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爱的教育。文章分析了山区小学后进生的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 山区小学 后进生 转化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1]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就是面向每个有差异的学生,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作为教育者,我们有权利,有义务缩短“后进生”的学习差距,让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后进生”成因分析
导致“后进生”的成因有社会、家庭、学生、老师等诸因素。具体表现为:
1.上学无用论的蔓延,导致孩子无心学习。当前,国家对大学毕业生不再实行统一分配,而是通过市场调节。由此导致一些人夸大它的负面效应,认为辛辛苦苦读书到头来还是要打工,没个稳定的工作,还不如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同龄人给家里帮助大。由于受这种因素影响,有些父母不分场合在孩子面前把这些思想表露出来,使得孩子们不自觉地认同读书无用的思想,导致孩子目的不明确,学习不认真,以致学习成绩下降。
2.农村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增多,孩子缺乏父母的直接关爱,导致学习落后。父母是孩子启蒙教育的第一位老师。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与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密切相关。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外出打工人员明显增多。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当时全国留守儿童多达2300万人,其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其中能与父母一方在一起的比例只有40%,剩下的60%中包括能与父母双方在一起的,及不能和父母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因缺少父母的有效监护和关爱,父母既不能辅导儿童的学习,也不了解儿童的学习环境变化,使儿童丧失学习兴趣,由此导致孩子成绩下降,有的甚至辍学。[2]从留守儿童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较高的辍学率、学习心态的变化、心理健康受到威胁,还是犯罪率上升,都与他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有关。因此,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势在必行。
3.夫妻离异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不佳。和谐美满的家庭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从而使其对学习充满自信。据调查,小学和初中阶段父母离异的孩子,其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容易被打破,学习成绩大部分下滑。
4.父母工作太忙或沉迷于麻将,孩子无人关心,以致学习下降。有些父母,由于公务在身,身不由己,不能关心孩子,不能掌握孩子的学习动向,孩子学习目的不明确,逆反心理过强。认为自己学习是为父母,既然父母不关心,就不必要努力,这也是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之一。当然,最可悲的是父母沉迷于麻将,孩子无人照管,学习无人过问,学习落后。
5.家庭困难,自卑情绪滋生,无心学习,导致学习落后。当前,有些山区农村家庭生活还比较差,有的还未解决温饱,学校离家又较远。就以我们云龙宝丰小学来说,有不少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从十多里地的高山下来读书,他们的生活几乎都不会自理,条件好点的家庭,有爷爷、奶奶跟读进行照顾,没有条件的家庭,只能让孩子学着做。固然,这也是一种锻炼,也造就了一些人才,但我觉得这种锻炼也未免过早,孩子稚嫩的心灵还不能承受这种生活和学习压力,有的孩子因家庭的困难,和好同学之间的生活差距较大,加之长途跋涉上学,自卑心里滋生,学习无兴趣,最终导致学习下降。
6.家庭条件太优越,娇生惯养,导致学习落后。与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相比,优越的家庭条件本该是学习的成功的基础,但往往事与愿违。有的父母对孩子学习缺乏正确引导,充分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导致孩子骄傲自大、好逸恶劳,对什么都无所谓,无心学习。
以上几点只是当前导致山区小学“后进生”最突出的原因所在。其它成因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下面仅就笔者教育实践所得,对山区小学“后进生”的转变问题谈几点认识。
“后进生”管理策略
1.动之以情,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情感教育是对“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的前提。“后进生”由于成绩差,常犯错误,往往遭到讽刺、冷落,产生自卑、孤独、脆弱、任性、怕老师、怕学习、逃学等现象。我们应该施之爱心,沟通感情,和他们多接触、多聊天,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关心,缩短心理距离。如“后进生”董×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对数学学习存有恐惧心理。为消除了他的恐惧心理,我经常和他一起打羽毛球、下棋,一起游戏,使他逐渐由惧怕老师到喜欢老师,由喜欢老师转变到喜欢数学。随后我帮助他制定补习计划,课上鼓励他发言,课后辅导他做作业,慢慢地他的数学成绩好起来了。
2.加强沟通,做“后进生”的良师益友。教育的技巧全部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3]。转化教育“后进生”,教师应付之以爱心。爱是人心理的需要,更是“后进生”的需要。通常“后进生”消极表现得到的都是批评和斥责,形成了师生之间的对立,造成师生彼此感情无法沟通。失去爱的人更渴求得到爱。“后进生”正是这种心态,因而教师应针对这种心理需要竭力给以满足,他们一旦得到爱抚与关怀,便会在温暖与兴奋中使凝滞的感情熔化,从而有了和谐的对话,产生心灵的沟通,只有动之以情,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苦恼、困惑和彷徨;才能知道他们的需要,适时地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难处,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去感化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其自身潜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达到教育的目的。
3.学习上给予帮助。绝大部分“后进生”,学习成绩都很差,学习是他们最大的困难。在教学中我们要帮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一是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是要循序渐进地不断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有进步就给予鼓励和表扬,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三是“后进生”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就是基础差,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补课,帮助他们打牢知识基础;四是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五是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摸清情况,补缺补差。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内外交互补差的方法:第一、课堂中尽量让“后进生”有练习的机会,设计好“后进生”的作业。第二、充分利用学生互助结合的方式为“后进生”补缺,即采用“结对子,几帮一,小队包帮的方法”,让同学间相互帮助。第三、与家长取得联系,说明学生情况,相互配合,加强督促,促其上进。第四、落实奖励办法,及时鼓励和及时表扬,提高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4.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持续发展的关键。“后进生”的学习习惯一般都比较差,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有耐心地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尽快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勤动脑,质疑问难的习惯;认真做作业的习惯;正确抄题的习惯等。实践证明,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其心理特征及形成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和提高工作,就能促使更多的学生由后进变先进。
5.鼓励为主,积极诱导。对“后进生”多关心,多鼓励,多诱导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平时上课,我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都积极关注班上每位学生,讲授时与学生保持平等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亲切、和蔼。有意安排简单问题让“后进生”回答,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我的一句“说得好”、“你真行”、“进步大”等赞扬和鼓励学生的话语,使“后进生”得到鼓励、得到学习的乐趣,并随之努力学习。当然,要使他们有所进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它具有周期性和长期性,需要我们注意观察,多找学生的闪光点,不厌其烦地多提醒、多鼓励。
6.关心他们的生活。成为“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家庭条件太好,优越感太强;有的是家庭条件太差,自卑感太强;有的是受父母不良思想行为和生活习惯所影响;有的是父母工作忙或外出打工,疏于管教;有的是家庭困难所致……作为老师要摸清学生底细,找准原因,针对不同情况给以他们生活上的关爱,给他们温暖和帮助。想方设法填补其生活空缺,使他们精神上过得充实。贫困生在物质上得到基本保证,困难得到解决,让他们生活得有信心、有希望。
激发“后进生”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以上是个人一孔之见,不足之处请专家指正。
参考文献:
[1]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63.
[2]刘萍.农村留守儿童的再思考.中国城乡桥,2007,(9):32.
[3]孙绍魁.谈谈后进生转化的几点看法.吉林教育(现代校长),2007,(10):46.
关键词: 山区小学 后进生 转化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1]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就是面向每个有差异的学生,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作为教育者,我们有权利,有义务缩短“后进生”的学习差距,让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后进生”成因分析
导致“后进生”的成因有社会、家庭、学生、老师等诸因素。具体表现为:
1.上学无用论的蔓延,导致孩子无心学习。当前,国家对大学毕业生不再实行统一分配,而是通过市场调节。由此导致一些人夸大它的负面效应,认为辛辛苦苦读书到头来还是要打工,没个稳定的工作,还不如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同龄人给家里帮助大。由于受这种因素影响,有些父母不分场合在孩子面前把这些思想表露出来,使得孩子们不自觉地认同读书无用的思想,导致孩子目的不明确,学习不认真,以致学习成绩下降。
2.农村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增多,孩子缺乏父母的直接关爱,导致学习落后。父母是孩子启蒙教育的第一位老师。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与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密切相关。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外出打工人员明显增多。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当时全国留守儿童多达2300万人,其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其中能与父母一方在一起的比例只有40%,剩下的60%中包括能与父母双方在一起的,及不能和父母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因缺少父母的有效监护和关爱,父母既不能辅导儿童的学习,也不了解儿童的学习环境变化,使儿童丧失学习兴趣,由此导致孩子成绩下降,有的甚至辍学。[2]从留守儿童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较高的辍学率、学习心态的变化、心理健康受到威胁,还是犯罪率上升,都与他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有关。因此,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势在必行。
3.夫妻离异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不佳。和谐美满的家庭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从而使其对学习充满自信。据调查,小学和初中阶段父母离异的孩子,其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容易被打破,学习成绩大部分下滑。
4.父母工作太忙或沉迷于麻将,孩子无人关心,以致学习下降。有些父母,由于公务在身,身不由己,不能关心孩子,不能掌握孩子的学习动向,孩子学习目的不明确,逆反心理过强。认为自己学习是为父母,既然父母不关心,就不必要努力,这也是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之一。当然,最可悲的是父母沉迷于麻将,孩子无人照管,学习无人过问,学习落后。
5.家庭困难,自卑情绪滋生,无心学习,导致学习落后。当前,有些山区农村家庭生活还比较差,有的还未解决温饱,学校离家又较远。就以我们云龙宝丰小学来说,有不少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从十多里地的高山下来读书,他们的生活几乎都不会自理,条件好点的家庭,有爷爷、奶奶跟读进行照顾,没有条件的家庭,只能让孩子学着做。固然,这也是一种锻炼,也造就了一些人才,但我觉得这种锻炼也未免过早,孩子稚嫩的心灵还不能承受这种生活和学习压力,有的孩子因家庭的困难,和好同学之间的生活差距较大,加之长途跋涉上学,自卑心里滋生,学习无兴趣,最终导致学习下降。
6.家庭条件太优越,娇生惯养,导致学习落后。与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相比,优越的家庭条件本该是学习的成功的基础,但往往事与愿违。有的父母对孩子学习缺乏正确引导,充分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导致孩子骄傲自大、好逸恶劳,对什么都无所谓,无心学习。
以上几点只是当前导致山区小学“后进生”最突出的原因所在。其它成因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下面仅就笔者教育实践所得,对山区小学“后进生”的转变问题谈几点认识。
“后进生”管理策略
1.动之以情,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情感教育是对“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的前提。“后进生”由于成绩差,常犯错误,往往遭到讽刺、冷落,产生自卑、孤独、脆弱、任性、怕老师、怕学习、逃学等现象。我们应该施之爱心,沟通感情,和他们多接触、多聊天,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关心,缩短心理距离。如“后进生”董×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对数学学习存有恐惧心理。为消除了他的恐惧心理,我经常和他一起打羽毛球、下棋,一起游戏,使他逐渐由惧怕老师到喜欢老师,由喜欢老师转变到喜欢数学。随后我帮助他制定补习计划,课上鼓励他发言,课后辅导他做作业,慢慢地他的数学成绩好起来了。
2.加强沟通,做“后进生”的良师益友。教育的技巧全部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3]。转化教育“后进生”,教师应付之以爱心。爱是人心理的需要,更是“后进生”的需要。通常“后进生”消极表现得到的都是批评和斥责,形成了师生之间的对立,造成师生彼此感情无法沟通。失去爱的人更渴求得到爱。“后进生”正是这种心态,因而教师应针对这种心理需要竭力给以满足,他们一旦得到爱抚与关怀,便会在温暖与兴奋中使凝滞的感情熔化,从而有了和谐的对话,产生心灵的沟通,只有动之以情,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苦恼、困惑和彷徨;才能知道他们的需要,适时地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难处,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去感化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其自身潜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达到教育的目的。
3.学习上给予帮助。绝大部分“后进生”,学习成绩都很差,学习是他们最大的困难。在教学中我们要帮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一是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是要循序渐进地不断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有进步就给予鼓励和表扬,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三是“后进生”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就是基础差,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补课,帮助他们打牢知识基础;四是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五是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摸清情况,补缺补差。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内外交互补差的方法:第一、课堂中尽量让“后进生”有练习的机会,设计好“后进生”的作业。第二、充分利用学生互助结合的方式为“后进生”补缺,即采用“结对子,几帮一,小队包帮的方法”,让同学间相互帮助。第三、与家长取得联系,说明学生情况,相互配合,加强督促,促其上进。第四、落实奖励办法,及时鼓励和及时表扬,提高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4.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持续发展的关键。“后进生”的学习习惯一般都比较差,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有耐心地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尽快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勤动脑,质疑问难的习惯;认真做作业的习惯;正确抄题的习惯等。实践证明,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其心理特征及形成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和提高工作,就能促使更多的学生由后进变先进。
5.鼓励为主,积极诱导。对“后进生”多关心,多鼓励,多诱导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平时上课,我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都积极关注班上每位学生,讲授时与学生保持平等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亲切、和蔼。有意安排简单问题让“后进生”回答,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我的一句“说得好”、“你真行”、“进步大”等赞扬和鼓励学生的话语,使“后进生”得到鼓励、得到学习的乐趣,并随之努力学习。当然,要使他们有所进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它具有周期性和长期性,需要我们注意观察,多找学生的闪光点,不厌其烦地多提醒、多鼓励。
6.关心他们的生活。成为“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家庭条件太好,优越感太强;有的是家庭条件太差,自卑感太强;有的是受父母不良思想行为和生活习惯所影响;有的是父母工作忙或外出打工,疏于管教;有的是家庭困难所致……作为老师要摸清学生底细,找准原因,针对不同情况给以他们生活上的关爱,给他们温暖和帮助。想方设法填补其生活空缺,使他们精神上过得充实。贫困生在物质上得到基本保证,困难得到解决,让他们生活得有信心、有希望。
激发“后进生”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以上是个人一孔之见,不足之处请专家指正。
参考文献:
[1]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63.
[2]刘萍.农村留守儿童的再思考.中国城乡桥,2007,(9):32.
[3]孙绍魁.谈谈后进生转化的几点看法.吉林教育(现代校长),2007,(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