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是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形态,它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要切实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路线,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断地体验和创造。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不断的摸索,由此,我切身地体会到,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首先做到彻底地解放学生。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要解放学生的“时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枯燥、乏味地将一篇课文解剖得丧失了整体感地讲解,多次重复地进行繁琐的练习,这些没有多大效果的教学活动,占去了课堂绝大部分的时间。学生根本就没有了感悟、体会、评价的时间,更无从谈创新。因此,教师应解放学生的时间,把大量的无效活动时间还给学生。箸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学生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它拥有充裕的时间自由地对课文进行阅读、感悟,才能得到发挥和提高。我在课堂教学中,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支配,把自主学习引进课堂,养成利用工具书学习字词,在充分读的前提下理清文章脉络,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融会贯通,发现疑难,提出问题。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掌握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运用讲解法进行教学,只重视思维结果而忽视思维
过程的做法,把时还给学生,让他们去体会,去消化,去感悟,去创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解放学生的“脑”
传统教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奴化了学生。学生往往以教师为至尊,以书本为典范,丧失了自己的思维。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脑”从被支配的地位中解放出来,大量的事实证明,蔑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和践踏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都是对学生心灵的催残,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扼杀。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的向导出现,把学生的“脑”彻底解放出来,“以人为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放飞学生的思维,弘扬和褒奖学生的怀疑批判精神,鼓励学生闯“禁区”,对常规思维敢于说“不”。
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夸大或有意识地制造自己的错误,如写错别字,读错字音,表述错误的观点等,让学生去识别,去纠正,让学生明白老师并非圣人,不一定完全正确,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养成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前人传承下来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客观地看待问题的能力。把他们的“脑”彻底地从传统的思想中解放出来。
三、解放学生的“嘴”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很大程度上要通过自己的“嘴”来体现和提高,课堂是教学的主要渠道,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应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尽情地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思想,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平等地,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惑,陈述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在争论中,获取知识,使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以不断地升华。
四、解放学生的“个性”
如果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毫无主见,没有思想,缺乏个性、悟性、灵性,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既坑害了学生,又阻碍社会的发展。因而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个性,要以开放的操作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的智慧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以充分发展,个性得以张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发掘。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作“难忘的一个人”时,不少学生会想到:难忘教师,难忘同桌,难忘母亲,难忘善良的陌生人等,都是对品德高尚的人的赞美,而一个具有反判精神的学生问:“我的邻居有一位十恶不赦的大男孩,他十七八岁了,已经不读书了,也不找工作做,整日游手好闲的,专干盗窃的勾当,有一天,竟然偷走了同一街道的五保户王大妈十多年来攒下的五十元钱,王大妈都哭了三天,这样的坏人,我能写吗?”当时,我就肯定了他的题材“不但可以写,只要用心去写,还可以成为一篇优秀的文章。”因为我知道,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在作文中,应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他们写出的文章应是新颖、独创、变通,富有新意的,而这样的好文章,来源于学生的个性的渲泄。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就必须解放他们的时间,解放他们的大脑,解放他们的嘴,解放他们的个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悟,在合作学习中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在探究争论中无拘无束地问,毫无顾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协作,共同切磋,在自由和快乐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跨入研究性学习的大门,切实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思维活跃,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河北省大名县王村乡小学)
要切实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路线,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断地体验和创造。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不断的摸索,由此,我切身地体会到,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首先做到彻底地解放学生。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要解放学生的“时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枯燥、乏味地将一篇课文解剖得丧失了整体感地讲解,多次重复地进行繁琐的练习,这些没有多大效果的教学活动,占去了课堂绝大部分的时间。学生根本就没有了感悟、体会、评价的时间,更无从谈创新。因此,教师应解放学生的时间,把大量的无效活动时间还给学生。箸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学生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它拥有充裕的时间自由地对课文进行阅读、感悟,才能得到发挥和提高。我在课堂教学中,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支配,把自主学习引进课堂,养成利用工具书学习字词,在充分读的前提下理清文章脉络,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融会贯通,发现疑难,提出问题。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掌握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运用讲解法进行教学,只重视思维结果而忽视思维
过程的做法,把时还给学生,让他们去体会,去消化,去感悟,去创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解放学生的“脑”
传统教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奴化了学生。学生往往以教师为至尊,以书本为典范,丧失了自己的思维。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脑”从被支配的地位中解放出来,大量的事实证明,蔑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和践踏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都是对学生心灵的催残,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扼杀。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的向导出现,把学生的“脑”彻底解放出来,“以人为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放飞学生的思维,弘扬和褒奖学生的怀疑批判精神,鼓励学生闯“禁区”,对常规思维敢于说“不”。
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夸大或有意识地制造自己的错误,如写错别字,读错字音,表述错误的观点等,让学生去识别,去纠正,让学生明白老师并非圣人,不一定完全正确,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养成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前人传承下来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客观地看待问题的能力。把他们的“脑”彻底地从传统的思想中解放出来。
三、解放学生的“嘴”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很大程度上要通过自己的“嘴”来体现和提高,课堂是教学的主要渠道,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应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尽情地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思想,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平等地,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惑,陈述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在争论中,获取知识,使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以不断地升华。
四、解放学生的“个性”
如果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毫无主见,没有思想,缺乏个性、悟性、灵性,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既坑害了学生,又阻碍社会的发展。因而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个性,要以开放的操作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的智慧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以充分发展,个性得以张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发掘。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作“难忘的一个人”时,不少学生会想到:难忘教师,难忘同桌,难忘母亲,难忘善良的陌生人等,都是对品德高尚的人的赞美,而一个具有反判精神的学生问:“我的邻居有一位十恶不赦的大男孩,他十七八岁了,已经不读书了,也不找工作做,整日游手好闲的,专干盗窃的勾当,有一天,竟然偷走了同一街道的五保户王大妈十多年来攒下的五十元钱,王大妈都哭了三天,这样的坏人,我能写吗?”当时,我就肯定了他的题材“不但可以写,只要用心去写,还可以成为一篇优秀的文章。”因为我知道,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在作文中,应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他们写出的文章应是新颖、独创、变通,富有新意的,而这样的好文章,来源于学生的个性的渲泄。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就必须解放他们的时间,解放他们的大脑,解放他们的嘴,解放他们的个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悟,在合作学习中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在探究争论中无拘无束地问,毫无顾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协作,共同切磋,在自由和快乐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跨入研究性学习的大门,切实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思维活跃,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河北省大名县王村乡小学)