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不只是片面接受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和经验,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去亲身体验和实践,拥有建构知识的过程和感受,而不仅仅是结果. 本文从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入手,着重分析了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自主探究式学习;基本特征;基本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究精神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用教材,构建探究式学习方式呢?下面是我对探究式学习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探究式学习体现的基本特征
探究式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考性为前提,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 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问题性. 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去探究问题,而非简单地让学生理解记忆现成的结论. 即使是一个不太确定的问题也需要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来加深理解. 因此,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
二是生活性. 探究式学习要与生活紧密结合,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特点,需要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 学生的学习应该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学会数学知识.
三是参与性. 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探究式学习最主要的特征.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探究式教学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策略
1.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一是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培养知识迁移类推能力. 二是在教学中结合自身和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使教學设计具有形象性,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三是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提倡多样性算法,渗透优化思想. 四是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 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亲身体验探究过程
一是质疑问难,激活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情境插图、语言提示、说明和拓展性问题,这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同时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见解,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敢问善思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是独立探究,讨论交流.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去创造. 因此要强化学生的探究活动. 教学中要让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探究,去发现,重新创造有关的知识. 独立探究后再讨论交流,说出各自的心得或疑惑,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双向、多向交流,产生效应,共同进步.
三是实践应用,注重评价. 探究式学习应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把数学的学习过程真正变成学生亲身实践、探究、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既动手做又动口说,既用眼看又用脑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同时要注重评价.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评价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和表现,重视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趋势及科学协作的精神. 不能以单纯的分数或单一的模式对待每一名学生.
3. 遵循原则,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一定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这样的问题会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因此,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 但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注意:一是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二是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 加强指导,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个性差异等来组织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必要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而指导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尤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感是必不可少的. 小学常见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包括分类、符号化、集合对应、数形结合、数学模型、化归、等价变换、统计等思想,解题常用顺推、倒推、枚举、归纳、类比、试探变更问题、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等思考方法. 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 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及时鼓励,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有趣乐学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万龙.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0(4).
[2]杨永欣.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的最佳模式[J].教育探索,2002(3).
[3]王丹.试论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及教师的作用[J].学科教育,1998(10).
【关键词】 自主探究式学习;基本特征;基本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究精神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用教材,构建探究式学习方式呢?下面是我对探究式学习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探究式学习体现的基本特征
探究式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考性为前提,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 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问题性. 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去探究问题,而非简单地让学生理解记忆现成的结论. 即使是一个不太确定的问题也需要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来加深理解. 因此,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
二是生活性. 探究式学习要与生活紧密结合,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特点,需要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 学生的学习应该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学会数学知识.
三是参与性. 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探究式学习最主要的特征.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探究式教学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策略
1.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一是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培养知识迁移类推能力. 二是在教学中结合自身和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使教學设计具有形象性,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三是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提倡多样性算法,渗透优化思想. 四是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 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亲身体验探究过程
一是质疑问难,激活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情境插图、语言提示、说明和拓展性问题,这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同时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见解,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敢问善思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是独立探究,讨论交流.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去创造. 因此要强化学生的探究活动. 教学中要让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探究,去发现,重新创造有关的知识. 独立探究后再讨论交流,说出各自的心得或疑惑,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双向、多向交流,产生效应,共同进步.
三是实践应用,注重评价. 探究式学习应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把数学的学习过程真正变成学生亲身实践、探究、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既动手做又动口说,既用眼看又用脑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同时要注重评价.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评价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和表现,重视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趋势及科学协作的精神. 不能以单纯的分数或单一的模式对待每一名学生.
3. 遵循原则,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一定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这样的问题会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因此,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 但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注意:一是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二是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 加强指导,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个性差异等来组织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必要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而指导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尤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感是必不可少的. 小学常见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包括分类、符号化、集合对应、数形结合、数学模型、化归、等价变换、统计等思想,解题常用顺推、倒推、枚举、归纳、类比、试探变更问题、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等思考方法. 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 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及时鼓励,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有趣乐学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万龙.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0(4).
[2]杨永欣.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的最佳模式[J].教育探索,2002(3).
[3]王丹.试论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及教师的作用[J].学科教育,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