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就西柏坡精神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而后进一步结合当前环境对其现实价值展开讨论。
关键字:西柏坡;精神;意义
西柏坡精神是我党在西柏坡时期于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精神结晶,是我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井冈山精神以及延安精神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必须认识到西柏坡精神不仅仅对于我党在西柏坡时期行动有着积极的指导价值,对于当前环境而言仍然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必须予以正视和珍惜。
一、西柏坡精神的历史内涵
革命精神产生于革命实践,西柏坡精神则是我党在西柏坡时期重要的思想体现。其一方面能够对当时西柏坡时期的革命工作和战斗活动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另一个方面这种战争时代凝结的精神,具有高度的抽象和凝聚,因此具有极强的普适价值,对于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价值。而对于西柏坡精神的深入认识,仍然需要从历史角度出发才能切实体会其中净化。
西柏坡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首先具有一种准确判断战略时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能力和精神。自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就具有鲜明的斗争方向和目标,虽然经历了多次胜利和失败的曲折,并且面对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多次围剿和党内左右倾路线的反复干扰破坏,依然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屹立不倒。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西柏坡运筹帷握期间,果断将我军发动的大规模秋季攻势发展成为就地歼灭重兵团的战略决策,连续开展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其次,这个阶段的我党是能够善于将革命胜利转化成为持久的正直胜利,推动当不断走向城市,转变领导格局的能力和视角。随着革命的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情况,曾经围绕农村展开工作的形势已经有所改变,全国胜利的新阶段已经到来。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准确地把握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同时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通过对中国具体国情的深入全面分析,明确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总体方向,并且确定了如何经过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建设,使我们国家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无畏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实事求是且尊重历史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的最终体现。最后,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中,对于如何切实建立起一个好的党,如何在取得全面胜利之后仍然保持革命者的本色,经受之后的执政考验并且有效实现必要转变,是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思考的另一个重要命题。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由肩负革命任务的党转变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党,对于,毛泽东同志特别代表党中央向全党发出警示,提醒全党在工作重点实现转变的同时,必须关注可能出现在党内的骄傲情绪、停顿不求进取的状态等问题,并且戒除其发生可能。
二、西柏坡精神的历史价值总结
对于西柏坡精神的历史价值,除了应当深入分析其在特殊时期的特殊价值以外,还应当从理论和精神的普适性出发,深刻认识其对于当前新阶段的实践价值和指导作用。总结而言,西柏坡精神在现代的价值凝聚在如下四个方面:
1.毛泽东同时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成为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容。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对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过程的经验总结,也是对于中国历史政权更迭深入分析得到的结论,在西柏坡时期,这样的声音本身是提醒中国共产党努力向前避免重蹈历史覆辙的重大警示,而对于当前时期而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因此两个务必仍然具有时代价值。这是对于我国当前廉政建设的历史提醒,是面向党内自我反省的客观要求。
2.自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期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在西柏坡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取得了胜利,也随之留下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西柏坡精神体现,即两个敢于。两个敢于产生于虽然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但是国民党在数量上仍然占据优势的情况,并且在党中央对当时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可能性做出充分估计的基础上,无视国民党的求和主张,号召全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对于当时而言,这是认真分析当时局势、勇于前进勇于斗争的重要体现,而对于目前而言,同样是要求中国共产党对当前发展状况认真分析,找到正确发展方向并且不懈努力的积极思想。
3.1947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同时于9月颁布了第一个《中国土地法大纲》,完全建立起了新的土地制度,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西柏坡精神环境中坚持依靠群众,以及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即两个坚持。在战争时期,这种坚持依靠群主的思路,是确保战争最终得以胜利的基本依据,并且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也符合当时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要求。而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国家性质,仍然是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也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人民的政府,才能发现人民的需求并且最终实现进步。
4.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就是西柏坡精神中的两个善于。对于西柏坡阶段而言,这样的精神意味着敢于破除既有观念和格局,树立起新的观念和格局的思路,是对于发展方向的一种清醒认识,并且同时也是对于当时中国新格局开创者自信心的一种必然要求。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仍然走的是一条开创的道路,对于这种发展方向把握的能力仍然是当前我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并且对于自信心的树立的要求也依然存在。
三、结论
对于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只有不断深入历史,发现其中的细微关系,并且结合当前社会我国的发展特征,才能做出客观判断,也才能使得西柏坡精神成为我国进步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孙勇红. 中国通史:第八卷[M].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
[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关键字:西柏坡;精神;意义
西柏坡精神是我党在西柏坡时期于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精神结晶,是我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井冈山精神以及延安精神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必须认识到西柏坡精神不仅仅对于我党在西柏坡时期行动有着积极的指导价值,对于当前环境而言仍然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必须予以正视和珍惜。
一、西柏坡精神的历史内涵
革命精神产生于革命实践,西柏坡精神则是我党在西柏坡时期重要的思想体现。其一方面能够对当时西柏坡时期的革命工作和战斗活动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另一个方面这种战争时代凝结的精神,具有高度的抽象和凝聚,因此具有极强的普适价值,对于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价值。而对于西柏坡精神的深入认识,仍然需要从历史角度出发才能切实体会其中净化。
西柏坡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首先具有一种准确判断战略时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能力和精神。自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就具有鲜明的斗争方向和目标,虽然经历了多次胜利和失败的曲折,并且面对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多次围剿和党内左右倾路线的反复干扰破坏,依然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屹立不倒。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西柏坡运筹帷握期间,果断将我军发动的大规模秋季攻势发展成为就地歼灭重兵团的战略决策,连续开展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其次,这个阶段的我党是能够善于将革命胜利转化成为持久的正直胜利,推动当不断走向城市,转变领导格局的能力和视角。随着革命的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情况,曾经围绕农村展开工作的形势已经有所改变,全国胜利的新阶段已经到来。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准确地把握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同时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通过对中国具体国情的深入全面分析,明确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总体方向,并且确定了如何经过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建设,使我们国家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无畏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实事求是且尊重历史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的最终体现。最后,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中,对于如何切实建立起一个好的党,如何在取得全面胜利之后仍然保持革命者的本色,经受之后的执政考验并且有效实现必要转变,是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思考的另一个重要命题。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由肩负革命任务的党转变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党,对于,毛泽东同志特别代表党中央向全党发出警示,提醒全党在工作重点实现转变的同时,必须关注可能出现在党内的骄傲情绪、停顿不求进取的状态等问题,并且戒除其发生可能。
二、西柏坡精神的历史价值总结
对于西柏坡精神的历史价值,除了应当深入分析其在特殊时期的特殊价值以外,还应当从理论和精神的普适性出发,深刻认识其对于当前新阶段的实践价值和指导作用。总结而言,西柏坡精神在现代的价值凝聚在如下四个方面:
1.毛泽东同时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成为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容。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对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过程的经验总结,也是对于中国历史政权更迭深入分析得到的结论,在西柏坡时期,这样的声音本身是提醒中国共产党努力向前避免重蹈历史覆辙的重大警示,而对于当前时期而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因此两个务必仍然具有时代价值。这是对于我国当前廉政建设的历史提醒,是面向党内自我反省的客观要求。
2.自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期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在西柏坡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取得了胜利,也随之留下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西柏坡精神体现,即两个敢于。两个敢于产生于虽然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但是国民党在数量上仍然占据优势的情况,并且在党中央对当时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可能性做出充分估计的基础上,无视国民党的求和主张,号召全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对于当时而言,这是认真分析当时局势、勇于前进勇于斗争的重要体现,而对于目前而言,同样是要求中国共产党对当前发展状况认真分析,找到正确发展方向并且不懈努力的积极思想。
3.1947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同时于9月颁布了第一个《中国土地法大纲》,完全建立起了新的土地制度,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西柏坡精神环境中坚持依靠群众,以及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即两个坚持。在战争时期,这种坚持依靠群主的思路,是确保战争最终得以胜利的基本依据,并且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也符合当时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要求。而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国家性质,仍然是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也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人民的政府,才能发现人民的需求并且最终实现进步。
4.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就是西柏坡精神中的两个善于。对于西柏坡阶段而言,这样的精神意味着敢于破除既有观念和格局,树立起新的观念和格局的思路,是对于发展方向的一种清醒认识,并且同时也是对于当时中国新格局开创者自信心的一种必然要求。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仍然走的是一条开创的道路,对于这种发展方向把握的能力仍然是当前我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并且对于自信心的树立的要求也依然存在。
三、结论
对于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只有不断深入历史,发现其中的细微关系,并且结合当前社会我国的发展特征,才能做出客观判断,也才能使得西柏坡精神成为我国进步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孙勇红. 中国通史:第八卷[M].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
[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