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实践,让品德作业彰显魅力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这决定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不应该局限于教科书和课堂,更应该与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紧密结合。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发展是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这决定了道德教育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外作业的补充。
  传统的品德作业是教师布置作业,但很少反馈或反馈效果差,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这使得品德作业长期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空有形式、成效甚微的尴尬局面。因此,道德与法抬作业经常呈现这样的情况:老师上课时一提,课后既不验收也不评价,学生做不做全凭自己的兴趣,大多停留在形式主义的层面。笔者经过观察研究发现,道德与法治作业存在以下间题。
  教师层面。教师对道德与法抬课程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其作业的布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无足轻重;教师对如何自主设计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存在疑惑与困难;如何完善地评价学生的道德与法治作业,以此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教师未深入研究,存在困难。
  学生层面。学生的大部分课外作业时间被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占据,对道德与法治作业的重视程度低,完成质量较差;大多数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身体、心理都处在特定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低龄段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重实践、轻感悟,在实践后隋感的提升和价值的内心渗透仍未成熟。
  家庭层面。家长对道德与法抬课程了解不够,忽略本课程的实践意义;个别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参与度不够,家庭教育和课程价值的配合欠缺;家庭作业过多的负面影响导致家长对参与本课程作业的误解。
  为此,笔者大胆向传统作业提出挑战,以“动态作业”为方向,深入研究实践作业的真正内涵,力求做到实而有效。
  一、动态内容唤醒作业主题
  为了明确每课的课时任务,笔者在课程内容的作业主题上进行了梳理,严格进行规划,且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类。
  (一)知识巩固拓视野
  以知识巩固为基础。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抬课程以活动为主体,从表面上看,知识性内容占了少数,但是仔细剖析,针对低段孩子简易的知识性内容也都有涉及。从大体上讲,每一课的内容都有涉及《小学生守则》的每一个条目,对守则内容的提炼与认知便是基础;从细节上看,二上《假期有收获》中有假期气候的特点,《欢欢喜喜庆国庆》中有国庆的时间,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五星红旗、国歌、国徽的规定等等。纵观每一课,浅显的、精简的知识性内容,故事性强,趣味性足,知识面广,不仅可以拓宽孩子们的认知,而且容易激发他们的情感,同时,也为孩子们进行下一步的体悟打下基础。
  (二)行为训练养习惯
  以习惯养成为重心。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部分课程呈现了“习惯养成”这一主题,启蒙并奠基了学生一生的行为习惯。比如:二上《班级生活有规则》旨在培养学生遵守班级、学校纪律的良好习惯;二上《大家排好队》指向公共场合的排队意识,体现了规则的内涵;一上《吃饭有讲究》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个注重科学饮食的孩子。由于习惯的养成有一个意识上接受和行为上强化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行为训练类的实践作业关键在于长时间的坚持和督促。这类动态作业可以设计成“记录表”‘旧记”“每日打卡”等形式,借助录影、网络等有效工具,让学生在家长、老师的监督下,坚持完成该项动态作业,为好习惯的养成注入一剂强心剂。
  (三)实践探究促思维
  以实践探究为主调。道德与法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开放性是本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学生不断拓展的生活、学习区域。尽管低年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性辨析思维能力存在不足,但是,实践探究素养依然是儿童不能缺少的核心能力。纵观一、二年级的教材,指向实践探究的内容依然不少,例如:一下《大自然,谢谢你》旨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在自然中观察、实践,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二下《挑战第一次》既培养了学生的辨析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克服胆怯心理的能力;二下《我们有新玩法》旨在引导学生把常玩的游戏玩出新玩法、新花样,培养了学生实践新玩法的能力。针对这类动态作业的实践性特点,教师可以指导设计实践计划表,借助实践基地、学校实践活动、传统节日、春秋游等,整合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家长的协助下完成动态作业,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情感体验触心灵
  以情感体验为依托。情感体验是德育课程的灵魂,也是学生行为驱动的内核。课堂上的体验是教师创设的,是暂时的,只有扎根在生活的这片沃土上,情感体验才更真实、更长效。纵观课程内容,绝大多节课或多或少涉及了情感体验这一方面,例如:二上《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旨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培养家乡认同感;一下《家人的爱》指向亲情,感受家人对自己的愛,激发自己对家人的爱;一上《快乐过新年》旨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感受过年的热闹、喜悦和欢乐。对于这一类作业,教师可以适时调整课程进度,结合传统节日、学校特色活动等,借助图文、视频等工具,之后结合汇报、展出等形式,让学生在生活德育的这片沃土上感受、强化内心的体验感受。
  二、动态布置激发作业兴趣
  为了突出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师不定时地安排任务卡。学生通过这种形式去“闯关”,激发学生活动的动力。根据趣味性与可操作性原则,以家长陪伴孩子成长为作业指向,在家长的帮扶下,指导孩子在动态作业的实践中,完成任务要求,提升内心感悟。
  (一)巧招:卡片式作业
  1.课时任务卡
  每堂课结束,笔者会根据本堂课的内容发放学生活动的任务卡,通过“知识厅”“养成室”“实践园”“心灵坊”四个板块进行内容的布置。一张精致且具有童趣的任务卡,不仅激发了学生实践的兴趣,也明确了活动的方向。   2.挑战任务卡
  只要碰到相关节日或者当下热点,笔者就及时设计当前时段的内容,延伸教材,制作挑战卡。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学生自主选择相关任务进行小项目研究,促进他们多方面发展。
  3.和美明星卡
  “五美”(智美、心美、艺美、体美、创美)任务卡是以雏鹰章为基础,结合学校“五美”少年培养而设置的和美明星卡。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笔者设计了加分卡。学生只要乐于参与、勇于表现,即可从老师那里获得“雏鹰”章和
  “五美”任务卡的奖励。
  (二)花招:不定时布置
  常规的作业一般都是课堂结束时老师才布置任务,而笔者的课堂却以实时的任务下发为主要渠道,让学生在接收信息、挑战任务中激发兴趣。
  1.课堂小结出任务
  层层推进课堂教学是任务萌发的基础。如教学《传统游戏我会玩》这一课时,当学生交流到长辈童年的游戏时,笔者适时小结:“原来爸爸妈妈的童年游戏这么好玩,充满挑战呀!”随之出任务:“请同学们回家后选择其中一个游戏和父母一起玩一玩。”这不仅让学生对传统游戏的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还建立了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
  2.主题总结选任务
  课堂结束,我们从课堂中可以梳理的作业有很多,这么多任务该如何卜发,量的控制该怎么权衡?笔者把选择巨交于学生,让学生在作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自己不足的方面进行加强实践。这样一来,我们就避免了不必要的扫沛友活动,有针对胜地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三、动态载体搭建作业形式
  丰富有趣的作业形式是动态作业的主要特点。以往道德与法治作业的形式单一,多以期末总结性评价为主,很少关注作业过程,这不仅难以达成德育目标,更被学生所诟病。一位家长见孩子不愿意吃饭,就用椰壳给他盛饭,结果孩子胃口大开,吃得津津有味,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椰壳效应”。如果我们能巧妙设计,丰富作业形式,学生就会对道德与法治作业乐此不彼。
  (一)影像记录,还原生活
  道德与法抬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这决定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不应该局限于教科书和课堂,更应该与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紧密结合。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借助手机、电脑等媒介,提前准备和拍摄教学内容相关的照片和影像记录,一是影像记录的过程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影像记录的内容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以一下《可爱的动物》课前动态作业为例。在课前,笔者让学生用影像记录自已与身边动物相处的点点滴滴,并请部分同学回忆影像记录中的过程和感受,他们从中感受到和动物友好相处的幸福,认识到动物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通过影像记录,学生真切、直观地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快乐、幸福,体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二)画笔描绘,填补空白
  与旧版教材不同,部编《道德与法抬》教材有许多的留白。教材中的留白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创意空间。同样,道德与法治作业不需要句句叮咛、字字交代。“小眼睛看到大世界”,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乐于观察身边的一切,只要给予他们一些启发,孩子们善于观察的眼睛里所呈规的内容都是真实的·、独一无二的。因此在设计动态作业时要适当地留自,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
  以二下《试种一粒籽》课后动态作业为例。笔者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自由选择种植一种植物,并让他们在一个月后的“小小观察家”作业汇报课上,展示和汇报自已所种植物的成长过程和有趣发现,并用手抄报、画报等形式记录。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特点,但生长过程十分不易,因此感悟到要爱护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三)游戏体验,探索未知
  体验是道德教育的主体,道德体验是有魅力的道德教育,道德体验是回归道德教育真谛的道德教育。游戏体验是动态作业的主要形式之一。游戏体验是指在真实或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获得道德认识,产生道德情感,生成道德行为的一种作业形式。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挖掘课本实践性内容,开展体验作业,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促进学生的德性发展。
  以二下《传统游戏我会玩》课后动态作业为例。课后,笔者让学生向家长、老师等长辈学习一种以上的传统游戏,掌握这些传统游戏的玩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体会了传统游戏的乐趣,而且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还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学生通过向家长、老师等长辈学习传统游戏,感受到传统游戏的独特魅力,从而懂得传统游戏是一种文化传承。
  (四)基地实践,躬行求真
  只有亲历生活实践,学生才会对课堂中学习的道德知识认识更深,才会真正形成道德观念。文化馆、博物馆、“欢乐佳田”教育基地等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校外资源。此外,我們还可以组织班集体业余活动、少先队中队实践活动等,紧密结合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安排相应的生活体验作业,以增进学生对良好行为的认知、对社会生活的真切体验。
  以二上《家乡物产养育我》课后动态作业为例。课后,笔者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乡村田野里采挖农产品,到海塘边观看渔夫打捞海产品,并尝试自己简单操作。学生在基地实践时情绪激昂,每每收获一份物产就大声呼叫,实践结束后,孩子们纷纷为自已的家乡感到骄傲。通过亲自到田地里采挖、到河边网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对家乡的自豪感抽然而生。
  良好品行的养成需要课堂上教师生活化的引领,及家长亲密的陪伴,也需要通过切实有效的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在实践中回归精彩生活。因此,携手动态实践,给孩子们的心中种上一颗懂实践、敢实践、会实践的种子。
  【陈建林,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蓝青小学】
  责住编辑|孙格格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不可忽视班级的作用。班级作为教育教学基层组织,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基本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班级建设,特别是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理论、制度、载体和实践的创新。  一、班级
本文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5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依靠哪些法律机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途径和方法。  2.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学会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3.知道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和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观念。  【教学对象】  初中八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  多媒
学校经过收集资料,反复教研,将水韵园作为研学基地,开发以“水文化”为主题的水韵园研学旅行课程。以水为媒,通过水将成都所特有的天府文化元素串联起来,形成“四个链接”研学内容模块。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在工作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2021年5月,四川省研学旅行大会召开,会议期间传达了《四川省教育厅等14部
摘 要从道德教育视角回顾教育惩罚,通过分析经典论著,为惩罚祛蔽,澄清惩罚的根本原因及实施惩罚的道德目的。规范实施教育惩罚的边界,以道德目的为导向,把握及时止“害”、观念纠偏、开展道德教学这三层操作性定义;以具体事件为抓手,切实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塑造学生的道德力量,追求教育的科学、文明发展。  关键词道德教育;教育惩罚;道德目的  作者简介杜心怡,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从宣扬宗
我們要关注学生的真思考、真表达、真进步。真思考是学生将学习内容内化的过程,真表达是学生实现从学习的内化向能力的外显的主要环节,而真进步就是前两者的结合和升华。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明确自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将按照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执行。这意味着以核心素养为主要标志的课程发展新时代的大幕已经开启。作为
在当前,中小学教育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在生活中动手劳动的机会较少,自理能力较差。为加强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开发了“饮食文化进校园”课程,构建了“以食启智,以食育人”为特色的德育体系,涵盖了劳动教育、饮食文化、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等教育内容,让学生学会烹饪生存技能,浸润烹饪文化,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一、课程设计  1.设计背景  《史记》
在长期的探索中,我们发现服务性学习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通过运用学生所学的知识来进行服务活动,在实践中使学生形成服务观念一产生服务意识一培养服务能力一形成服务行为,这正是我们一直寻找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载体。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过多地关注与保护使孩子理所当然地享受服务,鲜有服务他人的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还发现,许多小干部摆出一副官架子,缺乏服务意识和同理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库车县阳明小学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是一所由宁波市援建的“交钥匙”工程。学校以“阳明”命名,
教师,是育人的职业;師德,是教师的立业之本。为人师者,“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教师身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一言一行关乎学生成长,更关乎强国和民族复兴的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明确要求,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同时要求“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持续深入推进幸福德育工程,追求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狠抓教育质量生命线。“多年以来,东湖高新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围绕幸福德育主题,扎实开展各项德育工作,不断丰富德育内涵,创新德育路径,增强德育合力,全面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全区中小学生幸福成长。”东湖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