合国比任何一个国际组织和经济发展学界的专家学者的贡献都多。从贯彻以古典经济学理论为主流的发展理念到挑战传统理论,将发展理念扩展到包括让贸易为人民服务、实现充分就业、公平分配增长成果、实现男女平等和社会公正、促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以及最终消除贫困等,无不体现了联合国维护人权和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将赋予人的能力作为发展的中心任务,形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的努力。前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兹先生对联合国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在布雷顿森林系统固守传统经济学理论时,联合国勇敢地提出了发展的新思路,另辟了新途径”。
在我们纪念联合国走过60年风雨历程的时候,我们认识到发展问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各国依存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只有坚持多边主义、采取集体行动,才能有效应对威胁和挑战。联合国作为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任重而道远,它的作用不可替代。在和平、合作和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主流的时代,作为成员国,我们将全力支持联合国继续探索实践,与时俱进,并与她一道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努力。
祝愿60岁的联合国,生命永驻!
(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司)
1945年10月24日,中、法、苏、英、美等国家批准《联合国宪章》,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充分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和自觉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和尊重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作为历史的产物,联合国也迎来她60岁华诞。为此,联合国大会9月14至1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首脑会议,重温联合国宪章和宗旨,围绕如何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展开讨论、评估成员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进展情况。会议通过了“成果文件”。170多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峰会的庆典活动,各国领导人充分肯定了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强调加强联合国作用的重要性并再次对继续履行《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职责与义务,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做出庄严承诺。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发展道路蜿蜒曲折。联合国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对于联合国所承担的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的双重任务来说,人们往往认为她重安全,轻发展。但是,在总结了联合国创建60年来,在发展领域里的探索与实践后,人们可以肯定:联合国是不负使命的,她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在纪念联合国诞辰60周年之际,回顾她对发展理念的贡献,强化她的作用,展望她的未来,赋予她新的使命,对于从事发展合作的工作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50年代(成立初期):探索发展问题
二战结束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由于刚刚获得政治独立的国家多处于经济欠发达状态,如何巩固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在这段时间里,受到古典经济学家的影响,联合国的发展学说以市场价格机制运作为理论核心,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崇尚贸易自由化。但实践结果证明,西方传统经济学并不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联合国数据显示,尽管推行贸易自由化曾在拉美地区奏效,却只是“昙花一现”,好景不长。根据发展经济学家、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主席普雷维什的“依附论”,国际贸易只“肥了富人”,因为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双方之间的贸易是不平等的。而这种不平等的交换,使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持续恶化。
鉴此,受发展经济学的影响,联合国主张发展中国家要依靠宏观计划、实行国有化和奉行进口替代等战略,来加速资本积累和工业化。同时,联合国决定实施庞大的技术援助方案。联合国发展业务系统由此应运而生,并不断扩大。通过这个系统的所属机构,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及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开展的发展援助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官方发展援助(ODA)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0年代:第一个发展十年的尝试
1961年,第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划时代的1710号决议,启动了联合国倡导的第一个发展十年,以缩小发达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决议号召加强国家计划的有效性,走工业化之路,加速现代化进程,增加私营和公共部门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提高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的创汇水平,将裁军后节省下来的开支用于经济及社会发展,扫除文盲、消除饥饿和疾病;大力推广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
令人困惑的是,从联合国的实践结果来看,依靠国家计划和“进口替代”的战略来实现资本积累和工业化的尝试,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联合国第一个十年的努力,虽然使部分低收入国家获得了5-6%的经济增长,但却没有使这些国家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根本的改善。在消除饥饿、营养不良和扫除文盲方面,也收效甚微,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日益恶化。对第一个发展十年的实践进行反思后,联合国认识到,这个时期的发展理念虽然也包括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过多地追求全球经济增长指标。这是因为人们坚信经济发展是使生活条件改善、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生活改善和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直接结果。遗憾的是,实践证明,这两个假设条件是片面的,因此,第一个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局面,其结果,并没有真正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70年代:“第二个发展十年”历经坎坷
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联合国启动了第二个发展十年。与第一个十年比较,联合国发展理念在强调物质与资本积累的同时,更加关注公平、更加注重将经济增长的成果惠及穷人。然而,联合国在发展方面的努力并非坦途。基于发展中国家现实而提出的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建议,如创造就业机会和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等,实施起来阻力重重。究其原因:要创造就业和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就意味着要在富人和穷人之间重新分配国民收入,公共部门的投资也要更多地向低收入人群和非正规部门的人群倾斜,这些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因此,尽管联合国有着良好的愿望,通过了众多决议,但遗憾的是,这些决议最终都成了“纸上谈兵”。
与此同时,石油危机导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采取的集体行动震撼了南北关系。借此东风,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更加广泛的要求,改善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呼声日益高涨。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改革不合理的贸易、金融体制。然而,南北双方的谈判是冗长的,且大都无果而终。
80年代:与“华盛顿共识”的抗衡
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严重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面临深层次问题的困扰。在发达国家经济发生滞胀、福利社会陷入危机,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累累债务和发展战略失灵的情况下,新古典经济学派试图寻找出路。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开出应对危机的“药方”,即所谓的“华盛顿共识”,要求这些国家实行结构调整,取消或削减补贴,弱化政府在社会服务领域里的职能,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实行企业私有化等,并将这些条件强加于发展中国家,甚至以此作为提供官方发展援助的前提。
在这一阶段,联合国与传统经济学派产生冲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贸发会议等机构纷纷呼吁,经济结构调整方案不能以昂贵的社会成本为代价,官方发展援助不应附加条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87年出版了《人性化的结构调整》一书,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和“儿童优先”的发展理念,强调发展战略调整过程中人的因素以及关注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必要性。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大会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和最不发达国家的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对于那些债务缠身的国家,特别是重债穷国(HIPICs),贸发会议建议发达国家加速债务减免,扩大减免范围;加强援助、减债以及国际贸易和私营部门投资促进等政策之间的协调。与此同时,贸发会议还通过援助向债务国提供有关债务管理的技术合作。对于最不发达国家,贸发会议建议加强这些国家的市场机制建设,开发它们的生产和供应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商品多样化,并呼吁国际社会增加官方发展援助,提高援助使用效率。
我们看到,尽管联合国的声音常常被西方传统经济学所淹没,但她始终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这一段时间里,联合国不仅在发展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信念,所实施的发展援助方案也成效显著。社会发展指标显示,人均寿命、儿童死亡率、营养状况、受教育的机会等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联合国发展战略的成效与发达国家“药方”的失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90年代: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
90年代是联合国在发展领域收获颇丰的年代。此间,联合国更加坚定地推动发展中国家确立和实施“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担负起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和实施更为平衡的综合发展政策的重任。
在这个十年当中,联合国倡导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并通过了相关决议和行动纲领。如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全民享有教育世界大会、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世界妇女大会、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以及世界粮食峰会等。
在联合国的积极推动下,“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上述会议的召开,联合国在基础服务(卫生、教育、饮水等)、性别意识、妇女儿童权益和人口与生殖健康以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了基本原则和具体目标,对发展议程的形成发挥了重要和先导作用,为世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积极贡献。
21世纪前10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化的进程突飞猛进,所有国家都面临着挑战,对于那些综合实力强大的国家,机遇大于挑战。这些国家利用信息革命、引进资金和技术、提高生产率和扩大出口,使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对于其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弱小国家而言,全球化则使它们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其结果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因此,这些贫穷国家的人民认为,全球化对于他们而言仅仅是一场充满谎言和欺诈的噩梦。因此,联合国呼吁,要使全球化惠及所有人,对它的治理至关重要。
世纪之交,联合国召开了千年首脑会议,安南秘书长向成员国提交了新千年报告。报告提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为全球公正与大团结搭建国际体制,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各国的经济持续增长,消除贫困,创造就业机会,抗击艾滋病,降低婴幼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加强基础教育特别是女童教育,改善贫民窟环境,提供安全饮水,消除性别歧视,弥合数据鸿沟。千年首脑会议通过了“千年宣言”,为各国在发展领域里的努力,提出了最基本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时限和衡量标准,即“千年发展目标”。这些目标成为国际发展合作的里程碑。
在刚刚结束的联合国60周年峰会上,与会领导人决心创建一个更加和平、更加繁荣、更加民主的世界,继续在减债、发展筹资和动员国内资源、贸易与投资和商品、金融及经济安全、就业、农村与农业发展、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等重大疾病的防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科技进步、性别平等、保护弱势群体和援助最不发达国家等方面进行努力。由此,继续推动各国消除贫困,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成为联合国在21世纪头十年的重要使命。
与联合国的合作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联合国不仅通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发展学说,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技术援助。目前,通过联合国发展业务系统,如开发计划署、人口基金和儿童基金会等主要机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技术援助每年达60亿美元,成为多边无偿援助的最大来源。联合国援助的普遍性、中立性及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代表处和任职人员深入基层的优势,使其可以直接参与各国发展进程,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深受发展中国家的欢迎。
我国自1979年开始与联合国发展业务系统的相关机构进行合作。26年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口基金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提供的约14亿美元的发展援助 ,为我国引进了适宜技术和较为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关键设备,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引进了发展新思路和新概念,特别是推动了我相关国策的出台。从中国与联合国相关机构的合作中可以折射出双方发展理念的契合点。中国政府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既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也是多年来我国与联合国合作的成果。
相对于我国的巨大需求和自身努力来说,联合国的援助可谓沧海一粟。但是通过有限的援助,我们打开了一扇与世界交往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借鉴了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加速了我国发展进程。通过这个窗口,也使世界了解了中国。联合国援助所起到的“种子钱”和“催化剂”的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不是简单用货币的概念能够衡量的。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时候,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与联合国的合作。我们期待着双方的发展合作继续配合我国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环保和水资源利用,建立循环节约型经济;倡导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怀艾滋病人即受艾滋病影响的人群、保护妇女儿童权利,体现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加速中国改革开放,实现小康和千年发展目标的进程。
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也将更多地利用联合国这个多边舞台,发挥成员国的作用。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60周年首脑会议上,宣布了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五项举措,包括给予与我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零关税待遇,免除与我国有外交关系的重债穷国2004年底前的债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贷款及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相关援助,提供包括防疟特效药在内的药物,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培养3万名各类人才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奉行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工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决心和努力。
联合国将对世界发展继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回顾60年来联合国在发展领域里的努力,尽管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正如安南秘书长所说,“联合国不是一块纪念前人宏愿的石碑,岿然不动,而是一项不断完善的工程。尽管与人类其它所有努力一样,联合国并非完美无缺,但她仍顽强地履行其神圣的使命,努力与时俱进,力争上游”。
应该说,在丰富发展理念方面,联合国比任何一个国际组织和经济发展学界的专家学者的贡献都多。从贯彻以古典经济学理论为主流的发展理念到挑战传统理论,将发展理念扩展到包括让贸易为人民服务、实现充分就业、公平分配增长成果、实现男女平等和社会公正、促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以及最终消除贫困等,无不体现了联合国维护人权和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将赋予人的能力作为发展的中心任务,形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的努力。前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兹先生对联合国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在布雷顿森林系统固守传统经济学理论时,联合国勇敢地提出了发展的新思路,另辟了新途径”。
在我们纪念联合国走过60年风雨历程的时候,我们认识到发展问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各国依存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只有坚持多边主义、采取集体行动,才能有效应对威胁和挑战。联合国作为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任重而道远,它的作用不可替代。在和平、合作和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主流的时代,作为成员国,我们将全力支持联合国继续探索实践,与时俱进,并与她一道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努力。
祝愿60岁的联合国,生命永驻!
(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